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6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强直性脊柱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椎间关节、骶髂关节、椎旁韧带,最后导致整个脊柱强直、畸
形的疾病。本病在我国北方多见,好发年龄为20~40岁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本病以前认为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类型,但本病始于骶髂关节而极少累及四肢小关
节;关节滑膜炎不明显而韧带钙化、骨化明显;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并且不出现皮下类风湿结节;发病年龄较轻,且男性远多于女性;阿斯匹林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效的药物,治疗本病能奏效。现已知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5%左右有前列腺炎及膀胱炎,故认为本病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密切关系。此外,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West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亲属中,本病发病率较周围居民高100倍。 本病最早出现于骶髂关节,渐进性向上蔓延,腰骶关节、腰椎、胸椎和下段颈椎依次受累,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炎性浸润,关节软骨增生、骨化;韧带钙化和骨化,关节囊和韧带附着部的骨质遭侵蚀破坏,代之以骨赘生长;椎间盘的软骨板和纤维环外层炎症引起软骨内骨化,并与前纵韧带形成韧带赘融合成骨桥,使整个脊柱最终发生强直。X线检查可见椎体之间形成骨桥呈“竹节样”改变。

【诊断】
1.临床症状:持续渐进性的腰背部酸痛和腰骶部不适,夜间或长时间静止后疼痛加剧。棘突、骶髂关节等处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轻度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腰部活动受限,早期感腰部僵硬,运动不灵活,尤其是脊柱侧弯、下蹲运动受限,清晨起床时尤为明显,稍活动后有所好转。晚期随着病情的发展,脊柱活动度越来越小,脊柱逐渐出现屈曲畸形,患者不能直腰,不能抬头平视。肋椎关节强直则胸廓的扩张运动受限,胸腔容积缩小,心肺功能受到影响。

2.检查:
(1)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出现反弓,胸椎后凸增加和颈椎向前屈曲等,形成“驼背”畸形。
(2)脊柱两侧骶棘肌显著痉挛,脊柱僵硬,一侧或两侧骶髂关节及腰部有明显压痛和叩击痛。
(3)急性期血沉增快,抗“0”不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抗原HLA—B27多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骶髂关节可见骨质疏松,腰椎小关节模糊;中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呈锯齿状破坏;晚期关节发生骨性强直,小关节融合,关节囊及韧带钙化、骨化,脊柱间有骨桥形成。
(5)肺功能检查:肺活量显著减少。

【治疗】
  目的:对于早期尚未形成骨性强直的患者,推拿治疗可以减缓腰背疼痛,恢复活动功能,对防止畸形发生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中、晚期已形成骨性强直的患者,需采取综合措施。

治则: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

  部位及取穴:腰背、脊柱及夹脊穴、膀胱经腧穴、环跳、秩边、居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手法:滚、揉、点按、弹拨、扳、擦等。

操作:
(1)循径**法:患者俯卧,医者站于一侧,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施滚、揉
手法往返治疗3~5分钟,然后点按膀胱经腧穴及夹脊穴3~5遍, 再弹拨脊柱两侧骶棘肌以达到松弛肌肉,解痉止痛的目的。
(2)按脊后伸法:两手掌重叠自上而下有节律地按压脊柱胸背、腰骶、骶髂等处,按压
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即呼气时按压,吸气时松开, 反复5~8遍,后一手掌按住腰骶部,另一手托扶一侧大腿,使其后伸,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完成腰骶、骶髂及髋关节的被动后伸,还可作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及内旋运动,然后点按环跳、秩边、居穆等穴。
(3)仰卧运髋法:患者仰卧,医者施滚、揉法于髋关节及大腿根部2~3分钟,然后拿揉
大腿肌肉,再作髋关节被动屈伸、外展、外旋运动,以助僵直的髋关节恢复运动功能。 按揉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等穴,两侧分别进行。
(4)扩胸伸脊法:患者坐位,两手指交叉屈肘抱于后脑枕部,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
住患者胸段脊柱,双手握住患者两肘, 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反复数次,这是很有效的扩胸伸脊运动。
 (5)推擦脊柱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腰背及脊柱,医者用肘尖直推脊柱( 自上而
下)两侧夹脊5~8遍,再直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并可加湿热敷或走罐。
(6)辅助治疗:功能锻炼。
鉴于本病的发病特点,除推拿治疗外,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病
变的早期,锻炼可分二步进行,一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根据情况可采用少林内功、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脊柱及关节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扩胸、下蹲、脊柱运动等。锻炼应持之以恒,但不宜过度疲劳。

【预后】
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对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有良好的作用,特别是早期见效更显,
配合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

【附注】
1.注意脊柱姿势正确,应睡硬板床,并采取仰卧低枕以助脊柱伸直。
2.本病属慢性疾病,患者需积极配合锻炼,同时应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5-11 09:56 | 只看该作者
强直的.还是小心为好!
3# 板凳
发表于 2008-5-12 10:56 | 只看该作者
推拿手法要轻柔
4
发表于 2008-5-12 11:25 | 只看该作者
应该配合中药!!手法要轻啊!!!
5
发表于 2008-5-12 11:5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handshake
6
发表于 2008-5-12 14:5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看法
透骨逐痹汤: 地龙10g土鳖虫10g僵蚕5g细辛2g建菖莆5g鸡血藤10g海风藤10g络石藤10g桂权10g淫羊藿5g威灵仙10g姜黄3g红花5g羌活5g独活10g白芥子5g黄芪10g狗脊10g杜仲8g牛膝8g秦艽8g防已5g砂仁5g陈皮5g麦冬10g甘草5

     地龙10土鳖虫10(虫药治顽痹功效快强,可适当加小白花蛇等)僵蚕5(化寒痰)细辛2建菖莆5(两者合用取其走串百骸引药,克数慎用微毒)鸡血藤10海风藤10络石藤10桂权10淫羊藿5威灵仙10姜黄3红花5羌活5独活10白芥子5黄芪10(合用通破守十二经络风寒湿痹痰温肌养气血)狗脊10杜仲8牛膝8秦艽8防已5(引药,一般强直由下向上发展,根据病处适当加减,在上加羌活,下加独活,腰加牛膝,腿加土牛七)砂仁5(解毒和胃)陈皮5(和胃助药)麦冬10(扶正去邪)甘草5(和药令效倍增).
    此方为本人在诸多古方和今名家临床验方,配合各药性配伍药效变化.重新组方而成,在治顽痹时可以上方为本,根据个人情况增加药物.上方若有不良反应可饮绿豆汤解之(话说是药三分毒,个别体质出现不良反应解后可续服,药汤可少服些再配含冰糖)本人组方后曾试服数帖未见疑样.但本人不建议常期服些方,以免伤元气,在治疗强直的时候以上方配合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的变方,强直本非一二天可治愈的,只要在40岁前控制的好就可话治好了一半(在临床上的数据显示在40岁后一般未见加重)故治疗时应攻守齐备之战略.

  在服数帖上方有好转后,应滋补荣筋骨,和气血则百病不生.
  和滋培质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桂枝,陈皮,木香,大枣.
在原二方上去川芎,加桂枝,陈皮,木香,大枣使其在留助阳补气血和营之性,又增加培补疏利之力,加强补益汤的用途.其特点同治心,肝,脾,肾获其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上下通达,气血调和,充盛.阴阳平秘,神得治,气血和,魔不侵,身自安.  

   个人主张服法:服透骨透痹三方后改服培质滋补方五方再回服循环二回也就每方服三回后,透骨逐痹服二方(要重煮三回即一服吃二天)培质滋补同上,在感觉好多时可每服重煮五回或至无味即吃多天停药一天再吃(当一服透骨逐痹汤吃三天或更多天时接下吃培质滋补汤吃六天或更长时间方可回服透骨逐痹汤,如此一来不浪费药物,又减轻经济负担 建议每天起床前用手摩擦腰骶部至少要有热感,有时间可以多**,还有就是颈椎手能感觉突起的地方和腹部(顺大肠方向即从上到右再下到左绕脐回旋),要多抽些时间运动,经临床观察运动配合药物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麻烦各位指教

欢迎加入医学探

[ 本帖最后由 lwsyxh 于 2008-5-12 21:42 编辑 ]
7
发表于 2008-6-15 22:2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handshake
8
发表于 2008-6-16 12:51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对于中轴关节疼痛实在没合适的药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5 14: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