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3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盲目崇拜技术的四大症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盲目崇拜技术的四大症状
把医生定位为自然科学家而忽视了其社会责任,将患者视为“患病的生物体”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由此导致了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症状一  重病轻人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一个病人”的事,也许有点夸张,却是真有其事。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嘛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心想完了!他眼皮耷拉着,头都抬不起来了。回到家,家人一看他这样子,忙问这是怎么了。病人说:“大夫说了,我来晚了,没治了,早干嘛去了。”患者上午11时半离开诊室,下午4时嘴唇发紫,晚上8时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时就去世了。有人做过统计,现在,70%~80%的医疗**都是由医生与病人或家属缺乏科学合理的沟通而引发的。单纯的“生理治病”倾向导致了对具体的、鲜活的人的生命的可怕冷漠,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其实质是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反应。

  症状二  重体轻心

  世间有三种医生:第一种就是用手给人治病的服务,叫“医匠式的服务”。第二种是用脑给人看病的服务,这叫“专家级的服务”。比如开刀的时候,刀口在什么地方,开多大,既要考虑美观,也要考虑到患者的需要。第三种是用心给人看病,叫做“**级的服务”。有位名医,一生曾经三次给一位女同志看病。当女同志还是少女的时候,得了子宫肌瘤,人家说给摘了,他说得留着,人家还要生孩子;后来30多岁的时候生了孩子了,又有问题了,人家说给摘了,这位医生了解到她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给保留了;到60多岁来的时候,才认为可以切了,因为孩子长大没负担了。

  古希腊**说过,你对病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他们的世界感兴趣,包括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实际需求。但现在,恐怕很多医生只能属于第一种,很少能够主动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症状三  重利轻义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个人利益驱动,在一些医生眼里,病人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消费的主体和赚钱的机会,有的医院和医生甚至不择手段地从患者身上赚钱。

  一位年轻人因为眼睛不适,到一家医院就诊。大夫检查后顺手开了瓶德国眼药水,患者交费时才知道一小瓶透明液体竟要90多元。点下眼药水后患者的眼痛反而加剧。第二天一早,另一家医院的一位上岁数的医生也给他开出药方:氯霉素眼药水1瓶,价值2元多。遵照医嘱,患者的病很快好了。事后,这个年轻人才搞明白:小病用贵药,原来是“回扣”在作怪!

  近些年,被媒体曝光的某人民医院200名医生中有140多名陷入“回扣陷阱”事件,以及一些大城市医院相继发生的“天价医药费”事件,都集中暴露了这一问题。在不少情况下,经济利益已经突破了医学伦理的底线。

  症状四  重亲轻疏

  由于医患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物化趋势,造成部分医生对患者极不负责任,也正是这些人的影响,导致很多患者不信任医生。

  一位朋友曾给我讲过一段令其家人时常后怕的看病经历。其年仅两岁的女儿身体发热,到某人民医院儿科就医。朋友把病历本和挂号单放在桌子上排队候诊。由于只有三四个人候诊,朋友的妻子就抱着女儿在诊室里等候。但不断有穿白大褂的人带人加塞儿,朋友的妻子足足等了1个小时。当轮到朋友的女儿看病时,医生只简单地向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发热情况,看了一下喉咙,不测体温,也不拿听诊器听诊,同时病历本也没有做任何记录,就下结论说是一般的咽喉炎,开两天药回去吃就行了。回家后,按医嘱吃了两天药,仍反复发热,病情不见好转,同时还出现目光呆滞、不能下地行走等病情加重的状况。朋友托人找到一名儿科专家,当他带女儿去就诊时,医生第一眼看到病儿就十分惊讶地问:“孩子的病已经很严重,为什么这么迟才送来?”诊断确定为:病毒性脑炎,病情危急,立即入院抢救。

  类似例子恐怕并不鲜见。现在,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大家都习惯了看病找熟人,有时找了熟人还要送红包。在人们的印象里,救死扶伤本是一个极为崇高的职业。但是,现在因为经济利益的冲击,“医德缺失症”在医界甚为流行。医生,本来是能够以生命相托的人,但由于医德的沦丧,导致很多患者对医院、对有病就医存在深深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找病因  标本兼治

  我认为,四方面原因导致医生“生病”。一是对技术的狭隘崇拜。有些医生认为只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医学研究基础,就完全可以根治病人的疾患,从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对社会认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曾说:“20世纪医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医疗服务的技术因素大大膨胀起来,但深藏于此过程的人文特征被很大程度淹没了。”二是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三是医患关系位置颠倒。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加上社会保障救助、医德医风纠建等制度方面的缺失,医务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医疗资源的支出程度,或者说成为“施予者”,使患者是医院“衣食父母”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颠倒。四是医院管理相对滞后,医院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
2# 沙发
发表于 2009-6-23 12: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很好
3# 板凳
发表于 2009-6-23 19:5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二军大的一个家伙说的
4
发表于 2009-6-23 21:1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不提提医生的待遇问题?
我不知道你们的待遇如何.
我是一个县级医院(二甲)普外科三年的住院医生,
每天忙得连吃饭都成问题.从来没有假.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不上班.
一月的总收入1500元/
就是我们的大主任一月也不到3000元.
我们这的房价是2400元一平方.
一碗面条5元
这样的消费
这样的收入
你们能理解吗?
5
发表于 2009-6-23 22:0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
6
发表于 2009-6-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楼主不是医生,这帖子纯粹是放狗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