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献资源,请求加分!脉诊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脉诊的奥妙与临床脉诊技术的应用

陕西中医学院    王景洪

一、问题的提出:
1、28种脉象太难掌握,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学不懂,掌握不了;
2、现代各种检查仪器非常发达,脉诊应淘汰;
3、脉诊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值得怀疑;
4、诊脉技术是中医水平的高低的标志,是特色,是技巧必须掌握。
二、脉学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1、《内经》奠定脉学基础
《灵枢经》有尺肤诊法、人迎、寸口诊法等
《素问》提出“三部九候论法”
《难经》分寸、关、尺,浮中沉九候
2、张仲景开病、脉、证、治先河
3、《脉诊》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首提24种脉象)
4、《脉决》是第一部歌括形式的脉书
5、《濒湖脉学》集前人脉学研究之大成
6、“脉贵有神论”宋•崔嘉彦《四言举要》首提“脉贵有神”,李东垣进一步发挥。




三、寸口脉分属脏腑的几种观点

        寸        关        尺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难经        心、小肠        肺、大肠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肾、命门
脉经        心、小肠        肺、大肠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肾、三焦
景岳全书        心、心包络        肺、膻中        肝胆        脾胃        肾、膀胱大肠        肾、三焦、命门、小肠
医宗金鉴        心、膻中        肺、胸中        肝膈胆        脾胃        肾、膀胱小肠        肾、大肠
中医诊断学        心、膻中        肺、胸中        肝、胆膈        脾胃        肾小腹        肾、小腹





四、脉象的纲领:
六纲脉:浮、沉、尺、数、虚、实
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急、促、动
虚脉类:虚、微、细、代、短
实脉类:实、长、滑、弦、紧
五、正常人脉象
1、至数:正常人脉象至数为一息四、五至。
2、变化:季节、环境、情志、起居均可影响脉搏的变化
3、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孕产均可影响脉象变化
4、反关脉是一种先天性脉管异常,也属正常脉
5、平人脉应有胃、神、根





六、滑脉
            “男得此无病,女得此有胎,及真滑脉也”(《脉义简摩》)
健康人42.9%
经期妇女62%
妊娠2~9个月
实验:40只健康犬,测得滑脉图像28只,占63.6%
贫血:血球压积下降,血液稀薄,血流滑利
低蛋白血症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凝血机制异常
中医:痰、湿、食、实热(孕、常)
                          
               
            西医:



七、弦脉
形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21-30岁—12.3%
                   31-40岁—35.2%
                   41-50岁—74.3%
                   50-60岁—91.6%
61-93岁—100%
                  生理环境喧闹
                  长期精神紧张
                  体力活动过少
                  饮食不当
                  家族性遗传因素
              
                     肝胆病
                     疼痛
                     痰饮
                     正常人(春天 老年人)
                     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慢性肝炎156例,弦脉占95.45%)
                     高血压(沉弦或弦大有力)
                     动脉硬化



八、细脉
形态:脉细如线,但指下分明。
            津液亏损(呕吐、腹泻、大汗等)
            失血
            心力衰竭
            慢性消耗性疾病
            血管收缩(冷)
体虚(忧思过度、失眠、梦遗等)

                     气血两盛(沉细)
                     阴亏(细数)
                     湿邪为病
                     正常(占正常人的5.3%)
                    大失血
                心力衰竭
休克早期
神经衰弱
癔病



九、脉诊的技巧及临床应用
脉诊为什么难掌握?
1、脉象种类、兼脉太多太杂
2、影响脉象的因素太多
3、指下感觉辨别较难
4、脉诊理论不深不熟
5、思想不重视,研究太少
6、经验积累不足
脉诊运用体会
1.熟背脉诀(尤其是形态、主病)
2.了解常脉、抓六纲脉及常见脉
3.反复细心体会
4.细微之处见功夫
5.闭目诊脉
6.诊脉不问诊
7.单诊一部
8.请教高师
9.数十年如一日
10.四诊合参不可偏执
2# 沙发
发表于 2010-4-18 22: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