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验 案 三 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药疗效之关键在于辨证是否合理,用药剂量是否精当。笔者近来治疗了三例较为棘手的住院病人,运用中医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笔录于此,供同道参考。
      其一  柏某某,女,76岁,以“反复咳,痰,喘三十余年,复发加重三天”入院。诊断为“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与抗菌,消炎,平喘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患者逐渐出现腹胀难忍,七日不大便,不饥不食,稍进饮食则更胀甚,不能平卧,**不断。查体:腹部胀大膨出,叩诊鼓音,舌质嫩红,苔薄黄稍腻,脉右寸梢显,余皆沉弱。一医视其腹胀,与沉香化气丸进之,病人腹更胀难忍;一医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参,术,陈,朴等各用一二十克,服之毫无动静;经灌肠,只泻出药液与稀便少许。吾视之,知其为虚胀,脾胃虚衰,气机壅滞不行所致。乃仿仲景“厚朴半夏人参生姜甘草汤”意,拟补八消二之方:太子参30g炒白术25g茯苓15g炙甘草10g厚朴6g姜半夏6g杏仁6g白寇仁6g苡仁10g甘松3g玫瑰花3g莲肉10g白沙参15g三剂,患者服完第一剂后,腹中雷鸣作响,顿有便意,入厕后大便倾泻而出,解了满满一便壶,腹中顿觉轻松。不久即有饥饿感,进食一碗稀饭,未觉腹胀。三剂药服完,腹胀全消,大便也一日一行。
      按:年老之人,因脾胃虚弱,运化不及,不能推动糟粕,传导不利而致腹胀,便秘症状临床中常见。时医一遇上述症状,大都以破气,泻下药与之。虽初能取效一时,但终就更伤脾胃,坏症百出。虚胀辩证要点在于1,腹胀难忍,难有宽松时。2,服下气攻伐之药无效,甚者加重病情。3,脉大都沉弱无力或浮大无力。用药大都 以补中益气或六君子汤加减,重用参术等补益药,行气之品只能少佐之,方能中病。
      其二   杜某,男47岁,以“反复发热,右胁肋疼痛20余天,加重5天”入院。初步诊断为“肺炎”,与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二十余天,仍高热不退。现症:体温在37.80C~390C之间波动,一般上午体温较低,下午黄昏时分体温逐渐上升,半夜汗出热降。如此周而复始。细问其原由,因夜间饮酒,汗出当风所起。发热前先有短暂寒冷,无汗,随即体温上升,但热不严寒,夜间虽有汗出,但剂颈而还,身以下无汗。右胁肋稍感刺痛,口干喜饮,口不苦,纳食可,脘腹不胀,小便黄,大便调,舌质淡紫,苔中后部稍黄薄腻,右寸脉浮大,左脉中取弦而稍滑。据其脉症,诱因,当辨为太阳少阳合病,太阳失开,少阳枢机不利,中下焦内蕴湿热之证。予小柴胡合三仁汤加减:柴胡24g黄苓12g法夏10g麻黄5g羌活10g苍术12g杏仁10g白寇仁10g苡仁20g桃仁10g当归10g滑石18g甘草3g茯苓15g泽泻15g葛根20g花粉15g三剂。第一昼夜四至五服。一剂半汤药服完,患者当夜畅汗淋漓,未再发热。第二天夜间体温37.20C,三剂药服完,体温即恢复正常,连续观察几天未再上升。
       按:发热的治疗,中医辨证精准,疗效往往胜过西医。该病患发热诱因明确,乃汗出当风,腠理开,风湿邪气侵入所致。其症发热前先恶寒无汗,右寸脉浮大,乃太阳表气闭郁失开所致;其后但热不寒,汗出剂颈而还,午后热盛,苔中后部稍黄薄腻,夹湿之像;先寒后热,右肋刺痛,左脉中取弦而稍滑,邪已入少阳之地。故方药以麻黄,羌活开太阳,小柴胡和少阳,三仁汤化湿,故能应手而效。
       其三   杨某,男,75岁,以“反复咳,痰,喘二十余年,复发加重7天”入院。诊断为“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与一系列相应对证处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患者原有失眠一症加重,整夜不能入睡。服用一些西药如舒乐安定,中药汤剂等,毫无寸效。吾视其前方,无非丹参,枣仁,夜交藤之类,问起纳食尚可,夜间尿频,无心烦等症,视其舌体胖嫩,舌质淡,苔薄白,诊其脉,两关尺浮弦大,重按乏力。此乃脾肾亏虚,阳浮失敛之证,当用温摄法。处方以桂枝加龙牡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5g干姜3g炙甘草10g大枣10g生龙牡各15g当归10g北五味6g紫石英20g益智仁15g补骨脂10g桑螵蛸15g仙灵脾10g淮山药15g木瓜10g炒白术15g茯苓15g五剂患者服用上方后,自觉上半夜以能入睡,夜间能从10点钟左右睡到半夜两三点钟,小便次数已有减少,但醒后仍然无法在入睡。即便如此,患者已然非常满意。再诊视其舌脉,无甚明显改变。再予上方加炙远志6g,继服10余剂。药完,每夜已能入睡五六个小时。嘱其将上方作成丸药,长期服用。
         按:经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血不足,心肝火旺固然易导致阴不敛阳而失眠,同时,阳虚失敛,虚阳上浮亦可导致失眠。该病案着眼点在于舌脉。舌体胖嫩,舌质淡,两关尺脉浮弦大,重按乏力,皆是阳气大虚,上浮不敛的明证。故以益智仁,补骨脂,仙灵脾,桑螵蛸等温补肾阳;龙牡,紫石英佐以五味,木瓜,酸甘温潜收敛;桂芍术苓,建中调营卫,如此,阳潜阴交,故能得效。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8 00:09 | 只看该作者
三个病案都很有意义,尤其是第一个,在临床上比较容易碰到。

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2-8 01:58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学
谢谢
4
发表于 2007-12-8 08:02 | 只看该作者
有意义的病案,临床上有典型,学习了。
5
发表于 2007-12-8 08:23 | 只看该作者
那加分呀?!:handshake
6
发表于 2007-12-9 00: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例患者大便通畅之后,相信它的肺部疾病将得到良好的控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4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