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讲座与征文] 中医近半个世纪来的发展是否令人满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伟人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求其发展,而且要向好的方面发展。那么,中医呢?近半个世纪来她的发展令人满意吗?中医是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卫生事业的建设历程,中医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各地县级以上均设立了中医院,西医院里也设置了中医科;目前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有3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48所,综合院校和455所卫生学校开设了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培养呈现四大亮点》 于丽珊 中国中医药报) 。高等教育培养的中医学生涵盖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个层次。给中医人切身的感受就是:职称上去了,地位提高了。同时,中药从原药材的种植到中成药的产、销更是盛况空前。然而,光凭这些就能说明中医发展了吗?笔者以为不然。仔细观察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只是表面上的改变,形式上的发展;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半个世纪来中医的发展不令人满意,而且还面临着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中医的理论没有得到真正的创新发展
自从《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历经各个朝代的医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的创新才成就今天丰富而完善的理论体系。众所周知,几十年来中医的学术研究,只是深陷于“中医是否科学”的喋喋不休的争论之中。大部分的学术研究其出发点仅是为了迎合西医的标准,既而用西医的理论和手段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而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严重疾病如肿瘤、艾滋病等的治疗依然没有得到突破,显效如“抗非典”的成功亦仍然是先贤温病学说的功劳。每年大量的学术论文只是当前人事制度的产物,大部分毫无实际意义也是中医业界所共知。能够摆上桌面经得起推敲的理论创新就有如凤毛麟爪。两千年前的先贤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再看看***的“七五”攻关课题“脾虚证候机理研究”:“通过胃黏膜细胞线粒体变化电镜观察,提出中医脾——线粒体相关学说,创新中医脾胃理论,提出中医脾之运化,不仅仅是指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营养物质在线粒体的生物氧化过程,把脾胃研究深入到亚细胞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网——精品课程)”。我们不忍要问,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就是要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吗?这是中医理论的创新吗?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用来指导临床发挥作用。任何一个中医师都知道这样的研究结果根本不能为诊治疾病带来好处。中医的一个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象这样的所谓创新难道不违背中医宏观的整体的观念吗?已经不属于中医范畴的理论即使冠以“现代中医”之名也并不能为中医的发展注入动力。***的科研成果尚且如此,管窥之见,中医几十年来的理论发展亦可略见一斑。
2.中医药并没有真实地服务于民众
中医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十九世纪以前一直担负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半个世纪来,在政策扶持下的中医为人民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否比以前更多更好呢?稍为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其实不然。中医院或西医院里的中医科,现在大部分已经形同虚设。中医院里大量用的是西医的诊疗技术;较大规模的中医院争先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外科中医师以能开展心脏手术而感到无比光荣。诊病施治开出的处方却以西药为主;医院里的中药房较之西药房就更显得黯然无光、门庭冷落了。中医提倡“洋为中用”,但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已经把中医挤到了边缘。另一方面,中药产业的发展,使得患者买药服用变得方便甚至“随便”。上世纪传统文化在遭受了严厉的大批判之后,几十年来人们通过耳闻目睹已经或多或少地接受了现代医学知识。除了“中医”“中药”“上火”等少量词语,包括中医保健知识在内的传统文化,人们已经越来越陌生了。中成药在大众中基本上是被当做西药使用。虽然近十几年来中成药的产销突飞猛进,没有了传统文化滋养的人们也做为消费者购买中成药进行自我治疗;但这种脱离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的用药,造成的危害恐怕比益处更甚。一旦服用引发不良反应就指责中药“有毒”“害人”。严重如“龙胆泻肝丸”事件者更是消极地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可见,十几年来经中医院(科)进行诊治及保健的大部分病人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服务。中(成)药的产销量的增高,只不过是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而形成的自然需求。其中大量中(成)药的使用则完全违背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也就是说,普通民众并没有享受到真实的中医药服务。
3.做为发展中医的主体——合格的中医师队伍并未壮大
资料告诉我们,辛亥***前后,全国有80万通过师徒传承的中医师,新中国成立时有50万中医师,现在的统计数字是27万。有人做过观察,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院校的中医师中能象**的中医师按照中医思路看病开汤药处方的大概只有3万人(《当中医遇上西医——一场科学旗下的批判》 兰世秋  时代信报)。而这小部分人几乎就是各地的老中医,年轻医师少之又少。从数据上就可看出中医人才减少了,而且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况。当今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建设已涉及理、工、经、管、文等科目。即使以“为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为籍口,亦难避“不务正业”之嫌。高等中医药院校每年都在扩招,毕业生也不断地增加。可是随便到临床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诊治思路基本是西医的那一套。正如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中讲的,目前的中医教育,实际上是模仿了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是培养造就下工的路子”;五年本科的高校学习,中医的水平完全不如过去的跟师三年。这样的队伍能够把中医发扬光大吗?我看不然。正因为如此,近年有识之士才会强烈呼吁进行中医教育改革,并开展了“拜师”行动等等。可见,近五十年来中医教育事业“赏心悦目”的发展只是“肥”了学校,根本没有培养出足够的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医的合格人才。
综上所述,近半个世纪来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医的发展已经偏离几千年来中医正常发展的轨道,是不令人满意的。不可否认,由于近百年来西学东渐,中医被受打击,造成目前中医现状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中医是否科学”之争我们已无须再谈论,但做为一个中医人,在对待中医的发展问题上,我们不能自欺欺人。亦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致力寻求解决,中医才有发展可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