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CT技术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T的技术进展主要在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层螺旋CT的进展,再有一个是常规CT的设备进展。
常规CT也应该说实际上低价位高档次,很多低价格常规CT拥有2—3年前高档CT功能。如GE航卫在北京年产的螺旋CT500台,扫描速度一秒一层CT,其中出口400台,所以应该说中国是世界生产CT的大国之一。中国的生产的CT在某种意义上是GE医疗低档化经
济型的CT产品。同时,国内已经研制出自己的CT,如东大阿尔派,扫描速度也是一秒一层的螺旋CT。同时,西门子也在今年四月投入市场,价位在160万人民币的CT新机型。现在的CT产品中,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功能,同时还要强调它的性能价格比.必须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多层螺旋CT是现代技术的结晶,或者说是代表着现代CT的最高水平。多层CT是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可以进行多种方向的重建。三维扫描技术目前应该说是非常成熟的.它主要的特点就是比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高质量的***重建图像。高质量的CT图像主要表现为各向同性。各向同性是指在横轴三维采集数据后,重建出的轴位像、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都具有一致的空间分辨率。所以在任意方向重建出的图像质量都是一致的。多层CT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扫描覆盖范围大,可以一次完成胸腹部扫描。多层CT使用高分辨率各向同性三维数据,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后处理,如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一些大血管和器官进行三维的检查。
多层CT扫描速度较常规CT有大幅度提高,扫描机架旋转产生大约13G的离心律。由于扫描速度快,可以对搏动的心脏进形成像,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钙化进行定量的诊断。判断冠心病程度和预后。使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曲线重建,是它显示在同一个平面
上,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冠状动脉的狭窄、管腔不规则和钙化。由于是无创伤性检查。病人更容易接受,可用于体检或筛查。我们不仅能够显示冠状动脉和冠状动脉钙化,还能通过三维重建中的虚拟内窥镜技术从冠状动脉管腔内观察血管的狭窄程度,不仅为诊断而且为治疗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从血管内观察血管狭窄和血管钙化的方法。
多层螺旋CT在技术的出现了许多突破。我们希望CT能够更短时间内扫描更大的范围,换句话来讲,就是所能扫描的解剖范围越大越好,而且图像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因而对于CT技术的要求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清晰图像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检查范围。从扫
描时间,图像清晰度,和扫描范围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讲,清晰度要求过高,扫描范围或扫描速度就会下降,反之提高扫描速度,扫描范围加大,清晰度就会降低。多层螺旋CT在快速薄层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图像重建。每次同时扫描2—16层,于常规扫描相比,在相同的扫描条件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扫描速度提高了2一16倍,扫描范围可相应增大。多层螺旋CT扫描中,使高清晰度图像,快速扫描,最大扫描范围三者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螺旋CT在临床中具有薄层,大扫描范围,多时相的特点。扫描速度提高,在增强扫描中可以显示造影剂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增强,可以做到多时相扫描。在颅内脑膜瘤增强扫描中,显示动脉期增强的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增强的脑膜瘤之间的关系,显示脑膜瘤的供血及血管的情况。
在今后10—20年之内,或者说是在10年内,CT技术会出现什么新进展哪? 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现在常规X线使用电子板技术取代X光胶片,那么,CT扫描系统也使用平板探测器。取代正在应用中的单排或多排探测器呢?如果使用平板探测器,CT每次扫描将不再是单层或多层扫描,而是某个特定解剖范围的整体扫描,这项技术称为容积CT扫描(Volume CT)。有些公司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发,GE已经制造出的容积CT扫描的雏型机,日立公司也在使用影像增强器来进行同样的研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CT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容积CT扫描。
目前多层CT非常昂贵。目前正在开发二层CT.以便为医院所接受。同时还在进行8层和16层的研究,但并没有急于推向市场。我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价格而非技术问题。日前的问题是要开发开发市场能够接受8—16层CT。
多层CT从下颌到踝骨的扫描可以显示700多张图像,对放射科医生的挑战是你如何阅读这批片子,分析图像。无论扫描出多少层图像,都要一张一张的去读片分析。过去lO毫米一层扫描中,头颅CT扫描包括12个层的图像。如果是l毫米一层就会有120个层面,每个层面都要仔细阅读,所以对临床来讲是挑战。有没有新读片的办法这也是一个挑战。另外,病人和临床医生如何得到并拥有这些图像,图像存储和传输必须也要有新的技术。
所以,容积CT必然要在这些方面来取代多层CT。虽然多层CT在技术上是成熟的,但价格.读片,图像传输和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常规CT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低档CT机已经使用了螺旋技术,以及过去高档CT中使用的图像采集和后处理技术。螺旋技术越来越稳定,X线管球也是更加可靠。其他的一些新进展包括CT和介入、血管造影和透视的一体化设计的应用,低辐射剂量透视,智能化设订扫描参数等。
CT技术的新进展在现阶段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与磁共振一样,主要应用在两个临床领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首先我们讨论CT的血管成像。在CT的血管成像中,可以三维动态显示,如动脉瘤蒂,观察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关系,肿瘤的富血管程度和周围血管的关系,观察颅骨结构的同时显示颅内血管。总之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和组织结构。既可以透视,也可显示表面结构和深层架构及其关系。CT血管成像是有价值的。除了显示大血管之外,CT还可以显示毛细血管染***况,即CT灌注成像。毛细血管结构主要通过团注造影剂后,显示毛细血管内造影剂通过时,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情况而显示的。造影剂到达毛细血管之前,脑组织的密度是一定的,团注的造影剂到达脑组织后,脑组织密度逐渐升高,并在达到密度峰值后逐渐下降,并恢复到造影剂到达之前的水平。将不同时间不同的密度值连成曲线,即可得到造影剂通过脑组织时的时间密度曲线。在临床上我们主要取四个点来评价这个曲线,一是峰值时间(PT),是指造影剂从开始增强到脑组织密度最大时需要的时间。二是平均通过时间(MTT),是指造影剂全部通过脑组织所需要的时间,可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得到。三是局部脑血容量(rCBV),根据曲线下方封闭的面积计算出的。四是脑血流量(rCBF),就等于脑血容量除以MTT。
CT灌注成像,它主要是通过PT,MTT,rCBV和rCBF等指标来观察毛细血管内的造影剂浓度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评价病变。这些指标都是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来的。是一种数字指标。如果我们根据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所有像素的上述四个指标,就可以得到脑组织的PT图,MTT图,rCBV图和rCBF图。灌注成像的基础就是评价造影剂通过脑组织时的时间密度曲线。
CT灌注成像与MR灌注成像比较,主要临床优势在于相对简单易行,且适于急诊检查。从临床角度来讲,在早期脑缺血病人中,常规CT主要用于显示脑内是否出现血肿,如果没有血肿,则按照脑缺血进行治疗,但实际上常规CT在缺血发作12小时之内并没有直接显示脑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在CT早期诊断脑缺血上,CT灌注成像对临床是非常意义韵,可以证实缺血区域的灌注不足。
在目前临床CT检查应用中,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三维检查、多层CT、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等技术,这些新技术将对目前和今后临床CT检查产生很大影响和变化,常规CT检查所占的比例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CT血管造影技术将用于介入手术的监视,临床应用也将大幅度增加。
2# 沙发
发表于 2008-9-30 16: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3# 板凳
发表于 2008-9-30 17: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