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8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 身边物美价廉的中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了解你 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七
                            了解你 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七
                              
                                                 老六月雪   

大       蓟
处方名:大蓟。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全草。
别名:扎扎嘴,大刺儿菜。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高约三尺。茎直立,密生白毛。
叶:基生叶有柄,开花时通常不凋落;叶片长四寸至一尺,羽状深裂,裂片有不规则的缺齿及尖刺;中部叶无柄,抱茎;上部叶渐小。
花果: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立,径约一寸;苞片多层;花全为管状,紫色或玫瑰色。瘦果有羽状冠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田野等处。在我国北部、东北部至南部和西南部有广泛的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秋间当花开放时采割,去净根杂草,晒干。成品灰绿色。
炮制:洗净,闷润,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凉,味甘、苦。能凉血,止血。
主要成分:含生物硷、挥发油、苦味质等。
药理作用:
(1)凉血而破瘀止血,炒炭后确能缩短出血时间;
(2)消炎、利尿而散痈肿。
临床应用:
主治热证出血。鼻衄、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均可应用,有凉血破瘀作用,常与小蓟及其他止血药用同,方如十灰散。
用量:3~5钱,鲜品1~2两。
处方举例:
(1)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5钱、小蓟5钱、荷叶1张、侧柏叶5钱、茜草根5钱、棕皮5钱、丹皮3钱、栀子3钱、生大黄3钱、茅根5钱、以上十味药烧黑存性,研极细末,每服3~5钱,用鲜萝卜汁或鲜藕汁调服。
(2)咳嗽痰中带血,鼻出血:大蓟五钱水煎服。
(3)慢性阑尾炎:鲜大蓟四两,洗净,捣烂挤汁,每服一汤匙,每天二次。
(4)痈肿初起(未破):鲜大蓟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天二次。
附注:有一种垂头蓟(Cirsium  pendulum  fisch .)的头状花序在开花后弯垂,花冠管部细长,与大蓟容易区别,不供药用。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地区。
制剂:
(1)三号止血药:由大蓟、 木、白及提取制成的颗粒,每袋约相当于生药4钱。对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胃及十二指肠出血、肺结核咯血以及其他内出血,疗效显著,一日2~3次,每次服1袋,平均止血时间为4~5日。
(2)十灰散:将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白茅根、栀子、大黄、牡丹皮各1两,分别炒炭,棕橺1两煅炭,共研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治吐血、衄血、血崩等,每服1~3钱,一日1~2次,温开水冲服。
(3)大蓟降压片:为大蓟根制得的浸膏片,每片0.65。治高血压,一日3次,每次4片。与双氢**合用可提高疗效。
                           艾      叶
处方名:祈艾、艾叶、五月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叶片。
别名:艾、艾蒿(植物名)、艾蒿叶、家艾、大叶艾。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二至四尺。茎粗壮,有沟稜,密生灰白色绵毛。
叶:基生叶3出羽状深裂或浅裂,茎生叶不规则3—5裂,上面均散生白色小腺点,背面有灰白色绒毛。
花果:头状花序钟形,下垂,在茎端排成圆锥状;总苞密生灰白色毛;花小,全为管状,褐色。瘦果长圆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原野。我国北部、东北部、东部及中部各省都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叶。夏季未开花前采下叶子,晒干。成品背面有白色绒毛。
炮制:艾叶炭:将净艾叶10斤放锅内炒至黑色,用醋2斤喷洒均匀,晾干。注意防止艾叶炭再燃烧起来。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辛。能止血。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水芹烯、侧柏醇、杜松油萜。
药理作用:温经而止血,散寒除湿镇痛。现证实其原理为:
(1)止血: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较显著。
(2)抗真菌:艾叶煎剂对皮肤癣有微弱的对抗作用。艾熏法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抗菌作用。
(3)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但大量反会引起恶心、呕吐。
临床应用:常用于妇产科止血安胎。
(1)治胎动不安,有下腹痛和**流血(先兆流产),常配阿胶止血,四物汤(去川芎)调和血脉,再加桑寄生、黄芩、续断等加强安胎作用,方如胶艾四物汤加减。
(2)治虚寒出血,尤其妇科崩漏、月经过多。艾叶炭作为辅助药。与血余炭、陈棕炭、侧柏叶等同用,再随证配补益药和收涩药。
(3)治寒证腹痛,例如妇女经痛而见证属寒者,可用艾叶、香附辅助四物汤温经止痛(寒甚可再加干姜、肉桂)。
(4)治湿疹癣癞等皮肤病,内用生艾叶祛寒湿,常配蝉蜕、蒺藜、防风、黄芪等水煎服;外用则以艾叶1两,雄黄2分,硫黄2分,制成艾卷灸患部,或煎水熏洗,效果较好。
(5)艾绒可作为温灸的材料用。
用量:1~5钱。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1)胶艾四物汤加减:阿胶4钱(溶化)、艾叶2钱、当归3钱、白芍1.5钱、熟地4钱、桑寄生6钱、川断3钱、菟丝子4钱、白术4钱、黄芪4钱、水煎服。
(2)功能性子宫出血:艾叶炭二两,研末,每服二钱,米汤(大米、小米均可)调服,每天二次。
(3)痛经:艾叶、干姜、香附各二钱,水煎服。
(4)皮肤湿疮,疥,癣:艾叶适量,煎汤外洗,每天一至二次。
注意:本品内服不宜过量。
                    漏      芦
来源:漏芦[Rhaponticum  uniflovum  (L .)  DC]为菊科,祁州漏芦属植物。野生。
别名:郎头花、牛馒头根、驴粪蛋子花。
识别特征:体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支,高一至二尺,密生白毛。
叶:基生叶大形,长约一尺,叶片羽状全裂,裂片再浅裂,有贴伏糙毛;茎中部及上部的叶较小,也为羽状全裂。
花果:头状花序顶生,大形,直径寸许,外层苞片膜质;花多,淡紫红色,全为管状花。瘦果有冠毛。
根:主要粗大,外皮暗棕色,有菱形的裂隙。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道旁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
采集加工:药用根。春秋两季刨采,除去秧苗、须根,晒干。成品黑褐色,顶端有白色绒毛。
炮制:洗净,闷透,切片,晒干。自用可趁鲜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性寒,味咸、苦。能清热解毒,下奶。
主治应用:
(1)痈疖初起,红肿热痛:漏芦、连翘各三钱,大黄、生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2)奶汁不下,**胀痛:漏芦、栝楼、蒲公英、土贝母各三钱,水煎服。
常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注意:孕妇忌服。
                    地      黄
处方名:生地、生地黄、干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的干燥块根(未经蒸煮)。其鲜者则为鲜地黄。
别名:甜酒根、狗奶棵子,打酒花。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高三寸至一尺,全株生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茎直立,单一或由根颈发出数条。
叶:基叶丛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一至三寸许,基部渐狭下延成长柄,叶面多皱。
花果:花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花冠筒状,微扁稍弯,先端5浅裂,略成2唇形,外面间紫色,内面杂以黄色并有紫纹。蒴果卵形,外为宿存的花萼所包。
根茎:根茎肥厚肉质,先直下,然后横走。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脚下及路边等处。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及湖南、浙江等省。本区有野生及人工栽培。
采集加工:药用根茎。野生地黄春秋两季刨采。种植地黄秋分至霜降刨采。去净秧苗、须根及泥土,大小分开,晒干或烘干。成品灰褐色,断而黄褐色,质油润。
炮制:洗净泥沙,浸至稍软,闷透,切片,晒干,即成干地黄;将干地黄水洗,蒸至内外均成黑色为度,晒至半干,切片,即成熟地黄。
种植方法:本品适于沙质土地栽培,不宜在盐、碱、粘土及低洼地和前茬棉花、芝麻、豆类等地种植。施肥后浅翻,整地垄背形,清明至人谷雨将种芽掰成一寸长的块,按行距一尺三寸、株距一尺挖坑,每坑放一块种芽,覆土一寸厚,压实。每亩用种芽70—100斤。20天后陆续出苗,每坑除留一株健壮苗外,其余除掉。发现花蕾及时摘除,注意在地旱、追肥、暴雨后浇水。叶上出现虫害,用1%乐果或滴滴涕乳剂喷杀。
                     生地黄
性味:味甘、苦,性寒。
主要成分:含地黄素、木蜜醇、甲各维生素类物质。
药理作用:
(1)止血:动物实验证实,生地的提取物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
(2)强心、利尿: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较显著,主要作用于心肌。由于有强心、利尿作用,故有助于解热。
(3)降血糖:作用显著,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也能使正常家兔的血糖量下降。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性痢疾。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参、麦冬等清热,方如增液汤。
(2)用于治疗血热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茅根、芦根;治尿血,则配木通、车前子;治痔疮出血,可配槐角、地榆,方如凉血地黄汤。但如血证因阳虚、气虚引起,或因出血而致阳虚,则不宜用生地。
(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在养阴清热方剂内,生地常不可少。一般配鳖甲、地骨皮、知母等。治疗阴虚所致喉痛(慢性咽炎),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可用生地2两煎水饮,或加瘦猪肉2~4两同煮汤服。
(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皮癣等)。配蒺藜、白藓皮、防风等,方如生地消风饮;或单用生地,每日3两,煎成300毫升,分1~2次服完。如为“血热”所致的疮疖,则用生地1两,夏枯草5钱,水煎服。
(5)用于治疗糖尿病。以生地配天冬、杞子等为基本药,再随证加减。
(6)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用于生地每日3两,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分1~2次服完。可使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使用注意:
(1)生地多服会影响消化功能,为防其腻滞,可酌加枳壳或砂仁。对少数有胃肠虚弱、大便稀烂者,不要用生地。
用量:3钱~1两。
处方举例:
(1)增液汤(《温病条辨》):生地8钱、玄参1两、麦冬8钱、水煎服。
(2)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生地6钱、当归3钱、赤芍3钱、黄连1钱、枳壳1钱、黄芩1.5钱、槐角3钱、地榆4钱、荆芥2钱、升麻1钱、天花粉4钱、生甘草1钱、水煎服。
(3)生地消风饮:生地6钱、川芎1钱、大风艾3钱、白藓皮4钱、蒺藜4钱、防风3钱、水煎服。
(4)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生地3钱、熟地3钱、玄参5钱、麦冬3钱、当归3钱、白芍3钱、川贝3钱、桔梗2钱、百合8钱、甘草2钱、水煎服。
(5)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生地5钱、熟地5钱、黄连2钱、黄芩3钱、黄柏2钱、黄芪6钱、当归2钱、水煎服。
                     熟地黄
处方名:熟地、熟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hueichingensis  (Chao  et  Schih)  Hsiao]的干燥根茎经加酒杯反复蒸晒后而成。
性味:味甘,性微温。
主要成分:滋阴、补血。其药理作用研究得还不多,除滋养、强壮、降血糖外,还可能具有与生地相似的一些作用,台强心、利尿、抗过敏等。
临床应用:为补血滋阴的常用药。
(1)用于血虚,治疗贫血和其他以血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与当归、白芍等配伍,方如四物汤。
(2)用于阴虚,治疗多种慢性亏损以阴虚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凡因体弱精血不足,有内热、腰膝  软、咽燥口渴、舌尖红、脉细数的患者,都常用熟地,并配山萸肉补益肝肾,茯苓、淮山药健脾渗湿,丹皮凉血清热,泽泻利水,而成六味地黄丸,为治疗阴虚基本方,对多种有阴虚表现的慢性病有效。现代实践对阴虚型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的治疗,常在六味地黄汤对肾性高血压,不仅能降压,还可有效地改善肾功能。
(3)用于治疗虚喘。有虚喘患者平日可用熟地煎汤代茶,配牛膝、肉桂更能使肺气通顺下降,平逆而止喘,或用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方如都气丸;肺肾阴虚痰多而喘咳者,配陈皮、半夏、茯苓,方如熟地二陈汤(旧名金水六君煎)。
此外,熟地还可治阴虚肠燥而致的习惯性便秘(虚秘),可用熟地2两煮瘦猪肉汤服。
使用注意:
(1)熟地味甘而腻,久服有碍消化,可能有腹胀、腹泻、胃纳欠佳等反应,与砂仁同用,可减少这些副作用,间歇用药了可免除此弊。
(2)凡外感未清、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大便泄泻,不宜用熟地;肝阳上亢而无肝肾阴虚的高血压病者不用或慎用。急性气管炎,临床表现咳血而带痰火者也不宜用。
(3)熟地浸酒,在补血的同时,又兼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用量:4钱~1两。大剂可用至每日1.5~2两,甚至3两。
处方举例:
(1)四物汤(《局方》):熟地4钱、当归4钱、白芍3钱、川芎1.5钱、水煎服。如要加强补血作用,可加重熟地、当归用量;加强活血作用时,可加重当归、川芎用量。
(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成药,含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每次3钱,每日1~2次。
(3)都气丸(《医宗已任编》):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每次2~3钱,可单用或配其他汤药送下。
(4)熟地二陈汤(旧名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当归3钱、熟地4钱、陈皮1.5钱、半夏2钱、茯苓3钱、炙甘草1钱、水煎服。
(5)八珍汤(《正体类要》):党参4钱、白术2钱、茯苓3钱、炙甘草1钱、熟地4钱、当归3钱、川芎2钱、白芍3钱、水煎服。
                    薤      白
处方名:薤白。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costemon  Bge.)或薤(Allium  bakeri  Regel .)的地下鳞茎。
别名:小根蒜(植物名)、小蒜、山择蒜、野蒜、薤白头、薤子。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高一至二尺。
叶:叶互生,半筒状狭线形,下部鞘状包茎,长七寸至一尺。
花果:花葶单一,顶端生繖形花序;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满生珠芽,常从珠芽间长出少数有细梗的花;花玫瑰红色或粉红色。蒴果倒卵形。
鳞茎:鳞茎卵圆形,有2—3个凸起。
生境分布:生于湿润地带。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中及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区。
采集加工:药用鳞茎。春季采挖,去净秧苗、须根,洗净泥土,大小个分开用开水稍煮,至内无生心为度,晒干,簸去杂质。成品质坚实,半透明,黄白色。用时打碎。
性味:味苦、辛,性温。
主要成分:含大蒜糖。
药理作用: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为治疗胸痹的常用药。
治疗胸痹常以薤白配栝萎、半夏为基本药,再随证加减。
如属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可用栝萎薤白半夏汤配其他理气活血药治疗。据现代初步观察,按此法治疗数月,多数病例症状显著改善。
如属胸膜炎,则用枳实栝萎薤白散,再加川连或黄芩,加强行气宽胸和清热作用。
如属肋间神经痛,可用栝萎薤白白酒汤加络石藤、宽筋藤等。
对于由内伤气闭,例如由肩挑或搬运重物过度憋气用力引起的前胸翳闷,也可用栝萎薤白半夏汤行气而舒解胸闷。
此外,薤白还可以治胃肠湿滞、泻痢,有醒脾助消化和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服用过多对胃粘膜有**,溃疡病者不宜长用。又平素胃气虚寒者,服本品后往往发生噫气,也不宜多用。
用量:3~6钱。
处方举例:
(1)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栝萎1两、薤白4钱、制半夏2钱、丹参6钱、郁金3钱、红花2钱、水煎服。
(2)枳实栝萎薤白散加减:枳实2钱、栝萎5钱、薤白3钱、制半夏2钱、川连1钱、陈皮1钱,水煎服。
(3)心绞痛,胃口不好:薤白三钱,栝楼五钱,枳壳、制半夏各二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4)慢性痢疾:薤白五钱,加小米适量,熬粥吃。
                  白      茅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
(Nees)  Hubb.]的干燥根茎。茅花则为其花穗。
别名:白茅(植物名)、茅草根、甜草根、尖草根、万根草。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稈高二至三尺,节上有白毛。
叶:叶线形,长尺许。
花果:圆锥花序紧缩成圆柱状,长二至七寸,密生白色长柔毛,将小穗完全隐蔽,夏季开花,雄蕊2个。
根茎:根茎细长横走,白色,节上有鳞片。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与山坡。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尤以黄河以南更为普遍。
采集加工:药用根茎和花序。
白茅根:春秋两季刨采,去净秧苗及泥土,晒干,除去须毛,捆成小把。成品色白,条整齐。
茅花:夏季花盛开始采下,晒干。成品花序整齐,白色,无叶。
炮制:白茅根:用水略洗,稍闷,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白茅根
处方名:茅根,白茅根。
性味:味甘,性寒。
主要成分:含大量钾盐。并有茅根甙、木蜜糖、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草酸等。
药理作用:
(1)利尿:白茅根水浸剂对正常动物有利尿作用,有效成分可能主要为钾盐。
(2)止血:茅化止血作用较显著,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能降低血管能透性。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咳血、鼻衄、尿血而属热证者,但单用效力不大,需配生地、黑山栀、藕节等。
(2)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取其有利尿消肿作用,目前常配车前草、粟米须等,据初步观察,有近期治愈效果,方如急性肾炎方。
(3)用于治疗温热病烦渴(配芦根)、恶心呕吐(配葛根)。
此外,用茅根水煮猪肉,或以茅根、赤小豆共煎汤,对治疗黄疸水肿有一定作用。单用茅根煎汤代茶喝,可清热利尿。
用量:茅根4钱~1两。
处方举例:
(1)急性肾炎方:茅根5钱、车前草3钱、粟米须5钱、仙鹤草3钱、鹰不泊3钱、樟柳头5钱、水煎服。
(2)咳嗽痰中带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白茅根一两,水煎服。
(3)急性传染性肝炎:白茅根一两,水煎服。
(4)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白茅根、西瓜皮各一两,玉米须三钱,赤小豆四钱,水煎服。
                    白茅花
处方名:白茅花。
功用:茅花亦能止血,主治与白茅根同。
用量:1~3钱。
                    锦灯笼
处方名:金灯。
来源:锦灯笼(Physalis  fvancheti  Vav.  bunyavtii  Makino)为茄科,酸浆属植物。野生或栽培。
别名:酸浆(植物名)、红灯笼、红姑娘。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一至二尺半,有稜。
叶:叶互生,有时相互靠近成对生状,菱状卵形,边缘呈不规则波状,长二至三寸半。
花果:花单生叶腋,黄折色;花萼绿色,钟形,宿存,随果长大,八至十月果熟时膨胀如灯笼,卵形,橙红色,长约二寸,有5稜角。浆果红色,包于萼内。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原野。我国各省多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宿存花萼。秋季萼由绿转红时采摘,去掉果实及果柄,晒干。成品红色。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酸。能清热解毒。
主治应用:
(1)急性咽炎,咽部红肿或溃疡,干痛:锦灯笼、连翘各三钱,生甘草二钱,水煎服。
(2)口腔炎,舌炎,小便色黄:锦灯笼、茵陈各三钱,生甘草二钱,水煎服。
(3)急性气管炎,咳嗽气喘:锦灯笼三钱,陈皮二钱,白糖适量,水煎服。
(4)天泡疮,黄水疮:锦灯笼适量,研末(或炒炭),香油调敷患处。每天二次。
常用量:二至三钱。
注意:孕妇忌服。
                 马      蔺
来源:马蔺(Ir is  Pallasii  Var.  Chinensis  Fisch)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野生。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有多数坚韧的须根。
叶:叶基生,成丛,外有棕褐色纤维状残存叶鞘,叶片线形,革质,坚韧。
花果:花芭高半尺至一尺半,生花1—3朵,四、五月间开放;苞片线状披针形。蒴果纺锤形,有三稜;种子形状不规则,有稜,暗棕色,光滑。
根:根颈短,粗壮,有多数较细而坚韧的不定根。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道旁。也有栽培。长江以北各省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种子及根。
马蔺子:秋季果实成熟后采下,晒干,搓下种子,除去杂质。成品粒饱满,褐色。]
马蔺根: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洗净泥土,切段,晒干即可。
                马蔺子、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清热解毒。
主治应用:
(1)急性咽炎:马蔺子(或根)、升麻、牛蒡子各二钱,水煎服。
(2)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便少而色黄:马蔺子三钱,水煎服。
常用量:一至二钱。
                 玉   米
别名:棒子。
药物来源:本品为玉蜀黍的宿存柱(须毛)和根、叶。
采集加工:玉米须:秋季收割玉米时采收,晒干。成品黄白色,须端紫红或棕黄色。用时煎碎。
玉米根、叶:玉米成熟收割时,采取鲜叶、鲜根,洗净即可。
                 玉米须
处方名:玉米须。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 .)的柱头。
性味:味甘,性平。
主要成分:含有维生素类、糖类、β-固甾醇、苹果酸、柠檬酸、无机盐(钾盐较多)。
药理作用:利水通淋,降血压。其原理为:
(1)利尿:实验证明,有降低血压作用,可能是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而致降压。
临床应用:
(1)治泌尿系结石。如小便淋沥,痛不可忍者,常与利水渗湿药同用,方如肾石二方。
(2)治疗慢性肾炎,初步观察有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轻等。配牛车肾气丸,效果更好。
用量:3~4钱。
处方举例:
(1)肾石二方:玉米须4钱、金钱草1两,通草2钱、木香3钱(后下)、枳壳3钱、琥珠末1钱(冲)冬葵子1两、甘草梢2钱、水煎服。
(2)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少:玉米须一两,水煎服。
(3)胆囊炎,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玉米须、茵陈各一两,水煎服。
(4)高血压病:玉米须一两,水煎服。
                       玉米根、叶
鲜玉米根、叶可治尿路结石:每用二两,水煎服。
                         花生油
                     Oleum   Arachidis
由压榨落花生而得的油。
性状:浅黄色状液体,几无臭,温和油味。遇冷则部分冷凝成糊状。
作用与用法:敷于皮肤上为滑润药及保护药。也可用于配制油注射剂、软膏、擦剂等。内服有滑润泻下的作用。
制剂:石灰搽剂Linimentum  Calcis:取氢氧化钙溶液及花生油(或其他植物油)各500毫升配成的混悬液,适用于火伤、烫伤。
                    麦    芽
处方名:麦芽、炒麦芽、生麦芽。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颖果发芽干燥而成。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生产。将大麦洗净,捞去浮起的空壳,加水浸至七成透。捞出装缸或箩筐内,上盖湿布,每天洒水保持湿润,至大麦发芽二至三分长时,取出晒干。成品黄白色,芽完整。
炮制:炒麦芽:将麦芽炒至微黄色,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焦麦芽:将麦芽炒至外部焦褐色,内部黄色,取出放凉。
性味功能:性平,味咸。能消食,回妈。
性味:味甘,性平(一作味咸,性温)。
主要成分:含淀粉分解酶、乙种和丙种维生素等。
药理作用:疏肝醒胃、消食除满、和中下气,其原理为:
(1)健胃:用麦芽煎液胃内灌注的实验证明,麦芽对胃蛋白酶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对增加胃酸(总酸和游离酸)的分泌亦似有轻度的作用。
(2)退乳:临床观察,于产后回乳(如产妇无儿饮乳)或哺乳妇在婴儿断乳时,因乳汁滞留,**胀痛,可用本品退乳。
临床应用:
(1)用于健胃,治一般消化不良,对米、面食积和果积(食水果过多而致的消化不良)有化积开胃的作用。常配神曲、白术、陈皮,方如小儿伤食方。
用量:本品用量宜稍大,量小无效,入煎剂一般每服4钱~1两(小儿酌减)。粉剂冲服每次2~5钱,效果较好(对淀粉的消化力粉剂大于煎剂)。
处方举例:小儿伤食方:麦芽2钱、谷芽2钱、山楂1.5钱、莱服子1钱、陈皮8分、连翘1钱、神曲2钱、白术1钱、水煎服。
                       浮小麦
处方名:浮小麦。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未成熟的瘦小麦粒,以能浮在水面者较好,但一般不须太讲究,以普通小麦代之即可(最好取陈久的小麦)。
采集加工:夏至前后收割小麦时,收集轻浮瘪瘦的麦粒,去净杂质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性凉,味甘、咸。能止汗。
主要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乙种维生素。
药理作用:止汗、镇静、抗利尿。
临床应用:
(1)用于止汗。治疗各种虚汗、盗汗,单用虽有效,但多配麻黄根、牡蛎、黄芪等加强敛汗作用,也可配橹豆衣,方如浮小麦橹豆衣煎剂,据观察,此方治肺结核盗汗效果较好。
(2)用于抗利尿,治疗小儿遗尿,配桑螵蛸、益智仁等,疗效较好,方如加味甘麦大枣汤。
用量:5钱~2两。
处方举例:
(1)浮小麦橹豆衣煎剂:浮小麦、橹豆衣各3钱,加水200毫升,浓缩至100毫升,每服50毫升,一日二次。
(2)加味甘麦大枣汤:炙甘草4钱、浮小麦6钱、菟丝子3钱、炙桑螵蛸3钱、煨益智仁3钱、龙骨2钱、大枣8枚、水煎服。
                     糯稻根
处方名:糯稻根、糯稻根须。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糯稻(Oryza  sativa  L .)的根须。
性味:味甘,性平。
主要成分:未详。
药理作用:止汗、收敛、强壮,并有镇静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止汗,治病后体虚或肺结核病之自汗、盗汗,常配牡蛎、浮小麦、白芍、红枣等。
(2)用于退虚热,凡肺结核、慢性肝炎等之虚热均适宜,常配丹参、女贞子、红糖等。
(3)用于退蛋白尿,治慢性肾炎,常配黄芪同用,方如糯根煎,适宜于慢性肾炎巩固阶段用。
用量:1~2两。
处方举例:糯根煎:糯稻根1两、黄芪5钱、糯米1两,水煎服。
                   谷      子
来源:人工栽培。
                      谷  芽
药物来源:本品为农作物谷子(未去壳的小米)经加工而成。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生产。将谷子洗净,捞去浮起的空壳,加水浸至七成透。捞出装缸或箩筐内,上盖湿布,每天洒水保持湿润,至谷子发芽1—2分长时,取出晒干。成品黄色,芽完整。
炮制:炒谷芽:将谷芽炒至发响,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消食,开胃。
主要成分:含淀粉分解酶、蛋白质、脂肪。
药理作用:开胃、消滞,其原理为健胃、助消化,所含的淀粉分解酶能把淀粉分解为单糖。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食滞胀满、食欲不振,一般多与麦芽同用,也可单用。小儿外感风滞有呕吐、发热者,配解表药和清热化湿药,方如外感风滞方。
谷芽入煎剂后,其效力大有减损,故以研成细粉直接冲服较好。又谷芽的有效成分,炒焦后其效力降低很多,而微炒则并不影响。
用量:2~5钱。
处方举例:
(1)外感风滞方:谷芽5钱、藿香2钱、蝉蜕1.5钱、防风1.5钱、云苓3钱、苏梗5钱、薄荷1钱(后下)、川连7分、水煎服。
(2)食积不化,口臭,肚子胀:炒谷芽、炒麦芽、焦山楂、焦六曲各三钱,炒莱菔子二钱,水煎服。
(3)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炒谷芽三钱,苍术、鸡内金、炙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常用量:二至五钱。
                 糠谷老
药物来源:本品为被小米白发病菌寄生而形成糠粃的谷穗。
采集加工:秋季收割小米时采收,晒干即为成品。用时剪段。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咸。能清湿热,利小便。
主治应用:
(1)尿道炎,小便   痛:糠谷**或五钱,水煎服。
(2)体虚浮肿,心烦,口渴,小便少:糠谷**或五钱,水煎服。
常用量:二至五钱。
                 棉 花
                 棉花根
药物来源:本品为农作物棉花的根、子及壳。
采集加工:棉花根:秋季采摘棉花后,刨根,去净秧苗、泥土、须根,切片,晒干。
棉花子:收集成皮棉后的种子,拣净杂质。
棉花壳(果皮):摘掉棉花后,采摘,去净杂质,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能补气血。
主治应用:
(1)病后体虚:棉花根一两,水煎服。
(2)体虚浮肿:棉花根一两,冬瓜皮五钱,水煎服。
(3)子宫脱垂:棉花根二两,生枳壳四钱,水煎服。
常用量:六钱至一两。
                     棉花子
棉花子性热,味辛。能下奶:棉花子、黄芪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又治子宫功能性出血:棉花子(炒焦)、陈棕炭、贯众炭各三钱,共研细末,每服三钱,开水送服,每天三次。
                     棉花壳
棉花壳可治食道痉挛:每服三至五钱,煎汤当茶喝。
                     黑  豆
处方名:黑豆、乌豆、大黑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乌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的种子。取色黑光润、圆而粒大者入药较好,黑皮青豆(皮黑但豆身青色)质地更佳。
性味:味甘,性平。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和甲、乙种维生素。营养成分比白扁豆或赤小豆丰富。
药理作用:养血补虚,主要为滋养作用。
临床应用:可治病后体虚或慢性病者一般虚弱引起的浮肿、晕眩、自汗或盗汗等。主要用作滋养强壮,但单用力薄,需配浮小麦或黄芪,方如乌豆汤。日常也可用食盐、花椒、生油等炒黑豆,佐粥服食,有一定滋补作用。
用量:3钱~1两。大剂可用至2两。
处方举例:乌豆1两、浮小麦1两、水煎服。
                     黑豆皮
处方名:乌豆衣。
乌豆衣,为乌豆的干燥皮衣,性味功用与乌豆相同。
                     糠溜油
性状:本品以及黑豆溜油、椰溜油、松溜油、煤焦油、等都是干溜制得的黑褐色或灰褐色浓稠液,有特异臭。
作用与用途:本品及其他干溜油均有促使角质新生及止痒、消炎、收敛等作用。多制成糊剂,用于皮炎、湿疹等。
制剂:
(1)糠溜油:由氧化锌糊加入糠溜油3%、樟脑及苯酚各1%而得。用于有少量渗液、糜烂的皮炎及湿疹,涂敷患处。
(2)黑豆溜油糊:由氧化锌糊加入黑豆溜油2%,5%或10%而得。2%糊剂用于亚急性皮炎、湿疹。5%及10%糊剂用于慢性皮炎、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其5%及10%软膏亦供用。
(3)雷琐辛煤焦油糊:煤焦油溶液2或5毫升,雷琐辛2.0或
5.0,樟脑、苯酚各1.0,氧化锌糊加至100.0。有消炎、止痛、止痒等作用,用于有少量渗液、糜烂的皮炎及湿疹。
(4)复方溜油酊:黑豆溜油或松溜油5.0,蓖麻油5毫升,水杨酸、薄荷脑、雷琐辛各1.0,95%乙醇加至100毫升。作用为止痒、促使角质复原及浸润消散。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皮炎。
                             蓖麻子
别名:**子。
药物来源:本品为蓖麻的种子。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搓去果壳,取种子。成品粒饱满。
性味:性平,味甘、辛;有毒。
主治应用:子宫脱垂:蓖麻子仁一两五钱,捣烂如泥,加烧酒适量,做成药饼,贴敷患者关元穴,用布条或绷带包好固定后,侧身曲膝卧,每次敷贴三至五小时,(不宜过久,以防皮肤起泡)。每天一次。连用三至五天为一疗程,最多七天。
                        蓖麻子油
蓖麻子油为缓下剂,内服每次10—20毫升。
                        小茴香
处方名:小茴香,小茴。
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又称茴香、蘹香、香丝菜,属伞形花科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物来源:本品为蔬菜茴香的果实。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晒干,搓下果实,去净杂质。成品黄绿色。
炮制:盐炒茴香:取净茴香10斤,先将盐5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拌匀,稍闷,炒至微黄色,晾干。
性味:味辛,性温。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茴香醚(Anethole,C10H12O)、小茴香(Fenchone,C10H16O)。
药理作用:主要作用为健胃,对胃肠起温和**作用,能减少肠胃气胀。此外,临床观察认为本品有一定镇痛作用,无论对胃肠痉挛痛或肌肉挫伤捩伤痛,都有一定缓解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治消化不良,可视为芳香性健胃剂,常配生姜、厚朴等药同用。
(2)用于治疗寒疝(包括肠绞痛、睾丸和附睾肿痛,或阴囊冰冷而有抽紧痛,并牵涉至小腹),取其有散寒止痛作用,常配木香、川楝子等,如属睾丸鞘膜积液引起之疼痛,则再加配枳壳、白芍、苡仁等,方如睾丸鞘膜积液方。
用量:5分~1.5钱。
处方举例:
(1)睾丸鞘膜积液方:小茴香1钱、川楝子4钱、木香1钱、枳壳3钱、白芍4钱、黄柏3钱、槟榔2钱。
(2)胃寒痛:小茴香、干姜、木香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3)小肠疝痛:小茴香15克,水煎服。
(4)蛔虫腹痛:小茴香根,南瓜子等份,焙炒研末,早起空腹服下,每日1次,每次9克,连服3日有效。
(5)胃痛,局部热敷能缓解,消化不好:茴香二两,生姜四两,同捣,再炒黄研末,每服一钱,小米汤送服,每天三次。
(6)睾丸鞘膜积液:茴香五钱,食盐一钱五分,同炒焦,研末,用鸡蛋二个,去壳入药末调匀,煎成饼,临睡前吃下,同时喝黄酒一两,连服四天为一疗程。如无不良反应,停两天再服第二疗程。
                          赤小豆
处方名:赤小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  angularis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
别名:红小豆、红饭豆。
药物来源:本品为农作物赤小豆。
采集加工:秋后荚果成熟时,摘下,晒干,搓去外皮,簸净杂质即为成品。用时打碎。
性味:味甘、酸,性平。
主要成分:含三种结晶性皂甙,又含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
药理作用:利尿、解毒、消炎、缓下。
临床应用:
(1)治疗肾炎水肿或脚气水肿。配鲤鱼,如赤小豆鲤鱼汤。按鲤鱼味甘,性平,能利尿,配赤小豆后更能加强利水消肿作用,不但能治脚气,而且在慢性肾炎稳定阶段经常服用,还可巩固疗效(附:如无鲤鱼,可用鲫鱼,但利尿效果稍差)。
(2)治一般虚肿(如营养性水肿、脚气水肿)。配花生、红枣等煎汤,长期服用。
(3)治轻症湿热黄疸。如身发黄、发热、无汗(轻症的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配麻黄、连翘、桑白皮等以发汗、清热、利尿、解毒,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此方的适应证与茵陈蒿汤有时不易区别清楚,退黄效力不及茵陈蒿汤,但有时也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4)试用于治疗糖尿病。以赤小豆(发芽)4两,煮猪的脾脏一个,经常服食,有一定疗效。
又赤小豆研末调醋外敷,可治初起痈肿。
用量:1~4两。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1)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3两、印象1条(约1斤重)、醋、水各半,煎煮一小时,先吃鱼,后服药。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2钱、连翘2钱、赤小豆1两、桑白皮2钱、杏仁3钱、生姜3片、甘草1钱、大枣3枚、水煎服,或以赤小豆煎汤代水,煎其它药。
                         胡萝卜
来源:胡萝卜(Daucus  carota  L  varsativa  DC),又称黄萝卜、丁香萝卜,属伞形花科植物。
胡萝卜原产于亚洲的冷晾干燥的高原,后传入我国。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为紫红、朱红、桔黄、棕黄等品种。
营养成分:
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分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硅、锰、锌、硼、铜等。
胡萝卜中尚含有挥发油。油内主要成分为蒎烯、左旋柠檬烯、胡萝卜醇及细辛醛等。
药用价值:
胡萝卜性味甘、平、微温、无毒,有健胃脾,助生津,及益气补中之效,对积食疳结有通便化滞等功用。常食能防止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近代医学研究发现,胡萝卜还有降压、强心、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
常用选方:
(1)防止夜盲症、小儿疳眼:经常生吃或煮食胡萝卜。
(2)小儿百日咳:胡萝卜120克,红枣10枚,水3碗,煎至1碗,随意饮服,连服10次。
(3)水痘:胡萝卜缨90克,芫荽60克,水煎代茶饮,可加速痊愈。
(4)驱蛔虫:胡萝卜微炒香研末,和川椒末等份,水泛为丸,空腹服,每日2次,每服30克,连服3~5次,有良效。
                         萝  卜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又称莱菔、萝白,十字花科植物。
萝卜原产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萝卜的品种很多,依其栽培时间可分做春萝卜、夏萝卜和秋萝卜三大类。其优良品种很多,春萝卜有杭州洋红、四川二月熟和八缨水萝卜等;夏萝卜有北京爆竹筒、成都花缨子和三堡萝卜;秋、冬萝卜有北京心理美、天津卫青、潍县青萝卜、济宁红芯萝卜、太湖白萝卜等。
营养成分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硅、锰、锌、钼、硼、鲷。
萝卜中还含有多缩戊糖、氢化果胶,腺嘌呤、精氨酸、胆硷、组氨酸、葫芦巴碱、淀粉酶、氧化酶、催化酶、甙酶及磺、溴等成分。
药用价值:
萝卜的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药用以红皮白肉辣萝卜为佳。
萝卜
萝卜性味甘、辛、平、微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化痰、止咳等功效。
有人认为:食物中增添萝卜能**肠内合成维生素B1。还有人认为:萝卜是含有抗生素的植物,其抗生素对人体无害。
据报道,坚持大量吃生萝卜,可使矽肺病症状渐渐减轻。
常用选方:
(1)治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将带皮萝卜洗净切碎后加入麦芽糖2~3匙,搁置一夜后,喝溶成的萝卜糖水,有止咳化痰作用。
(2)**滴虫:将鲜萝卜绞汁,用棉球浸萝卜塞入**,参治疗滴虫性**炎有一定疗效。
(3)偏头痛:萝卜捣汁加冰片少许,缓缓注入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
                          枯萝卜
萝卜的干枯老根(枯萝卜)中所含甙类、葡萄糖、树脂,以及根中辛辣成分“4—甲硫基—3—丁烯基异硫化氰酸盐”及“反式—4—甲硫基—3—丁烯基葡萄糖甙”,有利尿、消肿等作用。
常用方:水肿腹胀:枯萝卜30克,水煎服,可消除水肿。
                          萝卜缨
萝卜缨(又名莱菔英),收萝卜时采集未干枯绿叶,剪成段,晒干血用。可治咽、喉炎及声音嘶哑:萝卜缨五钱,桔梗、生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大萝卜子。
药物来源 :  本吕为蔬菜萝卜的种子和叶。
采集加工: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割,晒干,搓出种子,去净杂质。成品淡红棕色。
炮制:炒莱菔子:将净莱菔子炒至颜色稍深,微有香气,放凉。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辛。能消食,化痰,下气。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挥发油(为α-及β-己醛、甲硫醇等)。
据分析,萝卜的种子可以分离出一种芥子油,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每毫升含250微克)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另外,用萝卜种子提取物(Raphanus  sativwa  vavmaror)喂小白鼠7个月,提示本品对甲状腺素合成的晚期有干扰作用。四季萝卜汁可作为青霉素和磺胺嘧啶的增效剂。
药理作用:消食、化痰、下气、定喘,其原理为健胃、祛痰。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肠胃积滞,适宜于有腹胀、肠鸣、嗳气吞酸、腹泻后重等症状者用,常配山楂、麦芽、神曲等。
(2)用于治疗咳嗽痰喘,对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见证偏热、偏实者较合适,取其有化痰而降气的作用,从而减轻喘嗽,配苏子、白芥子等,方如三子解喘汤或配白果、陈皮、熟地等。方如莱菔白果汤。
用量:1~3钱。
处方举例:
(1)莱菔白果汤:莱菔子3钱、白果3钱、熟地6钱、陈皮2钱、杏仁3钱、水煎服。
(2)食积气滞:萝卜种子(莱菔子)=炒山禁、炒六曲、炒谷芽、炒麦芽各9克,水煎服。
(3)食积不化,口臭,肚子胀,大便干:炒莱菔子三钱,枳壳二钱,焦六曲四钱,水煎服。
(4)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炒莱菔子、苦杏仁各三钱,生甘草二钱,水煎服。
                        芜   菁
芜菁(Brassica  rapa  L),又称大头芥、蔓菁、大头菜,属十字花科植物。
芜菁原产于我国西部多雨地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全国各地目前均有栽培。芜菁的品种也很多,如浙江永嘉、瑞安的盘菜;北京的光头蔓菁;山东安邱的猪尾巴蔓菁等。
另有一种根用芥菜,是生成肥大根部的芥菜变种,如四川的花叶子大头菜,山东的辣疙瘩等,其不同的是辛辣味重,肉质紧密,直根外皮较粗糙。本区均有栽培。
营养成分:
芜菁的根如圆萝卜,可当菜蔬,作羹更佳,但不宜生食,一般用于腌制咸菜。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锰、锌、钼硼。
药用价值:
芜菁的根、叶、花、种子都可入药,其性味辛、甘苦、温、无毒,有消食下气,止咳消渴,去心腹冷痛,解热去毒消肿等功效。据实验:芜菁块根皮中所含黄色油状物Rapine在1:100,000浓度时,有抑制细菌、真菌、酵母及人的某些寄生虫的作用。芜菁的叶、根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常用选方:
(1)疖肿、乳痈及各种肿毒:鲜芜菁根或茎叶加食盐少许,捣烂涂敷,每日2~3次,有消肿止痛作用。
(2)大、小便秘结腹胀:芜菁子6~9克,研碎后开水调服。
(3)男子阴囊肿大、核痛:芜菁根捣烂涂敷。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29 21:05 | 只看该作者
其中有不少我是身有体会的呀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30 11:36 | 只看该作者
前面之一到之六的内容有没有?能否一并奉献??谢谢!!
4
发表于 2008-1-30 21:07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有个彩图就好
5
发表于 2008-1-31 15:08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3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