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运气学说》是中医体质分型的理论基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关键词:运气学说是系统论;胎教新说:人、地、天;用五运判断性格、体质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传变。
       中医理论体系中有两条根本的原理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施治。在整体观中认为人体不仅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而且人与天地相应,用现代系统论解释,人的出现是在宇宙发展中发生的。“顺应天地,适者生存”。在宇宙这个极其复杂开放的巨大母系统中发展的人,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较大的子系统。现代医学科学,已承认证实人体内的细胞分裂、血液成份、直肠温度、尿量、尿的成分、智力、体力、情绪,都有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而“五运六气”这门古老的气象医学,在两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做了祥尽的论述。是一个更大跨度(纵横六十甲子年)更多层次,(包括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象学说、六气学说等),更多内容(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学、病理学、生理学、预防医学等)的庞大的节律系统。
        古人云:“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不明五运六气,读尽方书无济。”从古老的“五运六气”理论中,体现着人体在气象变化中,影响着当年的疾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等式逻辑理论体系,结合自己四十余年的临床体会,认为“五运六气”学说是研究中医体质学的总纲。
胎教学说是说人、地、天对胚胎组织的发育的影响。人的因素,包括遗传、家庭、-社会条件的影响;地的因素,包括处于东西南北的不同地理位置,受着风、寒、湿、燥、热的影响;而动态有序的天的影响,对胚胎组织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胚胎组织在母体发育时,受该年的气候因素的影响,在相应的脏腑功能的子系统中产生“太过”和“不及的各种功能状态,从而通过出生年、月、日来判断该人在出生后,生命相展开过程中,由于特定的身体素质状态,产生了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及其性格的倾向性。在人体这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中,确定该人的整体素质,结合每年气候的“五运六气”的运行特点,并在互相关联的五行生、克、乘、侮,动态有序平衡作用下,呈现各种子系统的不同功能态。用这一体质理论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预防,使人休达到阴平阳秘的有序稳态。
       “五运”决定体质性格是根,“六气”判断在每年、每季、每月、每日、每时的运行状况是节。
        根据天干的阴阳,区分脏象功能的“太过”与“不及”。包括肝木太过与不及,心火太过与不及,脾土太过与不及,肺金太过与不及,肾水实寒与不及,平和型的十种基本体质类型。“太过”为机能亢进,性格外向易激动。“不及”为机能低下,性格内向易郁闷。六十年周期运行中有十九个平年,是运太过被抑制,运不及得帮助。从“十月胚胎”的跨年度的各月份的多少,判断太过与不及的比例来区别不同体质类型。从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中,来判断不同的体质。从六气中,主气、客气的内涵来分析,该人在每年、每季、每月的体质状况和疾病、性格的变化。从每日的天干、地支上,分析当日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转归;从时辰经气的旺衰上,分析身体的状况和疾病的轻重。
      《灵枢》中,把人按五行分为二十五种体质的人;按阴阳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认为,人体有寒热、燥湿、虚实之别。不同体质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不同类型。
       匡调元教授认为:“人体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况。”我不反对,通过实验其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技术等,运用于中医体质学的微观研究中去,但我更主张用现代科学理论的系统论观点,用整体观来认识中医体质学说。在解剖刀下的组织只是尸体的局部,失去了整体***状态的意义,至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它缺少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人是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曾说过意识是物质的,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试验结果。
       东西方文化及中西医学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理论体系。两者应当互相补充借鉴,共同发展提高,不应当简单的以西方医学自然科学的实验还原方法,来套用验证东方医学自然哲学的经验科学。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所以它发生这么一种现象,必然有它的道理。”东方医学理论正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而来,又经过医疗实践反复验证的科学。虽然“是知其然”在必然王国中徘徊。因为是目前科技水平尚不能解释论证,待到自然科学发展到能认识中医理论时,必将是“知其所以然”在自由王国中翱翔。
       “发展不离宗,继承不泥古”。用现代科学理论的系统论来理解、认识、研究“五运六气”这个古老的中医理论,是研究性格的倾向性、疾病的易罹性、体质的旺衰、疾病的预防止未病、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我上述看法,只不过心痛把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在非要用西医理论、手段和方法来证实中医体质学的分类。用东方思维方式方法,走自己的路。

[ 本帖最后由 五运五行 于 2008-4-12 18:48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8-4-6 08:04 | 只看该作者
本文已收编在200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编撰的《现代医学与临床技术应用论文选》。初进“爱爱医网”,把自己的心得发到网上,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为振兴中医尽菲薄之力。
3# 板凳
发表于 2008-4-6 10: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victory:
4
发表于 2008-4-10 10:2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写得很好!
5
发表于 2008-4-10 17:20 | 只看该作者
跟上一段话,转的:
地本无为,因受天之气而有为,天之气五运也,地之气六气也。天运入于地气之中,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行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化而为风、寒、暑、湿、燥、火矣。
6
发表于 2008-4-10 20:35 | 只看该作者
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所以它发生这么一种现象,必然有它的道理。”

不必把黑格尔拿出来,黑格尔的三段论算什么?中国人早就讲将八面玲珑了
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这话也不是黑格尔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