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82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笔试资源]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ydy 于 2010-4-27 11:28 编辑

冻疮Ⅰ度:红斑性;Ⅱ度:水疱性;Ⅲ度:坏死
¨
破伤风发作时呈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潜伏期10~14日
¨
一只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
¨
成人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9﹪;躯干前后包括外**为3×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
¨
儿童烧伤面积头颈面部:9+(12-年龄)=?﹪
双下肢: 46-(12-年龄)=?﹪
¨
烧伤深度Ⅰ度(红斑)

Ⅱ度(水疱);浅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

深Ⅱ:基底苍白
Ⅲ度(焦痂)
¨
烧伤程度
轻度 <Ⅱ度and面积在10﹪(小儿在5﹪)。
中度 Ⅱ度and面积在11﹪~30﹪(小儿6﹪~15﹪);
<Ⅲ度面积在10﹪(小儿5﹪)。
重度 休克、严重呼吸道烧伤或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者
总面积在31﹪~50﹪;小儿总面积在15﹪~25﹪
Ⅲ度烧伤在11﹪~20﹪;小儿Ⅲ度在5﹪~10﹪。
特重 总面积在50﹪以上;小儿总面积25﹪以上
Ⅲ度烧伤20﹪以上,小儿Ⅲ度烧伤在10﹪以上。
¨
内痔好发于**齿线以上3、7、11点处;
赘皮外痔多发生于6、12点处;
血栓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
肛裂好发于6、12点处。
¨
肛隐窝炎常并发肛**炎、肛**肥大。特点是**部不适和**潮湿有分泌物。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
¨
锁肛痔是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
热疮特点是:皮损为水疱;蛇串疮特点是:排列成带状的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疣是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疥疮特点是:隧道;湿疮特点是:对称分布,多形损害;瘾疹特点是:瘙痒性风团,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牛皮癣特点是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白疕特点是银白色鳞屑
¨
砒石:0.002-0.004雄黄:0.05-0.1巴豆:0.1-0.3甘遂:0.5-1鸦胆子:0.5-2川乌:1.5-3雷公藤:10-25(煎)雷丸:6-15牛黄入丸散 0.2—0.5克麝香 入丸散 0.06—0.1克 不宜入煎剂朱砂 入丸散或研末冲服 0.3—1克 忌火煅羚羊角 磨汁或研粉服 0.3—0.6克,煎服 1—3克巴豆内服剂量0.1-0.3g;甘遂入丸散剂0.5-1g




------------------------------------------------------------------------------------------------------



血清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
溶血性黄疸
↑↑
↑↑
轻度↑或正常
强+

加深
增加
阻塞性黄疸
↑↑
轻度↑或正常
↑↑

+
变浅或灰白色
↓或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



+或-
+
变浅或正常
↓或正常



¨
尿液检查
¨
颜色和透明度
血尿――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蚕豆病、阵皮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
深黄色(胆红素尿)――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乳糜尿(乳白色)――丝虫病
脓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
盐类结晶尿
比重――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肾小管间质病
固定(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
蛋白尿
肾脏疾病,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
管型
透明管型――肾实质病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肾小球疾病
白细胞管型――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肾小管有病变。
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
丝状疣:
发于颈周围及眼睑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中年妇女较多见,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
¨
扁平疣:
为皮肤浅表的良性敖生物,多发于青年男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可自身传染。
¨
传染性软疣:
鼠疣,特点是皮损初起半球形丘疹,豌豆大,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挑破顶端可挤压出白色乳酪样物质,多见于儿童,有传染性,愈后不留疤痕,可自行消失。好发于躯干和面部。针挑法: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碳酸溶液点患处。
¨
寻常疣:
状如花蕊,表面蓬松,搔破后易出血。
推疣法:在疣的根部棉花棒与皮肤平行或呈30°向前推进,用力不宜猛。
¨
掌跖疣:
发生于手掌,足底或指间,常在外伤部位。

¨
胃溃疡四大并发症是梗阻、穿孔、出血、癌变。

¨
膏药: 一切外科病各阶段均可应用;
太乙膏:性凉,具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功能,适用于阳证痈疡;
阳和解凝膏:性温,具有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功能,适用于阴证未溃者。
¨
油膏:肿疡、溃疡、皮肤病的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及**病等均可应用;
金黄油膏:适用于阳证肿疡;
冲和油膏适用于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龙膏适用于阴证;
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祛腐,解毒止痛,生肌收口,用于溃疡或烧伤,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
¨
箍围药: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
金黄散:性寒,具有清热消肿、散瘀化痰功效,用于红肿热痛的一切阳证;
回阳玉龙膏:性温,具有温经活血,散寒化痰功效,用于不红不肿,一切阴证;
冲和膏:性较平和,具有行气疏风、活血定痛、散瘀消肿功效,用于半阴半阳证。
¨
注意点
①外疡初起,肿块局限,用消散膏药;②阳证不用热性药,防助火毒;反之亦同,以免寒湿痰瘀凝滞;③药敷后干燥时,常以液体潮润,防药物剥落及干板不舒。

¨
一,烧伤分三度:一红二疱三焦(基底红色为浅二,基底苍白为深二)
¨
二,2,4,6,8,10,12,18,24(月)------抬,撑,坐,爬,扶,走,退跑,跳
¨
三,新生儿用药:新婴幼学,1/6,1/3,1/2,2/3

¨
心电图速记
一.窦性心动过速:1.P波:AVR倒置,L1L2V4-V6直立
       
2.心律大于100次/分.
二.窦性心动过缓:1.同上1.
         2.心律小于100次/分
三.室性早搏:1.QRS提前,其前无P波
       2.期前的QRS畸形,宽大,多在120MS以上
       3.代偿间期完全
四.房颤:1.P波消失,代以F波
     2.F波頻率350-600BPM,大小形态不同
     3.R-R间期绝对不等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P波不易找到
             2.頻率大于150次
             3.R-R绝对规则
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P波与R波无关
           2.房率大于室率
           3.阻滞部位越低心室率越慢,并趋增宽
七.急性心肌缺血:1.典型ST-T改变.缺血区导联ST段压低,非缺血区ST段相应抬高 
         2.T波可先高大,后转为倒置,呈缺血T改变
八.急性心肌梗死:1.异常Q波,宽0.03-0.04S
         2.ST段弓背向上抬高
         3.T波急性期与抬高的ST段形成单向曲线,持续几小时到几周,逐步转变成缺血型的T波倒置.

¨
“金实不鸣”:新病,多属实证。常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阻肺而致。
¨
“金破不鸣”:久病,多属虚证。阴虚火旺,肺肾精伤。
¨
谵语
表现: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病机:热扰心神,实证。
¨
郑声
表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
病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属虚证。
¨
独语

表现: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病机:心气不足,心神失养;气郁痰结,阻蔽心窍。
主病:癫证,郁证。
¨
错语
表现: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
病机:虚证——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实证——痰湿、瘀血、气滞。
¨
狂言
表现: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病机:气郁化火,痰火扰心。属阳证、实证。
主病:狂病、伤寒蓄血证。
¨
言謇
表现:神志清楚,吐字困难,吐字不清。
病机:风痰闭窍;风痰阻络。

¨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可见梨形心
¨
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可见靴形心
¨
心包积液
可见烧瓶心

¨
中药的性能
¨
四气:寒、热、温、凉,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
¨
五味。
辛:发散、行气、行血。
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收敛固涩、生津止渴。
苦:泄、燥湿、坚阴。
咸:软坚散结合泻下。
¨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
¨
升降浮沉指辛、甘,温热药物多升浮,酸、苦、咸,寒凉药物多沉降;药物多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少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第二 中药的应用
一、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
1.单行:指药物的单独应用。
2.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3.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二、用药禁忌


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三、用药剂量
四、用法
A 一般而言,解表药、芳香药应避免久煎,以免耗散药物有效成分,降低疗效;
B 矿物药、贝壳类药、滋补药大多应久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确保疗效;
C 有的粉末状药物或细小植物种子宜包煎,使在煎药时不致浮散或糊底(如蛤粉、车前子等);
D 贵重药宜另煎(如人参等);
E 胶质药宜烊化(如阿胶等);
F 液体药(如生姜汁、竹沥等)及某些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等)宜冲服。
2.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大多可在饭前或饭后1—2小时服。此外,A滋补药宜饭前服,B驱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D健胃药或对胃肠有**药宜饭后服,E安眠药宜睡前服。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动:握忧哕咳栗;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脉:弦洪缓浮沈

五色主病
※面白: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面黄: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面目肌肤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
※面赤: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颧颊泛红游移不定--戴阳证。
※面青: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属寒盛、痛剧。
★面色、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属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显现青色--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黑而暗淡--多属肾阳虚。
★面色黑而干焦--多属肾阴虚。
★眼眶周围见黑色--多属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左寸关尺分候脏腑: 心肝肾,右寸关尺分候脏腑寸:肺脾命

¨
按照相生关系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
a 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证。
b 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适用:肾阳式微而所致之脾阳不足。
c 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益肺气,适用:肺气虚弱,脾运不健者。
d 金水相生法:补肺阴以滋肾阴,适用:肺肾阴虚者。
¨
按照相克关系治则:抑强扶弱。

治法:
a 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平肝和胃、调理肝脾,是疏肝健脾相结合,以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
b 陪土制水法:敦土利水法,以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方法。
c 佐金平木法:辅佐肺金以制肝木,辅佐肺金,清肝泻火降气。
d 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是泻心火与补肾水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
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
¨
中药学横向总结
¨
性能特点
¨
要药
¨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
止呃之要药:柿蒂
¨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
疥疮之要药:硫磺
¨
良药
¨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
理气良药:沉香
¨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
佳品
¨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
圣药
¨
“呕家圣药”: 生姜
¨
“疮家圣药”: 连翘
¨
通用药
¨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
治风通用药:防风
¨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
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
病证选药
¨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
阴署证:
香薷
¨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
项背强痛:葛根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
太阳头痛:羌活
¨
阳明头痛:白芷

¨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
引产: 天花粉
¨
无汗骨蒸:牡丹皮
¨
有汗骨蒸:地骨皮
¨
梅毒:土茯苓
¨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
鸡眼赘疣:鸦胆子
¨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
诸骨鲠喉:威灵仙
¨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
膏淋:萆薢
¨
血淋:蒲黄
¨
虚寒呃逆:丁香
¨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
肺胃出血:白及
¨
手足皲裂:白及
¨
脱发:
侧柏叶(外用)
¨
阴疽流注: 白芥子
¨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
噤口痢:石菖蒲
¨
休息痢:鸦胆子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
口中甜腻:佩兰
¨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
龋齿疼痛:筚拨
¨
手足皲裂:白芨
¨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雷丸 榧子 芜荑
¨
风痰证:
天南星
¨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锁阳 杏仁
¨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
脱发:侧柏叶
¨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
胸痹:薤白
¨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
梅毒:土茯苓
¨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
扩瞳:青葙子
¨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
虚火咽痛: 玄参
¨
阴虚外感: 玉竹
¨
安蛔止痛: 乌梅
¨
配伍用药
¨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
¨
肛裂:6,12
¨
内痔:3,7,11
¨
赘皮外痔:6,12
¨
血栓性外痔:3,9
¨
混合痔:3,7,11.其中11最多
¨
漏管:4cm以内,内口与外口相对
4cm以外或齿线后
内口多在后正中线

¨
上肢内外侧前中后:肺包心,肠交肠
¨
下肢外内侧前中后:胃胆旁,脾肝肾
¨
至阴
纠正胎位
少泽
治乳少
丰隆
化痰
支沟
通便
行间
目赤肿痛
通里
舌强不语
内关
呕吐
四逢
小儿疳积,百日咳
¨
复溜穴
盗汗,热病汗不出
¨
动脉波动处是
太渊
又为脉会
¨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胃,结肠岩
¨
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肺,食管岩
¨
多食易肌
胃强脾弱

¨
善肌多食
胃火盛
¨
肌不欲食
胃阴虚
¨

喜燥恶润
¨

喜润恶燥
¨
桂枝汤
桂枝:芍药=1:1
¨
佐金丸
黄连:吴茱萸=6:1
¨
小建中汤
桂枝:芍药1:2
¨
完带汤
白术:山药=1:1
¨
当归补血汤
黄芪:当归=5:1
¨
六一散
滑石:干草=6:1
¨
竹叶石膏汤
麦冬:半夏=2:1
¨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首昌卫营气血辩证的是
叶天士
¨
血腑逐淤汤治疗心悸出自《医林该错》,“真心痛....夕发旦死”出于《素问》,降呕吐分虚实的是
张介滨
¨
明确的痢疾可以传染的是
金代;把痢疾与泄泻称为下利的是
张仲景;“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语出自刘何间
¨
外科鼻祖
华佗;葱管导尿
孙思邈;第一部病因病机专著是《诸病源候论》;陈实功《外科正宗》提出十五戒要“善病洞泻寒中”指长夏
“善病痹厥”指冬季
¨
治泻九法出自《医宗必读》;子满——》羊水过多——》千金鲤鱼汤;《景岳全书》“无虚不作眩”
¨
《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眩”;帛片测定有无黄疸——》《马王堆医书》;针经是指《灵枢》
¨
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该错》
¨
“三日疟”韩善征
2# 沙发
发表于 2010-4-19 08:15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3# 板凳
发表于 2010-4-22 12:02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4
发表于 2010-5-13 23:23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谢谢,顶
5
发表于 2010-5-16 12:00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那么多字,不顶都不是人了..
6
发表于 2010-5-17 19:43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多谢了。我都下下来了。
7
发表于 2010-5-22 22:33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这么多~
辛苦了
8
发表于 2010-5-26 16:58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辛苦了
9
发表于 2010-5-28 18:45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10
发表于 2010-5-29 18:51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11
发表于 2010-5-30 22:44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楼主辛苦啦  呵呵
12
发表于 2010-6-1 23:32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回复 1# chengzi2009


    t太多了
13
发表于 2010-7-2 23:54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那么多字,不顶都不是人了..
14
发表于 2010-7-3 10:58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先**  稍后仔细看 谢谢
15
发表于 2010-7-5 12:28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16
发表于 2010-7-5 12:51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嗯 ,是,顶一个,谢谢
17
发表于 2012-3-16 11:02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西医外科,中药及其方剂学复习资料

好东西就得顶起来。
18
发表于 2015-10-29 15: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一定要顶!只是后面没有了呀
19
发表于 2015-11-10 16:5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必须要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