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80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作者:杨维杰   
本人研究刺血系随董师而起,现今临床应用者亦率多以董师之穴位及刺法为主。董师之刺血穴位及主治见于本书各章。现附录此文,可使各位读者对全书之刺血有一较全面之了解,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刺络治疗是中国医学精彩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针灸医学中,应用极为广泛,且效果极为惊人,几千年来,我国各科医学文献里,虽然散见着不少此种疗法治病的记录,但能做全面整理,应用于临床,并著为专书者,从未得见,余从董师景昌学习针灸多年,常见董师应用三棱针治疗,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顷刻。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此种疗法适用于任何疾病,却疗效不逊于毫针,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随侍老师之侧,每见董师应用棱针,尝叹此种针法之神奇,遍访名医,除董师外,中国针灸家之精于此道者,可谓旁无二人,董师直可称之此中泰斗而无愧。余临床二十余万人次,以此治愈重病顽病甚多,益觉刺血疗法之实际及可贵。近年曾赴安徽拜防大陆刺血权威王秀珍老医师,刺血另有特色,亦颇值得研究。 刺血俗称“放血”,又称“刺血”,或称“点刺”就是用锋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针而言),在患者体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达到治病目的。刺络为人类各种医疗方法中,具有最长久历史的一种,从砭石与九针之形成及《内经》之记载来看,刺络疗法在中国古代医术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灵枢。小针解篇》曾说“宛陈则除之”,意思就是说久病应以放血刺而除去。《甲乙经》也说:“经脉者盛,竖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刺而泻之万全”,这说明了刺络的应用及重要。 放血的范围,一般可指三大类,即经脉、络脉和孙络。络脉是小静脉,孙络是末梢毛细脉管,这些血管在没有病变时不甚显著。因为病变才会出现,形如小红虫状或成红丝状,或成白条状,隐在皮里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细小红点,漫散全身各处。经脉则指较大的静脉,形状特别明显,颜色特别紫蓝,常呈怒张状态,俗称“青筋”,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委中、尺泽、四肢外侧,更有发生在肩胛与腹壁的。 刺络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为静脉刺络,在下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一、静脉刺络之常用部位及适应症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1 肘窝部 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 膝腘部 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 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内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 下臂部 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4 下腿部 阳**位 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少阳部位 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视青筋放血 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炎、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 太阳部位 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 太**位 相当于阴陵泉附近。 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 外踝部 包括丘墟、昆仑一带。 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 内踝部 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带。 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症。 7 脚背 阳**位 解溪穴附近。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 少阳部位 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 主治:牙痛、坐骨神经痛 8 侧额部 相当于颔压穴部位,俗称太阳穴 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9 舌下部 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脉。 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恶性感冒等二、其它常见刺络部位 除上述几大常用较大静脉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青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些部位亦有称之细络者。下面略予说明: 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3、耳北:有细小之紫筋数条,对准放血; 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皮肤病、颞颔关节炎 4、颜面:颊、颧、鼻头、鼻翼部位;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颜面神经麻痹 5、口腔:口腔粘膜;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6、肩峰:相当于肩髃穴附近部位; 主治:出黄水治肾炎,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肩凝、五十肩、荨麻疹、乳腺炎等。 7、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围;主治:各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刺其俞穴出血。 8、七星穴: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证 说明:总枢穴即督脉之风府穴,分枢穴即督脉之哑门穴,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穴(风府)、分枢(哑门)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加。 9、五岭穴:包括五道穴线:①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开始,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套、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为止,共十穴;②(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③(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一寸。 主治:高血压、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证、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阴阳霍乱、急性胃痛。 10、双凤穴:从大椎骨以下第二与第三脊柱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蜜七穴(左右共十四穴)。 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11、九猴穴、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 主治:喉痧 说明:本穴之排列共为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共计三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共计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之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喉痧这要穴,故称九猴突然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间隙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12、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 主治:膝盖痛; 说明: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盖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13、精枝穴:包括金精、金枝两穴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说明:精枝含有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点滴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14、金林穴: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说明: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15、顶柱穴:包括金斗、金吉、金陵、火金、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 主治: 说明:顶柱记有十一穴,两侧合计二十二,分二行排列,第四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计六穴;第四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共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16、后心穴: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 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证。 17、三江穴:包括第十三椎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凤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 主治:经闭、子宫火、肠火、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18、双河穴: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19、冲霄穴: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对穴下一寸之上高穴;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20、喉蛾九穴: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计九穴;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形如哮喘) 21、十二猴穴:平行于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三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主治:喉痧、血管硬化之哮喘、干霍乱(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引起喉痧)。 22、金五穴: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金肝穴,每穴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 主治:干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证。 23、胃毛七穴:从岐骨下缘陷凹处,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说明: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两侧计四穴,总共计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24、腑巢二十三穴:肚脐直上每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计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二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 主治:腑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之多,但不是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的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上述所举者,概为常见之应用部位民间所传放血验方及特效部位,当不止此数,今后刺络之发展,仍待各位先进及后学之继续努力,以期于使此种传统疗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1 19:16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刺络疗法之运用(下)
作者:杨维杰   
常见疾病之刺络治疗 刺络对于疾病之治疗,应用广泛,效果宏速,为不争之事实,唯医书少记载,甚为遗憾,爰据各家医书之散载及个人对董氏奇穴刺络体会与经验,按照常见疾病分类提要如后: 一、头部 1、头顶痛:上星、百会 2、后头(脑)胀痛:A.冲霄;B.委中 3、偏头痛:四花外。 4、前头痛:四腑一、二及上里。 5、突然头晕:五岭;血压高头晕:五岭 6、感冒头痛:A.三商;B.七星。 7、血管神经性头痛:太阳二、眼病 1、风眼肿痛:A.太阳、肝俞;B.五岭(肝、胆、心俞);C.耳后静脉点刺。 2、眼眶胀痛:少商、合谷、太阳。 3、结膜炎:A.太阳;B.攒竹;C.少商。 4、麦粒肿:A.耳背;B.曲池;C.足中趾尖。 5、翼状脔肉:少泽、至阴三、耳病 1、耳下腺炎:A.少商;B.临泣,侠溪、地五会。 2、耳痛:四花外。 3、中耳炎:足踝附近。四、口病 1、口舌生疮:A.神门;B.金津、玉液;C.阴陵泉至血海直线上青筋。 2、口舌及咽喉肿:三重、少商。 3、口唇生疮:阴陵泉至血海直线上青筋。五、牙痛牙痛:外踝尖至临泣,侠溪、地五会。六、鼻 1、鼻衄:A. 少商;B.太冲;C.肝俞。 2、酒渣鼻:A. 脾俞;B.胃俞;C.鼻尖—正本穴(七星针)。 3、敏感性鼻炎:正本。七、咽喉 1、 咽喉总治:A. 少商、商阳先行点刺,再对症治疗;B.耳背点刺,再对症治疗。 2、扁桃体炎: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喉头炎: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4、咽肿水药米难下: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5、喉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6、喉蛾:少商。 7、发音无声:总枢。 8、痰塞喉管不出:喉蛾九穴。八、哮喘 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九、颈项 1、甲状腺肿: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2、项正中线痛:A. 冲霄;B.委中。十、上肢 1、上肢总治:可于肘弯点刺,再对症治疗。 2、手腕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肩痛:四花外。 4、指麻:A. 后心;B.双凤。 5、掌背红肿、手指肿:四花中、副。 6、手痛、手足硬化、手麻: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7、臂痛(前):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8、肩臂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9、腱鞘囊肿:囊肿部位放液十一、下肢 1、下肢总治:皆可于委中放血,再对症治疗。 2、两腿发酸:金林、金枝。 3、坐骨神经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4、膝痛:三金。 5、小腿痛(胀):精枝。 6、足踝肿痛:委中及阳陵泉。 7、脚跟:委中。 8、足麻、足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9、足趾痉挛:外踝中央。 10、香港脚流黄水:外踝中央至临泣青筋点刺。 11、四肢麻痛:井穴刺血。十二、胸腹 1、肋痛(肝硬化、肋膜炎):四花外(肝俞)。 2、腹痛:四花中、副。 3、胸闷(胀):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4、脐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十三、腰背 1、腰背总治:可于委中点刺,再行对症治疗。 2、脊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转筋强直:委中。 4、血管硬化之腰痛:顶柱、委中。 5、背痛:承山。 6、腰痛:委中。十四、心脏 1、心脏病总治: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2、心脏扩大:五岭穴(上焦部分)。 3、心脏血管硬化:四花中、副。 4、心肝麻痹:四花中、副、十二井穴。 5、心惊悸:胆穴。 6、心痛:火包、尺泽。 7、心跳剧烈:四花中、副。 8、心脏衰弱:后心。十五、肝胆 1、黄疸:隐白、肝俞、胃俞。 2、肝硬化:四花外。 3、肝病:火包。十六、肺病 1、支气管炎:四花外。 2、哮喘: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急性肺炎: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4、肺经杂病:四花外均可主治或加肺俞。十七、脾胃 1、胃酸痛:。 2、胃炎: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急性胃痛: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4、胃出血:胃毛七、四花中、副。 5、胃溃疡:四花中、副。 6、十二指肠溃疡: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7、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十八:肾 1、肾脏炎: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十九、肠 1、肠病总治:四花外、中。 2、十二指肠: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盲肠炎:四花中、副、外。 4、疝气:内踝附近。 5、急性肠胃炎:四花中、副、外。 6、急性肠炎:A.四花中、副、外;B.三江。 7、急性腹痛:曲泽、委中。二十、妇科 1、**肿痛:四花中、副。 2、经闭:三江。 3、子宫炎:三江。 4、胎衣不下:火包。 5、白带: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二十一、血管病 1、中风:十二井。 2、高血压: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高血压致手足麻痹或半身不遂:五岭。 4、低血压(静脉瘤):当瘤上点刺。二十二、小儿科 1、小儿疳疾(多食而瘦):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2、小儿痘疮: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3、小儿惊风:A. 少商、商阳、合谷;B.三重。 4、小儿夜哭:胆穴。 5、小儿气喘:大白。 6、小儿发高烧、呕吐:总枢、七星。 7、小儿重舌:少泽、少冲、隐白。 8、痄腮:少商、关冲。二十三、 杂病 1、干霍乱:A.总枢 B.五岭。 2、霍乱:A.委中 B.尺泽、曲泽。 3、邪崇:A.委中 B.少商。 4、痔疮:委中。 5、急救中暑:十二井。 6、癫痫:A.发作期:十二井 B.缓解期:五岭。 7、皮肤病:耳后静脉刺。 8、偷针眼:A.脾俞、胃俞 B.耳后静脉 C.曲池。 9、猴痧:十二猴穴。 10、各种痧证:A.五金 B.五岭。 11、羊毛痧:A.胃毛七穴 B.后心。 12、疔疮:后心穴。 13、全身疲劳:背面。 14、呕吐(五脏不安):A.七星(总枢) B.五岭。 15、带状疱疹:A.疱疹周围 B.耳背。四、病案举例 1、汪xx,36岁,公务员。左腿坐骨神经痛,不能行走,疼痛部位属胆经,视其左腿丰隆至阳陵泉一带有青筋鼓起,刺之出血,1次痊愈,行走如常。 2、颜xx,20岁,学生。患结膜炎已3天,眼白充满红丝,视其耳背上紫色细脉,以棱针出血少许,第二天再行探视,已痊愈。 3、谢太太,33岁。双膝风湿痛多年,来诊是疼痛剧烈,先在双背三金穴,点刺出血少许,即刻疼痛减轻大半,再以豪针在双内关刺针,令其活动腿部,1次而愈,至今10年未再复发。并介绍病友多人来诊。 4、涂XX,40岁,军人。腰部损伤两天,疼痛异常不得翻身,视病患委中部青筋暴起,以棱**破,血流少许,旋即疼减能起床翻身,再以毫针**束骨穴,1次痊愈。 5、王太太,40岁。偏头痛近20年,痛剧则呕吐,初诊时抱头而来,当即在其太阳穴点刺出血,即时头痛立刻减轻,之后未来诊,电话告辞已痊愈,并介绍头痛病友多位前来治疗。 6、杨X,36岁,因嗜食槟榔,致口不能张,仅能容一指,口腔白斑,闭门辛辣点滴不能沾,沾之则痛剧,经林口某大医院诊为口腔癌。特邀余自美返台治疗,在太阳、尺泽点刺后即能张口吞下饺(张口三指有余),之后每周点刺一次,前后3 个月(余返台1月,该病患来美2月)白斑转红,张口如常人,五味不忌,一正常,今已4年,一切安好。 7、韩XX,35岁。气喘3年,逢冬易发,来诊时正逢发作,在其背部肺俞、膏肓、大椎及尺泽点刺,并针水金、鱼际,立刻轻轻,每周1次,仅如此治疗3次,竟3年未发,并于[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美洲最大华文报纸)登铭谢启事。五、体会 1、刺络俗名放血,但现在一般人多有称之“点刺”者。 2、依据个人多年经验,久年风湿疼痛,虽经毫针治疗,但常有复发者,唯经施以刺络辅助,则未见复发者。 3、刺络之治病原理,据《内经》谓:“久宛则除之”。即指久年老病必须放血去除,个人以为,病久则邪气盛,血脉不得通,乃宛陈于该处,平常血行尚能通过,则不觉痛楚,天阴作雨,气压改变,脉道益狭,气血通过困难,虽经毫针通气,唯病久邪深,血不得行,则针去病仍存在,纵然得以治愈,时间拖累甚多,却有复发可能,因此放血实为必要,血去则痛止,此亦即古人所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4、据经验,以毫针**,采用巨刺疗效较佳,但放血则以同侧效果为佳。 5、据经验,放血仍以远处施针,作用较大,此甚合“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的古义,同理下有病而上面针,所以治疗下肢病,我们常在背上施针。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 19:19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概談董氏鍼法要點
董氏奇穴目前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及地區如韓國、美國、中國及台灣均已普及,可以說董氏奇穴是與十四經穴並立的針灸體系,而且許多地方比十四經穴的效果更好,精通十四經穴才能較好的掌握董氏奇穴,深入研究董氏奇穴對於十四經穴也會有更深的認識。

我們來看看董氏鍼法基本上與十四經穴有什麼差異,各位都知道十四經針法在於通過經絡治療疾病:

   第一是循經取穴。

   第二是表裡經取穴。

   第三是手足同名經取穴。

事實上十四經的高級針法也有很多是在遠處扎針,《鍼灸大成.標幽賦》說:「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半取」。左邊有病針右側,右側有病針左邊,頭有病針腳,下面有病針上部。各位知道,自古以來,高明的醫師多半是不針患處的,左邊有病針右邊,這有平衡作用,上面有病針下邊則有疏導的作用。左上有病在右下方扎針,或右上有病針左下方,這就稱做巨刺法,這種方法常用於活用十四經穴,在董氏奇穴中這種刺法也用的最多。

董氏針法最重要的核心內涵就是〈臟腑別通〉,例如肝與大腸通,大腸經走手,肝經走足,一在手一在足,一為陽一為陰,一為腑一為臟。因能通上下左右而達平衡,治療效果比本經取穴更佳。就以曲池為例來看,大家知道曲池在大腸經上,因此曲池治泄瀉效果甚佳,由于大腸與肝通,治療眩暈症及頭痛效果很好,也能降血壓,並能治美尼爾氏症。

再舉個例子,網球肘也可活用曲池穴治療,在經穴學中曲池定位並未貼骨,針灸時稍往後貼骨效果既好又快,這種刺法就是董氏鍼法的第二重要理論的「體應針法」中的「以骨治骨」,即是貼骨刺或針刺抵骨可以治骨病,各位若讀過《靈樞官鍼篇》,對這種針法就能有所了解。曲池穴旁是尺澤穴,尺澤穴旁有一大筋,針刺尺澤穴貼筋進針,治療五十肩特效,五十肩之肩臂不能舉動可以說是筋病,這就是「以筋治筋」。董氏針法的「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脈治脈」、「以肉治肉」「以皮治皮」的治療效果是很大的。

在《董氏奇穴講座──治療學》中對「臟腑別通」法有詳細的介紹,「臟腑別通」原稱「五臟別通」,係從《內經》而來,如再深入探索,就會了解此係從《易經》而來。若無《易經》就無今日的經絡,可以說易學為經絡之根源,多研究易經的對稱及平衡法,就能成為針灸的高手。有關董氏的「體應鍼法」在治療篇也有介紹及說明,此外董氏鍼法雖說是以奇穴為主,但也不能脫離五行理論,若能多研究五俞穴則會對董氏奇穴及鍼法活用的更好。

董氏奇穴還有一個重要原理就是全息原理,董老師認為每個部位都可分為上中下三焦,例如前臂前段相當於上焦能治頭面病,中段部位相當於中焦可治中焦病,肝門腸門就在這個部位內。後段為下焦,心門穴位在此部位內,能治尾椎痛及膝痛甚效,又如雲白、李白穴在上臂後段,主下焦能治婦科病。手掌第二掌骨側亦分三焦,三間在上焦善治頭面病,合谷在中焦善治腸胃病〈古書說:口面合谷收,亦善治頭面病〉。靈骨在下焦善治下焦病,治腰痛、坐骨神經痛、足根痛甚效。

頭部亦分三焦,印堂及鎮定穴在上焦能安神,人中、馬金水在中下焦交會處善治腰痛,承漿穴在下焦能治閉經(承漿為手足陽明及任脈交會,能通會陰並調氣血亦為治閉經之重要原因)。大腿部常三針並用,如駟馬上中下;天黃、明黃、其黃都與全息律相合,三焦並治。下腿的腎關在上焦善治五十肩及頭痛,人皇在下焦,地皇在中焦,合用則上中下三焦之病並治。再如腳部之大敦、隱白皆在最下段,善治身體最下部之疾病,如大敦善治疝氣、陽痿,兩穴合用善治崩漏。

這些都是董氏奇穴的基本的重要原理,這裡簡單的介紹,在《董氏奇穴講座──治療學》中有詳細的介紹。回頁首

再談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穴之差異

我們必須弄清楚董老師第一本闡發董氏奇穴的書名叫做「董氏正經奇穴學」,這裡的「正經」是指「十四經」。也就是說董氏奇穴與十四經有密切的聯繫,必須了解董氏奇穴學之所以稱為「奇穴學」,它是與一般奇穴不同的,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般奇穴幾乎沒有體系及原理。

董氏奇穴也如同十四經穴一樣常用本經循經法、同名經交經法、表裡經針法,這都和十四經有關,此外最重要的是特別強調「臟腑別通」法。深入研究臟腑別通法,對於傷寒論及溫病的應用以及疑難病的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

中醫學的體系是整體的,針灸的理論與傷寒論也能相互旁通,學好內科學,針灸學才能提高,同樣學好針灸學,內科學也能提昇。

董氏奇穴還有一個特點,董氏奇穴的效果所及不是一點而是一個面一個大部位,所以往往效果比十四經穴快而好。我們就以臨床常會遇到的落枕來看,落枕時頭部、肩部、上背同時疼痛,頸部轉動不便。各位如果用十四經穴怎樣治療呢?《靈樞經》第二十六篇《雜病篇》曾說過「項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就是說頸痛不能前後轉動,應刺足太陽膀胱經,頸項疼痛不能回顧,即不能左右轉動,應刺手太陽小腸經之穴位。明代的張景岳認為應針手太陽的後谿及足太陽的崑崙穴。這種針法針後谿是對的,針崑崙就不對了,效果就差一點,為什麼呢?《難經.六十八難》說:「俞主體重節痛」,體重節痛就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俞」穴在陰經屬土與脾之運化及水「濕」有關,在陽經屬木與肝之疏泄及「風」有關,「體重節痛」多與風濕有關。陽經之「俞」穴屬木與「筋」關係更加密切,轉動不靈亦與筋有關,因此應該針束骨而非崑崙,崑崙為原穴屬火,束骨為俞穴屬木,又俞主體重節痛,當然效果較崑崙穴好。

此外落枕時肩井部位也不舒適,這牽涉到少陽經,因此也常有人用少陽經的懸鐘穴治療落枕,但都不能一次完整的治癒落枕,一個小小的落枕竟牽涉了好幾條經絡,可是董氏奇穴的重子、重仙卻能一次很快地解决。這時如果再加承漿穴效果更快更好,在古歌訣中十有七八用承漿穴治項強,應用承漿穴可以說是「前後對應」法,以前面的承漿治後面的項強,同理董師也常在後面的總樞穴(風府、啞門之間)瀉血治療聲音沙啞、嘔吐、吞咽困難等前面口的病變,對應針法也是董老師的重要針法。

這種一穴治多經,一穴治多部位的特點,在董氏奇穴經常可見,再舉一個大家常遇到的坐骨神經痛為例,一般人治坐骨神經痛常用局部之環跳、承扶、秩邊、風市等穴並沿經絡加針,如太陽經走向之疼痛加委中、承山、崑崙,少陽經之走向疼痛加陽陵泉、懸鐘、邱墟等。用針既多,效果亦不彰。如太陽經及少陽經同時發病,則兩條經之穴位都針,用針往往超過十餘針,效果還是不見得好。有些坐骨神經痛還向鼠蹊部及大腿內側陰經反射,如果要再加針那就更多了。

這種牽涉到多經絡大部位的病痛,應用董氏奇穴最好;用針既少,效果又快。這時如僅針對側手上的靈骨、大白兩穴可立即達到止痛的效果,不論是太陽經、少陽經或厥陰經走向的坐骨神經痛都能立刻見效,而且是在遠處扎針,既方便又安全,雖然針法如此簡單,但蘊理極深,在《董氏奇穴講座──治療學》相關的章節,都有進一步的說明。即以上述二例來看,大家當已知悉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穴之差異何在。
4
发表于 2008-1-11 19:22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从董氏病案浅说穴位取效关键               

作者 郭华东

整理 祁宝华

    2007.9.15,男,89岁病人动则咳喘,胸闷困乏,病数年,屡医无效。病因未明,其子负而来诊。取其背面点刺、四花脉络放血,体针内关。5分钟后嘱患者上下楼梯,病去八九,患者笑归。


    顽疾数年,一朝取效,不亦乐乎?


    某男,37岁,病患网球肘4年,予吾友处诊治,效微。余曾言径取灵骨,堪取大效。友疑之,曰:“三次灵骨刺灸,效焉从中来?”故邀于上门示范。吾亦取灵骨,针到疼痛若失,友不胜惑之。


案1.

    年老病久,困乏。故点背面、四花。胸闷咳喘,取内关(针向胸部)。取内关者未必见效,而合背面则标本同治,故见效速。



案2.

    取灵骨者,温阳补气镇痛之意。余曾对医学网友、王振浩等医师多次提及。非不效尔,惟取穴不 同: 若直取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对此症疗效较差。若握紧拳头(取意内动气,激跃肌肉层)后下针,多可沉疴立除。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每观医者习的一病一方,欣喜异常。“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大义悟透乎?不得而知。笔者以为,医之大简,惟思维灵活尔,有选择的吸收,灵活的应用,方是“渔”道。
个人浅见,谨供参考。
5
发表于 2008-1-11 19:24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董氏奇穴针方赋
作者:郭华东  
侧三侧下三,取穴并肾关。留针三刻钟,头痛应会痊。五岭若点刺,即可立时缓。耳痛偏头痛,四花外三重。点刺出积血,豁然病无踪。前头火菊用,顷刻见轻松。头晕血压高,五岭血针通。尔后针火硬,竖子去匆匆。灵骨偷针眼,交刺效如仙。双目瞑瞑闭,肾关火菊牵。视物若模糊,明黄舞翩翩。眉棱骨处痛,火菊指下捻。夜盲医夜盲,其效不堪言。见风如流泪,木穴见中天。鼻部各处症,驷马皆流连。若医酒糟鼻,正本血出痊。外踝四周血,堪疗中耳炎。耳鸣泻驷马,尔后补肾关。梅核劳宫后,咽痛血耳先。鱼骨倘刺喉,足下千金添。颈疬从何治,三重并六完。亦可三重血,承扶与秩边。项痛与项强,正筋正宗兼。痄腮耳背血,落枕重子前。再针承浆穴,金针名下传。手指有麻木,复溜与肾关。若然食指痛,四花中穴添。或取五虎一,亦见医名玄。侧三侧下三,医者疗手酸,并治腕关节,疼痛复无言。症见中指(趾)麻,通山与通关。手指关节痛,五虎一堪选。特效诚如是,兼疗腱鞘炎。手臂不得举,对侧针肾关。同侧四花中,疾恙去豁然。手痛难握物,列缺功效罕。亦可重子穴,倒马针重仙。曾言左臂痛,特效在膝眼。肘部关节痛,灵骨必有验。或取四花中,济世将壶悬。曾闻手抽筋,对侧针火山。两手见拘挛,泻曲针肾关。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兼。若是大腿痛,金林血针连。脚部常抽筋,正筋指下看。足跟疼痛症,且将委中拦。亦疗难行处,患者言腿酸。复治踝扭伤,功效不等闲。腿软兼心跳,肩中与通天。脚麻外驷马,对侧肩中添。膝盖疼痛久,三金结善缘。或可针肩中,拂云见欢颜。脚痛不履地,对侧九里玄。大腿风湿痛,同在一针间。脚痛背心血,双凤尤关连。小腿胀痛酸,次白抱针眠。精枝如放血,何惧疾恙顽。背面倘出血,笑指两腿酸。脚掌脚背痛,五虎四与三。点刺四花中,胸闷及时参。小腹痛门金,腹胀亦可担。或是单背痛,重子与重仙。常遇双背痛,正士搏球先。背连下腿痛,马快水应验。脊椎有疼痛,委中成方圆。问症心绞痛,火包黑血灵。心跳如过速,心门为俊英。肝炎针肝门,明黄症应停。尤言添肠门,其效医者惊。胆石疼痛症,木枝堪安宁。四花中外血,肺部胀闷轻。肺部有结核,四花外与中。尔后针驷马,青囊成遵经。咳嗽与气喘,水金水通名。胃痛花外中,通关通山清。呕吐总枢穴,脾大针三重。三通肾胃背,肾炎情独衷。兼疗水湿盛,堪笑周身肿。膀胱肾结石,马快水中松。通天一针效,证候名水肿。肠炎门金穴,盲肠四花功。内踝三阴交,肠疝去无踪。大小中外浮,五间亦奇功。尿急频频袭,海豹木妇松。或是取肾关,乃叹指下宏。隐恙生殖器,下三黄为通。妇科与还巢,堪笑子宫痛。兼开输卵管,祛瘤在子宫。何惧赤白带,持针治阴肿。久年不见孕,金针二穴耸。细细查经痛,特效门金中。半身有不遂,灵骨大白用。或针九里穴,倒马妙无穷。昏迷不得语,二会灵骨雄。舌强不能语,商丘正会通。四肢见颤抖,肾关复溜弄从。取穴兼明黄,何曾见平庸。对侧重子仙,中风手挛泷。血压高昂时,何不点委中。下三黄通天,四肢何浮肿。黄疸上三黄,医症若雕虫。风疹耳背血,驷马九里功。失眠下三黄,镇静二穴封。高热针大白,五岭亦可充。酒醉耳环血,正本莫飞彤。癫痫金吉陵,疗症自匆容。鼻塞侧三里,一针气息通。上下静脉血,静脉瘤开壅。血管有硬化,委中血自涌。四花中与外,亦可称上工。激增白血球,三黄业绩丰。睡中听咬牙,四花下针洪。精神疲倦久,鼻翼指下逢。皮肤诸多症,驷马一针同。
6
发表于 2008-1-11 19:53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谢 谢 分享 !!!!!!!!!!
7
发表于 2008-1-11 21:09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好文章,期待更精彩
8
发表于 2008-1-11 21:12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好文章,期待更精彩
9
发表于 2008-1-17 11:22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好文章,期待更精彩
10
发表于 2008-1-17 15:56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handshake 好文章顶了
11
发表于 2008-1-20 17:21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这种文章不顶 还顶什么  顶顶顶
12
发表于 2008-1-20 19:32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victory: :handshake
13
发表于 2008-1-27 11:43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好贴,顶起来啊。。。。。
14
发表于 2008-1-31 16:22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好文章,期待更精彩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15
发表于 2008-1-31 17:17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非常感谢!!正想买这本书呢:handshake :handshake 献花~~
16
发表于 2008-1-31 17:33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谢谢分享!
17
发表于 2008-1-31 17:36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下来慢慢看!谢谢了!!
18
发表于 2013-5-4 15:44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佳作不顶不行,收了~
19
发表于 2013-5-5 09:55 | 只看该作者

刺络疗法之运用(上)

谢谢分享。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