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8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颅脑损伤] 这种情况怎么应用甘露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有脑错裂伤或脑内血肿 同时伴有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的,应用甘露醇有傻讲究,用好还是不用好,很困惑,用的话用到啥程度?请高手指教,谢谢!!!

[ 本帖最后由 zh9898 于 2008-12-30 23:43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2-30 20:44 | 只看该作者
1. 甘露醇应用的指证:美国颅脑创伤救治指南明确规定,ICP<20mmHg的局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不应该使用甘露醇,更不应该长期使用甘露醇。当颅内压>20mmHg、甚至有学者提出颅内压>25mmHg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为了尽快降低颅内压,才能使用甘露醇。为什么提出ICP<20mmHg的局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不应该使用甘露醇?因为实验研究表明,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主要是通过血脑屏障完整的正常脑组织的脱水作用。由于挫裂伤脑组织的血脑屏障处于破坏和开放状态,血液中的甘露醇进入该组织间隙空间并积聚,导致局部高渗,细胞外液量反而增多,导致脑挫裂伤局部水肿增加。所以,对于颅内压基本正常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ICP<20mmHg)常规使用甘露醇会加重脑挫裂伤区域水肿、有害无益。对于我国大多数医院未采用ICP监测技术,如何规范甘露醇使用指证?可以通过动态CT扫描判断脑室脑池形态、中线移位来判断ICP状态,特别是环池形态是反应颅内压状态的可靠指标。当急性脑挫裂伤和血肿导致脑占位效应时,应该使用甘露醇。

2. 甘露醇应用的量效关系:美国颅脑创伤救治指南提出的甘露醇有效剂量为0.25~1g/kg/次,1次/4~12h。由于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脑挫裂伤范围、部位和程度存在差异,颅内压升高程度差异、是否合并颅内血肿、有无全身合并伤和低血压、有无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影响甘露醇的用量。临床医师面对每一位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都能正确选择甘露醇使用剂量是有一定困难。但是,临床医师应该掌握正确选择甘露醇使用剂量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是根据颅压升高程度选择甘露醇剂量和使用次数,颅压升高越严重,甘露醇剂量越大,成人24小时甘露醇最大剂量(按体重60Kg计算) (1g/kg x 60kg = 300ml 20%甘露醇) 300ml x 6次/d=1800ml/d,最小剂量仅为(0.25g/kg x 60kg = 75ml 20%甘露醇) 75ml x 2次/d=150ml/d。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每24小时甘露醇用量为150ml至1800ml;②根据出入患者血浆渗透压调节甘露醇用量,当患者血浆渗透压>320 mOsm/L时,会造成血液浓缩、电介质紊乱、粘滞度增加,脑微循环障碍,加重脑损害和肾功能损害;③甘露醇+速尿+白蛋白联合应用脱水作用最佳;④甘露醇正确使用是间歇快速给药,而不是持续滴注;⑤儿童、老年、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应该慎重使用。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2-30 21:01 | 只看该作者
答的不错,但是答不切题!!还是谢谢!!
4
发表于 2008-12-31 00:00 | 只看该作者
这要区别看待,如果是在受伤早期,你担心用了甘露醇脱水后引起颅内压下降而导致硬膜外血肿的加剧,刚进院时6小时以内最好不用(如果没有严重颅内高压症状,当然快引起脑疝了,是例外),等颅内血肿基本稳定后可以根据CT表现来考虑使用,如果CT脑受压表现明显的话,还是应当用的,个人建议用125ml Q8h.
5
发表于 2008-12-31 16:3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观点,早期观察,6小时内复查头CT,看结果怎样,如硬膜外血肿有进展,最好别用(直接做手术了),书上说的是硬膜外血肿不是甘露醇应用的禁忌~~~如果有条件可以颅内压监测~~~引流、测压~~~
6
发表于 2008-12-31 21:01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建议还是看神志和CT的情况啊,一般是6小时后给,但是患者要是有明显的颅高压现象,还是早期给效果好点,
我的QQ:417882496,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交流一下。
7
发表于 2009-3-25 00:59 | 只看该作者
我建议还是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