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执业助理考试实践既能鉴别诊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鉴别诊断

1、感冒与风温鉴别
        病 因        主 症        传变情况        发病季节        病 程
感冒        风邪为主        发热不高或不发热        多不传变        四时皆可        较短,易于治愈
风温        温邪为主        发热为主,咳嗽,甚则神昏、惊厥。        有传变,由卫而气,甚或入营血        有明显季节性,冬春为多。        长短不一,重者难于治愈。

2、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鉴别
        病  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况        症  状        传变情况
普通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为主        常呈散发性        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较轻。        多不传变
时行感冒        时行病毒        不限季        广泛传染流行        高热,全身症状较重。        传变化热

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鉴别
        病因病机        主   症
                相同点        不同点
风寒感冒        感受风寒之邪        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        感受风热之邪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咽痛或红肿,舌苔薄黄,脉浮数。

4、哮证与喘证鉴别
        哮  病        喘  证
定义        哮指声响而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疾病。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种症状。
兼证        哮必兼喘        喘未必兼哮

5、实喘与虚喘鉴别
临床表现        实   喘        虚   喘
呼 吸        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        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
声 音        高大,伴有痰鸣咳嗽。        低微,少有痰鸣咳嗽。
脉 相        数而有力        微弱
病 势        骤急        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即甚。


6、胸痹心痛与真心痛鉴别

        疼痛程度        持续时间        缓解情况        兼  证        心电图        心肌酶谱
胸痹心痛        较轻微        短暂,数秒至15分钟。        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气短乏力,自汗心悸。        缺血性ST—T段变化。        正常
真心痛        剧烈伴压缩感        持续时间长可达30分钟以上。        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后难以缓解。        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甲青紫。        心肌梗死心电图。        异常

7、胸痹心痛和胃痛鉴别
        胸痹心痛        胃   痛
部  位        檀中或左胸部        上腹胃部近心窝处
性  质        隐、胀、刺、绞、灼痛。        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
时  间        短暂        较长
兼  证        心悸、胸闷、气短        纳呆、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
心电图        异常        正常

8、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特点                病  因        病  机        病  情

悸        外有所触,时作时止。        内因:多心虚胆怯思虑过度或心虚停痰。
外因:七情**。        惊则气乱,扰动心神,心无所主,实证居多。        较轻,全身情况较好,病势浅而短暂。

忡        本无所惊,心中自动,持续发作。        内因:惊悸日久或久病体虚。
外因:感受外邪或温邪灼伤真阴。        气血阴阳虚损,心神失养,或虚火扰心,水饮凌心或淫邪犯心,心脉痹阻。        较重,全身情况较差,病势深重。

9、出血部位与相应脏腑
        出血部位        脏腑病位
鼻血        鼻腔        肺、肝、肾
齿血        齿龈、迟缝        胃、肾
咳血        肺、气管        肺、肝、肾
吐血        胃、食管        胃、肝、脾
便血        胃、肠        脾、胃、肠
尿血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肾、膀胱、脾
紫斑        肌肤之间        胃、脾(血)


10、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咳   血        吐   血
病  史        肺痨、咳喘、喘证、心悸怔忡        胃痛、胁痛,黄疸、积聚
出血先兆症候        喉痒、咳嗽、胸闷等        恶心、胃部不适、头晕
出血方式        血由肺来,随咳嗽而出        血由胃来,随呕吐而出
血的性状        血色鲜红,常夹有泡沫痰        血色鲜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
出血之后症状        可有痰中带血数天,除非咽下大量血液,否则大便色正常。        无痰中带血现象,但大便多呈黑色

11、紫斑与丹毒的鉴别
  丹毒以皮肤色红如红丹得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12、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梅核气        虚火喉痹
发病人群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
病  因        因情志抑郁而起病        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辛辣食物而引发。
主要症状        自觉喉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或吞咽困难。        咽喉部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相关因素        咽中梗塞感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加重。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加剧。

13、胃痛与胃痞、真心痛、胁痛和腹痛鉴别
        病变部位        主要症状特点
胃 痛        上腹胃部近歧骨处        胃部疼痛,伴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多为隐痛、胀痛。
胃  痞        心下胃部,病及胸隔        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
真心痛        心痛常及心下        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
胁  痛        胁 部        胁部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
腹  痛        胃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疼痛多伴有饮食,大便失常。

14、 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病因病机        症状特点
反  胃        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不化。        食饮入胃,滞停胃中,良久尽吐而出,吐后转舒。
呕  吐        邪气干扰,胃虚失和        实证: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并无规律。
虚证: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多吐出当日之食。
15、呕吐与噎膈鉴别
        病 位        主   症        病  程        病  情        预  后
呕  吐        胃        呕吐无规律,吐出胃内容物。        较 短        较 轻        多能治愈,预后良好
噎  膈        食管        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        较 长        较 重        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16、痢疾和泄泻的鉴别
        共同点        不同点        病  位
                病因病机        大便性状        里急后重       
泄  泻        多发于夏秋季节,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病位在胃肠,主症以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        湿邪内伤,脾虚湿盛,运化失职,湿浊内生,混杂合污而下。        大便溏薄,清溪如水,或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无赤白脓血便。        无或不明显        脾胃
痢  疾                湿热,疫毒,饮食壅滞于肠中,与气血搏结,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化为脓血。        大便次数多而量少,排出赤白脓血便,便而不爽        明显        肠

17、暴痢与久痢的区别
病  名        发  病        病  程        腹痛里急后重        泻下赤白粘冻        性质
暴  痢        急        短        显著        多鲜紫        多偏于实
急  痢        缓        长        不著        多粘冻        多偏于虚

18、便秘与积聚鉴别
        便   秘        积   聚
包块部位        小腹左则        腹部各处均可出现
包块性质        便秘多扪级索条状物        形状不定
与排便的关系        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        与排便无关

19、虚秘和实秘的区别
        病因病机        主  症        兼  证        发  病        病  程
实  证        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邪滞肠胃,壅塞不通发为便秘。        大便干结,腹胀满痛,拒按有形        正气不虚        较  急        较  短
虚  证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阳虚寒凝,阴虚肠枯,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大便并不干硬,但难排出        正气不足        较 缓        较 长
20、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水   肿        鼓     胀
水饮停位        水泛肌肤        水聚腹腔
病  机        肺、脾、肾三脏香干为病。        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淤、水聚腹中
主  症        头面或下肢水肿,继及全身。        单腹胀大,四肢多不肿,反而瘦削,后期或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面  色        晃 白        苍 黄
腹  壁        无青筋暴露        青筋暴露

21、阳水与阴水区别
        病因病机        发  病        主  症        兼  症        病  程
阳  水        多因风邪外袭,水湿侵渍导致肺不宣降,脾不运化。        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        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崩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        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较 短
阴  水        多因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        多逐渐发生,日积月累,或由阳水转化而来        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        不烦渴,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        较 长

22、癃闭与淋证鉴别
   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出量低于正常,严重时无尿排出。

23、黄疸与萎黄的鉴别
        黄   疸         萎   黄
病  因        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寒        虫积食滞
病  机        湿邪阻滞中焦或淤血等阻滞胆道,以致胆液不循肠道,溢于肌肤而发黄。        虫积食滞,导致脾土虚弱,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生气血或失血、病后血气亏虚,气血不足,肌肤呈现黄色。
主  证        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        两目和小便均不黄,肌肤呈淡黄色,干萎无光泽,伴眩晕耳鸣,心悸少寐。

24、中风脱证与闭证鉴别
        病   机        症   状        治  疗
闭  证        邪气内闭清窍,实证        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        祛邪开窍醒神
脱  证        五脏真阳散脱于外,虚证。        昏聩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解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扶正固脱,救阴固阳。

25、中风中脏腑阳闭与阴闭的区别

        病  机        神  志        症  状        舌  象        脉  象
阳  闭        痰热闭郁清窍        烦躁不宁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        舌质红,苔黄腻        弦滑而数
阴  闭        痰湿内闭清窍        静卧不烦        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痰延壅盛        舌质暗,苔白腻        沉滑或缓

26、黄疸阳黄、急黄、阴黄的区别

病  名        病  因        病  机        症候特征        预  后
阳  黄        湿  热        湿热中阻,胆汁外溢        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预后良好
急  黄        湿热疫毒        湿热疫毒,郁而化火。        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壮热烦渴,尿少便结,烦躁不安,或见神昏谵语,尿血,舌质红,苔黄褐干燥,脉弦数或洪大。        病情凶险,预后多不量
阴  黄        寒  湿        寒湿阻滞,胆汁不循常道        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质淡白,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27、小儿泄泻的大便性状辨别:

病  因        大便性状
伤乳伤食        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风寒所伤        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重
湿热所伤        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色黄褐,气秽臭。
脾胃虚弱        大便稀薄或溏烂,色淡气味不臭。
脾肾阳虚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味。

28、疳证与食积、厌食进行鉴别。

        疳   证        食   积        厌   食
部  位        脾  胃        脾  胃        脾  胃
程  度        重        中        轻
主要特征        肚腹膨胀,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烦躁易怒。        腹部胀痛,呕吐酸叟,便臭败卵或便秘,烦躁不安。        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兼  证        眼疳、口疳、疳肿胀        无        无
2# 沙发
发表于 2008-2-21 16:3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08-2-21 17:4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望能多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1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