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65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区康复] 偏瘫的社区康复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偏瘫的社区康复训练
基础知识
    偏瘫是指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在偏瘫患者中大约90%以上为脑卒中(俗称中风)所致。脊髓血管瘤、脑脊髓的外伤、肿瘤等也可能造成偏瘫。
    脑卒中可以引起多种功能障碍: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半身浅感觉和深感觉丧失或减退等);言语和交流功能障碍(如失语症、构音障碍、失语失用等);感知和认知功能障碍(记忆、计算、推理障碍、失认症、单侧视觉忽略症、失用症等);情感和心理障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
    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短期的软瘫之后,会出现硬瘫,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出现外,还会出现一系列上运动神经元调控功能的障碍,如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异常的姿势反射、痉挛、交互抑制障碍等表现。因此,须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帮助和加速受损功能的恢复,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最大程度地减轻残疾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目标
1、基本康复目标  现在的神经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脑的功能是可以重新塑造的,但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进行的过程。因此,偏瘫患者的社区康复目标应是:将医学的康复处理与非医学的康复处理结合在一起,采取综合的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程度,训练患者适应周围的环境,以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活质量。
2、确立康复目标的原则  康复目标不仅根据患者的残疾性质和程度来确立,而且要通过对患者基本情况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患者主观的愿望和家庭的希望而确立。确立康复目标时应当明确:什么是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患者最大可能达到什么功能水平?需要康复训练多长时间?运用什么方法?这样才能最后达到一个我们所期望的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目标分为长期(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短期目标。为了达到最终的预期目标需要分阶段加以完成。


阶段性的目标和手段
         
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计划是一个对患者实施康复措施,以达到康复预期目标的决策过程。有了完整的康复训练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训练方案,实现康复目标。
1、制定训练计划的基本原则
    综合性的检查和评定: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前应从患者的主诉中了解病史,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残疾的发生过程、发展程度、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综合性的功能检查、评定、并对检查、评定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是康复训练能够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通过物理治疗方法进行训练,还要通过作业治疗方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有些需要应用矫形支具,解决功能障碍问题。伴有言语障碍的患者需要应用言语治疗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只有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训练目标,实施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训练计划应结合个案特点制定、修改:训练计划中应明确训练活动的活动量患者能否接受?患者每天能够做几次训练?每次训练多长时间?中间是否需要间隔休息?患者的家庭成员是否重视和积极参与训练活动?患者能否按着计划完成训练?患者的功能进步是否达到要求?如果达不到,问题在哪里?存在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最终仍可按期达到短期目标吗?如果看来确实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修改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了具体的康复目标和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康复训练的人员、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都可以看清功能的改善情况,增强功能训练的信心、坚持整个康复的过程。                                                   
    训练计划与目标紧密结合  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的紧密结合可收到良好的功能恢复效果。训练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恢复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如:软瘫期的训练目标,首先是设法诱发出瘫痪肌肉的运动,训练计划中要进行**治疗——设计良性肢体;其次可能需要利用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进行床上活动训练——躯干训练;为防止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在训练计划中应进行辅助被动运动。总之在软瘫期应以诱发正常运动模式为目标,从被动-自助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的训练。
    计划应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患者除自己需要努力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应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减少活动或停止训练。家属和陪护者必须学会在家庭中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按医生的要求协助训练并随时与康复指导人员取得联系,检查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2、急性期中风偏瘫患者训练计划  如社区中医疗卫生条件具备,可了解并制定急性期中风偏瘫患者的训练计划。
急性期中风偏瘫患者训练总体的训练计划
病程阶段        训练措施        训练目标       
软瘫期
(弛缓期)        正确的**和肢体摆放
被动和自助的肢体活动
主动地躯干肌训练
床上的生活自理活动训练        预防肢体抗重力肌的痉挛
预防“废用”和保持关节活动度
尽快恢复躯干及肢体的控制能力
保持和增加生活自理能力       
硬瘫期
(痉挛期)        患侧下肢的持重训练
坐位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
患腿伸髋下的屈膝和背屈踝训练
上肢的被动—自助—主动训练
痉挛肌的抗痉挛处理

生活自理训练        使患下支持重逐渐达到体重的100%
使站立位平衡达到3级
建立正确的步行运动模式
恢复患侧上肢的运动控制能力  
解除痉挛,确保肢体运动模式正常,避免“误用”
达到基本生活自理       
恢复期        肢体活动随意性训练(灵活、技巧、协调、精细、快速等)
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训练        逐渐恢复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使肢体的运动模式趋于正常
回归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一般的偏瘫患者训练计划中的长远目标时希望通过3个月左右的训练,使患者按照所制定的训练计划达到上述的训练目标。但是我们必须一步一地训练,因此又在每一个具体阶段上,制定短期目标。
3、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训练计划
    程度不同的偏瘫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存在着“废用综合症”,以及由于训练不当造成的“误用综合症”,因此康复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显然不同急性期中风偏瘫患者。
    对于出现“废用综合症”的患者,首先需要针对肌肉萎缩进行增加肌肉体积的处理,如功能性电**、生物反馈治疗、被动性**、加上力所能及的主动性训练活动,同时需要处理“直立性低血压”、心肺功能减退、神经肌肉反应减退、骨质疏松等,以及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以便创造主动性康复训练的条件。
    对于严重的“误用综合症”的患者,则需要被动和主动的对抗痉挛和挛缩,首先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抗痉挛措施,对抗偏瘫步态,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然后循序渐进地按着患者具体的功能改善情况制定长期和短期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   
康复训练
1、躯干肌训练   
     偏瘫后患侧躯干肌一般并不完全瘫痪,躯干肌训练可以尽量恢复患侧躯干的运动控制功能。事实上,通过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的躯干肌可以恢复。躯干肌训练包括以下内容。
正确的摆放** 偏瘫患者早期卧床时正确的摆放**,可以预防和减轻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发展。一般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模式,肩胛下沉后缩,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仰卧位时的肢位摆放  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应尽量张开,各上肢关节处于伸展位。下肢髋、膝、踝置于屈曲位。如图所示。
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的肢位摆放如图  

(2) 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3)早期诱发肢体的主动性活动
(4)床上的主动性躯干肌活动训练
     主要包括、夹腿 摆肩 摆髋 桥式运动 翻身 起坐等活动的训练


下述动作是翻身起坐的准备动作如图:
(5)  级坐位平衡训练
2、 坐位训练
(1) 级(静态)坐位平衡训练
(2)级(自动态)坐位平衡训练

(3)Ⅲ(他动态)级坐位平衡训练
(4)患腿持重训练

(5)屈膝、背屈踝运动训练
(6)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对抗痉挛的训练
3、站立训练
(1)患侧下肢持重训练
(2)Ⅰ、Ⅱ、Ⅲ 级站立平衡训练
(3)屈膝和背屈踝训练

(4)膝稳定性控制训练
4、  转移训练
5、 步行或驱动轮椅训练
(1)训练患侧下肢支撑相持重100%的能力
(2)站立位Ⅲ级平衡训练
(3)患侧下肢摆动相后伸髋下的屈膝及踝背曲训练
(4)步行训练
(5)驱动轮椅的能力训练
6、上下台阶训练

7、进食训练
8、穿脱衣物训练


9、洗漱训练
一般洗漱    洗澡
10、入厕训练
厕所的改造
穿脱裤子
清洁
11、 言语交流训练
12、 日常家务训练
13、参加社会生活训练
五  训练评估   对翻身、坐、站立、转移、步行和轮椅移动、上下台阶、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言语交流、日常家务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六 转介服务
   转介服务是双向进行的
头像被屏蔽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1 01: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板凳
发表于 2010-12-8 20: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10-12-15 15:5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资料
5
发表于 2010-12-19 12: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6
发表于 2011-1-19 0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假行僧3
都是些大条条框框,不实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