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浅谈心律失常脉象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浅谈心律失常脉象研究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中医学古代虽没有“心律失常”病名,但现在一般认为心律失常属于“心动悸”范畴。笔者查阅古今相关文献,总结出心律失常相关的脉象有促、结、代、数、迟、涩、芤、疾、散、微、十怪脉等。

一、心律失常脉象的古代文献研究

包来发、汤晓龙、张宁[1]通过搜集整理历代中医主要论著,总结心律失常脉象相关论述。在秦汉时期,提出了心律失常典型脉象有促、结、代脉之名,明确结、代脉的概念,描述了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脉象的特征;在西晋至隋唐五代时期,以王叔和《脉经》最具代表性,对心律失常脉象的认识不局限于促、结、代脉,还有数、迟、涩、芤及诸多死脉,确立了心律失常脉象更为客观具体的内容;在宋元时期,诸多医家对《脉经》论述的心律失常脉象各有不同的理解,并对促、结、代、涩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心律失常脉象的理解和认识更趋全面,更切合临床实际。

徐珊[2]参考脉学文献,将心律紊乱的不整诸脉分为两类:一为歇止脉,脉动时而一止,以促、结、代为主要代表;二为狭义之不整脉,脉律不齐,三**匀,然应指无歇止,以散、微、涩为其代表。同时列举了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怪脉十种:“一曰釜沸、二曰鱼翔、三曰弹石、四曰解索、五曰屋漏、六曰虾游、七曰雀啄、八曰偃刀、九曰转豆、十曰麻促。”认为此十怪脉大致呈脉律极快或极慢,节律不齐,急促零乱,忽疏忽密,或似有似无,隐隐约约,或止而复跳,良久一动。常见于房室分离,多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心室扑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

二、心律失常脉象的心电图对比研究

崔恒德[3]对101例心律失常的患者,以“切脉”先做判断,再做心电图对照,得出结论。数脉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迟脉以窦性心动过缓多见,多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脉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结性期前收缩,房颤、传导阻滞等多见;涩脉常见的有频发性房室性期前收缩、房颤;虾游脉(脉象似虾游样,冉冉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也)以窦缓、窦性停搏、结性逸搏等多见;屋漏脉(脉象如残漏之下,良久一滴)常见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完全性Ⅲ度传导阻滞;雀啄脉(脉来指下,连连奏指,数急殊无息数,但进而无退,顿觉自去,良久准前又来,宛如鸡践食之貌也)对应心房颤动;釜沸脉(脉数率快,浮而无力,古人形容状如沸水样)以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阵发性室上速多见。

裴先文、韩先知[4]认为心律失常在脉象上的反应有以下几种。数脉对应窦性心动过速;迟脉对应窦性心动过缓;疾脉对应窦性心动过速,提示病情加重;促脉主要表现为房颤、心律较快的期前收缩或差异性传导;结脉主要表现为各种期前收缩或心房纤颤;代脉见于各种期前收缩形成的二联律、三联律等,也可见于主动脉闭锁不全是热性疾病;涩脉主要表现为房颤和伴有期前收缩的心动过缓;雀啄脉主要表现为快速型心房颤动;虾游脉主要表现为室性自搏心动过速,可与心动过***替;屋漏脉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等;釜沸脉主要见于心律快的室性心动过速。

三、中医脉象描述及对应心律失常

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现引用《濒湖脉学》、《脉确》、《世医得效方》中关于脉象的描述,总结出心律失常相关的脉象如下。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焉。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妄甚矣。”相当于窦性心动过速。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谈》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对应窦性心动过缓,可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房颤、心律较快的期前收缩或差异性传导多有此脉。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脉诀》言:或来或去,聚而却还。与结无关。仲景有累累如循长竿曰阴结,蔼蔼如车盖曰阳结。《脉经》又有如麻子动摇,旋引旋收,聚散不常者曰结,主死。此三脉,名同实异也。”主要表现为各种期前收缩、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脏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羸瘦脉代者,危脉也。”见于各种期前收缩形成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常见的有频发性房室性期前收缩、房颤。

动脉:“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阴动。庞安常曰:关前三分为阳,后三分为阴,关位半阴半阳,故动随虚见。《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常见于房颤、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雀啄脉: “雀啄之脉,指下来三去一,如雀啄食之状。”主要表现为快速型心房颤动。

虾游脉:“状如虾游水面,杳然不见,须臾又来,隐隐然不动,根据前又去,醒者七日死,沉困者三日不治。”以窦缓、窦性停搏、结性逸搏等多见。

屋漏脉:“如水下滴溅地貌”,常见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完全性Ⅲ度传导阻滞

釜沸脉:“如汤涌沸”(脉数率快,浮而无力,古人形容状如沸水样),以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阵发性室上速多见。

其他:根据古籍所描述,临床常见的滑脉、洪脉、疾脉、缓脉等均可以列入心律失常的范畴,只是因这些脉象多表现为心律规则,病情亦较轻,所以此处不予一以列举。

以上所述,仅是对心律失常脉象表现的研究,并未涉及各种脉象所提示的临床意义,但笔者研究脉象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故关于临床意义方面有待继续研究,四诊合参,指导临床,才能体现中医脉诊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包来发、汤晓龙、张宁.元代以前中医学对心律失常脉象的认识初探.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5.3.19(1).9~11

[2] 徐珊.略评心律紊乱的脉象描述.北京中医杂志[J].1991.2.12~14

[3] 崔恒德.心律失常时脉象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江苏中医药[J].2004.25(8). 15

[4] 裴先文、韩先知.心律失常与脉诊刍议.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J].1994.7(11).638~639

2# 沙发
发表于 2010-3-19 2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很有价值,数、迟、结、代……皆为心病脉,此在实践中已屡试皆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