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3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口义齿的稳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总义齿修复的基本条件为保证总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承力。固位是指义齿抵抗总义齿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与吸附力;及大气压力有关;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承力是指有足够的支持总义齿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上下颌齿槽:骨等。这三者互相关联。为获得良好的总义齿修复效果,临床上均是从这三个方面改善总义齿的条件。常规改善固位的方;法包括保证总义齿与黏膜组织的密切接触以及保证良好的边缘封闭,如粘附剂的应用,可有效地保证总义齿固位。而改善:总义齿稳定的方法,则完全由制作人员完成,主要包括基托外形与口腔解剖结构的良好适应性,使口腔的唇颊与舌肌的力:量作用于基托,可达到相对的平衡,保证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如应在中立区即原自然牙列排列的位置或尽量接近自然牙的位置排牙,保证良好的补偿和横胎曲线以及咬合关系,达到前伸及侧方殆时总义齿的平衡胎,避免咬合创伤及咬合干扰。对增加总义齿承托面积,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二类,非手术方法为充分利用组织的解剖结构,如上颌和颧颊翼区,下颌的舌侧翼缘区等,手术方法主要有前庭沟成形术和牙槽增高术。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特别是牙根保存技术及人工种植牙技术,特别是牵张成骨应用到齿槽萎缩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增加承力面积及完成种植式总义齿创造了条件,使总义齿的固位稳定及承力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总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承力的模式。牙齿根保存技术及种植技术通过保留的残根或种植体的上部结构完成不同固位类型的覆盖义齿,也使总义齿的固位稳定及承力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固定形式主要包括螺丝固定连接修复和附着体式连接修复两大类。

    1、螺丝固定连接修复,是采用固定螺丝将被动放置在基桩上的上部结构固定于基桩上,又称为拆卸式连接。可将无牙颌活动式总义齿的修复方式转变为固定式的总义齿。

    2、附着体式连接修复包括套筒冠式、杆卡式、球形附着体式和磁性固位等方式。    (1)套筒冠式连接:内冠粘固在种植体基桩上,外冠粘固子总义齿的相应组织面内,使其呈套筒式连接达到固位,此法既可应用于总义齿半固定式上部结构的修复,也可应用于局部可摘义齿的制作。以往是以反复取模铸造完成,现多以研磨机完成。(2)杆卡式连接:与常规固定可摘联合义齿的杆卡结构相同,即由水平杆及曲槽套筒组成。水平杆连接各基桩上的金属接圈形成阳性部分,阴性部分是固定在总义齿基托组织面的分段曲槽套筒。可用于种植体支持的总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可铸造完成也可由研磨机制作。(3)球形连接:类似子母扣,阳性部分呈球形,位于基桩顶部,阴性部分呈圆筒状,位于总义齿基托组织面。根据不同的种植系统的阴性部分可是金属环形帽状,或可是可置换的橡胶圆环又称O型圈。此类多用于总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4)磁性固位:衔铁设置在基桩顶端或者在连接杆上,永磁体埋入总义齿基托组织的相应部位。此类方法在种植体的基础上可应用于齿槽萎缩严重患者的总义齿修复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11 09:06 | 只看该作者
全口义齿固位是否良好是全口义齿能否行使功能的先决条件,也是全口义齿修复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有必要进行下列题目的讨论,有助于临床工作开展;有人说,修复的水平看全口,有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1.全口义齿固位的基本原理;
2.增加全口义齿固位的方法;
3.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
4.临床经验、碰到的病例分析;
5.其他有关固位的讨论;

lyhgqb
大家是否在临床上发现已下二种情况:
1.全口义齿初戴的患者,尽管义齿的吸力很好,但是患者总感觉在讲话、进食、发音时义齿不稳定,容易脱落;
2.全口义齿戴了几年或者十多年的患者,尽管义齿几乎没有任何的吸力,但是患者没有感觉义齿的不稳定,在功能上几乎都可以满足;
那么是什么原因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理论上的固位原理不正确?有其他的固位原理吗?希望通过这种现象来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讨论;

lyhgqb 其实对于这二种现象的解释,主要是教科书关于全口义齿固位原理描述的方法问题,使人们往往认为全口义齿的固位仅仅是大气压力和吸咐力;
然而,确切的说,全口义齿的固位应该包括了二个方面:
(一)静止时的固位
1吸咐力
   咐着力: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粘着力:同分子之间的凝聚力。
  影响因素:基托面积——颌骨的解剖形态。
    接触的密合程度——印模的准确性,光洁度。
    唾液的性质。
2,大气压力
   影响因素:基托的面积。
   接触的密合程度。
   边缘封闭。
3,辅助因素:
   a.吸力粉:增加吸咐力;
   b.吸盘:增加大气压力固位;
   c.软性衬垫材料:增加基托与组织的密合程度;
   d.其他:下颌的重力固位;
(二)运动时的固位
1,唇颊组织对义齿固位的影响
a.基托边缘位置:
b.基托的厚度 过厚
   过薄
适中
c.基托磨光面的外形
2舌对义齿固位的影响
a.舌侧基托边缘,位置,厚度, 外形。
b.舌间隙的大小
c.舌平面的位置,>he平面2mm。
3,咬合对固位的影响
a.牙弓大小
b.?平面位置
c人工牙的位置
d.he平衡
4,辅助因素
中立区(另外讨论)
前面述说的情况,是因为仅仅考虑了静止时的固位,而忽略了运动时的固位;其实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加重要,而且临床上又难以掌握,有些义齿的失败,常常是后者没有注意引起的;

655011
楼主讲的是针对下颌吧,我听过一种叫中立区排牙的方法,就是利用唇颊肌向内的力与舌的向外的了达到平衡的地方建he,可以克服固位不良的缺点

motopen
全口制作技巧真是一言难尽,除了课本讲的以外还有许多小窍门,而且与个体口腔情况有关。但注意的是在固位条件不良的时候,可加强上颌结节固位和下颌舌侧翼棚区的固位,这时取模至关重要。
楼主总结得非常好。
正因为全口义齿必须在功能状态下具有固位、稳定,所以我认为
1)必须制作个别托盘
2)必须制取功能印模
3)牙槽嵴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中立区排牙
4)务必达到he平衡
前2者针对基托,后2者是针对牙

当然求到正确、稳定、重复性好的关系最是重中之重了。

楼上说的想必是"舌侧翼缘区"?

楼主起了个很好的话题,希望这里,有经验的朋友们,多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成功或失败的病例,以减少咱们独自摸索的时间

q12345q
大家是否在临床上发现已下二种情况:
1.全口义齿初戴的患者,尽管义齿的吸力很好,但是患者总感觉在讲话、进食、发音时义齿不稳定,容易脱落;
2.全口义齿戴了几年或者十多年的患者,尽管义齿几乎没有任何的吸力,但是患者没有感觉义齿的不稳定,在功能上几乎都可以满足;
那么是什么原因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理论上的固位原理不正确?有其他的固位原理吗?希望通过这种现象来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讨论;

这个叫功能性排牙,是通过功能咬合关系的确定,排牙,达到咬合的平衡!和理论上没有任何冲突,可以请看课本的排牙和全口义齿固定因素3的 功能性排牙!

lyhgqb
功能性排牙仅仅考虑了人工牙的因素,而没有考虑其他的因素;
[运动时的固位
1,唇颊组织对义齿固位的影响
a.基托边缘位置:
b.基托的厚度 过厚
过薄
适中
c.基托磨光面的外形
2舌对义齿固位的影响
a.舌侧基托边缘,位置,厚度, 外形。
b.舌间隙的大小
c.舌平面的位置,>he平面2mm。
3,咬合对固位的影响
a.牙弓大小
b.?平面位置
c人工牙的位置]
我们已经探讨人工牙的因素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在制作全口义齿中有二个原则是必须掌握的:
1.垂直距离宁小不易大,往往可以见到由于垂直距离过高而造成义齿的失败;国外的研究证明正常人上下he接触的时间是17分多/24小时,那么如果24小时接触的话,可以想象会有什么结果。
2.舌间隙宁大不易小,义齿的失败往往由于舌间隙过小,下颌义齿不稳定而造成失败,这个是临床上多见的;

microred
松风公司临床顾问陈辉女士总结了制作全口义齿的关键7步:

1、信任、配合的医患关系
2、精确、完整的工作模型
3、良好、准确的工作关系
4、科学、恰当的全口选牙
5、正确的排牙位置
6、合理、舒适的基托形态
7、认真、完善的义齿调节

从*作程序的角度总结了总义齿成功的要素
也告诉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肯花工夫,心中有数就不怕固位无方
当然在具体*作中,肯定有一些细节上的技巧

说来惭愧,中立区的概念是从本科原封不到带到现在,但获得方法却一直未予深究。我今天询问了陈女士关于如何获得中立区的问题,她说用软蜡,但因为松风公司未生产相关产品,也就没有多说,只说GC有生产软蜡。也有人说用硅橡胶的。
各位同仁对此有何高见?望赐教!

lyhgqb
下面谈谈中立区的概念:
1.国内的研究是在80年代末,浙江医科大学在,最早开始研究,并且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应用的材料是国产的印模材料;
2.所谓的中立区并不是先天固有的,它是在无牙he期形成的,是颊、舌侧组织经过长期的功能活动形成的一个生理性的间隙,在这个间隙中,内外软组织的侧向力等于零,我们知道,造成全口义齿脱位的主要原因是侧向力大于了固位力而造成义齿的移动,导致了义齿脱位。所以,假设新制作的全口义齿的基托和人工牙正好位于这个间隙的话,对义齿的内外压力等于零,那么对义齿的固位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初带义齿的患者。
3.对于中立区全口义齿的制作并不容易,主要是需要取得正中颌位时的“生理间隙”的位置和形状,这需要有很好的印模材料(国外的不知道叫什么名称,但是已经有了),有比较好的可塑性,不对周围组织施加任何的压力,本身有一定的支持强度,“间隙印模”取得后,必须严格按照中立区的位置和形态完成基托和人工牙的排列。完成的义齿可以取得良好的固位和功能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2-4 22: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真的很不错
4
发表于 2007-1-16 14:26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文章叫人受益匪浅 呵呵 谢谢
5
发表于 2008-5-14 10:5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MO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