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71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当医生第一次面对死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医学打破了生死的自然平衡,却误导人类抗拒必然的死亡。了解死亡的真实面目,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医学哲学往往把死亡看成无情的敌人,对于这些哲学信徒而言,即使是医疗短暂的胜利,也值得垂死者荒废悲苦的余生。

无论医学有多么惊人的突破,死亡依然是不可战胜的。从古人第一次嚼碎草药敷在伤口上,到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医生一直被视为生命的卫士,与疾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但死亡却始终影随形。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届医学人文专题翻译竞赛选择了一篇探讨生物干预、永生以及死亡的文章(具体内容见本期医师博客版),开启了本篇关于医生如何面对死亡的话题。这些未来的医生们谈到死亡,多抱着积极的心态,并对医学干预充满了信心,相信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



当医生第一次面对死亡




医学挽救人的生命,但学习却是从死亡开始的。我们通过解剖尸体来认识人体,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活人身上。但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有关死亡的任何知识。当满脸稚气的实习生在临床上面对患者死亡时,才第一次接受了死亡教育的洗礼,明白自己的职业要面对的是什么。很多人因此确立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有很多人因为无法释怀而选择放弃。



无论过了多少年,你依然会记得有这样一个患者的离去触动了你的心灵,记忆像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或电影的闪回画面,静静存在,无论何时想起,都能鲜活地呈现在你面前,恍如昨日。记者走访了医学专家、医学生以及曾经的医生,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离去的灵魂,让我们秉承对死者的敬畏,用最原生态的方式来一起面对这段回忆。




那是个12岁的孩子,他妈妈走了十几里的山路把他送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小孩子身上长虱子,妈妈就用***给他洗了衣服,并未洗赶紧就给穿上了。上午还活蹦乱跳的,太阳一晒就昏倒在地里,送到医院的时候还穿着那身衣服。我们拼命地给孩子洗澡,能用的方法都用了,孩子还是在我手上停止了呼吸。看着妈妈抱着孩子痛哭的样子,我的心理五味杂陈。一个孩子没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走了。心灵巨大的虚空感在那一刻把我击倒了,我知道悲伤不能挽回任何事情,但我只能任由眼泪不停地流。 —— [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总医院 刘端祺



当时我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实习,我们负责患者死后的遗容整理,并将遗体送到太平间。一天我和老师值夜班,一连送走了5个人。刚开始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我和另一个实习生将最后一具遗体抬到太平间时。突然,他松了手,遗体掉在了地上,他说:我真的怕了。经过训练的我们不会对尸体产生恐惧,但在寂静的太平间里,我和他一样,想起这些昨天还在和我们说话,称我们为预备大夫的人成了手中冰冷的尸体,一种无力感让我们产生了无法控制的恐惧。——北京医师协会秘书长 许朔



  当我还是实习生的时候,一个非常年轻的工人,还是全国劳动模范,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当他将要离去的时候,他的眼里闪烁着求生的渴望,他是那么年轻优秀,又如此眷恋生命。正是他临终时求生的眼神促使我选择了血液科作为我的专业。在成为血液科医生后,我面对了更多的死亡。这其中,一位艺术工作者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当知道自己大期将至时,她决定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院,希望能为白血病的研究做一些贡献。——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王德柄




我的第一个患者是我的导师。当时他在操场上跑步,突然倒了下来。我和同学都焦急地围在他周围,但由于当时还没学过如何抢救,作为班长的我,只知道赶紧带着全班同学把老师抬到急诊室。然而,等到达急诊室时,已经回天乏力了。这件事我一直难以释怀,因为后来我才知道,哪怕当时用力捶一捶老师的胸口,也会有一线希望让他苏醒过来,但当时我们连这都不知道。

十年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深刻地感受到,知识什么时候都不会多,要随时准备用到。我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就是希望,中国的老百姓也能跟西方的老百姓一样,掌握各种疾病的急救技能,尤其是类似于急救心肌梗死这样的疾病。我希望,中国的老百姓也能多学活用,为自己也为了能及时挽救他人的生命。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黄建始


我接手那名患者的时候,她已经在ICU接受了几次抢救,身上插满了管子。尽管如此,仍能看出24岁的她患病前非常漂亮,她能说话的时候总是问每一个经过的医生护士自己还能活多久,并且反复验证得到的答案。最后一次抢救时,绿脓菌已经引发菌血症。极度痛苦的她突然抓住我的衣袖,嘶喊着救救我,直到她的手在我的衣服上渐渐失去力量。

之后一个星期,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耳边总是响起那句救救我,我试图恢复当初学医时的豪情,甚至反反复复念着医学生的誓言,找各种医学文献,以此证明我们已经尽到了责任,她确实无法救治。再以后,我放弃了临床医学,因为始终不能把这种巨大的悲痛转化成力量。如果真有天堂,希望那个和我同龄的女孩活在那里,永无药物和痛苦。—— 一名放弃临床医学的医学生



实习的时候,一个刚出生不久的早产儿得了嗜母细胞瘤,尽管已经无法救治,老师还是让我做胸外按压。我一边按压,心理却真心希望这个孩子早点离开,少承受一些痛苦。在神外科实习的时候,很多重病患者经过治疗后甚至可以走着离开医院,让我觉得医学在很多情况下,大有用武之地。 ——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一年级学生


死亡是个无法避免的过程,即使是非常健康的人,最终也会被衰老夺去生命。做了30多年外科医生的舍温.努兰(Sherwin B.Nuland)在《死亡的脸——外科医生手记》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死亡的认识,我们越了解致命疾病的相关知识,就越知道如何选择停止或继续奋斗的时间,而那些我们不愿见到的过迟或过早的死亡就会越少发生。他认为现代医学错误地引导了人类,使人们不愿面对本可避免的死亡。而实验室训练出来的医生,已经违反了医学永远是艺术的誓言。作为一门艺术,医生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一定可以治愈可能可以治愈以及无法治愈的界限,这种智慧是终身临床选择的经验积累,也是医生应该与患者共同分享的部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3 00:19 | 只看该作者
无语、、、
3# 板凳
发表于 2010-12-13 08:40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
本消息发自手机[掌中爱医wap.iiyi.com]
4
发表于 2010-12-13 09:12 | 只看该作者
面对患者的死亡,心情沉重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求知的无止境。
5
发表于 2010-12-13 10:26 | 只看该作者
生老病死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只要不是人为的死亡,只有叹息,没有内疚
头像被屏蔽
6
发表于 2010-12-13 11: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