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6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原创】论**“治神”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基本要求就是治“神”, 属中医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疗法自当不在例外。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治神”的内容、临床意义及其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治神” 守神 医患交流

      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灵枢•天年》云:“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必具,乃成为人。”由此可知,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象的总称,此为广义之神。又有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笔者认为,**治神的“神”应当提到广义之神的高度来讨论,不当是协调好医患双方的精神情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知它在人生命中的地位,因此,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应当首先治神,重在治神。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灵枢•本神》),“粗守形,上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疗疾在某种意义上说,更要重视“治神”:它是一种“治之于外,调之于内”的治疗方法,不像药物那样直接驱除病邪或补给不足,而是通过增强或协调自身的正气来治疗疾病的,即现代研究[1]认为**通过神经和体液等介质调节机体代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治神本身就可以调节神经和体液。当然,笔者在此所论的“治神”远远超越此范围,将倪莹莹[2]、石跃[3]、程立红[4]等所分述的“察神(知神、审神)、治神、守神”三个层次合而为一曰:“治神”(因这三个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无明显界限),而从治医者之神、治患者之神、医患两神相得三个方面作如下阐述。

1.治医者之神
《灵枢•始终》强调医者要“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神无营于众物”;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治疗过程中要谨慎,生怕出错,“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医者注意自己的神,树立良好形象,可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从而促进疗效,又可以避免医疗事故等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
1.1治医者平常之神
不仅患者**前得做好准备,医生也很有必要。医生平时就得注意养生,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素问•平人气象论》),如此,医生以自己气血之常来衡量患者气血之变,有助于辩证诊断。有人[5]甚至提升至“以常制变”,即有以医者为媒介将天地明阳之气“运达”病人的经脉中从而达到一定治疗目的。医生至少在工作时间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愉悦的心情,还得注意言语表情,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给病人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就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治疗。
如果医生自己有病在身,或是情绪过激,致使在诊治过程中,精神可能无法集中,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就增大误诊误治的可能性。另外,医生情绪过激或摆着一副苦瓜脸,就不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甚至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对患者的健康更加不利。
1.2治医者**时的神
医生给病人实施**时守神至关重要,有时还是成败的关键。《针灸大成》[6]指出:“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生在施术时,要全神贯注,体会指下的感觉,时刻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以病人为中心。**前注意观察病人之形,即为望诊的内容之一,而定夺是否可针(《灵枢•终始》就谈及**十二禁),大致判断是该补还是要泻,这是诊治的基础,再进一步结合其它诊法来诊断疾病。“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即欲进针之时,医生要用意念集中于针尖,力量直达于针尖,有助于迅速进针,减轻疼痛。针进入体内后,医者只有在无半点尘的心境才可体会到得气时“如鱼吞钩铒”指下的感觉,继而才可凭指下感觉来判断气血之虚实顺逆,为之后的行针补泻做好铺垫。行针时,注意指下感觉的同时,也要密切留意患者的表情等,如指下滞涩,且患者有痛苦之神情,可知皮下肌纤维缠绕针身而引起滞针,因此需停止行针,对症处理。尤其要观察患者的眼神,眼睛最能反应患者的人体内部气血阴阳等的虚实情况,故有“目为神之窍”。**过程中,不可大声说话、嬉戏,或者心迁于它事,不仅扰乱了自己的气血,还将感受不到针下的感觉并妄用补泻之法,对治疗不利,甚至恶化了疾病。
1.3治医者**后的神
古往今来,对医生给病人施术后的养神提及甚少,而只重视患者**后的调养,现在的新世纪第二版《刺法灸法学》教材也未进行讨论或叙述。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其临床意义不是很大,但也作一翻叙述。施术后,大多医生有疲惫感,即消耗了能量,林宏[7]认为医生要及时调神养气,防止救济他人而反伤己身,也为之后进行的医疗活动做好“治神”的准备。

2.治患者之神
《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由此可见,治患者之神在**过程中的重要性。当然,此“患者之神”更当是广义之神,此过程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完成而各有侧重。
2.1治患者**前的神
患者一前来就诊,医生就得根据他的个人具体情况,先让他做好**前的准备。前面提到过的“**十二禁”就告诉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不能立即**,该做如何处理才可施术。比如,患者或饥、或饱、或渴、或醉、或劳、或惊、或怒等都不宜直接**,都宜作相应的调整;再如患者气喘吁吁,就得让其坐着休息,直到气息平和。在这些情况下,气血本来就不和谐的状态,如果再违反“十二禁”,轻则无治疗效果,重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医患双方都要明了此说,相互配合,才可取得最佳疗效。
施术场所宜安静,静养患者之神。**前,医生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特别是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还要向患者说明**过程中会出现感觉,以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值得重点提出的是,需要采用较特别的**手法或辅助手法时(如透穴刺法、芒**法、盘法等),更要向患者解释清楚,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也就是说,让患者的呼吸、心律、血压、脉搏等基础生理状况保持稳定,才能更好地发挥**的疗效[8]。
2.2治患者**时的神
**进入体内后并进行行针、留针等这个过程是治疗的关键,最能体现治广义之神。第一方面,医生需要调治患者的气血以调神,即《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其实就是通过此途经来治疗疾病。就**治病而言,它的作用在于激发、推动机体的自我调整能力,调动机体固有的积极因素使机体的正气上升,驱除邪气,从而达到机体的气血平衡、阴阳平衡、动静平衡,实现机体由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的转化,此即是治神。第二方面,患者要意守于病灶或针穴,有助于激发经气而促使得气。在医生采用烧山火或是透天凉时,患者调摄自己的神气,还可以诱导针下的凉热感觉[9],这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另外,患者调神,有利于病情的真实显露,继而更利于医生掌握病情。医生还可以通过患者的眼睛,可以调其神气,如《素问•针解》篇认为:“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2.3治患者**后的神
出针后,患者不要急着离开,需要休息片刻,不可大怒、大喜、大叫伤气,待神态安定,气血平和,可防止出针离去后晕针的可能性。离去后,由患者自行调养神气,通过操练太极拳、易筋经、静功等,可巩固疗效,亦可入养生之道。

3.医患两神相得
在现代这个社会,医患之间也讲互动,并且越来越受重视,而“治神”的过程,就是一个医患之间的交流过程,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正如《针灸大成》云,“医者之心,病者之心,与针相随上下”。 陈爽白[10]等认为互动式针法,可促进疗效,并注重病人守神,此处患者的“动”不仅包括肢体活动,还包括精神活动。医生之神和患者之神相合,不是简简单单地相加,其产生的效能是不可估量的。“感应”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玄,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卓廉士[11]根据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技史》所描述的“感应”,把能使个体之间产生心物共振和互相激荡的力量称为神,因此,“感应”与“神”异名而实同。若医患双方通过治神法,产生感应,即是两神相得,可提高临床疗效。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今社会,更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4.现状与展望
当然,治神法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或者不够重视,或者不得已而置之一边。医生的工作以及各方面的负担和压力都很大,病人又很多,从而容易引起烦躁情绪,在病人面前也没有好脸色了。医院条件也有限,环境也不是很理想,常有喧嚣噪扰。病人多了,医生不可能只专注一个病人,如在给一病人施术时,旁边又有呼唤。如此等等,都致使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神效果。但是,其临床效果不容忽视,这点为众多学者所认识,并接受。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做得更好。特别是医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治神”的执行者,从己做起,带动患者,使其配合治疗。医院等医疗机构也需要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治疗过程提供优良的环境基础,一切都以提高疗效为目的。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治神法”在临床上会得到更广泛运用,从而表现出其魅力。

参考文献:
[1] 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2] 倪莹莹.关于**疗法中“神"的问题[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
[3] 石跃.论“知神"、“治神"、“守神"在针灸临床中的意义[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2):15
[4] 程立红.浅谈**与神[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4):152
[5] 卓廉士.**“守神”[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4):50
[6]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7] 林宏.针灸重在治神[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3):37
[8] 王少锦,佘延芬.**“治神”、“调气"与机体代谢调节内环境的关系[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2,17(2):34
[9]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0]陈爽白.互动式**法再探[J].**研究,2002,27(2):159
[11]卓廉士.感应、治神与**守神[J].中国针灸,2007,27(5):383

[ 本帖最后由 李献宗医生 于 2009-8-4 18:06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9-8-3 21:42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学习学习!
3# 板凳
发表于 2009-8-3 22:3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有水准。有古针之意。和《大成》等思想同。
4
发表于 2009-8-4 00: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发表于 2009-8-4 00: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6
发表于 2012-2-28 10: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有水准。有古针之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