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00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捉悸痞”的故事——简便有效的自我**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捉悸痞”的故事——简便有效的自我**法



    捉悸痞,是我回乡期间跟一位民间**师偷学来的技艺。经过我个人多次临床治疗实验,操作简便、功效卓著,是非常适合在家自我治疗保健的绿色疗法。
    天下大宝,岂敢私秘。所以回来之后写了下面的这篇东西,第一是为了把这个疗法介绍给大家。其次,为那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师立一个小传,表达我偷师学艺的内疚和报答。


衍慈国医研究会  陈宗和  08年12月  首发于民间中医***

========================================================


    我上个月回乡的时候,有个老病号来复诊,脉象大好,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于是问她期间看过哪位医生吃过什么药,她说一直在敝堂就诊,吃我叔父的方子,没有看过别的医生。
    可是我知道她这样一个慢性病的病人,能够康复到今天的状态绝对不是吃敝堂那几副汤药就能达到的。

    让她仔细回想一下,她想了半天说:“哦,我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我婆婆腰疼,我陪她去**腰,当时正好赶上月经疼,就让那个**的嬷嬷揉了揉肚子,也奇怪,去揉了两回就不疼了,于是和我婆婆连着揉了七八天,说起来从那以后月经还真没再疼过。莫不是那个嬷嬷给揉了揉肚子就管了大用了?”
    于是我问下了那位**老师的地址,准备第二天去看。

    那天天气很好。
    **诊所设在一户住家宅院临街的南房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诊室,没有病人。老太太看起来有六十五六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体态轻盈。
    我进门之后很和蔼的请我坐下,问我的哪里不舒服。
    我说:“肚子胀,还拉稀。”这是实情,我这个人从小肠胃不好,一换水土就闹肚子,不用扎针喝药,折腾六七天的自己就会好。
    老太太说:“在小床上躺下吧,**坐床边,腿耷拉下来,伸直。”她那张床特别奇怪,宽不到一米,长也就一米五,硬木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
    我按照要求躺下来后,老太太又稍微帮我调整了一下**。然后让我拉开上衣,往下退了退裤腰——大概能够露出关元穴的样子。
    然后她用手指从上到下,仔细的按压我的腹部。又在我肚脐周围正方向反方向分别绕了几圈。期间感觉她的手温热柔软而且力道很足。
    “嗯,在这里呢。”她注视着我腹部的一个点兀自点了一下头,又问我:“哟,你这是个老毛病了。小伙子,怕疼不?”
    “不怕啊,您来吧。”我心想,一个老太太给捋捋肚子,能有啥?还问怕不怕疼。


    她用食中无名三个指头压在我腹部一个点上,轻轻揉压。我自身感觉被**的部位稍稍有些酸胀而已。揉了大概一二百下,肚子里开始有响动,是气水走窜的那种声音。
    这时她慢慢加大了手上的力道,并且对我说:“想放屁就放,想拉稀就说,千万别不好意思憋着啊。”我答应了一声。
    又揉了大概一百下左右吧,开始排气了,一个紧接接一个的,觉得很不好意思了。
    这个时候,老太太手上的力道也很重了。果然是很疼啊,怎么形容呢,就像有根铁管子穿进身体了的感觉似的,又胀又重又疼。有一股气从长强出来,沿着内侧膀胱经,一直胀到天柱那里了,甚至整个头皮都有麻痛的感觉。学过针灸的同学可能都知道,针灸里有循经传感这么一说,除了用电针,一般有内力又有经验的针灸师才能做到,大面积长距离的传感。我之前也领教过不少名家,但是这种传感的感觉还真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嬷嬷,不行了,疼的受不了,歇会儿吧。”老太太笑了一下,减轻了力道,又揉了五六十下,就停手了。让我喝了一杯温水,又躺了十分钟左右才让我起身。
    起身之后我拍了拍肚子,胀气果然消除了不少。右腹甚至都没有鼓鸣声了,只有左侧还稍微有一点。
    付过治疗费之后,老太太叮嘱我不要吃油腻生冷之类的话,又嘱咐我明天再来治疗。


   
回家的路上一直不断的打嗝矢气,到睡前才有所缓解。本来下午应该排一次的溏便没有排,第二天早晨排便的时候,大便已然成形了。

    我对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充满好奇了。比起传统的针灸汤药和穴位**,效果并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治疗方式不对病人身体造成创伤,痛苦的程度可以忍受,并且可以自身情况随时调节和掌握。治疗方式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我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到手。
    通过熟识的乡邻向老太太表达了一下想拜师学医的想法,老太太说这是祖传的手艺概不外传。
    的确,有些民间医术的传承至今还是很秘密的,包括我们家来说,所谓的祖传验效方(包括针灸处方和汤剂处方),至今还是我们在地方上创立声誉、维持生计的保证,其中有些东西的道理特别简单,在某个时间的某个人,突然灵光一现,发现了这个经验诀窍,秘密保留下来,作为自己必胜的法宝,传承给后人就成为后代谋生的福荫。
    可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又有谁知道,曾经有多少珍贵的经验和讯息因为种种变故,被历史无情的湮没,成为永久的遗憾。比如华佗。一个火苗能够保留自己的方法,就是点燃更多的蜡烛。祖先的遗愿我不愿意违背,也做不了主。但是我要是有一点点的微弱的灵光,我很愿意拿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言归正传。
    老太太一句话就把路给堵死了,没办法,看来只能偷师了。我再去的时候专挑晚饭之后,六七点钟,这个时候来看诊**的人特别多,我等待的同时就在一旁偷偷观摩,看了三天大概就知道一个具体的思路了,再加上这几天以来的亲身体验和我那一点小聪明,就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结合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又在几个病人身上试验了一下,竟然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现在把我的所学所得整理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和各位一同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把这个方法发展成一个完善有效的保健方法,利益众生。


    想必各位看到这里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吧?
    好,那么下面就详细介绍这种**法及其应用。


捉悸痞释义:
    这个名称是我后改的。有一次我问老太太:你这个治法叫啥名啊?老太太说:捉跳疙瘩。殊为不雅,所以就换了悸痞,这两个字。
    字本来是指心脏的异常搏动,到《伤寒论》的时候已经泛指体表各部位的异常脉动了。它统领了这个疗法适应症的第一个表现——体表(主要是腹部)的异常脉动。
    字的意思是痛。另一种说法是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腹内的结滞而且疼痛的就是痞。它统领了第二个表现——按下去会痛。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的**目标就是——腹部有一个会跳动,而且按下去有形状会疼痛的部位。

****:
    上半身平躺在床上,下肢垂地自然伸直,放松,令腹部拉伸。
    此时有急性不适,或者有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某处有明显跳动。
    如果没有发现,就用手指轻轻放在脐周的皮肤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圈寻找。可慢慢扩大圆的半径,直到寻找到动悸点为止。
    注意:身体肥胖、体内脂肪较多的人,要稍用力按压才能找到。身体健康人理论上应该找不到动悸点,我没有实践考证过,因为真正健康的人太少见了。

    动悸点在按压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重的感觉,并且异常感觉会向周边放射

    好,找到了动悸点,我们再说**方法
    五指弯曲并拢,五个指头呈梅花形,象我们平时捏茶叶的样子。
    指尖放在动悸点上轻轻揉压,如果痛感可以忍受,可以把另一只手搭在**手的手背上增加**力度。

      注意**的方向是:以悸动最剧烈,痛感最明显的点为中心,小范围顺时针旋转。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

      **前不要吃太饱,若有便感,排空后再揉按。每次以揉按300~500圈为宜。每天1~2次。

     自我**以缓和柔性的长期**为目的,千万不要贪多求快,盲目追求经络传感。没有足够的经验,因为手法失当,力度过大,很可能会造成其他疾病的出现这一点也很重要!!!
   自我**后可能会出现排气(气)、腹泻或便量增多(滞)、情绪异常(瘀)等一系列排病反应,相信熟悉**的同学已经稔熟于心,我就不必多言了。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悸动点会根据病情的缓解减弱、移动并向肚脐靠近,这是康复的迹象和表现,如果出现了相反的状况,请立即停止**并做相应的检查。

   临床观察,这种**方法对虚弱证和慢性脏腑病效果比较好。其他的疾病治疗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妙用,希望大家能够亲身实践后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

   需要说明一点,**的过程应该感到身心安宁,气脉舒畅。有些动悸点是疼痛拒按的,也就是说越按会越难受,这样的情况就不要勉强坚持,以及早改变治疗方法或者检查就医为佳。
     **结束后宜饮一杯温水,适当休息后再起身为佳。

   以上就是对捉悸痞这种**方法的一个总结合汇报,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批评指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帖提问,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再次感谢那位**老师!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祛除疾病,永远健康!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2-7 23:22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从民间中医转的贴
3# 板凳
发表于 2010-2-9 11:1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样的经验是很好的,不管原创还是转帖,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呵呵,谢谢了
4
发表于 2010-2-12 11:12 | 只看该作者
这好像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博气疗法
5
发表于 2011-4-20 09:12 | 只看该作者
民间的高人哦。
6
发表于 2012-2-18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琴糖1 于 2012-2-18 10:15 编辑

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学习。
7
发表于 2012-2-18 13: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谢谢。收藏,有机会一定试试。
8
发表于 2012-2-18 20:35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学习了,谢谢.我是新手,特来这向各位老师学习。
9
发表于 2016-12-9 09:1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倒是见过这种情况,可能转的圈数不够吧
10
发表于 2016-12-9 11:07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学习了,谢谢.我是新手,特来这向各位老师学习
11
发表于 2016-12-12 19:59 | 只看该作者
膜拜!中医不止需要互相学习,还需要无私奉献。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2
发表于 2016-12-25 01: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13
发表于 2017-2-8 16:33 | 只看该作者
这可能是脏腑点穴里的一种,学习了!
14
发表于 2017-2-8 22:25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热心的分享
15
发表于 2017-2-9 16:51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热心的分享
16
发表于 2017-3-29 09: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17
发表于 2017-6-13 16:30 | 只看该作者
“捉悸痞”的故事——简便有效的自我**法
18
发表于 2017-11-6 14:04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资料,很有收获,谢谢楼主热心的分享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3 11: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