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组合集成之"奇穴"需要就进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运动前区:由头顶三点组成。
            【位置】     中间一点系运动区上点前4厘米处,该点左右各1.5厘米处二点,共三点为穴。
            【主治】     儿童脑性麻痹   。
            【操作】     向后平刺 1.0寸。
             额三角   :由头部发际处的三个点组成。
                          【位置】有双目目内眦直上与发际相交处之点,再由鼻梁正中直上头部取一点,
                                          使其与前二点成一等边三角形,该三点是穴。
            鼻消化三角:由鼻尖部三个点组合成。
                          【位置】在鼻尖上缘中点一穴,外下两侧各一穴,或在鼻尖处外划一小等腰三角形的三顶点,
                                          计三穴。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操作】15度至70度角斜刺0.1~0.2寸,针感鼻部酸胀。
            鼻腰三角:由鼻梁下缘的三个点组合而成。
                          【位置】鼻梁中线上,鼻梁下缘一穴,外下方两侧,近鼻翼上方,左右各一穴,成一等腰三
                                        角形,计三穴。
                          【主治】腰痛,腰酸。
                          【操作】以15°~70°角斜刺0.1至0.2寸,针感鼻部酸胀。
           耳屏外三穴:由耳屏外的三个点组成。
                          【位置】头部耳郭之耳舟中,计三穴:对耳屏外上方凹陷处一穴,对耳屏外下方凹陷处一
          穴,对耳屏外下方凹陷处,近耳垂下方一穴。左右计六穴。
                          【主治】痄腮疳,耳聋,耳鸣,聤耳,咽痛,咽肿。
                          【操作】针0.2至0.5寸,以**过对侧皮肤为度,针后痛感较烈。
           耳门前脉:由耳门前的两个点组成。
                          【位置】面部,耳轮棘前缘上0.2寸一穴,耳垂下缘相平下0.2寸一穴。左右计四穴。
                          【主治】喑哑,舌蹇。
                          【操作】麦粒灸,灸7壮。
                          【按注】此穴一般多用灸法,若用刺法时可针0.2至0.5寸,局部感觉胀痛。
           郁中:由耳垂下缘处的两个点组成。
                          【位置】耳轮棘前缘一穴、耳垂下缘相平一穴,左右计四穴。
                          【主治】哮吼。
                          【按注】此穴一般多用灸法,若用刺法时可针0.2至0.5寸,局部感觉胀痛。
           耳背四点:由耳背部的四个点组成。
                          【位置】耳郭内侧面部,耳甲隆起上部最高点为中心,以每边长为二分划四方形,四角之点为
          该穴。
                          【主治】麦粒肿。
                          【操作】针0.1至0.2寸,局部疼痛。
           哑穴:由颈前两点和枕两点组成。
                          【位置】颈前两点为于人迎和水突两穴之间,稍向外斜0.2寸许,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取之。
           枕部两点,位于风池穴上0.4寸,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止部,脑空穴之下是穴。
                          【主治】聋哑。
                          【操作】颈前两点直刺0.5至1.0寸,枕后两点直刺1.0至1.5寸。
                          【按注】刺颈前两点时,注意避开颈总动脉,以免意外。
             中风不语:由第一、第四胸椎棘突下之各一穴点组合而成。
                                 【位置】背部正中线,第一胸椎棘突下一穴,第四胸椎棘突下一穴。
                                 【主治】中风不语。
                                 【操作】灸5至9壮。
            双结核:由第二、第三胸椎棘突旁开0.5寸处的四个点组合而成。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贴突旁开0.5寸处各一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0.5寸处各一穴。左右计四穴。
                                 【主治】肺结核。
                                 【操作】刺法:针0.5至0.8寸,局部酸、胀。灸法:艾炷灸5至9壮,或灸100至300。(累计灸)
                                
                新  四花: 由胸二、胸三椎旁四穴组合而成。
                                 【位置】第二、第三椎左右各旁开0.6寸处取之。
                                 【主治】顿咳(百日咳)。
                                 【操作】从背脊向脊内下方斜刺针0.5至0.8寸。
                                 按注】临床上本穴与双结核可看成同一个穴。
            背穴:由第五、第六胸椎棘突高点处的主次穴组成。
                                 【位置】背部正中线。第六胸椎棘突高点为“主穴”,第五胸椎棘突高点为“次穴”。
                                 【主治】外科疮,毒,皮炎,癣;背痛,胃痛,小腹胀痛,气管炎,哮喘,脑震荡后遗症,高血压,癫狂
                                                  失眠 健忘偏头痛 产后抽搐 阳痿 感冒 腰腿痛 痹症 偏瘫。
                                 【操作】用2寸长特制粗针(直径1.0~1.2毫米)。左手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针,以40度~45度的角度斜
                                                  向下方,用食指加压,迅速刺入皮肤后,再将针倾斜5度~10度角沿脊柱正中,再皮肤与皮下组织
           之间向下斜刺。先针“次穴”,进皮后不推针;接着针“主穴”,进皮后斜刺1.5寸左右,然后再推进“次穴”针,进
                      针1寸左右,但两针不要穿透。一般留针20至30分钟。针感病人脊柱有烧灼感觉。
                                                    就先写这些吧,有需要的我会继续上传,望支持!
            
2# 沙发
发表于 2010-8-14 09: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帮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