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退热药不能乱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解热镇痛药在家庭应用较为普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的药物,并没有根治的效果。发热与疼痛是很多种疾病引起的共有症状,只有先弄清楚引起发热、疼痛的原因再治疗这些疾病,才能消除病根。如果见热、见痛就用解热镇痛药,或者一味依赖解热镇痛药,就很容易将真正的病情掩盖而贻误治疗。
  众所周知,发热是一个最多见的临床表现,老百姓通过体温表即可“诊断”。一旦出现发热,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用退热药,殊不知,退热药是不应该随意服用的。下面根据不同病情的发热,讲一讲何时需要服用退热药,怎么选择退热药。
  病例1,李先生,45岁。近3天受凉后头痛、咽痛、发热,伴流涕。测体温为37.5℃,全身不适不明显,可以正常活动,进食尚可。体格检查:体温37.5℃,咽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84次/分,律齐,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查白细胞6.4×109/升,中性粒细胞为60%。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清热解毒的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或感冒清热冲剂,或清开灵口服液)口服,嘱患者注意休息和适当多饮水,进食要清淡,1天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正常,3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2,赵女士,51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和胸痛3天来就诊,体温持续升高达39.5℃,一天内波动不超过1℃ 。体格检查:体温39℃,呼吸22次/分,咽无充血,右下肺可闻及水泡音,心律120次/分,律齐。化验血白细胞为12×109/升,中性粒细胞为80%,胸部X线检查示右下肺大片状阴影。临床诊断为急性肺炎球菌性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肌注安痛定2毫升退热,3小时后体温下降为38℃。又过3小时体温又回升到39℃,给予扑热息痛0.5克口服,6~8小时一次,直至体温降到38℃以下。2天后体温降到37℃,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停用退热药,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病人痊愈出院。
  病例3,王女士,46岁。主诉关节痛、皮疹和发热3周,发病后用过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拉啶、头孢曲松和左旋氧氟沙星等均无效,间断服用百服宁(扑热息痛)后体温暂时下降,停药后又上升。体格检查:体温39.3℃ ,胸前、四肢皮肤可见红斑疹,色暗有色素沉着,头发无光泽、稀疏,双眼睑、面颊可见暗红色斑,舌尖有一小溃疡,关节无红肿活动不受限,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化验:血红蛋白90克 /升,白细胞3.9×109/升,血小板150×109/升,血沉106 毫米/1小时末,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入院后先给予消炎痛250毫克,一天2次,体温从39.3℃下降至37.5℃,确诊后给予强的松40 毫克 /天,2天后体温正常,关节痛、皮疹随之消退,以后在强的松减量的过程中又出现发热,调整激素的用量后体温恢复正常。
  病例4,齐先生,67岁。咳嗽、痰中带血1月余,吸烟40年,每天20支。体格检查:体温38℃,左锁骨上窝可摸到一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触痛。左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局限性哮鸣音。化验∶血白细胞6.1×109/升,中性粒细胞70%,痰中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检查示左下肺有一3厘米×5厘米大小的团块状阴影,胸部CT显示肺门和纵隔内多处淋巴结转移。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化疗时患者体温达到39.5℃,发热引起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差,给予消炎痛250毫克,8小时1次,口服或者塞入**。1周后体温正常,精神食欲正常,继续化疗,停用消炎痛未再发热。
  从以上病例可以看出,任何发热都有具体的病因。所以,对发热的处理应该有所不同:①对于例1这种体温不超过38.5℃或者可以耐受而且发热持续时间只有1天的病人,可以不服用退热药;只有当体温高达38.5℃以上或者难以忍受且持续时间较长者,才考虑适当应用退热药。②对于病因明确的发热首先应针对病因治疗,对于那些病因明确发热较高者可以短期少量应用解热镇痛药,体温下降后立即停用。③对于病因明确但是尚无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如流感等,如果病人发热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适当延长解热镇痛药的使用时间。④对于发热病因已确定,但针对病因的治疗在短期不能起效,病人发热较高或者发热不高但难以耐受,像上述病例4确诊为肺癌发热,可以使用一段时间的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常用的解热消炎镇痛药有:①水杨酸类:如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等;②乙酰苯胺类:如扑热息痛等;③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等;④邻氨苯甲酸类:如氯灭酸、甲灭酸、甲氯灭酸等;⑤芳基烷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等;⑥其他:如消炎痛、炎痛静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扑热息痛、消炎痛和一些新合成的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的特点
  
  解热镇痛药只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或者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它对人体内部的产热过程没有影响,只是通过扩张血管、出汗等途径,加强人体的散热过程,从而起到解热的作用。因此,对于高热虚弱病人以及老人和小儿应慎用,以免因大汗引起虚脱。成年人体温超过38.5℃,可以适量应用解热镇痛药。
  
  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 服药期间要观察有无大汗淋漓、极度虚弱与血压下降等虚脱现象,如果有这些现象出现,应按具体情况采取补液、保温和应用升压药等措施。⑵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过敏、粒细胞减少等副反应,长期服用者还应定期检查血象。⑶不可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⑷胃病患者应慎用,以免加重胃痛,甚至引起胃出血。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也是解热镇痛药之一,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迅速、明显。但阿司匹林及其制剂可诱发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和哮喘,故有哮喘病史者应禁用。孕妇、产妇服用时应特别注意,如果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发生过期妊娠,增加难产与死胎的几率和危险性。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降低婴儿的凝血能力,增加发生颅内出血的倾向,也会影响胎儿肺脏的发育。因此,有些国家规定,孕妇在临产前1个月内,绝对禁止服用阿司匹林。哺乳期的妇女,如果过多地服用阿司匹林也对婴儿不利,因为它能渗入乳汁,而危害婴儿健康。为了减轻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应在饭后服用,并要多喝水;长期服用者,还要适当地补充维生素C。
  糖皮质激素属于广义的退热药。在发热病因未明,或者不能排除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时,切忌盲目使用糖皮质激素,否则会加重感染造成全身播散甚至危及生命,只有当确诊是由结缔组织等免疫有关的疾病引起发热时,才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将糖皮质激素当做退热药来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3: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