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4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6 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 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甘草炙,各五分(9g),人参去芦,三分(6g),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
    [用法]:上唆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休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皎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脾胃论》说:“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倦则脾病”。脾胃之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运化不及,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气虚不能固表,阳浮于外,故身热自汗;气虚下陷,清阳不升,故脱肛、子宫下垂等。但内伤发热,是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治宜补益脾胃中气,以退虚热,升提中阳,举其下陷。《脾胃论》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本草纲目》曾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气虚发热者,得此甘温益气则除之,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证自愈。
    [运用]:
    1、本方是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皎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2、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3、本方在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如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均可加减应用。
    [附方]:
    1、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黄芪六钱(18g),知母三钱(9g),柴胡一钱五分(4.5g),桔梗一钱五分(4.5g),升麻一钱(3g),水煎服。功用:益气升陷。主治:大气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2、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辩惑论》)黄芪二两(30g),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各15g),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五钱(各9g),橘皮四钱(6g),茯苓、柴胡、泽泻、白术各三钱(各5g),黄连一钱(1.5g),上唆咀,每服三钱至五钱(15g),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后温服。功用: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以上两方和补中益气汤组方立意相同,均重用黄芪,功专益气升阳,主治气虚下陷证,但同中有异,其中升陷配伍升麻、柴胡以升提举陷;并配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性;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以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萸肉以收敛气分之耗散。升阳益胃汤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药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肺气虚,湿郁生热之证。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6 10:25 | 只看该作者
补中益气汤治疗阴吹医案一则
患者,女,27岁,已婚,1993年3月16日初诊。前阴有矢气声已2月余。初起发作较少,后发作渐频,每日发作数次,声响如矢气。体消瘦,面色萎黄,倦怠,四肢无力,头晕,纳寐欠佳,记忆力减退,舌苔薄,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曾到市级医院妇产科求治。妇检:外阴经产式,**畅,宫颈光滑,宫体大小正常,附件无异常。建议中药治疗。追询病史,此病始于产后大出血。中医诊为阴吹,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治宜补气升提。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

 党 参15g  黄 芪50g  炒白术20g
 茯 苓15g  陈 皮6g  山 药15g
 升 麻6g  柴 胡6g  炒枳壳10g
 薏苡仁20g  夜交藤2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服药7剂,**矢气声明显减少,头晕寐差、四肢乏力、便溏等症状有所好转,苔薄,脉沉细。服10剂后来诊诉诸症皆除。随访6年,未见再发。

  按:《医学顾问大全。妇人科》云:“谷气不得上升清道,复不能循环下走后阴,阴阳乖癖,遂使**有声,如谷道转矢气状,是谓阴吹病。”《赤水玄珠》曾有医案:“令媳长卿之妇,……此后但觉浊气下坠,屁从子户中出,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黄连,调养而平。”本案患者病始于产后大出血而致中气不足,脾虚气弱,运化无力,腑气失循常道,则见**簌簌作响,日渐加重,精神负担沉重,故见头晕、肢体乏力、便溏等诸恙四起。方中以大剂量黄芪与党参相伍起到健脾益气之效为主药,辅以升麻、枳壳使下陷中气得以升提,白术、薏苡仁、茯苓等有健脾燥湿,促进运化之功,诸药联用共奏补气升举之功。
3# 板凳
发表于 2005-1-6 10:26 | 只看该作者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性接触传染病后综合征30例
作者:何刚 何立荣    转贴自: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第2卷 第6期    点击数:4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4-0344-02

性接触传染病后综合征(PGS)常见于患性接触传染病尤其是淋病或淋球菌性尿道炎后,虽经正规药物治疗后实验室检查阴性而仍有某些症状或体征,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始终持续存在,并因此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笔者自1996年6月~2000年12月应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PGS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符合以下条件:有不洁{BANNED}史或其它性接触传染病史;曾有尿道口灼痛或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曾经本院或外院进行分泌物涂片或分泌物培养或PCR检查确诊为淋病并经治疗4周以上;停药3周以后,连续3次尿液或前列腺**液涂片及培养查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均为阴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1.5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5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1.7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5个月。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孕妇、青光眼及患严重心律失常者;有胃肠道出血或阻塞性疾病者;有阻塞性尿道疾病者。

剔除标准:未按规定服药或治疗期间另外又同时服用其它有关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加味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当归10g,党参15g,白术15g,陈皮8g,升麻5g,柴胡5g,乌药10g,泽泻10g,甘草5g;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者加黄柏15g;小腹或耻骨区不适或隐痛者加橘核15g,白芍15g;**根部或耻骨区有痒感者加蛇床子15g,白僵蚕15g。每日1剂,每次加水600ml,文火浓煎至150ml,日服3次。对照组每次口服泌尿灵(盐酸黄酮哌酯[Genurin])200mg,1日3次;消炎痛25mg,1日2次饭后服。两组均嘱其在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酒类等**性食物、注意性卫生并暂禁性生活。均以2周为1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性生活后3个月无复发。显效: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其它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性生活后有轻度不适;有效: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明显减轻,其它相关症状部分好转;无效: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其它相关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性(P <0.05)。

4 讨论

PGS中医文献未见记载。中医之“淋证”并非现代医学之“淋病”,但中医有关治疗“淋证”之方药对淋病和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笔者在临床上参照“气淋”、“气虚淋”或“劳淋”、“虚淋”辨证用药收效满意。“气淋”名见《脉经》,《诸病源候论》称为“气癃”。《证治汇补·淋病》云:“如气淋脐下妨闷,诚为气滞,法当疏利;若气虚不运者,又宜补中”。“气虚淋”名见《证治准绳》,症见少腹坠胀,尿出无力而常有余沥不尽,多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劳淋”名见《中藏经》,是由于诸淋日久,脾虚气陷,劳倦而发,或房事不节,肾脏亏虚。《证治要决·淋》:“劳淋病在多色,下元虚惫,精浊不分,肾气不行,郁结而为淋;或劳心过度,火不得其养……”《证治汇补·下窍门》说:“劳淋,遇劳即发,痛引气街,又名虚淋”。

PGS病程较一般急性淋病长,病源微生物的长期不良**、治疗中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加上患者经济上、生理上、心理上的压力,可以导致患者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纳差懒言等中气不足、下陷等症状,而泌尿道症状并非急性期那种尿急尿痛等典型表现,其表现已**、尿道内或耻骨联合部似痛非痛、似痒非痒、时有时无或如蚁行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为主,有些虽症似感染,但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现代医学认为应具体分析其病因,若确系感染性原因,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应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而对非感染性原因常无特殊处理办法,或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或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或平滑肌解痉剂如泌尿灵等,对心理障碍者耐心地进行心理治疗,部分人酌情给予安慰剂或镇静剂,可以改善症状,但往往效果不理想。笔者运用中医辨证使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收效显著,且治愈后未见复发。笔者检索了近6年(1996年1月~2001年6月)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和《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尚未见补中益气汤治疗PGS的有关
4
发表于 2005-1-6 10:27 | 只看该作者
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

2003-6-11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功,临床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诸证。近年来,笔者用此方治疗气虚发热5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
   药物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9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柴胡6克,炙甘草9克。肢体酸痛加桂枝,汗出不止加牡蛎,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水煎服,一天两次。
   50例中,服药最多者25剂,最少者6剂。结果痊愈4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摘自《医药卫生报》文/窦连仁)
5
发表于 2005-1-6 10:28 | 只看该作者
补中益气汤能治什么样的虚症?

  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丸)是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 胡、党参、当归、甘草等中药组成。方剂中的黄芪是主药,也是补气良药,具有补气益脾之功效。配以甘草更增强了补气助阳的效果。升麻和柴胡都是具有升提的作用, 两药配合对中气下陷所至的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白术和党参能补气健脾,脾健则中气足,运化畅。方剂中佐以的陈皮有理气之功效;当归有补血活血的作用。由这些药物组成的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至的体倦、乏力、食少、腹部胀满、久泻久痢、脱肛及内脏下垂、子宫外脱 、心悸、自汗虚弱等症的治疗。
  在运用补益气汤治疗时,还可以根据病情及辨证情况进行加减,如伴有浮肿时可加茯苓、泽泻等;虚汗多时加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久泻不止时加五倍子、诃子、莲子等药,这样常可收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6
发表于 2008-2-28 12: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handshake :hu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