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走出认识误区防止血脂异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众对‘血脂’、‘胆固醇’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只有尽早澄清才能好地帮助大众防止心脑血管疾病,远离心梗和中风。”10月30日,2007年“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京举行的首次知识共享会上,有关专家就再次强调了积极降低胆固醇,防止血脂异常的重要意义。
  知识共享会上,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12病区主任周玉杰教授指出,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为300万人左右,而胆固醇异常是引发心梗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近一成的人患有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对慢性病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公众,包括、媒体,甚至是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血脂异常造成的健康损害,特别是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普遍认识不足。调查显示,人们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21%,一些媒体在报道中表现出对血脂异常基本知识的了解甚少,防止血脂异常知识的传播几乎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有效的科学传播。
  周玉杰强调,在防止血脂异常过程中,人们必须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才能有效地参与到血脂异常的防止工作中来。
  最常见的认识误区是“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缓慢”。事实上,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为期10年、刚刚于近期完成的《无向心性肥胖的中国中年代谢综合征患者10年心血管病危险》研究显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能显示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如果血液中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就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并非甘油三酯。
  另外,认为“血脂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胆固醇异常是慢性问题,即使不达标也不会有大碍”的错误认识也大有人在。
  周玉杰强调,卫计委最近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明确指出,一般人群与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后者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坏”胆固醇LDL-C需低于80毫克/分升或者2.1毫摩尔/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缓慢形成的,但些斑块就像一个“不定时{MOD}”,随时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而产生急性心梗、中风等。如果不尽早控制,年轻的患者也同样会遭遇斑块破裂带来的恶果。2004年公布的报告就显示,仅在短短15年内,35~44岁之间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了111%,45~54岁间女性应该病导致死亡率增加40%。
  还有一些认识误区,如将胆固醇异常看作是多吃少动带来的“富贵病”,服用保健品可软化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等。事实上,胆固醇异常与饮食运动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只要忌口、多运动就能解决的,需要药物的直接干预,而保健品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明确,无法取代药物治疗。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导药物,而且全球患者20年左右的用药经验验证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由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卫计委新闻办、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联合推出。2007年该计划的活动主题定为血脂异常防止。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8 20: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2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