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医理在中国的飞跃【原创】中医理论的重大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0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医理在中国的飞跃中医理论的重大突破
《医理源·生生自救》
开创人:季龙
谨以此理献给卫生界全体同。仁、献与人类
     (此文已于2007112上午递交中国中医科学院,得到本院科教处处长张华敏的接待、并受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家陆广莘陆老的连连好评。在此希望允许我对陆老叫一声老师。)
    为了加快和完善医学理论的发展,特此发表,公之于世。
一、什么是生生自救?
生命体为自身的生存,对不断改变的自身体内条件和体外环境、气候等进行相应的抵抗调节。我们把这种自身的抵抗调节称之为“自救”。既然是这种相应也就有了规侓可寻。
生生自救的规侓主要体现在随着不同的**,不同侵害人体的物性,机体借助于维护自身的生存机能,建立各不相同的抵抗调节方式和途径。(这一规律便是我们这里所要介绍的医学道理,在下方我们会逐一说明)
二、生生自救的主要分类:
自救主要可以分为二种:
1、在主观意识支配下进行的相应调节。
2、不受主观意识支配,本能的进行相应调节。
三、人体有哪些维护自身生存的主要机能?
1、吸收(主要包括胃肠吸收以及表皮吸收)
2、输运(主要是指气血津液对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及废物进行运载)
3、信息反射(指神经传导)
4、排泄(主要包括咳咯嚏涕唾汗吐泻利)
四、自救与脉搏之间有什么联系?
脉搏是指人体内新生气血津液向整个机体输运时,对输运通路产生的冲搏现象。
脉搏随机体受病部位的不同出现什么样的相应变化?
当机体表部遭受某种侵害发生病变时,体内气血津液则发于外进行抵抗调节或修复,所以此时脉搏跳动贴近于人体的表皮,轻抚即得;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气血津液则全然沉入人体内部,进行抵抗调节或修复,所以脉搏重按方得;当人体上部发生病变时,则津液气血上发进行自救,气血上则下不足,其脉上盛下虚;当人体下部发生病变时,津液气血下行进行自救,此时气血下则上不足,其脉搏下盛上虚。
脉搏随机体病变原因的不同出现什么样的相应变化?
当人体受热邪侵害时,按《自然应象》之理,热(火)与万物合则增活力,这时体能增加消耗,气血随体能消耗加快,迅速输送机体所需营养,所以脉搏变快(数)。
当人体受寒邪侵害时,按《自然应象》之理,寒与万物合则减活力,人体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机体组织活动减慢,输送机体所需营养的速度也相应减慢(迟);在寒邪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的时候,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遭到损伤破坏,为保证生命自身继续正常生存,人体内气血津液在自救的支配下加快并加大工作力度,同时产生热抗击寒邪,所以脉搏在受寒邪时也可随之变快(数)。
当机体受湿邪侵害时,湿气性阴且柔,体内气血散布开进行抵抗,表现为散漫、滞软,其脉名濡。
当机体受到痰气侵害时,其痰气散于气血之中,随气血流行,且痰性粘滑,所以脉如滚珠而溜利。
当体内生成痰饮或顽痰固结,人体内气血非常集中的进行针对性冲击抵抗调节,因此脉搏弦劲有力。
自救与脏气盛衰与脉搏之间有什么联系?
人体受脏气所养,脏气盛充养周身则不病,然而必须脏气顺畅、六脉平和。若脏气不足时,易受病。病受于何脏则何脏反气盛,是因诸脏之气聚于此脏以抗邪,诸脏气不得均平,其脉偏盛偏衰。
脏气独盛者,邪之实,治以攻逐;脏气独衰者本脏不足,治以滋补;偏盛偏衰,治以攻补兼施;又有偏盛偏衰之中衰之极者,治以补后攻逐,若先施攻逐,则脏气随之消亡,邪去而命伤。
脏气不足时,不受病邪侵害,亦可出现病态自救(例:体虚少动、不食、少食或排泄等)或非病态自救(例:劳累休息、冷热在主观意识支配下的自救)
五、自救与信息反射之间有什么联系?
当人体本能的自行调节不能使损伤部位修复时,则通过神经传导将信息传达到人体最高组织形式脑部,从而求取外援。
六、自救与吸收之间有什么联系?
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取主要通过胃肠吸收。当人体遭受到某种侵害时,随着受病性质的不同,损伤了人体哪一部分的不同,所需营养必然偏于某个方面,则会出现偏食现象。例如虫积则有偏食;胃热则喜冷饮;胃寒则喜热饮。当人体年老气虚或受寒邪侵害,导致胃肠不能正常消化吸收,机体所需营养不能及时到位,此时为保证机体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营养,在自救的调动下,起用机体内的储备能量,则不食亦不知饥,相应的减轻了胃肠的负担。如果有宿食,也就是没有被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停留在了体内,成了负担,机体的自行调节能力为了减轻这个负担,就会表现出厌食。
七、自救与排泄之间的联系?
排泄是指生物体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当生物体不能正常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时,在本能的自行调节作用下就会出现不断的排泄现象,从而形成病态。治以助推之法,似逆治非逆治,实属正治之法。
当人体脏气虚惫不足时,在本能的自行调节作用下,为减轻脏气的负担亦可形成病态排泄现象,治则当补。
八、自救与针灸之间的联系?
针与灸是治病疗法中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间有不同亦有相近之处,一者以针,一者用火,二者皆从经穴施治,伤及机体,令气血本能的进行抵抗调节,此时气血必充盈局部或整条经路,伤处随之修复病邪随灭。针者,古有补泻之说,实则绝无补益,只可以针引气,调其虚实,善用者,气随针走,针随病施,刺深则气沉,刺浅则气浮;灸者以艾火或加药物烘烤经穴,使热气药气透入体内,配合自救功能而奏效。
九、中医切脉何以独取腕后寸口?
人体之内生有五脏六腑,各自有各自的功能,通过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工所产生的人体所需物质,总的可以分为气血津。既然气血津是供养机体的营养物质,那么在供养的时候,必然有它特有的通行方式和通路,这些通路称为经络。干路为经,沟通干路之间的支路为络,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各有所主,各有所发、于三阴三阳中化分经络。曾经有言腕后寸口乃太阴肺经所发,为气之所会,故主五脏六腑,实则此说不明,难令人知,何以定论。
我们现在可以试用生生自救之理,解释这个问题。腕后脉搏在健康人体之上表现为具有常规的跳动现象。其表现为,柔和畅顺且均匀有根(即按之不空),并且根据人体气血供给的自身特点,按尺关寸三部的次序,依次将脉气由人体深处(即内部)发至于人体的表部,也就是浮中沉。当人体内部出现变化或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在无主观意识支配下启动自救机能,此时腕后脉搏随气血的调动产生明显的相应变化,所以医者可以在诊脉时独取腕后。若取别处动脉,亦应遵循此律,但不及此处变化明显易得。
十、论气血、津液,相互为病:
气血津液于人体相互偕同作用。三者于人体各有所司,各有所养。气司运血津,生人劲力。血司运营养或一些废物,主要是生养机体。津液所司,灭热和对关节、胃肠官窍,肺脏等部位进行润滑、保护。由此可知气血津之间,三者不可独行,不可独生,故病于气可现血津之症,病于血可现气津之症,病于津可现血气之症。症状错综,难识其本,从而形成对病因的难以诊断及难以治疗,导致患者终身不能治愈。
气血津供养周身,四肢百骸,气血津若有滞塞不行之路(处),必病于此路供养机体之位,此时机体启动本能自救,此路位于哪一排泄领域,则这一排泄也表现出病态(不断排泄),病于气者易治,病于血次之,病于津者难治(或夹杂干血者治之更难)。治法当参照自救与排泄的联系。
十一、哪些算是症状?
维护人体机体正常生存的两大基本的主要机能是吸收和排泄,如果这两大机能能够正常运作,也就是说人体机能能够处于最佳的调节状态,从而对内部因素和外界各种条件气候产生最佳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反之,当人体机体不能正常的进行对所需营养的吸收和毒废物质的排泄时,对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各种条件气候则不能产生最佳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同时出现变化百般的不适感或人自身感觉不到的其它非正常反应,例如面部气色、舌苔、脉搏以及现代医学界采用高科技仪器所看到的各种细微现象和变化,这些现象都属于症状。
十二、在症状之中哪些算是征?
征:是指独与各种症因的本身性质相应的症状。即在独一症状中不能同时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性质,只具备这两个性质中一个方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把这一症状称做征。
十三、症因皆有六性:
六性: 不足、   不通、   水(湿)、   火(热)、    寒、   燥。
十四、病分几种? (以因性区分)
除伤科虫匿外,病之大分,可分二种,惟不足不通尔(一曰不足、一曰不通)。人体受病、症变万般或应于自然或应于生生自救之变。但皆不出不足、不通二种。不足者,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等;不通者,可分为寒郁、气滞、血淤、痰郁、食滞、湿郁等;又或有言火郁者,实则火不独郁,必与津液关联(水火相制)。不足不通二者可独至,亦可相杂患于人体。
十五、诊病总要:
首先我们必须弄懂性质不同(或者性质相反)的病因作用到人体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与各自本性相应的征象(这种征象来源于生生自救或自然应象)。其次将这些征与自身的原因性质对照式列出,以非征象的症状配合症因征性对照表和疾病的位置来诊断。(在同一病位上,绝对不会出现性质正相反的两个病因同时并存。)
十六、治疗总则:
以征定性,逆症因之性,顺自救之形。  借浮沉散守,运燥敛润通,配五味之能,合寒热之功。        逆症因之性:
症因之性——不足     不通      水(湿)     火(热)         
  治法——补之    通之
燥、通水     补水通水    温之   润滋

十七、论谷道与水道并治:
水谷之运,本分两道,各走己路,何言并治乎?水有性,而谷成形。人体生成,借谷气而合水气、维其命、养其身。谷物有精微糟粕之说,生命有吸收排泄之作,营养用毕,当排出体外,精微随水气而行,谷物借水气润通,水气随有形塞滞。故开谷道必通水道,通水道必开谷道,曰:谷道与水道并治!




河北任丘后王约


[ 本帖最后由 锵锵音乐坊 于 2008-2-25 15:45 编辑 ]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锵锵音乐坊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2-25 15:43 | 只看该作者
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期阴平阳秘也。
3# 板凳
发表于 2008-2-25 18: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5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