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08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肤病]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皮肤病的整体观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参与全身的代谢,维护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在生命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皮肤病不单是皮肤的局部疾患,而应当具备皮肤病的整体观念。临床上很多系统性疾病都有皮肤的外在表现,可以从皮肤发疹的蛛丝马迹中捕捉信息,诊断它们。如:皮肌炎,类天疱疮、红皮病,蕈样肉芽肿等合并肿瘤、血液病,传染病具有特定疹型;糖尿病可有皮肤瘙痒等。

   皮肤病虽形于外,但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皮损和脏腑具有内在的联系,皮肤表现和脏腑的平衡,气血的盈衰,经络的通畅与否息息相关。结合传统的中医望诊内容(望神色、步履、肌肤、爪甲、舌苔等),增加皮肤的望诊内容,可以扩大视野,开拓辨证思路,提高疗效。

  2.八纲辨证
  在皮肤应"首辨阴阳"。清·《外科症治全生集》中载:"痈与疽之治,截然两途。世人以痈疽连呼并治。夫痈疽连呼并治,即夫妻二字之连呼也。若以痈药治疽,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也就是说在分析皮肤科疾病时,应当注意辨别是阴证还是阳证。把问、望、闻、切四诊所得来的各种材料,加以分析,进行归纳,集中起来,以辨别是阴证还是阳证。以皮肤疮疡为例,为了便于掌握概括如下表:

   由于疾病的过程比较复杂,病情又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在临床上,并非如此简单明确。往往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或由阳转阴,或由阴转阳。有时病初起为阳证,日久正虚转为阴证。

   3.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病:
  急性、红斑性、风团性皮肤病起病初期,或一些重症皮肤病如药疹,重症多形红斑,红皮病等急性热性皮肤病的起病初起时,伴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2)气分病:
  急性热性皮肤病的早期,表现皮肤潮红、肿胀,灼热、渗出、起疱,伴有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气粗,口渴引饮,小便黄赤,大便不通,或下利肛灼。舌质红,舌苔黄绿或灰黑起刺,脉弦滑或沉数实有力。常见于皮炎、湿疹、药疹、大疱病、荨麻疹及急性热性传染病。

  (3)营分病:
  邪热不解,高烧不退,夜间尤重,心烦不眠,严重者神昏、谵语,口干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脉细数。常见急性重症皮肤病或有系统损害的皮肤病、出血性皮肤病,如红皮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药疹、天疱疮、多形红斑。

   (4)血分病:
  营分之邪不解或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深入血分。除营分病症状外,尚合并出血现象,如吐血、便血、衄血 、皮肤出血斑、血疱等。舌质常深绛,脉数。

   4.三焦辨证
  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气的升发和宣散,"若雾露之溉",治疗原则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发于颜面、上半身的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治以疏风宣散为法,药用野菊花、双花、槐花等气味主升的花类药物。
  
  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中焦可"泌糟粕,蒸津液",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治疗原则是"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发于躯干部的皮肤病,如湿疹、玫瑰糠疹等,治以除湿导滞,健脾利湿为法,用药归经多行脾胃之所,以茯苓、陈皮、枳壳、泽泻等药为主。
  
  下焦指胃以下的部位,下焦可排泄糟粕和尿液,肝肾藏精血,命门原气亦属于下焦,治疗原则是"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发于下焦的皮肤病,如坠积性皮炎,血管炎等疾患,治以清利湿热凉血为法,用药多以茅根、板蓝根、首乌藤、鸡血藤等根类、藤类气味沉降的药物为主。

   5.气血及络病辨证
  《灵枢·脉度》中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出者为络,络之别出者为孙"。张介宾指出,"表里之气,由络以通,故以通营卫者"。络脉系统即具有沟通机体内外,调节气血、津液、营卫保持平衡状态的功能。

  "久病入络",慢性顽固性难愈性皮肤病,日久气血痰毒聚集在皮之络脉,痰瘀并阻,积久郁毒,伤及络脉,形成虚滞、瘀阻、毒损脉络的病理变化。络病病因、病机的实质概括言之就是"虚、瘀、毒"。

   6.皮肤病的分类辨证
  (1)急性泛发性皮肤病:多见于心肝火盛,肝胆湿热或血热等证。
  (2)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多见于脾虚湿滞,肝肾阴虚,血虚生风或血燥。
  (3)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气滞血瘀,气血凝聚,亦有寒湿困脾,肺气不宣,而致痰湿凝滞者。
  (4)色素性皮肤病:多见于肝肾不足,肝郁气滞,气血不调。
  (5)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或血虚生风。
  (6)痤疮、酒渣鼻等发于颜面的红斑类疾患,多与肺胃蕴热或血热有关。
  (7)性传播疾病多与湿热、疫毒、秽浊、虫蚀有关。
  (8)出血性皮肤病多与热迫血行或脾不统血有关。
  (9)大疱性皮肤病多与心火脾湿或脾湿内蕴有关。
  (10)营养或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藜藿之亏),多由脾胃虚弱,水谷之精微不能气化所致。
  (11)先天性皮肤病多与肾精虚损有关。
  (12)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多与血热、血燥、血瘀或风热有关。
  (13)小疱性皮肤病多与湿毒、湿热、毒热有关。

   7.皮肤病的部位辨证
  病在上部多伴有风,病在下部多伴有湿,病发于多皮、多筋、多骨、少气、少血处,如手背、头皮、小腿胫前等部位时,多伴有血瘀。
  
  心之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面色白、晦暗;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肺之华在毛,肺气盛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较强;若肺气虚,则皮毛憔悴枯槁,多汗和易于感冒。脾之华在唇,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是全身气血状况和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状态的反应。肝之华在爪,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肾之华在发"发为血之余",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头发枯萎,发白而易于脱落。

   8.皮肤病的症状辨证
  (1)痒的辨证
  1)风痒:"风病善行而数变",风痒发病急,游走性强,变化快,痒无定处,遍身作痒,时作时休。   
  2)湿痒:主要表现为水疱、糜烂、渗出、结痂,浸淫四窜,缠绵不断,病难速愈。"聚者一寸,散者一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缠绵日久,病难速已"。舌苔白腻,脉多沉缓或滑。   
  3)热痒:皮肤潮红肿胀作痒,灼热,疼痒相兼,伴口干渴,大便干,小便黄,遇热尤甚,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或数。   
  4)虫痒:痒疼有匡,痒若虫行,多数部位固定,夜间更甚。   
  5)血虚痒: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脱屑,角化,瘙痒剧烈,病程长久,多见于老年人。舌质淡,脉沉细或缓而无力。   
  6)阴虚痒:病程长久,瘙痒剧烈,多见于老年人。多伴有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无苔、剥苔或黑苔,舌质嫩瘦,脉细数。

  (2)痛的辨证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不荣则痛,久病入络",气血壅滞,阻塞不通,肌肤失于荣养而致疼痛。

  血瘀多疼有定处;气滞多疼无定处;热疼多皮色炽红,灼热而疼;寒疼多皮色不变,不热而酸疼;虚疼多喜按喜温;实疼多拒按喜凉。

  (3)脓的辨证
  脓质稠厚,色泽鲜,略带腥味,为气血充实;脓质如水,其色不鲜,其味不臭,为气血虚衰;脓稀如粉浆污水,夹有败絮状物,腥秽恶臭,为气血衰败,伤筋蚀骨之兆。脓由稀转稠为正气渐复,由稠转稀为气血衰败。

   9.皮肤病的皮损辨证
  走窜无定,时隐时现者为风邪,色红者属风热,色深红者属血热,色暗红者属血瘀,色白者,属风寒或血虚受寒。
  (1)斑:斑色红,压之褪色,多属气分有热;压之不褪色,多属于血分有热;斑色紫暗多属血瘀;斑色黑褐多属肝肾亏虚;斑色白多属气滞或气血不调和。
  
  (2)丘疹:红色丘疹自觉灼热瘙痒,多属心火炽盛,外感风邪;慢性苔癣性丘疹,多属脾虚湿盛;血痂性丘疹,多属血虚阴亏或血虚风燥。
  
  (3)水疱:红色小水疱多属湿热;大水疱多属湿毒或毒热;深在性小水疱,多属脾虚湿蕴或寒湿凝滞。
  
  (4)脓疱:属毒热。
  
  (5)风团:红色风团属风热;白色风团属风寒或血虚受风。
  
  (6)结节:红色结节属血热、血瘀;皮色不变的结节属气滞、寒湿或痰核流注。
  
  (7)鳞屑:干性鳞屑多属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油性鳞屑当属湿热。
  
  (8)痂皮:浆痂为湿热;脓痂为毒热未尽;血痂为血热。
  
  (9)糜烂:糜烂渗出多属湿热(湿疡);糜烂结脓痂系湿毒(湿毒疡);慢性湿润性皮肤病属脾虚湿盛或寒湿(顽湿疡)。
  
  (10)溃疡:急性溃疡红肿疼痛为热毒;慢性溃疡,平塌不起,疮面肉芽晦暗属气血虚弱之阴寒症;疮面肉芽水肿为湿盛。

[ 本帖最后由 tiandou1975 于 2009-4-25 19:20 编辑 ]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9-4-25 19:4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9-4-25 19: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4
发表于 2009-4-25 19:4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学习了
5
发表于 2009-4-25 21:01 | 只看该作者
{MOD},送花!
6
发表于 2009-4-25 21: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
7
发表于 2009-4-26 07:37 | 只看该作者
内容详尽,感谢.
8
发表于 2009-4-26 12:0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