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笔试资源] 儿科复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儿科复习指导(一)


第一单元
绪论

关于儿科学绪论主要复习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那么在复习时一定要掌握各期的时段是如何规定的,每一期都有哪些特点。虽然此部分内容比较精简,但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相关的考题进行鉴别。


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内容比较零散,考试要求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运动和语言发育三部分内容。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但是不平衡的,其中要求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先抬头(2个月)、后抬胸,再会坐(6个月)、7月翻身、8月爬;9月站、123岁走跳跑。(2月抬头6月坐,7月翻身8月爬,9月会站成正果,123岁走跳跑。(注:此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也是经常出考题的)

关于体格生长常常涉及到简单的计算题。虽然简单但是必考。所以要求大家必须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围、骨骼发育、牙齿发育的计算公式以典型时期的生长数字。

语言和运动发育内容也是考试重点,首先要求掌握的就是运动功能发育的一般规律是: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精细、准确、灵巧。另外小儿发育过程中胎头、坐、翻身、爬、站、走、跳出现的时间也是要求牢记的。语言的发育在了解的基础上掌握即可。

儿科复习指导(二)


第三单元
儿童保健

关于儿童保健内容较少,考题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小儿计划免疫种类和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

关于小儿计划免疫种类主要记住:五苗防七病。(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等五种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

计划免疫接种的程序要求对免疫原、接种方法、接种次数、初种年龄、复种年龄以及注意事项是必须要求掌握的,考试经常围绕着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实施程序出考题。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

记住一个知识点:每克可供能量分别为:4kcal(16.74kJ),9kcal(37.66kJ),4kacl(16.74 kJ)。1kal=4.184kJ



第二节
婴儿喂养

此部分内容需要区别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不同点,母乳喂养的有点,奶量的计算方法和添加辅食原则。


第三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关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病机熟悉一下相关内容即可。该疾病的重点是其临床表现。分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注意各期典型的骨骼改变以及钙磷值的变化)。关于治疗一个重要的就是补充维生素D制剂。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病因也是作为了解内容。其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要求牢记。治疗原则: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补充钙剂,并补充维生素D。


第五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此部分内容主要掌握一个表格:营养不良分度标准。考试经常围绕该知识点出考题。


同时要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已及皮下脂肪减少的先后顺序。


儿科复习指导(三)

第五单元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一、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关于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有四种:按胎龄分类、按出生体重分类、按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按出生后周龄分类。其中按胎龄分类是要求掌握的(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同时考试中也涉及过相关概念:正常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AGA)。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与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表格比较,此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考题。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的比较在考试中也是经常出考题的,常常涉及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其中有几个特殊的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生理性贫血。(重点掌握发生时间)考试中也经常出关于生理学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相关考题。

三、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的护理要注意:保暖、喂养、呼吸管理、预防感染、皮肤粘膜护理以及预防接种等护理。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

关于新生儿窒息主要围绕临床表现和治疗两个方面。

新生儿窒息中最常考到的就是Apgar评分标准。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上评价刚出生婴儿状况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关于此部分知识点几乎每一年都会涉及到相关考题。

新生儿窒息的治疗重在治疗原则。要求掌握**DE复苏方案,对每一个字面代表的含义要牢记。(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之中。重点:呼吸、心律和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实际上也是阿普加评分中的三个重要评分细则)。



第三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其临床分度以及轻、中、重度的鉴别要点。

治疗方法掌握大的治疗原则。(两个常考点:补液标准、止惊首先苯**钠)




第四节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类与疾病举例。

其中: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即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作为考试重点,考试中反复出考题,尤其是里面重要的数值。



儿科复习指导(四)

第五单元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首先明确的第一个问题是新生儿溶血病包括ABO溶血和Rh溶血两种,其中以ABO溶血最多见。复习时要求掌握新生儿ABO溶血病与Rh溶血临床表现的差别(黄疸、贫血、肝脾大、胆红素脑病),当然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所以在复习时还有对具有确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都有哪些,两者的差别弄透。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分为产前治疗和新生儿期治疗。新生儿期治疗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光照疗法。

第六节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系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严重炎症反应。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临床表现要求记住:**一低下。诊断和治疗熟悉相关内容。(关于诊断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急相蛋白(CRP)>15μg/ml提示细菌感染。)



第七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期内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其主要病因是寒冷。关于该疾病一个常考的知识点(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性分度分为轻度和重度,要求掌握各种分度的临床表现已及对应的复温治疗。


儿科复习指导(五)

第六单元 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21一三体综合征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畸变。

考试要求记住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智能低下(笨),特殊面容(丑)和生长发育迟缓(弱),并可伴有多种畸形。)和核型分析(全部病例95%为47,XX(XY)+21)。

另外关于21-三体综合征与先天性甲低的鉴别要点也是要求掌握的。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要求掌握两个酶[苯丙氨酸羟化酶(PHA)、四氢生物蝶呤(BH4)]和一个氨基酸(酪氨酸)。

临床典型表现是智能发育落后、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苯丙酮尿症的实验室检查要注意新生儿期和非新生儿期的筛查是不一样的。新生儿期筛查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而非新生儿筛查则采用尿三氯化铁试验。

关于其治疗方法考试也有涉及到相关考题,主要为低苯丙氨酸饮食。而非典型者常常采用BH4、5-羟色胺和L-DOPA治疗。



儿科复习指导(六)

第七单元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小儿免疫包括特异性细胞免疫、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要求掌握每一种免疫的特点。

第二节
风湿热

风湿热又称急性风湿热,其病因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自身免疫。

考试主要围绕风湿热的诊断标准出考题。

风湿热诊断标准(Jones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

次要表现

链球菌感染证据

心脏炎

发热

ASO和(或)其他抗链球菌抗体阳性

火关节炎

关节痛

咽拭培养或快速链球抗原试验阳性

舞蹈病

血沉增快

 

环形红斑

C反应蛋白 阳性

 

皮下小结

P-R间期延长


风湿热的治疗方法中牢记经典药物治疗青霉素

第三节
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好发于冠状动脉。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以及颈部淋巴肿大。

考试主要围绕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出考题。(必须掌握)

鉴别诊断熟悉一下相关疾病即可。

关于川崎病的治疗要掌握对症治疗。

抗炎:阿司匹林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早期使用,主要目的是保护冠状动脉。

儿科复习指导(七)

第八单元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猩红热。复习时主要围绕发疹性传染病的病因、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常见并发症、治疗和预防这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典型皮疹特点是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麻疹的皮疹出疹顺序也是要求掌握的,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同时对于一些非典型麻疹的特点也要熟悉。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要求掌握。熟悉治疗原则。关于麻疹的预防要求掌握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具体的时间和方法。

风疹的病原为风疹病毒,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后天性风疹与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后天性风疹的出疹顺序为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必须掌握)。关于其治疗要注意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天。

幼儿急疹的病原人类疱疹病毒6型发疹性热病。其典型特征为发热3~5天体温骤退,同时出现皮疹。关于其治疗熟悉一下相关内容即可。

水痘的病原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出疹顺序:皮疹呈向心性,开始为头皮、面部、躯干和腰部,四肢远端较少,有痒感。关于其并发症、治疗和预防相关内容熟悉即可。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普通型、轻型、重型、外科型。考试主要围绕普通型出考题。普通型典型病例分为3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前驱期:4~5天后,白舌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红肿突起,称红草莓舌(杨梅舌);出疹期:其顺序先为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其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Pastia)线。治疗首选抗生素。


第二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大纲要求掌握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在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临床特征有发热、腹痛、腹泻、黏冻脓血便、里急后重;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可导致死亡。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关于菌痢的临床分型熟悉即可。

所以关于菌痢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夏秋季节,遇到小儿急性高热,反复惊厥,目前呼吸微弱,浅昏迷等,②家庭中或**中有菌痢患者,更应警惕;③发病初期有高热和神经症状,尚未排便,可用肛拭子或灌肠,取其排泄物的沉淀物做显微镜检,便检若见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确诊,有时需要多次复查大便常规才能确定(病原学检查)。就应考虑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

关于菌痢的鉴别诊断要注意与热性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进行鉴别,考试中常常涉及相关考题。

关于菌痢的治疗要掌握具体的对症治疗的措施。


儿科复习指导(八)

第九单元
结核病

结核病这一章节主要从结核病概述、原发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三个方面进行复习。

关于结核病的概述首先要知道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结核菌素试验。考试要求不仅要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操作方法,还应该对试验结果及结合分析都牢牢记住。

原发型肺结核首先熟悉其病理转归。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综合症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症的典型特征是哑铃状双极影。原发型肺结核的治疗首先要熟悉常见的抗结核药,考试中经常会考到治疗疗程。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肺结核最严重的类型,首先熟悉其病理变化。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前驱期、脑膜**期、昏迷期。其诊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脑脊液检查,此知识点几乎每年都会在考试中出考题,主要与流脑、乙脑等进行鉴别诊断。关于结脑的治疗原则也是要求掌握的。


儿科复习指导(九)

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解剖生理特点

关于小儿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也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但是此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杂,建议熟悉相关知识点即可。




第二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考试涉及考题的几率较小,考试主要记住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有表现: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典型X线表现:幽门胃窦呈典型的鸟嘴状改变)。



第三节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考试涉及的知识面。首先掌握其概念,记住典型临床表现(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关于其鉴别诊断、辅助检查以及相关治疗原则熟悉即可。


第四节
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

第一个常考点就是各种类型肠炎的鉴别,所以考试要求掌握重要的鉴别点。

第二个就是小儿补液。

小儿补液是常考的内容,网校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下述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

  教材中关于累积损失量和输液总量的数值不同。

  累积损失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输液总量: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1/2张含钠液(2:3:1)

  低渗--2/3张含钠液(4:3:2)

  高渗--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

  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1:1液   1/2张  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   1/3张  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   1/5张  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  1/2张  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4:3:2液  2/3张  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

  2:1液   1张  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

  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90-120ml/kg)。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啼哭时眼有泪,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10%(120-150ml/kg)。患儿出现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啼器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50-180ml/kg),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低渗:血清钠<130mmol/L;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问题:6个月患儿,腹泻水样便,每天10余次。为稀水样便。今日病儿昏睡,呼吸深快,尿量极少,查体:四肢厥冷。二氧化碳结合力8mmol/L.血钾4.0 mmol/L,血钠:140mmol/L该患儿第一天补液的总量是

  A.720ml

  B.800 ml

  C.800 ml

  D.980ml

  E.1080 ml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小儿补液详解通过题干可推出患儿是重度脱水,有循环衰竭表现,未告知体重。所以我们先估算体重。

  小于6个月时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时体重=6+月龄×0.25

  6个月时体重,暂估成7.5Kg.

  重度脱水第一天补液总量为=7.5×150或180=1125或1350

  因有循环衰竭表现,故先要扩容,用2:1液,20ml/kg,大概要150ml.

  故本题选E。


  8kg小儿,临床表现重度酸中毒,C02CP 8mmol/L,初次为提高C02CP达到13mmol/L需补l.4%碳酸氢钠液是

  A.75ml

  B.100 ml

  C.140ml

  D.200 ml

  E.250 ml


  补充碳酸氢钠量(mmol/L)=(正常CO2一CPml/dl一检验CO2一CPml/dI)×(体重kg×0.6)

  (13-8)×(8kg×0.6)=24mmol/L

  临床上常用的5%碳酸氢钠溶液,每毫升含0.6mmol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每毫升含1 mmo1碳酸氢钠。

  5%碳酸氢钠溶液,每毫升含0.6mmol碳酸氢钠,推算1.4%碳酸氢钠液每毫升含0.17mmol。

  24mmol/L÷0.17mmol=141.17ml。接近C。

1岁儿童,重度脱水,重度酸中毒,应补累计损失量与5%碳酸氢钠各多少??
1、600ml 25 ml
2、800ml 35ml
3、1000ml 45ml 4、1200ml 55ml
5、1400ml 65 ml
答案:3

解析

   1岁小儿体重,估计约为10kg.


重度脱水,按原则累计补液量:100-150ml/kg ,那么此题患儿应补:1000~1500ml。


纠正重度酸中毒,按照原则补5%碳酸氢钠:3~5ml/kg,那么此患儿应补:30~50ml。


结合选项,此题选3、1000ml 45ml 。


这里涉及两个固定知识点,请记忆:

     1.累积损失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要区分的是(输液总量: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2.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儿科复习指导(十)

第十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关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涉及的内容比较杂,建议在理解的接触上掌握。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重点在于病因以及特殊类型的上感。


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考试曾经出过相关考试)


关于上感的临床表现考试重点掌握两种特殊类型:疱疹性咽峡炎和咽结合膜热(注意其病原体的区分)。


关于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熟悉相关内容即可。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关于支气管哮喘考试主要围绕哮喘的诊断标准与分期、治疗、预防几个方面急性。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分为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咳嗽变异性哮喘(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哮喘的临床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掌握相关概念)。另外哮喘持续状态的概念还是要求掌握的。


关于哮喘的治疗处理了解其大的治疗原则以外,针对其临床分期还要求掌握其典型的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其具有用量少,起效快及副作用小等优点;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全身糖皮质激素作为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应尽早使用。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了解相关内容即可。

第四节
肺炎

肺炎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根据病理、病因、病程、病情、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建议熟悉相关内容。考试可能会涉及相关考试进行鉴别。

第五节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病毒感染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等。熟悉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儿科复习指导(十一)

第十二单元 心血管系统疾病

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要熟悉其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胎儿循环以体循环为主,胎儿肺脏处于压缩状态,虽有肺循环存在,但无气体交换。出生后出生后血循环改变中要记住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闭合时间为1岁。

小儿血管、心律、血压特点建议要熟悉相关数值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系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考试重点围绕以下表格进行鉴别。



第十三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这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多一些,考点多为概念题,需要重点记一些数据,要求记的点乱一些,都不难。其中常考知识点如:肾脏贮备能力差,一般至1~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出生时GFR平均约20ml/(min·1.73m2),为成人的1/4,早产儿更低,3~6个月为成人1/2,6~12个月为成人3/4,2岁达成人水平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节内容重在疾病的诊断要点(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严重病例的特殊表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最主要的病因是链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期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关于其临床表现要求必须掌握,而且需要和肾病综合症进行鉴别。

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表现会涉及到心、脑、肾三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建议熟悉相关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也是考试的常考点。

同时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还需要与IgA肾病、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特发性肾病综合症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治疗主要是对症、保护肾功能、防止并发症、促其自然恢复。其中一般治疗在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相关考题(休息起病后2周内强调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尿沉渣细胞绝对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体力活动)。


第三节
肾病综合症

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以上第①、②两项为必备条件。
  依临床表现分为两型:单纯型肾病和肾炎型肾病。
  凡具有以下4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型肾病:
①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RBC≥10个/HPF,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者;②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儿童≥l30/9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并除外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所致;③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④持续低补体血症

考试中也经常会涉及到相关考题对两种类型肾病综合症进行鉴别。

关于肾病综合症的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治疗建议熟悉相关内容。


儿科复习指导(十二)

第十四单元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

小儿造血分为两个阶段: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关于小儿的血象特点重点要掌握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小儿造血系统疾病考试主要考察贫血。

所以关于小儿贫血的分度(369分度原则)及细胞形态分类要求重点掌握,考试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到相关考题。

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首先应该熟悉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是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尤其是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可以较敏感反应体内储存铁情况,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关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铁剂治疗,重点要掌握补充铁剂后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情况。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DNA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关于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也是考试重点,治疗原则中要注意对因治疗。


第十五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此部分内容可考的知识点比较少,熟悉相关内容。特别强调:正常2岁以下婴儿可呈现阳性巴宾斯基征。2岁后继续阳性时才提示锥体束损害。

第二节 热性惊厥

此部分内容主要考察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要点。关于其鉴别主要从典型临床表现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亦称细菌性脑膜炎,是以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临床表现建议在熟悉的基础上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较多,考试中最常考到的并发症是硬脑膜下积液和脑室管膜炎。复习过程中要掌握其鉴别要点。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重点考察的就是脑脊液检查,见下表:

不同病原体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

压 力

外 观

潘氏试验

白细胞数×106/L

蛋白(g/L)

糖(mmol/L)

其他


化脑

混浊

++~+++

常大于1000×106/L

1~5 ,偶尔大于10

明显减低

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

结脑

常升高,阻塞时低

不太清

+~+++

常小于1000×106/L

增高,阻塞时显著升高

减低

涂片可发现抗酸杆菌,培养结核菌阳性

病脑

正常或升高

多数清

±~++

可正常,也可与结脑相当,淋巴为主

正常或稍高(<1)

正常

病毒抗体阳性,病毒培养时有阳性


临床上常见脑炎的鉴别诊断除了脑脊液检查,其他临床表现建议熟悉。治疗内容建议熟悉。


第十六单元 内分泌疾病

关于内分泌疾病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症。

其病因熟悉一下即可。临床表现重点掌握其特殊面容和状态:皮肤粗糙、面色苍黄,毛发稀疏、无光泽,面部粘液水肿,眼睑水肿,眼距宽,鼻脊低平,唇厚,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先天性甲低发病率高,在生命早期对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重,但其治疗容易、疗效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为重要。所以在我国规定已经将其纳入新生儿筛查。目前多采用出生后2~3天的新生儿干血滴纸片检测TSH浓度作为初筛。同时血清T4、T3、TSH测定也要求掌握。关于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症的鉴别诊断考试中一个重要的鉴别疾病:21-三体综合征(核体核型分析可以鉴别)。治疗记住一种药物:甲状腺素。

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要熟悉其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胎儿循环以体循环为主,胎儿肺脏处于压缩状态,虽有肺循环存在,但无气体交换。出生后出生后血循环改变中要记住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闭合时间为1岁。

小儿血管、心律、血压特点建议要熟悉相关数值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系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考试重点围绕以下表格进行鉴别。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8-18 22:3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