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2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麻醉常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麻醉常识——椎管内麻醉
1、何谓半身麻醉?

脊髓神经因分布的位置不同而管理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从背后打入**来暂时阻断某些脊髓神经的作用,以达到可对该脊髓神经所管理的区域手术而病人不会感到疼痛的目的。这种麻醉方式,病人不会失去意识,只有下半身不能动,所以称为半身麻醉。
2、半身麻醉有哪些 ?

蛛网膜下腔骶管麻醉:利用很细的针将麻药打入脊髓神经所在的蜘蛛膜下腔,达到阻断脊髓神经的作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是用细针 (但较脊椎麻醉的针粗)将**注入硬脊膜外腔,直接作用于脊髓神经根。其起始时间较脊椎麻醉慢,对感觉及运动神经的阻断程度也较脊椎麻醉小,以分节的方式进行选择性的阻断,可因麻醉时间和需求不同而多次给药。
3、半身麻醉是否会伤及脊柱?

半身麻醉因为是经过脊椎间的间隙给药而达到暂时阻断神经作用,所以是不会伤到脊柱的。
4、哪些病人不宜做半身麻醉

病人拒绝、皮肤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全身性败血症、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脊柱畸形等
5、半身麻醉可能有什么后遗症?

半身麻醉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包括有尿潴留、神经损害、感染等,但都很少见 ;最常见的是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麻醉后平卧24小时可预防)。
6、接受半身麻醉之后是否容容易腰酸背痛?

半身麻醉後的背痛发生率与全身麻醉相同,而且绝大部分可自愈。脊椎麻醉的药效通常在麻醉后两个小时开始减退,八个小时后才能完全回复所有知觉。若能在麻醉後的六個小时保持平躺,且能起床後多喝水,慢慢下床活动,较不会有腰酸背痛的状况产生。
7、为什么麻醉了还有感觉?

麻醉后,很多病友都会问麻醉医生这一问题。其实除了全身麻醉,多数麻醉方法本身并不会影响意识,患者保持清醒,神经阻滞区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没有了所有的感觉,触觉、压力及本体感觉等仍然存在,只是温度觉、痛觉等已消失。由于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麻醉医生一般会给予适当药物使患者镇静入睡,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担心。
8、利用脊椎打麻醉是否会引起日后腰痛的后遗症?

半身麻醉**入的是脊椎间隙,即两节腰椎骨之间,主要是一些软组织,如肌肉、韧带、脂肪等,因为针头非常细小(23-26G),可能会有类似肌肉注射的局部轻微肿痛,1-2天可恢复,不会造成腰痛的后遗症。
麻醉常识
麻醉与手术

有效且成功的手术,无论术前、术中或术后,都需要专业的麻醉人员协力合作来完成。麻醉能提供一段完善、舒适的止痛过程,在安眠及肌肉放松中,使手术顺利、安全,达到治疗之目的。作为麻醉医生,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给病人提供最好的麻醉治疗,安全、舒适、没有痛苦。

希望病人阅读有关章节,以便和你的麻醉医生合作,作出关于你的麻醉的最合理的选择。当你和你的麻醉医生进行交谈,请向他提出任何你所关心的问题,如麻醉的选择、术后如何解除疼痛。

人体内有一整套传递信息的系统——神经系统,它是由成千上万个神经细胞组成,使大脑、脊髓相互连接成网络系统。它传播着包括内脏、皮肤、骨胳、肌肉等的信息。通过这个系统交换电化学信号,不停地把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包括伤害性信息如痛觉传达到大脑。这些信号首先由神经末梢传递给脊髓,再上传到大脑的不同区域,经大脑加工形成情绪、感觉、思维、行动。

麻醉主要分为局麻、区域阻滞、全麻,它们在不同部位阻断痛觉的传导。想象神经系统是一个电话系统,大脑是总机、神经是电话线、身体的疼痛部位是电话机,全麻主要作用于大脑,区域阻滞作用于电话线,局麻作用于电话机。

例如,你的脚需要做一个范围很小的手术,医生决定做局部麻醉、只是使手术部位的神经阻断,不能传达到神经系统,通常适用于很小的手术。

如果病人需要进行大的手术如大腿骨折,就需要区域神经阻滞,常用的有硬膜外麻醉,它是通过临时性阻断大量的神经丛使痛觉信号不能上传到脊髓、大脑以达到大范围的消除疼痛的目的。好比电话线被暂时阻断,这一区域的电话都不能到达总机一样。

如果病人需要特殊的手术如心脏手术,麻醉医生会认为全麻是最好的。全麻会暂时使你的意识丧失,察觉不到由神经系统传递来的疼痛信号,不能形成意识、痛觉、情绪,好比总机接线员暂时休息,所有的电话暂不能接通。

复杂手术进行全麻时,麻醉医生将选择多种药物以便达到不同的目的。他们使用吸入性**、静脉**使丧失意识;肌松药使肌肉松弛;镇痛药消除疼痛;其他药物(非麻醉性药物)维持基础生命功能,麻醉医生应多种药物协调应用,按个体差异合理用药。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麻醉?

任何可能引起疼痛的手术和检查均有必要进行麻醉。如外科(包括普通外利、腹部、神经、矫形、胸心、血管、泌尿、小儿等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种大、中、小手术及胃肠镜检查治疗、支纤镜检、人流、分娩和介入治疗等。
**物

**分全身**和局部**两种。全身**由浅入深抑制大脑皮层,使人神志消失。局部**对神经的膜电位起稳定作用或降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起局部麻醉作用。

全身**用于大型手术或不能用局部**的患者。最早使用的全身**是笑气,它性能稳定,适合任何方式麻醉,但有易缺氧、麻醉者不够稳定等缺点。后来改用**作全身**,它有麻醉状况稳定、肌肉松弛良好,便于手术等优点。但它易燃、置放过久会产生过氧化物。使用**时应绝对避火和经检查无过氧化物。

局部**适用于小型手术或局部手术的**。使用局部**时,需加一点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最常用的局部麻醉剂是普鲁卡因盐酸盐,用于局麻是0.5~1%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能超过1g,静脉注射常用0.1%的溶液。其他如丁卡因盐酸盐、利多卡因盐酸盐还有布比卡因、罗哌卡因都能用作局部麻醉剂。它们的功能跟普鲁卡因大同小异,价格都比普鲁卡因盐酸盐高,常给普鲁卡因过敏者使用。
**究竟如何阻断疼痛
美国波士顿公园是该国最古老的国家植物园,漫步其中,你会看到很多纪念碑,它们大都为纪念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建造。在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很高的纪念碑,但它纪念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一种叫**的化学药品,碑上的铭文写道:“疼痛不会再有”。

为一种药物建造一座纪念碑,在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184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医生们,第一次使用**对一位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全身麻醉,从此病人可以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现在很难想象,在此之前,人们是如何进行手术的。为了纪念此事,人们在1868年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近160年过去了,今天麻醉已在治疗活动中变得必不可少,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就有几百万人被施行全身麻醉。为了追求更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副作用,今天的麻醉师已不仅仅使用**,他们也使用**的衍生物,如氟烷、安氟醚以及与**无关的药物,如一氧化二氮、环丙烷及氙等。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依然不能确定这些**物如何工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麻醉学专家詹姆斯•桑尼尔说:“这仍然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谜,我们可以使生物体失去知觉,在昏睡中接受手术,然后恢复生物体的意识,但我们却缺乏充足的证据说明那些药物是如何工作的。”

1900年前后,科学家基于观察认为,**是通过抑制大脑功能使生物体失去知觉,他们猜测**可以溶解神经细胞膜中的脂质,并改变膜的结构,从而影响离子通道发挥作用。离子通道是一些小孔,它们的作用是控制细胞中的电活动。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被称为“脂质理论”的学说遭遇了挑战。一些科学家认为,**的工作原理和一般药物并无两样,它们作用于神经细胞上某些特殊的蛋白质,或激活某些分子,或阻断它们的活动。科学家最先注意到的是一种存在于神经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们的作用是对神经细胞发出的化学信号作出反应,这些蛋白质被认为是神经传递素的受体。在这些蛋白质中,有一些负责接受大脑信号的化学物质,包括谷氨酸盐、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它们控制离子流进入神经细胞,所以尤其引人关注。

研究表明,谷氨酸盐是一种有激活作用的化学信号,而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则相反,它们的作用是关闭神经细胞的活动。因此科学家认为**物也许是通过关闭谷氨酸盐的受体,或激活氨基乙酸和伽马氨基丁酸的受体产生作用。

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种**物,特别是注射性**物都可以作用于这些神经传递素受体,在实验室里,科学家甚至在培养出的细胞上,确定了这些神经传递素受体所在的特定地区,那似乎就是**物发挥作用的地方。

但在实验室里观察一种药物的作用和确定它在人体中如何发挥功效还有一定距离,所以直到目前为止,人们也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而且,许多科学家认为,现在的**物种类繁多,且麻醉机理并不一致,尤其是注射式麻醉和吸入式麻醉之间更是存在很大区别。英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尼古拉斯•P•弗兰克斯认为,吸入式**对神经细胞分子的作用没有注射式**物强,因为它们似乎只是“轻描淡写”地和神经细胞分子**,这样就很难证明**物中的那些化学物质,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分子而发挥作用的。但另外一些科学家并不同意这种看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迪莱克•伊肯哈夫强调说,在过去的好多年里,他和他的同事们对吸入式麻醉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吸入式**可以对几十甚至几百种蛋白质产生作用。

2004年5月,伊肯哈夫和同事们在美国的《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对一种吸入式**氟烷的研究结果。他们说,氟烷可以对90种蛋白质产生作用,在对实验鼠进行的实验中,实验鼠大约每4种神经细胞中就有一种受到氟烷的作用。伊肯哈夫说,这一发现表明,那种认为吸入式**只能对很少的分子产生作用的观点并不正确。

这些相互对立的观点孰是孰非,现在还没有人说得清。目前的一种普遍看法是,麻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相同。与过去相比,现在**品的种类已十分丰富,让麻醉师们有更多选择。科学家相信,揭示**物药理的奥秘将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同时也是解开人类意识之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会对智力有影响吗?

现代麻醉采用的全身**均为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手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次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实践证明,在专业人士的正确使用下,全身**不会对智力有任何的影响。
全身麻醉是否比半身麻醉危险?

全身麻醉用药量较大,会抑制心肺功能,影响正常生理程度较大,必须在做好完善准备与监测工作下使用。然而对不适宜进行半麻的病人,实施全麻相对而言就比较安全。
关于全身麻醉—到底怎么回事?

全麻由三个过程,分诱导、维持、恢复阶段。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相应监测仪的连接。作出麻醉前生命体征的评价。

1、诱导期

麻醉诱导的目的是使病人从清醒的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通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如下变化: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停止,此过程需要气管插管(使用一种气管导管插入肺内,用呼吸机代替病人的呼吸);痛觉存在到消失等。这期间病人生命功能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发生的情况。

2、维持期

诱导期过后,外科医生准备手术,诱导期**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在手术中要不断应用**物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等,并根据麻醉深度和药物对病人的影响调整用药。在维持期进行监测,随时观察手术操作对病人生命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治疗,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3、恢复期

当手术结束后,病人进入恢复期。**物将被停止使用,一些药物将被用来逆转**物的作用。在麻醉恢复室你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的生命症状仍被持续监护,一些药物用来减少你的不适,当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时拔除气管导管。病人感受到疼痛时,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整个过程由麻醉科医生、护士来管理,病人意识恢复后,对手术过程并不知晓。
准备工作

术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手术前的病友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可以向你的医生咨询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各种风险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尽量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作好术前准备, 戒烟戒酒,早晚刷牙,有口腔疾患的要及早诊治,进行术后需要的各种训练等。术前因其它疾病服食药物的必须向医生说明,以明确是否需要停药。入手术室前,禁饮禁食 10小时(小儿4-8小时),未插尿管的病人要排空尿液 。另外,由于麻醉科医生需进行术前访视,患者术前一天最好留在病房不要外出,交流有困难者须有熟悉病情的家人陪同。
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作哪些准备?

1、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因为有些手术后是需要在床上解决大小便之问题,而有效之深呼吸及适当之咳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先作预防练习。

2、手术前6~8小时内禁食禁水,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麻醉胃内食物返流出来,吸入肺后引起肺炎。但必要的药物可用小口水服下

3、手术前一天晚上应保证睡眠,如果无法安睡,可以在医生的同意下服用安定类药物帮助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对手术的耐受。

4、胃肠道手术等还需要进行灌肠以清洁肠道。

5、进手术室前,必先去掉“身外之物”,戴有活动假牙、齿托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如:眼镜、耳环、戒子、手表、手镯、发夹、项链等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6、请勿化妆,以免影响正常肤色之观察。
手术前为什么不能吃饭、喝水?
很多病人和病人家属对于手术前不能吃饭、喝水不理解、不明白,部分病人和家长生怕委屈了自己和孩子,甚至有的人认为在手术前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术”,“饿着肚子手术是会受不了的”。因此,有时由于病人或家属不听医师的劝告或忘记了护士的嘱咐而在手术前吃东西,而不得不停止这次手术,择期另做。

胃肠道的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反应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这种呕吐反应在麻醉过程中,特别在气管插管、吸痰管吸痰及拔出导管时可能随时发生,因为一些**物减弱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射。例如,肺对胃内容物有保护性咳嗽反射,防止它们进入肺内,但是麻醉以后,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非常大,一旦进入肺内常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影响生命。如果进食或大量饮水后进行麻醉手术,则胃内容还没有消化进入肠道即可反呕出来,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喝水呢?这取决于手术的部位、种类、大小及病人的年龄、一般状况等,一般的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都应禁止饮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在我院,对于普通的整形外科手术,常规要求成人在术前一日晚饭后开始禁食,清洁灌肠后,可于睡前饮250—500ml白开水或糖水,但千万不可再食用其他任何高营养饮料或固体食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奶类食物不属于饮料,而属于固体食物,因为其在胃内需较长时间才能被消化。手术当日若为第一台手术,早晨起床后不要喝水或吃任何食物;若为接台手术,可于术前4小时以前饮少量白开水或糖水。对于小儿患者常规术前6小时禁止饮食(包括奶类食物),3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至于具体的禁食注意事项还应严格遵照医嘱。
如果病人手术前有其他某种疾病,麻醉过程中能否得到治疗?

有一些病人在接受手术时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哮喘、气管炎、心脏病其他疾病。在麻醉医生术前访视病人时,你应告知医生你的以往病史,使麻醉科医生有所准备,对一些疾病在麻醉过程中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生命安全。
病人可以要求采用何种麻醉吗?

可以,一些手术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法,麻醉科医生在了解情况之后,将会告知采取何种麻醉方法,如何麻醉、对你有何影响,如果你对某种麻醉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和医生讨论,虽然医生的看法是专业性的,他还是会考虑病人的意见,以便制定有效的计划。
我可以选择麻醉医生么?

这个问题是病人希望医学专家给自己治疗时经常问的问题。许多人是通过别人或其他医生介绍,当然你可以自己选择麻醉医生。当然你必须事先和你的麻醉科医生联系,以便医生安排。如果病人未和医生预先联系,将由麻醉科主任安排某一个医生来给你麻醉。
术前为什么要签麻醉同意书?

由于个体差异及合并疾病的不同,每个人对麻醉的耐受和反应都不一样,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和并发症。任何麻醉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作为患者及家人,有必要也有权利充分了解麻醉存在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手术患者都要进行麻醉前谈话并签字的原因。
为什么麻醉医生在手术前要访视病人?

为减少麻醉手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麻醉科医师需要在手术麻醉前对患者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做出充分的评估,评定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选择适当的**物及方法,而以上这些都依赖于术前访视。因此有效的术前访视是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科医生手术前需要了解的情况,包括:①病史:您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青光眼等疾病?②过敏史:您是否对药物(尤其是**)和食物过敏?过敏反应是否很严重?③手术及麻醉史:您是否接受过手术和麻醉,有无不良反应等等。麻醉科医师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的麻醉注意事项,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另外,签署麻醉同意书及决定术后镇痛方式一般也于访视时完成。
为什么麻醉科医生要问许多问题?

因为手术和麻醉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所以麻醉科医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的病人。麻醉科医生除在手术中使你解除疼痛、舒适外,对重要生命功能的维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所以了解病人的医疗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以往疾病史、近期用药、过敏史、以往麻醉史等。

麻醉科医生必须非常熟悉你的健康情况,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最好的麻醉治疗。对病案情的详尽了解将帮助医生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治疗。



哪些状况或病人不适合上麻醉?

儿童因发育尚未完全,老年人由于器官退化,皆对药物副作用耐受度低,但今日医疗科技之进步,包括药品改良、生理监视器功能的提升及专业麻醉人员的全程监控,难题多已迎刃而解。
进入手术室后会发生什么?

首先护士或医生会给您输液(即“打点滴”),输液针较粗,会稍有疼痛感。

然后会给您贴上电极片,连接心电图监测。胳膊上会绑上血压计袖带,每5分钟左右会感觉有松紧变化,这是在自动量血压。一个指头上还会套上指套来测身体的氧气情况。

如果进行的是“半麻”,会要求您侧卧并蜷曲身体,低头,腿部屈曲,两手抱住小腿,大腿尽量贴肚子。目的是将背部脊椎伸展开。医生会进行消毒、铺巾等过程,打局麻药和操作中会稍有胀痛感,并有推顶的感觉。整个过程中您一定不能随意活动,以免针尖误伤您。如果有任何不适和要求均应提出,但切忌移动身体。
怎样配合麻醉和手术

麻醉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除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外,病人配合也十分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

1、要树立信心,相信医生,全身放松,消除紧张情绪。过份紧张,睡眠不好,可使手术当天血压波动,进而影响手术进程。

2、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准备,对医生要讲老实话。尤其是全身麻醉手术前,是否吃了东西,是否发热,女性是否月经来潮,都应先告诉医生,让医生考虑是否暂停手术,以免术后增加痛苦。

3、进手术室前,要排空大小便,戴有活动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4、不同的手术,不同的麻醉,所采取的**不同。腰麻和硬脊膜外麻醉,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进行操作的,手术时的**应充分暴露手术区域,方便手术者操作。当医生和护士为您摆好**后,不能随意移动或改变,如有不适或疼痛,可告诉医生。乱动会影响手术操作。

5、有的手术要插导尿管或胃管,这些导管都会给您带来一些不适或痛苦,但要忍受,千万不能随意将导管拔出。

6、非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台上处于清醒状态,应安静闭目接受手术,不要随意和医护人员谈话,更不要胡乱猜疑医护人员的某些话,以免引起误会或枉背包袱。
注意事项

1、手术结束后会发生哪些事?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麻醉后恢复室进行精心治疗护理,麻醉后常见的恶心、呕吐、疼痛、血压过高或过低等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全麻病人必须完全清醒后,并且生命体征平稳才能送至病房。对于病情危重需要手术后持续监护治疗者,必须送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2、手术结束后醒来时会是什么感觉?

手术结束后将送至恢复室恢复。一般全麻恢复时,由于**物的作用没有完全消失,您可能会觉得困乏。可能会有伤口疼痛或咽部不适,插尿管者可能因尿道**而有尿意,直接排尿即可。如果伤口疼痛,可要求给予止疼药。
3、为什么术后要进麻醉恢复室?

手术与麻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理,特别是对那些术前一般情况较差、经受了全身麻醉或大型手术的患者。术后患者如存在麻醉未醒、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等需要持续监护的情况,将被送入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内配备有专职医务人员及齐全的设备,能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测及抢救,使患者顺力度过术后、麻醉后的不稳定时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4、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术后,麻醉科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这些镇痛方法均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及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有效的镇痛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等,从而加快术后康复,有效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
5、为什么会术后寒战?

术后寒战是指手术后出现不能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局麻药、吸入性麻醉气体、长时间手术、术中大量输血输液及术野暴露等都会使寒战的发生率增高。保暖、吸氧都能使寒战得到缓解,必要时医生会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
6、术后躁动怎么办?

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全麻术后的 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波动、躁动不安,这时家属应该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固定工作,以防跌落或碰伤,同时尽量安抚患者,注意观察异常情况,并陪伴患者直到完全清醒。
麻醉常识——术后镇痛
手术后的疼痛**会使体内各系统均产生不良影响,延缓了身体的复原,而术后止痛能改善这类情况。目前较先进的是病人自控镇痛法,包括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和静 脉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法,是经由静脉给药,所有止痛药物给予都经由一程序设定的机器,在感觉疼痛时按钮,而机器收到命令后给药,使疼痛缓解,在医师的计算机设定下,机器可控制药物进入的总量及时间,并留下给药记录, 绝不会有过量的问题。

硬脊膜外腔自控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相似,区别在于前者是在硬脊膜外腔中,装设一留置导管,术后由此给予**类止痛剂或局麻药物,药物也是通过程序设定的机器给予,作用位置近中枢神经,其所需剂量甚小。

另外,儿童术后止痛多采尾椎神经阻滞术,小病人麻醉后,自尾椎骨的开口注入长效**至硬膜外腔,约15-30分后开始发挥作用,持续2-6小时,是很安全的止痛方式。
1、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术后,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这些镇痛方法均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及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有效的镇痛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等,从而加快术后康复,有效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
妇科手术后为何出现腰痛  

一般来说,术后腰痛的主要原因是腰背部的肌肉、韧带受到损伤。一般的妇科手术,譬如附件包块、子宫肌瘤、宫外孕等手术,常用的麻醉是椎管内麻醉,即俗称的“半麻”,要在腰部的背后“打”麻醉,穿刺针要经过腰背部的肌肉、韧带。椎管内麻醉后腰背部痛的发生率约2%~5%,另外,子宫、附件手术属盆腔手术,手术时常借牵开器显露手术部位,牵开器的放置也容易导致腰背部疼痛的发生。此外,手术卧姿不当也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的发生。

上述3种术后腰痛的发生率都是可以降低的,预防上可以着眼于3个方面:

1、手术平卧时适当垫放薄枕。病人手术平卧时在其头后放一薄枕(5cm厚),使颈部肌肉松弛;腰背处,膝关节后也要垫一薄枕,使平卧时保持正常弯曲度,避免异常牵拉。

2、选择满意的麻醉方法。女性病人平常容易患腰背痛的毛病,选择麻醉方法时即应有所考虑,必要时考虑选择全身麻醉,避免麻醉穿刺带来的腰背部韧带的损伤,加重腰痛。

3、预防手术后腰背部疼痛还需在手术后回到病房时注意护理。除了增加薄垫枕外,必要的翻身也可以缓解肌肉的牵拉、疲劳,减轻疼痛。另外,还可以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劳损。部分病人的腰背部痛持续,除应用止痛剂外,亦可接受理疗,如红外线灯照射、磁疗、离子透入疗法、热疗等等,促进早日康复。
麻醉常识——小儿麻醉
麻醉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很多家长担心麻醉或**物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显示:没有证据证明,当前所使用的**物及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智力有害。 

笨和聪明均与脑有关,脑细胞的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与糖原,如果有呼吸、循环障碍就会造成脑细胞缺氧,倘若脑细胞停止供氧5-8分钟,就会严重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影响脑功能,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要回答麻醉会不会影响小儿智力,首先要分析麻醉后会不会有脑缺氧? 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有4种:

(1)基础麻醉,指术前先用镇静药,然后用局麻或神经丛阻滞麻醉。

(2)部位麻醉,包括局训麻醉、腰麻、神经丛阻滞麻醉。这两种麻醉只阻碍神经纤维或神经干的传导,起到局部麻醉作用,麻醉过程中神志是清楚的。因此智力不受影响。

(3)全身麻醉,所谓全麻是吸入了**或静脉内注入**后,抑制大脑皮质,使小儿暂时失去知觉,在无痛觉安睡的情况下保证各种手术的完成。全身麻醉过程中,病儿的呼吸由机器控制,供氧得到保证,一切生命指标如血压、心跳均在正常范围,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不会引起脑缺氧。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虽然小儿失去意识,但麻醉过后,小儿逐渐清醒,一切恢复正常,如同睡了一觉醒来,对小儿智力也没有影响。

(4)低温麻醉,一般用于小儿心血管手术。此麻醉需阻断循环,并使体温下降,小儿的呼吸、循环,并使体温下降,小儿的呼吸、循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使代谢保持最低水平。曾对这些小儿手术前、后做智能测试对比,发现动手术前、后的智商并无明显区别。接受麻醉后手术的小儿,记忆力正常,学习成绩并不下降,所以家长对麻醉的顾虑是不必要的。

在此提醒家长切不可将术后恢复期患儿反应迟钝,误认为是**物对智力的影响。因为,小儿代谢率低,排泄功能差,加之术中贮存于脂肪、肌肉等组织的**物在术后向血液中“二次分布”,患儿血液中仍残留一定麻醉剂,表现出术后恢复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该现象是**物正常代谢过程,勿需多虑。

可能有人说:“某某孩子是因为手术麻醉而变傻的。”对这种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刚才说了,人的脑细胞活动是和氧气紧密相关的,在麻醉或手术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导致窒息等都会突然发生脑缺氧。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不及时抢救,就会引起不良后果。这些都是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使用**物引起的。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误吸而发生呼吸道堵塞,引起脑缺氧,患儿术前4-6小时应绝对停食禁水。当然,**作为一种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麻醉医生认真选择适应症,掌握好药物剂量,扬长避短,安全使用,但药物本身是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的。
手术麻醉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医生拜托!给我的孩子动手术时可以不上麻药吗?我们压着孩子不让他乱动成吗?”在口腔医院的急诊室里,但凡遇到孩子口腔有险情必须动手术时,父母无一例外都会提出这一要求,因为父母们都觉得麻醉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记忆力。

而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吴志以及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王剑宁表示:“目前全世界都没有任何医学调查证明麻醉真的会让孩子变笨”。当然,也没有证据表明麻药对小儿神经系统完全无影响,不过在国外,给孩子施手术都采用全麻。而麻醉的效果以及控制不良影响的关键在于麻醉配药及麻醉师的水平。

父母:“最多局麻,不能全麻”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诊一名4岁小女孩,据孩子母亲述说,孩子在5个小时前玩耍时不慎跌倒并咬伤舌头,连送两个医院都没及时处理。接诊的王剑宁医生查看孩子舌头时发现:舌前大约1/3处有较规则的斜形创伤,其中左侧舌从舌背到舌腹完全断开。王剑宁告诉小女孩的母亲,因为从受伤至此时已耽搁5个小时,不能完全排除部分舌组织已经坏死,所以必须马上手术。从孩子死活不让医生检查舌头的情况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只能采取两种方案:一是在局部麻醉下手术,但由于患者年龄小不配合,手术依然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在全麻下的急诊手术。“啊?!要全麻?不行不行!孩子肯定受不了,最怕舌头治好了孩子却变傻了!”孩子妈妈急忙摆手,就这样她一直与医生“讨价还价”,后来让了一步,但仍强调“最多局麻,不能全麻”。最后,医生还是说服了父母,手术进行十分顺利。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孩子上手术台前提出对麻醉的抗拒。”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吴志说,因此,医护人员都养成了向父母介绍、解释麻醉相关问题这一手术“先行”程序。

他说,孩子,尤其是4岁以下幼儿,几乎无法完全配合手术,所以必须使用麻醉,但是,不知道父母们是从哪里听说麻醉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所以医护人员得先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一旦遇上急诊,抢救时间非常宝贵,可往往总要浪费一些时间在与父母的沟通上。大部分的父母到最后都会被“说服”,但也有的父母一听非麻醉不可就扔下一句“那我们家孩子不治了”,然后就带着孩子走了。

未有结论表明麻醉影响孩子智力

其实,之所以对麻醉强烈抗拒,是因为父母们担心孩子用了**会变笨,智力和记忆力不如以前,甚至影响学习和发育,吴志说:“虽然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担心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药物只是暂时对孩子的神经起作用,麻醉过后神经系统运作会恢复正常。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机构以及资料表明,在正规麻醉操作下,孩子的智力与麻醉有直接关系。

既然难以确定麻醉和孩子智力之间的联系,是否也就代表无法排除麻药对孩子智力的影响呢?吴志解释,人脑细胞活动和氧气的多少密切相关,它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一般中断脑供氧5~8分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发生窒息等情况,会促使发生脑缺氧。此外,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中毒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若抢救不及时,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对脑细胞的不良影响都是由麻药引起的。

专家指出,小儿麻醉最基本的概念是:睡眠+止痛=麻醉。睡眠对小儿手术非常重要,因为小儿很难忍受手术时固定**而造成的不适感,因此需要给予足量的药物安眠。小儿在麻醉清醒过程中有精神恍惚、嗜睡现象,只要呼之能应则是正常现象。

小儿麻醉确实比成人麻醉风险高

虽然孩子因为手术麻醉会变笨的说法是缺乏根据,但吴志表示,小儿麻醉确实比成人麻醉的风险性要高。因此,对年纪稍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手术中真的能配合,能不麻醉当然还是尽量不麻醉的好,这样安全系数会相对提高。

不使用麻醉的手术与需要麻醉的手术相比,签署的《手术同意书》是不一样的。一般如果采取全麻,病人、家属都需要另外签署一份“麻醉协议书”,书上一般会标明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有:麻醉意外、休克、重大脏器衰竭、昏迷等。“虽然写得比较严重,但发生几率还是很低的。”吴志说,但相对而言,孩子出现麻醉意外的可能性还是比成年人大,因为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身体代偿功能较成人差一些,所以更容易发生麻醉意外。

孩子最有可能遇到的麻醉以外有:

1、呼吸抑止,会导致缺氧。人们可能也是从这个角度判断,一旦孩子的脑细胞受损,就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记忆力。目前我国的麻醉水平、技术都十分成熟,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危害概率非常低。

2、对孩子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如肝、肾功能。吴志说,确实会存在一点危害,只要是药物就会有毒副作用,但麻醉对肝、肾的副作用并不比其他药物大。

3、孩子可能出现呕吐现象。这与成年人的风险是一样的,这是源于个体差异,不会因为病人年龄小发生的几率就高一些。

吴志还强调:“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孩子体重确定麻药用量的,这样可以确保麻药刚刚够。”

不说清孩子病史配不出好麻药

吴志说,如果父母不说清楚孩子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麻醉师很难配出最好的麻药。很多父母小看麻药,以为就是一根针**去让孩子睡了这么简单,其实给每个孩子配的麻药都不一样。目前常用的**有四种:镇痛药、止痛药、肌松药、吸入**,而这四种一般混合着用。混合用的好处在于能叠加各种药的效果同时降低每种药的副作用,保证每种都使用相对较小量,剂量小副作用就小,但麻醉效果却是叠加的。

每种药怎么配、配多少除了通过医生诊断孩子的状况得知,还取决于父母提供的孩子健康情况。由于每种**都有相对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父母只有详细地向麻醉师介绍清楚孩子过往病史、身体状况,才能保证麻醉师配出效果最好、对孩子危害最小的**。

术前6小时孩子不吃零食不喝水

术前6小时不能喝水、不吃东西是手术麻醉的常识,但很多父母经不起孩子撒娇,以为喝点水没多大关系,这是不对的。因为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发生呼吸道堵塞,继而引起脑缺氧。因此,胃排空后4小时为手术最佳安全时间。

“当然急诊另当别论,我们的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吴志说,只能一边手术一边严密观测孩子麻醉后的身体反映情况。如果是“急诊”里比较“不急”的情况,就会稍微延迟一点手术时间,尽量既保证手术安全又保证效果。

治好其他疾病再麻醉太苛求

一些父母认为只有孩子完全健康才能承受麻醉治疗口腔手术,吴志说,其实这是过分苛求。虽然大原则是孩子健康状态下麻醉手术最合适,但如果孩子一直有慢性咽喉炎好不了,难道就不能麻醉了吗?相对于一些有慢性疾病的孩子,手术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是“身体最佳状态、其他疾病相对较轻”时就可以了。“如呼吸道疾病、慢性疾病都可以挑选孩子病情有好转的时候进行麻醉手术。”

此外,“状态欠佳”的孩子应该回避麻醉手术。
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的分类

随着**品、器材、仪器的不断进步,新的理论技术不断应用,麻醉方法也不断充实增多,特别是将几种**物或方法互相配合综合平衡复合应用日益普遍,使麻醉方法的分类更加复杂。现将麻醉方法分类如下:
全身麻醉:a、吸入麻醉

                   b、静脉麻醉

                   c、基础麻醉(直肠注入、肌肉注射)

区域麻醉:a、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含骶管阻滞)

                  b、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

                                                       臂丛阻滞及上肢神经阻滞

                                                       腰骶神经丛阻滞及下肢神经阻滞

                                                       躯干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会阴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

                                                       胸腰交感神经阻滞

                                                       脑神经阻滞:三叉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

局部麻醉: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区域阻滞麻醉

                   d、静脉局部麻醉
**镇痛与麻醉

复合麻醉:a、不同药物的复合: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等

                   b、不同方法的复合:静吸复合全麻,针药复合麻醉等

                   c、特殊方法的复合:全麻复合全身降温(低温麻醉), 控制性降压等



麻醉是人为地消除痛觉以利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方法。其基本要求是有效地消除疼痛和不适感,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麻醉同时应是安全、可逆和易于恢复的。麻醉有下列形式:①全身麻醉。麻醉剂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周身不感疼痛,伴意识丧失。分为吸入麻醉(如安氟醚、异氟醚)和静脉麻醉(如硫贲妥纳、异丙酚);②部位麻醉。麻醉剂将身体一定部位的痛觉神经传导机能暂时阻断,产生一个局部性的痛觉缺失区。优点是手术中病人保持清醒,能合作,对重要器官功能干扰轻微。具体方式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俗称:半麻)。普鲁卡因是最常使用、毒性最小的局部**,但术前需作皮试;③**麻醉。**某些穴位以镇痛、使病人在手术时处于安静清醒养成。针麻以头面部、颈部和胸部的手术效果较好;④复合麻醉。上述各种麻醉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临床上常采用几种方法合并使用,以便取长补短,使麻醉更完善。如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复合等。麻醉技术的日益发展,不仅为更多高难度、高精度的手术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安全保障,并且已经渗透到抢救危重病人、缓解剧烈疼痛等治疗领域,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抗御病魔的能力。当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完全消除麻醉对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仍然是现代麻醉学努力的方向。
问:“全麻”或“半麻”指的是什么?

答:“全麻”即全身麻醉,手术中您将完全失去知觉和痛觉。医生经静脉将**物注入您的体内,在您睡着后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帮助您呼吸,并吸入麻醉气体。

“半麻”包括两种,硬膜外麻醉和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半麻”下您是清醒的,如果您希望睡着,也可给予您镇静剂。
问: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答:临床常用的麻醉主要有局部麻醉、神经丛阻滞、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是在手术切口部位注射局麻药,完成体表的小手术。神经丛阻滞是利用先进的神经**定位仪,寻找支配手术部位的神经并在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断痛觉的传导,适合于上肢或下肢的手术。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射到椎管内不同的层次,使麻醉平面以下失去感觉,所以俗称“半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手术中病人完全失去知觉和痛觉。麻醉医生经静脉将**注入到体内,待病人睡着后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帮助呼吸并吸入麻醉气体。

麻醉方式的选择

手术时究竟需采用何种方式来麻醉,应根据其安全与需要,来选择最适当而简便的方法。区域麻醉对身体功能影响较少,在手术过程中可保持清醒。当然也可予药物使之安眠,降低其恐惧,而此种安眠和全身麻醉的情形并不相同。病人病情复杂,手术范围较大则多选择全身麻醉。

问:患者能够选择麻醉方式吗?

答:部分手术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法,麻醉医生在了解、分析手术要求与患者具体情况之后,将会 选择一种合适麻醉方法,并告知患者和作必要的解释,如果患者对某种麻醉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对医生提出,医生考虑病人的意见并结合专业思想,制定安全、有效、舒适的麻醉计划。
问:哪些状况或病人不适合上麻醉?

答:儿童因发育尚未完全,老年人由于器官退化,皆对药物副作用耐受度低,但今日医疗科技之进步,包括药品改良、生理监视器功能的提升及专业麻醉人员的全程监控,难题多已迎刃而解。
麻醉并发症
什么是麻醉的风险

所有的手术和麻醉都有一定的风险,由手术的方式、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幸运的是,真正的副作用较少。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危险的发生。你可以向你的麻醉医生询问关于麻醉的相关危险。

为保证麻醉医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很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麻醉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麻醉的质量和安全。包括麻醉前应做的检查、准备,基本的麻醉监测,麻醉恢复期的监测治疗。并不断制定新的标准进一步增加病人的安全性,这些新的行业标准以及今天复杂的监测仪和麻醉设备,与不断发展的医药技术一道使病人的生命更加安全。

有人对麻醉不了解,认为麻醉对身体有影响,对人体不好,有些人害怕麻醉。他们对麻醉的了解是很片面的。麻醉医生在治疗疼痛方面受到专门的训练,在手术中、术后、分娩、癌症晚期等多种急慢性疼痛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有些病人手术前可能有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有些手术操作本身就对生命构成威胁,有些麻醉如复杂的全身麻醉也产生较大影响。这些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期、麻醉期绝大部分要依靠麻醉医生的工作。业界有一说法: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大夫保命。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手术、麻醉、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没有麻醉全球每年有几千万病人的痛苦不能解除,没有麻醉其中的很多人会因此而死亡。没有麻醉,一个普通的胃切除手术就不仅仅是病人痛苦的事情,手术远还没有结束,病人可能早已死在手术台了,正是由于麻醉医生在解除病人疼痛后,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生命功能的稳定,才使病人安全、舒适地康复,当然这其间必须有各科室的通力合作。

在解除病人疼痛、尤其是手术病人的疼痛和保证术中病人生命安全方面,麻醉是功不可没的。对一些身体健康但主要问题是疼痛的病人,解除他们的疼痛,意义同样是非常重大的,分娩镇痛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在中国有很多人对麻醉有一些偏见,认为麻醉不好,只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麻醉,通常是在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情况下。在疼痛是主要症状还没有威胁到生命的情况时,对麻醉的偏见将影响到他们采用麻醉方法解除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虽然汽车有污染、噪音等缺点,严重的有车祸,但没有一个产妇会从很远的地方走到医院而拒绝乘车。道理是相同的,麻醉对疼痛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病人生命功能的保证作用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麻醉本身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没有人用车祸来评价汽车的所有特点,但有些人用这种方法来评价麻醉,太片面了。麻醉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美国麻醉医生协会统计,在剖宫产麻醉和分娩镇痛时,由硬膜外麻醉本身引起的产妇死亡率是1.7:1,000,000。大连市一年车祸死亡率就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今天,不能想象没有手术治疗疾病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同样不可想象的是没有麻醉的手术将会怎样。某些手术操作本身对病人就是致命的影响,没有麻醉医生在手术当中对病人的生命功能进行维持,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由于麻醉学在维持病人的生命功能上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外科在诸如心胸、中枢神经系统等以往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领域进行手术治疗得以开展,当医学对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探索,就会对麻醉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解决问题之后,麻醉可以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外科将对威胁生命的疾病进行治疗,两个学科得以共同发展。由于多学科的协作,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现代医学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益处。
麻醉死亡率有多高

早期阶段(1960年以前)

探讨不同阶段的麻醉死亡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今的麻醉安危。早于1944年Gillespie已注意分清麻醉与其他原因的死亡,其麻醉死亡率为1:1,000,在10年中因麻醉致死有7例。Ehrenhaft等(1951)报道10年中7,100例次麻醉,发生心搏骤停有25例,发生率为3.5:10,000,早期仅于心内注射药物,无1例存活;后期进行胸内心脏**,心搏骤停存活仅28%。Beecher和Todd(1954)在599、548麻醉中,麻醉死亡率为1:2,427。

1960年-1980年期间

1960年Schapira等报道主要因麻醉的死亡率高达1:232。Philip等分析1,024例术后死亡,其中主要因麻醉死亡估计为1:7,692次手术。D**ps等(1961)报道麻醉死亡率为1:852,其中全麻为1:1,536,蛛网膜下腔阻滞为1:1,560,而16,000例ASA I级中无1例发生死亡。Memery(1965)分析麻省私人医院的麻醉死亡率为1:3,145,在45,575例妇产科手术麻醉中无1例死亡。Harrison于1968年报道麻醉死亡率为1:3,068,接着又统计分析报道于1978年,麻醉死亡率下降为1:4,537。Hovi-Viander(1980)统计芬兰100所医院资料,麻醉死亡率为1:5,059。Turnbull等分析温哥屋总医院48h内195,232例麻醉病人,麻醉死亡率为1:5,138。纵观1954年以来的有关文献,直到1980年,麻醉死亡率有大降的趋势。

现阶段(1980后年)

Keenan和Boyan(1985)统计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15年来163,240例次麻醉中,术中发生心搏骤停者449例,其中因麻醉所致有27例(发生率1.7:10,000)死亡14例,麻醉死亡率为0.9:10,000。Buck等(1987)报道英国3个地区12个月的资料,在50万例次手术中,总的死亡率为0.7%,与麻醉有关的死亡率为1:1,351,而主要因麻醉而死亡为1:186,056。根据法国卫计委的资料,自1978年至1982年,统计460所公立私立医院的198,103次麻醉中,麻醉死亡率为1:13,207。Holland(1987)分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的资料表明,自1960年至1984年麻醉死亡率明显下降达5倍。总之,从1980年以来,国外文献有关麻醉的死亡率报道不一,但大部分的统计资料表明现阶段的麻醉死亡率为1:10,000,并有下降的趋向。近来,国内任洪智等(1992)报道协和医院自1977至1986年10年中,麻醉手术期间发生心搏骤停者有31例,发生率为1:957,其中与手术有关者4例,与麻醉有关者21例,总共死亡21例(68%),未说明麻醉死亡率多少。作者(1992)分析上海市11所医院自1984至1988年5年中,手术麻醉期间心搏骤停者有38例,发生率为1:3,000-4,000,复苏成功率55%,死亡15例(39%),经统计死亡数为1-1.5:10,000,比一般文献报道略高。

问:那些状况或病人不适合上麻醉?

答:儿童因发育尚未完全,老年人由于器官退化,皆对药物副作用耐受度低,但今日医疗科技之进步,包括药品改良、生理监视器功能的提升及专业麻醉人员的全程监控,难题多已迎刃而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yang20060808 + 1 感谢你无私分享资源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1 14:27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以前发过?谢谢楼主,一起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2-28 18:28 | 只看该作者
谢了
4
发表于 2008-12-28 18: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5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