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考纲及辅导(试题)★持久读经★中医必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内经考纲及辅导(试题)★持久读经★中医临床必备
今年重庆市12月22日考试
为了强化中医临床技术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保持发扬中医传统优势和特色。必须加强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学习,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中医类临床医师考核.提倡读经,遵经,用经,研经,抓住机遇,培养一代理论上扎实,临床上过硬中医新人而奋斗.
以下辅导及答案,阎寿峰根据人卫版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等资料拟答.仅供参考,以大纲教材为准.


        ⒈《内经》的成书时代。

答:《内经》一书,因其资料来源久远,撰述众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⒉《内经》的主要注家及其著作。


答:南朝齐梁间人全元起注《素问》,为《内经》最早的注本;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明马莳通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吴昆注《素问》;明,张介宾的《类经》;清张志聪的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高世栻著        《《黄帝素问直解》;元滑寿《读素问钞》选注;明汪机《续读素问钞》;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日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丹波元坚《素问绍识》。

⒊《内经》的基本内容。

答:《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各九卷、八十一篇,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所载内容丰富,除了医学理论: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疗法,养生类;还涉及医学基础:哲学,天文历法,气象学、地理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等。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掌握]

        ⒈上古之人健康长寿的道理、后世之人半百的原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及五种养生方法(1食饮有节,2起居有常.3不妄作劳,4恬淡虚无,5精神内守)。

**101条“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⒉养生的原则。

**102条“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⒊人之始生的物质基础及人体生命形成过程。

**106条“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築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猝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緻密,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 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灵枢·天年》)。
        
4.养生逆四时阴阳的危害性;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治未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105条“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时序运行,生育万物。万物各因其时受气以生,是四时阴阳为万物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四时之序以调神,是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木火受气于春夏,金水受气于秋冬,是谓从其根以养之也。从,顺也。从其根,谓不伐其生生之机也。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万物生于春,长于夏,圣人应时以养生养长,是谓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也。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谓失四时阴阳之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苛,疴同。得道,得养生之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与悖同,古通用。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与道违悖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反顺,反常也。为逆,行逆也。内格,内性拒格于天道也。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二句古语,结言四气调神乃圣人未病之治,未乱之防。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已病不及治,已乱不及图,故喻言之,申明四气调神这当先务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理论阐释)

1。养身原则和方法
适应外境和保持健**活方式的基本养身原则:生命之气通于天,人与自然统一体;人体脏腑经络精气神的活动相互协调为一个整体。当这两种影响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限度时,即可破坏有序的生命活动而致病。疾病耗伤人体的脏腑、经络及精气神,就会导致病理性衰老,故《家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
,生乃不固。”对于这个养生原则,《灵枢·天年》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数中风寒,反复罹患外感之症,断其必“中寿而尽”,故本篇在养生方法中提出“法于阴阳”,顾四时寒暑;“虚邪威风,避之有时”,护养真气。又述及“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不时御神”、“起居无节”等“以妄为常”、“逆于生乐”则半百而定,从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强调内养的重要性。
养生五大方法:“1食饮有节,2起居有常,3不妄作劳”,“4恬淡虚无”、“5精神内守”,调养真气。由此看来,危害人体生命、导致病理性衰老的主要是外感与内伤两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外感病,过去曾经是导致中国人平均寿命低的主要成肋。而今随首社会的进步,生活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疤、呼吸系统疾病等内科痈已经上升为影响长寿的主要原因。这类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原因复杂,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通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这些疾病,是提高寿命的主要途径。总之,养生当从内外两个方面“治末病”,防病于先即能预防病理性衰老,顺生命自然盛意之道,尽终天年。
    2.关于精神调养
   在各种养生方法中,特别强调精神调养。精神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生理活动,故《灵枢·本脏》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因而,《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宫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内经》以心为精神之主宰,调心以使“主明”,说明调养精神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3.关于“形与神惧”
  养身目标”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形与神俱”涉及健康标控,反应《内经》形神统一的学术思想。形指包括各种组织在内的有形可见的躯体。神则指无形的生命能力,表现为思维情志、感觉与运动本能及各种基本生理功能等。形因神而活,神能御形;神得形而存,形壮则神旺,形神互存互济,协调统一。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必然过程,但可以通过养生活动保持身心和谐、躯体与机能和谐,这便是生理性衰老,古称“寿而康”。关键在于预防早衰。而环境不良、妄行不节而扰动脏腑、耗伤精气,致使淫邪内生、外邪侵袭,真邪相攻,精气衰败.形神相失,则衰老早至,即病理性衰老。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8 12:22 | 只看该作者
[临证指要]
    1.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就是正确掌握各种养生技术。如气功、导引、自我**、各种拳术等。有借助外力器具的,如保健针灸、食饵药补等。
都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养生术均有各自宗旨、特点和针对性,要据养生术的原理、特点和要求,结合本人的身体素质、文化基础、环境与经济条件等,因人、时、地择宜。以药补为例,阳虚者宜补阳,素体阴虚火旺者非其所宜。

二是各种养生术都有特定的方法、要求,掌握其技巧和要领至关重要,一般要指导,有拜师之说。以气功修炼为例,意守丹田要求若有若无、若存若亡,太过则着相。极易出偏,甚至走火入魔。
    2。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
    恬淡虚无主要是调和情绪,保持心态安闲清静,排除杂念,防止情绪的剧烈波动,干扰气机正常运动,维护体内气化活动的良好环境。
"志闲顶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幕”等,就是古人推崇的作法。
圣人养生“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可视为具体实施。
这里的“虚无”,其主要精神是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如狂喜、暴怒、悲忧、恐惧等。精神内夺与本篇后文“***守神”及《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传(抟)精神”同义,是古代进行精神修炼专门功夫。其要领是入静、意守,神不外驰,通过项养意志,影响生理机能,充实元气,防病缓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