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860|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相昭廷 于 2010-6-13 19:21 编辑

骶骨检查

髂骨AS1、在较短的髋骨侧
               2
、产生较小的闭孔投影
                3
、引起腰椎前曲不足
                4
、升高股骨头水平
                 5
、引起松软的水肿地带在骶髂关节后下缘
                  6
、同侧骶骨脱离向后
髂骨PI  1、在较长髋骨侧
                2
、产生较大的闭孔投影
                3
、引起腰椎前曲过度
                 4
、降低股骨头水平
                5
、引起松软的水肿地带在骶髂关节后上缘
                  6
、同侧骶骨脱离向前
骶骨错位方式X片研判

创建时间:2009820

现将整理的美式骨盆错位方式X线分析介绍如下,省的大家对此骨头的错位不清楚:

  1、在骨盆正位片上做双侧股骨头最高点的连线L,取骶沟连线H,比较两线的平行度,如果平行,说明骶骨无发生倾斜,如果不平行则倾斜,两线相交于左侧,则骶骨向左侧倾斜。

2、取骶骨左右两边最外侧边缘到H的垂线,比较骶1结节到两线的距离,左侧大于右侧说明骶骨向左侧旋转。

3、骶骨的错位方式是字形状,可以点头、仰头、旋转、倾斜,具体原因要看是骶骨本身的问题还是髂骨的问题或骶髂关节的问题。

4、分别取LH线的中点并做垂线P,此线正好穿过耻骨联合中点说明骨盆没有发生旋转,穿过左侧,如果左侧是患侧则左侧外旋EX,如果左侧是健侧,则右侧发生内旋IN

5、做左侧髂骨最高点和L线的平行线,做左侧坐骨结节最低点
L的平行线,测量两线的距离,再测量右侧的距离,比较左右两侧髂骨数值的大小。左侧大于右侧,如果左侧是患侧,则左侧为后下错位PI,如果左侧是健侧,则右侧是前下错位。PIINEXIN可以任意组合。

6、腰5椎体旋向左侧,则左侧骶髂关节是患侧。(本人对此认为应该根据病人的体征分析决定。并且两侧可以同时错位。)



椎关节紊乱的判断方法【前言】颈椎病的治疗应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但在应用手法时如何才能避免盲目操作呢?我根据以下几个方法来判断椎体移位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手法治疗,效果很好。以下我特地将X线检查放在前,是因为我以为应该应先学会读片,从片上分析出患者的颈椎移动方向,再结合触诊来加深体会,这样才能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触诊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在没拍片子前就建立椎体的三维形状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片子拍起来不如触诊简单。以下是我常用的,写得匆忙难免遗漏,欢迎补充。

颈椎的移位情况有14个。就是按照左右旋转,前后仰俯,左右侧倾来组合的。

至于手法的应用限于时间,下次再来写一点。各位同仁请拍砖。

X线片】

【以正位,侧位,开口位片(注意:查看第一第二颈椎时用开口位片,拍侧位片时患者应稍抬头)较常用】

正位1,棘突:取直尺,将大多数棘突连成一线,偏移中线3毫米就有临床意义。此时是棘突移位方向就是复位时头的旋转方向。顺便说一下,腰椎的棘突移位方向就是侧卧位复位时候的在上面的方向。这点很重要。

2,枢椎棘突呈山字型,尖处应该指在齿突内,在其外有意义。至于是第一颈椎还是第二颈椎旋转,则看大多数椎体的位置。

3,双侧小关节间隙不对称,一侧有一侧无。提示旋转或侧移。

4,环枢关节错位,可以看到环齿间隙不对称,环齿间隙显示一侧宽一侧窄,则此时椎体向窄侧旋转,棘突向宽侧旋转,此时复位时头的旋转方向应该向宽侧。

5,环枢关节的字影不对称。

6,同一椎间隙不呈长方形,呈一侧宽一侧窄,提示侧倾。

侧位

1,椎体双边征:(椎体上下缘有两条边),提示有旋转,若全部有,则说明**的问题。

2,小关节突双突征:(关节突出现两条边,)提示左右旋转。

3,椎体后缘连线在某处中断,不呈连续的弧线,提示前后移位。这点在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上和X片上的病理部位比较吻合。不像其他一些x片征,可能未必是患者目前致病的部位。

4,椎间隙狭窄:说明该处椎间盘退变。

5,椎管矢径<11MM,考虑脊髓受压。<8mm可以确定脊髓型颈椎病

说明:双边征和双突征对椎体不稳有早期诊断价值。两种征像都因不稳导致椎体旋转。侧位上由于椎体后缘无法重叠,而出现双边,小关节无法重叠出现双突征。过屈过伸位X片可以显示颈椎是否稳定。

【触诊】

**:患者坐正,头和肩膀水平呈垂直。

手法:以拇指和中指张开呈爪状,作两侧对合触诊,指头以按压和滑移为主要手段。

1,棘突:

有无偏歪(提示旋转);有无棘突之间隙增宽(提示椎体有俯仰,有椎间盘突出膨出可能,此点在腰椎的判断也十分有益处。当然还要加上引出压痛);有无台阶感(滑脱可能)

由于棘突有分叉,分叉后可能出现一叉大一叉小的情况,只能做参考。

2,小关节突:

在棘突旁三厘米左右

有无凸凹(提示旋转)

3,横突:

在颈部两侧,第一颈椎侧突在乳突正下。

用拇中指两侧一起按压来判断是否有旋转移位。

【颈椎病】

临床我们一般将颈椎病按引起起症状的椎**置,分三段。所谓上颈段病变,中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

上颈段:12椎。症状以晕,枕后痛为主。治疗:以放松枕下肌群手法,12椎整脊为主。急性期强调固定。中颈段:34椎。症状主要以肩酸胀,交感神经症状为主。推拿效果好。

下颈段:567椎。症状以上肢出现放射痛为主。牵引+整脊

将搜集到的部分手法资料首发于此,有错之处请提出,仅作交流用。并向沈国权教授致敬!

------------------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由来
1.        
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可把正骨手法操作时将手法力从力点传递到目标关节的骨、韧带连接视作最简单的机械杠杆。早在古希腊时,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就以《以杠杆力整复关节》为书名,介绍了脊柱手法。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可根据正骨手法施力点与目标作用关节的距离远近而划分为长杠杆手法和短杠杆手法两大类。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脊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腰椎斜扳法为长杠杆手法,而脊柱按压复位法则归属于短杠杆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由于施力位置与手法目标作用阶段之间有着较长的力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然而,有一利则有一弊,长杠杆手法操作时,手法力要通过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阶段,从而完成复位移动。如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来整复颈椎错位时,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首先使寰枕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转动,引起寰枕韧带紧张;紧张的寰枕韧带进一步带动寰枢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而旋转,使得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韧带依次紧张;带动颈23阶段发生旋转……这样,扭力通过骨关节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到达下颈椎的目标作用阶段。由于长杠杆脊柱手法需要多应力传递链节实现关节整复,这些应力传递链节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对于传递链节的调整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临床上常有难以准确定位于目标作用阶段的事例发生。特别是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错位阶段处于保护{BANNED}锁状态下,更是如此。
其次,由于胶元组织的粘弹体特性和不可避免的关节被动运动存在,每一链节在应力传递过程中均有能量损耗,这样就形成了手法应力在各链节的不均匀分布。来自颅骨的旋转扭力要不断消耗于每一阶段运动,在不需要出现超生理运动的上颈椎各阶段出现了很高的扭转应力,而在需要产生超生理运动的下位颈椎只有很小的扭转应力,不足以满足关节复位的需要。其结果或是扭力过轻而达不到整复目的,或是上颈椎扭力过大而出现的意外损伤。
再者,长杠杆脊柱手法操作中,整段脊柱的所有阶段都处于被动运动中,而不能选择性地使脊柱的被动运动集中或限制于病变阶段。如以颈椎旋转复位法来整复中、下颈段的错位,必须使颈椎整体旋转60°以上,才有实现整复的可能。而根据颈椎运动学和临床研究,如此大幅度的颈部旋转,已有在上颈椎造成一侧椎动脉扭曲、压迫的可能性。
而所谓短杠杆手法是指直接施力于病变阶段的手法,通常以组成该阶段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与长杠杆手法相比,在手法的可控制性方面,较长杠杆手法更为准确。由于短杠杆手法直接在病变阶段的棘突、横突或关节突上发力,只要操作者对人体骨性标志熟悉,就很容易准确地控制所要整复的阶段位置。如施力于C5C6对角位横突上的交叉按压微调手法只能使C56阶段发生被动旋转,绝不会引起其它阶段的旋转。其次,短杠杆手法避免了手法应力的多链接传递,应力最大的阶段就是目标作用阶段,使得非病变阶段不需要承受额外的载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再者,短杠杆手法的阶段被动运动集中于或限制于目标作用阶段及其邻近,因而脊柱的总体被动运动一般控制在5-15°之内,而这一运动幅度范围在患者日常自身的生理运动范围之内,基本可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即使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加手法调整,也可在保证手法安全性的基础上,取得理想的脊髓减压效果。
2.
力量越轻,幅度越小越安全
整骨手法应轻巧而忌蛮力是多数中医整骨和推拿专家的共同认识,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樊春洲老先生认为:手要轻柔性勿烦。但传统手法理论只是笼统地提出了整骨手法的这一理想化要求,并未进一步提出实现以巧代力具体思路和方法学研究,不能不说是整骨理论的遗憾。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导的分析,导致脊柱手法意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法适应症的选择不当,对某些推拿禁忌症如脊柱肿瘤的患者实施了脊柱手法,引起医疗性损伤,属于推拿临床研究的范畴;其二是脊柱手法本身的问题,因操作不当,手法力和(或)脊柱被动运动过度而造成医疗性损伤,即脊柱手法的方法学问题,则属于推拿手法学研究的范畴。
从脊柱手法操作方法学层次上,考查脊柱手法的作用过程。当手法引起脊柱被动运动时,不仅使组成活动阶段的椎间盘和后关节产生空间位移和内应力变化,同样可使脊髓、神经根及邻近的血管产生空间位移和内应力变化。因而,无论采用哪些被动运动方式,其运动幅度越大,就越可能因骨结构空间位移及应力增加过大而造成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的损伤。考虑到脊柱手法往往是在具有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椎骨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多种病理改变的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这些患者脊柱运动的安全空间要远小于健康者的正常值,即使在进行生理性的脊柱运动中,也有出现神经、血管受压的现象如脊柱**性神经痛、头颈位置性眩晕的可能。要降低手法操作的风险性,必须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操作的力量。对同一个操作对象而言,手法所引起的被动运动幅度越小,手法力量越轻,则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空间位移量和内应力增高越小,则越不可能引起医疗性损伤,手法的安全性越高。
当然,上述理想化的脊柱手法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者只能是一种长期努力的目标。要使脊柱活动阶段出现整复运动,必然要克服各种阻力,必须使其活动幅度超过生理限制位,需要一定强度的手法动力。临床上为何有些医生能以相对轻巧的力量完成脊柱整复,而多数医生却只能用蛮力来实现脊柱整复呢?沈国权教授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能否降低手法操作过程中的阻力。樊老认为,手法是一种灵感,必须见机而作,因势利导。但如果此类灵感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其为广大临床医生所用,不能不说是暴胗天物。为了从理论上探讨整骨手法此类灵感的规律性,更重要地是为解决以巧代力实现的思路和方法学问题,沈国权教授在新编的《推拿手法学》中提出了关节运动手法的阻力理论。
关节复位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关节囊、韧带的弹性张力、关节面的摩擦阻力和肌肉的张力。关节被动运动阻力诸因素中
关节面摩擦阻力是由关节软骨摩擦系数和关节面压力所决定的,即  F= μN。由于同一个体的同一关节在特定时间内的摩擦系数却是一常数,故摩擦阻力主要由变量关节面载荷N的大小所决定。影响关节面载荷大小的因素有**、跨关节胶元组织的弹性张力和跨关节肌肉的收缩力。
关节囊和韧带的弹性张力是被动力,在手法复位过程中将手法动力从施力处传递至目标作用阶段,从而带动关节面相互滑动,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是手法整复过程中的必要应力传递环节。并将牵拉应力传递至目标作用阶段后关节面,拉开椎间隙和关节间隙,降低关节面负荷,减小关节摩擦阻力。

肌张力是其中最活跃的变化因素,肌肉紧张增加关节面载荷,甚至引起脊柱后关节面交锁,从而对关节复位造成困难,并直接对抗手法的操作,影响手法的顺利操作。
因而要降低脊柱手法复位阻力,可采用以下途径:
降低肌肉紧张度
适当分离关节面
适当紧张韧带、关节囊等胶元组织
正确的运动和施力方向
3.
微调与整复的区别
错位和整复理论是目前在脊柱推拿领域中的主导理论,以手法整复关节和筋膜软组织解剖位置异常是已被长期临床实践证实了的有效方式。故无论是我国的正骨推拿还是国外的按脊疗法、矫形内科,都把整复脊柱活动阶段的错位作为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关键方法。随着整复理论被国内外从事非手术治疗脊柱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的广泛接受,隐藏在这一理论内部的非理性成分逐渐暴露出来,并在临床工作中造成了频频发生了医源性事故。沈国权教授从脊柱手法安全性的角度,对整复理论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达到了以下的认识。
阶段解剖位置异常或错位并非完全是一种病理现象,多数椎骨错位的本质是一种对脊柱运动和脊柱退行性变化的适应现象,仅少数错位才因压迫或牵拉周围软组织而成为病理现象。
对于因脊柱退变、阶段稳定性下降引起的错位,即使应用手法整复,其整复位置也是难以保持的,即错位的解剖整复在临床时间上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临床实践证实,只要手法操作得当,即使没用达到解剖整复,也会在瞬间出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明显缓解,阶段解剖复位并非治疗的必要。
由于达到阶段整复必须要使脊柱产生超生理范围的被动运动,就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性。
调整理论代替整复理论,即以最小的阶段被动运动幅度来达到为神经、血管组织是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作为手法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4.
短杠杆微调手法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沈国权教授对脊柱推拿手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认识,发展短杠杆手法以弥补长杠杆手法的缺陷,提高临床上推拿手法的可选择性;以脊柱运动生理学理论和关节被动运动手法的阻力理论来指导手法操作,使以巧代力具有现实可行性;以阶段微调取代解剖整复,使脊柱或阶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以手法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为判读手法操作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凸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沈国权教授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的观点后,认识到手法使突出的椎间盘物质与受压的神经根之间产生相对位置变化,从而起到神经根的减压或减张效应是治疗的关键。但若不能控制阶段运动幅度及手法力强弱,可能会在手法实施过程中使受压神经根及邻近软组织出现医缘性的机械损伤。临床上普遍存在的手法后反应,其原因盖在于此。因而从1995年开始,开始构思并应用腰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杠杆微调手法与传统的长杠杆手法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手法操作的可控制性,并简化了脊柱手法步骤,使成套的腰椎斜扳法、后伸扳法和按压振腰法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由单一的腰椎微调手法来实现。从我们自己的临床资料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的反馈信息分析,采用短杠杆微调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法后反应轻微,患者的痛苦甚少,疗程明显缩短的优点。较传统的长杠杆力手法相比较,具有安全性高,疗效高及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受此脊柱手法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成功经验鼓励,以后沈国权教授又与同事一起,以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相继发展了颈椎、胸椎及骶髂关节的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使得中医推拿临床的手法内容更为丰富,开拓了脊柱手法向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道路,也使得大批患者能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小的医疗费用下迅速摆脱病痛。
颈椎微调手法
一,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阶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阶段更像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
,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
,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
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
,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
,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二,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1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屈伸运动
1)寰枕关节的屈伸运动
寰枢关节的屈伸运动
寰枢关节屈伸运动时,受到寰椎横韧带对齿突的约束作用影响。
临床意义
颈椎的后伸,引起寰枕后间隙的减小。由于寰枕后膜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寰枕关节后伸可造成寰枕后膜对椎动脉产生切割挤压,引起椎动脉枕段压迫。
颈椎前屈时,寰椎相对枢椎齿突前移,对寰椎十字韧带产生强烈的推挤牵拉。若手法中用力不当或幅度过大,可能使寰椎十字韧带撕裂。
2
,侧屈运动
侧屈运动只发生在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的侧屈运动幅度仅3度,其限制因素是对侧的寰枕关节侧副韧带及齿突顶韧带及翼状韧带。这些韧带迅速增高的张力使枕骨髁在远离齿突时即停止了向内滑动,并牵拉同侧枕骨髁向前滑动2-3毫米,出现向对侧的共轭运动。
临床意义
过度的侧屈移动可引起齿突顶韧带和翼状韧带的损伤,出现颅颈连接段的失稳。
3,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可看作是寰枢阶段旋转运动的延续
临床意义
寰枢关节旋转时,影响最大的重要结构是椎动脉。
第三到第七颈椎称下颈椎,具有颈椎骨的典型结构:椎体上面的中央凹陷而两侧及后方有嵴状突起称钩突;椎体下面的中央凹隆而两侧及后方凹陷成斜坡状,与下一椎体的钩突组成钩椎关节,具有限制阶段侧向运动,保护臂丛神经免受过度牵拉和防止椎间盘组织突入椎间孔的作用。横突的根部有横突孔,容纳椎动脉;横突的末端分裂为前后两个结节,有时第七颈椎横突前结节和前支可变异肥大而成为颈肋。
关节和韧带
脊柱的后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两对关节突组成,起着控制阶段运动的方向及幅度的作用,椎间关节还有一定的承载功能。关节突和椎体间的载荷分配因人的你年龄,生理状态,姿势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颈椎后关节节关节面的排列有其特殊性,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且其与水平线的角度呈自上而下逐段增加的规律。
连接和稳定颈椎的韧带有三长三短,前后纵韧带分别附着于椎体的前后方,项韧带连接颈椎棘突和枕骨下缘,为三长;后关节囊及其韧带连接上下关节突,黄韧带连接上下椎板,棘间韧带连接上下棘突,是为三短。
【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前屈运动
颈椎椎体的上下面均呈弧形,其后关节面又自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故颈椎活动阶段进行屈伸运动,其上椎骨在下椎骨上面成前后滑移。颈椎前屈运动的限制因素是后纵韧带,后关节囊,棘间韧带,黄韧带及项韧带因拉伸而出现的张力增高。
颈椎前屈时,活动阶段上一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一椎上关节突上向前上方滑移,后关节间隙有增大的趋势,有利于减少关节面活动的摩擦阻力。前屈对神经根的影响要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前屈时椎间孔上下径扩大,有利于神经根减压;其二,前屈时脊髓及神经根向头端移动,过度前屈又能使已受压迫的神经根张力增高。
前屈运动使髓核在椎间盘内向后滚动,盘内压增高,前屈过度易诱发颈椎间盘突出;前屈也有使黄韧带拉长变薄,有利于膜性椎管管径的增加有利变化。但对已存在颈椎向前滑脱的患者进行大幅度的前屈操作,有使颈椎滑脱增大的可能;对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病人进行操作,则有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的可能。
后伸运动
颈椎活动阶段后伸的限制因素是前纵韧带迅速提高的张力和下一椎骨上关节突与上一椎骨横突的骨质碰撞。曾有报道:由于颈椎复位手法过于粗暴,造成第七颈椎上关节突骨折。据分析,可能是颈椎后伸运动过度所致。
颈椎的后伸运动使活动阶段上椎骨的下关节突向后下方滑移,后关节间隙更加狭窄,增加了关节面相互运动的摩擦阻力,后伸运动使椎间孔的上下径减小,同时因后关节囊及黄韧带皱缩的关系,椎间孔前后径也相应减小后伸运动对髓核的影响与前屈运动相反,但椎间盘压力也呈增高趋势由于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皱缩,膜性椎管的前后径则趋向减小。
颈椎后伸时,其生理前凸加大,穿行于横突骨通道中的椎动脉行程也相应延伸,可能对椎动脉产生强烈的牵拉而塌陷;或虽不致直接造成椎动脉的机械压迫,但对椎动脉外周交感神经丛的强烈**可导致椎动脉分支的平滑肌痉挛而同样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已存在颈椎向后滑脱的患者进行大幅度的后伸操作,有使颈椎滑脱增大的可能;对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病人进行后伸操作,同样有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的可能。
旋转运动
颈椎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其次是中颈段,越往低位,活动阶段的旋转幅度越小。旋转运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是诸韧带及关节囊的弹性张力,骨性障碍在旋转运动中的作用不明显。
活动阶段的旋转可使棘突凸向对侧,并使旋转侧的横突向后凸起,而对侧的横突向颈前方凸起。以上棘突和横突的变化既可作为临床体检的依据,也可作为手法整复时候着力位置的选择。旋转运动时,活动阶段上椎骨的下关节突向后向内移动,因而旋转侧椎间孔孔径扩大;但由于对侧下关节突向前向外移动,故对侧的椎间孔孔径相应减小。颈椎旋转性手法常用以调整椎间孔孔径,减少或消除神经根的压迫或**,即此机理。
颈椎旋转时,影响最大的重要结构是椎动脉除了寰枢椎骨质对椎动脉,颈内动脉的直接压迫外,还有三条病理环节可能在颈椎旋转造成急性脑缺血发作中起著作用。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分布,旋转运动引起的血管壁牵拉及受压,必然**交感神经纤维,导致动脉分支平滑肌的痉挛,同样可造成脑组织缺血,血管阻力的增大,又引起血流缓慢,容易在脑血管内部引发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颈椎的急剧旋转及寰枢椎骨质对颈内动脉的挤压作用还可造成动脉内附壁血栓的脱落,经血流栓塞于脑内血管,是颈椎手法诱发缺血性中风的另一途径。
侧屈运动
除寰枢关节外,颈椎其他活动阶段的侧屈运动与旋转运动紧密地连带在一起,没有单纯的侧屈运动,也不存在单纯的旋转运动。
侧屈运动可使对侧钩椎关节面互相分离,扩大对侧椎间孔,并使椎骨向对侧旋转(指棘突的旋转方向),而对同侧钩椎关节面,椎间孔的作用正好相反。侧屈运动同时使对侧颈神经根,椎动脉处于紧张,受牵拉的状态,过度侧屈容易对此两种组织产生伤害。
(二)颈椎旋转微调手法
1,
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后凸的关节突内下侧(棘突偏歪侧的对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
〔动作〕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度,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
〔临床应用〕适用于整复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旋转型错位及颈2.3阶段旋转型错位。
2,
侧卧位上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自上而下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偏凸之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上一椎之同侧下关节突,两拇指成十字形垂直交叉关节。
〔动作〕医者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关节突向前移动,使错位阶段被动旋转5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在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阶段旋转运动幅度35度,即可整复。
3,
坐位下颈椎侧屈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同侧手拇指伸直,抵住错位椎骨偏凸之棘突;对侧手掌缘抵住患者颈部根部。
【动作】医者抵颈根部之手逐渐将患者颈部向对侧推挤并尽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侧屈至5-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颈部侧屈幅度3-5度,同时拇指向中线推冲棘突,即可复位。
【临床应用】适用于整复颈5-6以下阶段旋转错位。
胸椎微调手法
一、应用解剖
与其它区域的椎骨相比,胸椎骨具有如下特点:关节突的关节面排列接近额状面,呈同心圆状排列,其旋转运动中心位于椎体的中央;横突向外后方倾斜,横突轴向与阶段旋转中心恰好成垂直关系;
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相邻棘突相互成叠瓦状排列;椎体后外侧上下角各有四个卵圆形凹陷,为肋椎关节面,与肋骨小头组成肋椎关节;横突外端亦有一卵圆形凹陷,与肋骨结节组成肋横突关节。
1
、屈伸运动
当胸椎活动阶段前屈时,上位胸椎骨的下关节突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关节面上向下滑移,前屈的限制因素是棘间韧带、后纵韧带及后关节囊的弹性张力;
胸椎活动阶段后伸时,上位胸椎的下关节突向下滑移,其限制因素是棘突的骨性碰撞和前纵韧带的弹性张力。
2
、侧屈运动
胸椎活动阶段进行侧屈运动时,上位胸椎的同侧下关节突向下滑移而对侧下关节突上移,同侧关节突间的骨性碰撞和对侧横突间韧带的张力是侧屈运动的限制因素。
3
、旋转运动
胸椎两侧后关节面呈向心性同心弧排列,弧面的圆心位于椎体中心,旋转运动既是胸椎两侧后关节面之间的相对滑移。
胸椎旋转运动不仅受到短韧带张力的限制,还受到相应肋骨环弹性的影响,当中老年以后,肋骨有机成分减少,弹性降低,则胸椎活动阶段的旋转运动的范围也要明显减少。
三、胸椎按压微调手法
俯卧位胸椎掌跟交叉按压棘突整复发
【姿势】患者俯卧,胸前垫以软枕,两上肢自然地分垂于治疗床之两侧,呼吸自然,医者立其侧,掌根豌豆骨按在错位胸椎健侧后凸之横突上(其定位在偏凸棘突上一椎棘突的对侧)。
【动作】医者先以成为沉稳的力将患者胸壁向下按压,压力随患者呼吸运动周期而增减,待其呼吸匀和后,在某以呼气末适时将后凸之横突向外下方冲压。
【适应对象】第10胸椎以上阶段胸椎及肋椎关节错位。
腰椎短杠杆微调手法
一、解剖结构
1
、骨结构特点
腰椎上关节突关节面朝向内后方,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向外前方,腰椎后关节突关节面排列的方向接近人体冠状面,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向外下方,而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关节面朝向后内方。
2
、腰椎间盘特点
由于腰椎生理前凸的存在和及承受很大的静力及运动载荷的影响,腰椎间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较厚,腰椎间盘的厚度占整个腰椎总长的三分之一;二是髓核位于椎间盘的偏后方,髓核中心位于椎间盘中、后三分之一交界处,髓核后方的纤维环结构相对显得较为薄弱;三是纤维环后方后纵韧带的保护不足。
二、运动生理
腰椎静力学
腰椎基本上处于垂直排列,而骶椎或多或少处于前后排列,腰骶关节成为二种不同形态构件的过渡交界区。正常人第一腰椎上缘与水平面有30度的夹角,第五腰椎在剪切分力的作用下趋向于向前下方滑脱,唯一能对抗剪切分力的骨性结构是腰51的后关节突,这一互相对抗力的作用链节则在椎弓根。
腰骶关节还受髂腰韧带的加强,髂腰韧带可分为上下二股,上股起自第四腰椎横突,走向外后下方,止于髂嵴;下股起于第五腰椎横突,止于髂嵴和骶髂关节前缘。由于髂腰韧带的作用第四、第五腰椎实际上起着腰骶部静力性连接的作用。
腰部真正的动力中心是第三腰椎,第三腰椎是腰骶部下行肌纤维和胸背部上行肌纤维的动力中继站。另一方面,第十二腰椎是胸曲和腰曲之间的稳定点,它具有发育良好的椎体,起着真正的旋转轴的作用。
2
、腰椎运动学
1)屈曲运动
腰椎屈伸运动幅度最大是腰45阶段,随着阶段上升,其屈伸幅度依次降低。腰椎前屈时,腹壁肌群首先收缩;随后由于人体重力的作用,脊柱进一步向前弯曲,同时脊柱伸肌群也发生收缩,以控制、对抗前屈运动;当脊柱完全屈伸是,骶棘肌松弛,由韧带的被动张力使躯干重力矩得以平衡。
骨盆前倾可进一步增加脊柱前屈幅度,腘绳肌的紧张可限制骨盆的前倾,故也可影响脊柱的前屈运动。腰椎前屈的限制因素是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后纵韧带和髂腰韧带的弹性张力。当腰椎前屈时,椎间盘的一部分受到牵拉,而另一部分受到挤压,关节突关节产生相对滑动,关节囊被拉紧,关节突承受牵拉载荷。当腰椎处于最大前屈位时,关节突所承受的拉伸载荷占总载荷量的39%,此时上下关节突相对滑动的尺度为5~7MM
2)后伸运动
当脊柱由前屈位后伸时,首先时腘绳肌的收缩,使骨盆产生后倾,为脊柱后伸肌群提供所需的杠杆臂;随后竖脊肌收缩,腰脊柱逐渐后伸;当脊柱超过垂直位后,腹壁肌群开始收缩,以控制、对抗后伸运动。腰椎后伸的限制因素是前纵韧带的张力和关节突之间、棘突之间的骨性碰撞,髂腰肌紧张能限制骨盆后倾,从而影响腰椎的后伸运动。
正常状态下,当腰椎承受剪切载荷时候,关节突关节大约承受其中的1/3,而其余的2/3剪切载荷由椎间盘所承受。由于椎间盘结构的粘弹性特点,受载后发生蠕变和松弛,再加上附着于锥弓后方肌肉的收缩,使上下关节突靠拢,从而逐渐加大了下关节突的抗剪切负荷。
(3)
侧屈运动
腰椎侧屈运动幅度最大的阶段是腰3、4间隙,最小的阶段是腰5、骶1关节。同侧的腰方肌、腰大肌和骶棘肌参与侧屈运动,其限制因素是对侧横突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囊的张力,对侧腰方肌和腰大肌则控制和对抗侧屈运动。
侧屈运动可引起同侧神经根松弛而对侧神经根紧张。
4)旋转运动
腰椎旋转运动幅度最大的阶段是腰5骶1,同侧的横突棘肌、腹内斜肌和对侧的腹外斜肌、腰大肌都参与腰椎的旋转运动。其中腹内斜肌由于附着于胸廓的下缘和髂嵴,扭矩较大,是主要的旋转肌。旋转运动的限制因素是纤维环与旋转运动同胶元纤维的张力及关节突骨质间的碰撞。
根据关节面的几何分析,其旋转轴心应位于关节突的后面,棘突的基底部。由于腰椎关节突旋转中心并不位于椎间盘,故当上位腰椎在下位腰椎上绕棘突基底部的轴心旋转时,椎骨将被迫向侧方滑移,椎间盘在腰椎旋转是所承受的负荷并非扭转力,而是剪切力。
三、腰椎运动的临床意义
1

前屈运动
腰椎前屈时,椎间盘的前缘变窄而膨出,椎间盘后缘则增宽而向内凹陷,纤维环后部的张力和压力均显著增加。由于人体腰部前屈运动的频度远远超过后伸运动的频度,纤维环后部纤维在这种生理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容易出现新裂,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脊柱屈曲时,脊髓因处于屈曲运动轴的后面,故随之被拉伸而上升,硬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等附属结构也随之被拉紧。在生理状态下,由于这些附属结构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和松弛性,故脊柱屈曲并不会引起硬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张力的提高而引起神经**。但在病理情况下,如神经根受压、硬脊膜粘连时,限制了其活动度,脊髓的上升将引起这些附属结构张力的急剧增高,从而导致疼痛**。
腰部前屈运动对关节突作用是以向前移动为主,过度屈曲将导致两关节突的抵触,不利于扩大神经根管和改善关节突之间的关系。
腰椎前屈还可使纤维环后部及后纵韧带紧张。在椎间盘结构尚未严重破坏,椎间盘内压不高的情况下,卧位腰椎前屈手法操作可使纤维环后部纤维和后纵韧带的适度紧张,有助于挤压髓核组织向前移动,对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有利的。但对于椎间盘结构已经完全破坏及(或)椎间盘处于高压的情况下,前屈手法操作不慎会增加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黄韧带因处于屈伸运动轴的后方,前屈时被拉伸而变薄,故对椎管狭窄症减轻椎管狭窄程度是有利的。
腰椎前屈要减少腰骶角,同时失稳阶段的椎骨在被动紧张的后部韧带的牵拉下,可发生向后移动,这种移动对于腰椎假性滑脱患者来说,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对马尾神经的压迫。
后伸运动
腰椎后伸时,椎间隙的前缘增宽而向内凹陷,其后缘则变窄而向外膨出,髓核被迫向前方滚动,纤维环前部的压力和张力增高,而纤维环后部的压力和张力均呈减低的趋势。在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完整的情况下,腰椎后伸手法对髓核和纤维环的这种生物力学效应有助于后突的髓核组织回纳。但在椎间盘结构已有严重退变或纤维环外层,后纵韧带已经完全破裂的情况下,腰椎后伸运动可能造成纤维环破裂口de1闭合,突出的间盘组织嵌顿于破裂口,不仅不能回纳,放而更形向后突出。
腰椎后伸时,脊髓在椎管内下降,硬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等附属结构均处于松弛状态。
后伸手法对后关节突的影响,不仅在于上下或前后方向的位移,还存在着侧方的位移,因而反复轻度后伸腰椎,能松动关节突之间的粘连,通过改善局部循环,缓解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但盲目的对腰椎进行大幅度的后伸操作,则必然造成后关节突之间的碰撞,有引起关节突骨折的可能。
腰椎后伸,引起后部韧带如后纵韧带,黄韧带的松弛,在这些组织已经发生退变,增厚的情况下,会出现韧带的蜷曲,导致膜性椎管管径的减小。后伸运动还造成腰骶角增大,加重腰椎失稳和向前滑脱。
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影响最大的后部结构是后关节突。实验室模拟脊柱旋转复位手法,发现后关节突的活动度相当大,上位腰椎的下关节突出现向上后的全方位移动,使活动关节出现复位倾向。在某些阶段失稳的情况下,脊柱旋转活动时后关节内的压力大大增加,比相邻阶段小关节内压力增大八倍左右,并呈现先低后高的双相变化。
这种关节内压力前半程较低,后半程升高的变化提示手法操作时,作用在棘突上的拇指推压力应该比以前所认为的时机要早一点,以配合因位移变化而产生的复位倾向。实验还发现,当脊柱向左侧旋转时,左侧后关节间隙增大,向右侧旋转时候则反之。此外,腰椎前屈侧弯旋转手法(坐姿旋转)对腰椎小关节突的活动幅度最大,直立旋转法次之。
旋转扳法还可以调整侧隐窝,神经根管及关节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神经根管内容物和小关节粘连的松解,甚至可调整局部循环及改变其他病理变化。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旋转手法前后的CT片进行量化分析,故可认为腰椎旋转手法主要通过改变间盘组织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消除病理**和压迫。
脊柱屈曲旋转时,腰椎间盘同时受到张力,压力,剪力和扭转力的作用,而小关节承受其中45%的压力。实验证明,这一**最易导致椎间盘损伤。上位腰椎的下关节突被下位腰椎上关节突所环抱,使得关节突关节只能完成约1度的轴向旋转,对椎间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腰椎短杠杆微调手法
1,
俯卧位腰椎掌根交叉按压横突微调手法(两手分别按压相邻阶段横突,向外,下,先分离,再旋转复位)
【姿势】患者俯卧,头部自然下垂于床端前,两上肢分开垂置于治疗床两侧,医者立其旁,两臂交叉,一掌根豌豆骨按压于错位腰椎对侧之横突(棘突外侧2厘米),另一手臂紧贴该手臂,掌根按压下一椎同侧之横突。
【动作】嘱患者缓慢呼吸,医者手掌逐渐将腰椎向下按压并使其逐笔向棘突中线旋转。待其呼吸协调后,在某一呼气末适时加大掌根按压横突及旋转力量。
【适用对象】腰椎旋转错位。椎突。
2,
俯卧位腰椎交叉按压棘突整复发
【姿势】患者**同上。医者两手臂交叉,以近患者足端一掌根豌豆骨按压于患椎棘突,以近头端另一掌根豌豆骨按压于患椎下一椎之棘突上。
【动作】医者先以分离力量使组陈活动阶段椎间隙拉开并维持片刻,乘其呼气末适时加大按压力量,根据患椎前倾或是后倾,冲推患椎棘突下端(前倾)或者上端(后倾)
【适用对象】腰椎倾斜错位。滑脱,突出。

腰腿疾病的六步手法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   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
  
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楂方法
1
、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
、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休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
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技师或医生所忽。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部手法:点穴法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部手法:复位手法
  
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
  “
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 ,(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
、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休,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休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休,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休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记住了。
第六部: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6-13 20:04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10-6-13 20:25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你的付出。
4
发表于 2010-6-13 20:34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好人!
5
发表于 2010-6-14 00:12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楼主受益匪浅
6
发表于 2010-6-14 00:24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非常感谢
7
发表于 2010-6-14 04:25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很全面,很系统。谢谢。
8
发表于 2010-6-14 05:16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辛苦了
9
发表于 2010-6-14 12:21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
10
发表于 2010-6-14 13:43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太好了!一直在找这方面的资料,O(∩_∩)O谢谢。鲜花送上。
11
发表于 2010-6-14 17:44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好东西
12
发表于 2010-6-15 21:02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楼主分享了~~~~
13
发表于 2010-6-18 19:39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
14
发表于 2010-7-6 20:01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你的付出。
15
发表于 2010-7-6 22:33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非常感谢
16
发表于 2010-7-7 12:19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辛苦了
17
发表于 2010-7-7 17:38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辛苦了 很有收获
18
发表于 2013-6-8 18:56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学习了。。。。
19
发表于 2014-1-12 11:18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回复 1# 相昭廷


   非常感谢
20
发表于 2014-1-12 12:00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寰堝ソ寰堟湁鍚?彂
21
发表于 2014-1-12 21:47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见识了,非常感谢
22
发表于 2014-4-19 15:01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谢谢楼主,受益匪浅!
23
发表于 2014-4-19 15:29 | 只看该作者

在爱医上整理的一些很实用的整脊资料,希望对后学者有帮助

这个帖子必须定~~
24
发表于 2015-8-3 14: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辛苦哦
25
发表于 2017-9-3 22:30 | 只看该作者


很全面,很系统。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3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