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复] 口内快速制作暂时性固定桥的新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口内快速制作暂时性固定桥的新方法

作者:张蓉 米延玲 王忠义  文章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暂时性全冠固定桥是基本预备后,永久性修复体完成之前过渡期的暂时性修复体。它能及时修复缺损之牙列,恢复自然、和谐的面形及功能,是保护牙髓;保持基牙预备空间的必要措施。以往使用的口内直接法制作暂时性塑料固定桥存在着难操作,易变形,外形差,口内停留时间长,对粘膜**大等缺点,临床已较少使用。而间接制作法又存在着操作步骤复杂,增加患者就诊次数,费时、费力等不足。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了一种制作暂时性固定桥快速成形的新方法、克服了以上不足,临床实用性强,效果好,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蜡烤箱或酒精灯、基托蜡片、自凝塑胶、气压锅或60~70℃热水。

  1.2方法

  1.2.1取蜡阴模 在基牙预备之前,根据固定桥设计的长短,由蜡烤箱中取适量的软蜡条,放在清洗过的基牙上及缺牙区取印模,印模范围盖过基牙颈缘及邻牙和缺牙区牙槽嵴顶,用手按压软蜡条,使其与牙齿及粘膜完全贴合,待蜡初步硬固后,取下泡入冷水中备用。

  1.2.2基牙预备 按设计要求进行全冠固定桥常规基牙预备。

  1.2.3雕刻蜡阴模 参照同名牙或根据缺牙数目及缺隙的大小,用热蜡刀在蜡印模内面雕刻出缺牙区牙冠形态,形成阴模腔,并去掉各牙阴模腔邻接处的蜡隔壁、使之贯通相连,以使完成后的暂时性固定桥能成为一整体,然后用热刀将阴模内壁修整光滑。制作中注意蜡的流向,并及时修去多余的残蜡,以免影响蜡印模的准确性。

  1.2.4制作暂时性固定桥 清洁口腔,用石蜡油棉签涂擦基牙、邻牙及牙龈和缺牙区粘膜作分离剂。调拌适量的白色自凝塑胶,待面团初期将塑胶填入蜡阴模腔内,然后就位于基牙上,用双手按压到位后,马上取下蜡阴模检查,修去多余塑胶,填补不足之处,再次复位于基牙上,待橡皮初期取下,放入气压锅内加压5min(或放入60~70℃热水杯中)使其完全固化,然后取下,修去塑料扉边、修整形态。

  1.2.5戴暂时性固定桥 一般基牙预备的好,暂时性固定桥无需调磨即可就位,而且固位也好。否则需做适当调整方可就位。然后再检查,调整咬合,进一步修整外形,满意后抛光,最后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做暂时性粘固。

  2 结 果

  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本法对66例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了暂时性固定桥修复,年龄20~58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前桥46例,后桥20例,临床效果良好。

  3 讨 论

  3.1本法的优点

  3.1.1操作简单,易掌握,成形快,在口内停留时间短,减少了自凝塑料对粘膜的**。

  3.1.2省去了印模倒模工序,节约了时间及材料,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整个过程约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3.1.3有效地保持了基牙预备空间,不用限期戴牙,使技工有充裕的时间精工制作永久性修复体。

  3.2效果 暂时性固定桥能够承受一般力,在过渡阶段使用,可食用普通食物。在本文观察的66例患者中,除2例因桥基牙的塑料冠制作过薄,在使用过程中被咬裂外,其余的情况良好。

  3.3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3.3.1若遇到不良性全冠固定桥,需拆除重作者,应在拆桥之前,为患者制取局部蜡印模。以取得完整的蜡阴模腔。省去了修整缺牙区阴模腔的步骤、缩短了制作时间。

  3.3.2蜡阴模的范围要取够,并且要有准确、稳定的位置。

  3.3.3自凝塑胶不宜过早使用,否则在取下蜡印模时,塑胶容易脱位。

  3.3.4在自凝塑料硬固之前,不要把暂时性塑胶固定桥由蜡阴模腔内取出,以免变形。



责任编辑:姚红祥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2 13: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方法不错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0-12 15: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4
发表于 2008-10-16 00:28 | 只看该作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5卷的一篇文章,好像白色自凝塑胶对活髓牙牙髓的**有点大吧,应该是一种淘汰的老方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05:2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