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强化认识《坏死性筋膜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进行性感染,因其进展迅速,破坏性极强,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李东明博士的论文《大肠杆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近日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他认为,各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食肉细菌”感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  北京大学皮肤性病中心李东明博士向记者介绍说,其表现为沿深浅  筋膜播散的感染,在累及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相应皮肤、皮下组织  及筋膜的坏死。
    该病分为两型,I型为混合细菌感染;,Ⅱ型多由p—溶  血性链球菌所致,常伴有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因此,又被  称为“食肉细菌”感染。该病临床极易被误诊,大致分为三期:
    (1)早期表现:皮肤表现为红、肿、热、痛、硬,皮肤表现为光滑、发  亮,弥漫性肿胀,肿胀的范围大于红斑,边界不清。病人可伴有流感症  侯群,如发热、寒战、心动过速、肌肉酸痛、腹泻及呕吐,血压和神智正  常:这一时期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
    (2)中期表现:病变部位更加鲜红,水疱增多变大,疼痛和肿胀加剧,病人全身症状更加严重。
    (3)三期或者终末期表现:持续高热,白细胞升高,休克及多器官  衰竭:30%皮肤可出现大疱,有难闻气味。血管梗阻的结果导致皮肤  出现干性坏疽或表皮分离。还可皮肤和皮下组织分离,4-5天后皮肤可出现明显坏疽。    .
    全身症状包括低血压、心动过速、反应迟钝或意识丧失,皮肤花  纹,急性肾衰,酸中毒,白细胞升高等休克症状。腹壁、肢端、会阴为该  病好发部位 。
    易患因素有糖尿病、肾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免疫低下、营养不  良,年迈、静脉***等。其他包括酗酒、吸烟、高血压、AIDS、肝肾功能异
  常、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慢性皮肤溃疡等。
    此外如皮肤擦伤、烫伤、刺伤、动物或昆虫咬伤、皮下注射胰岛素或静脉***、水痘等,均可诱发该病,手术如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小切口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不全流产常常是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诱因。
    李东明博士介绍出现已下症状和体征时.应高度怀疑坏死性筋的发生。(1)异乎平常的疼痛。(2)离张力性肿胀(硬性肿胀),触诊时皮下组织坚硬,呈木质感。(3)肿胀边缘超过红斑。(4)皮肤呈淡紫色改变。(5)皮肤感觉迟钝或缺失(可能由于肿胀的压迫或皮肤神辅助检查如X线平片、核磁共振
    李东明博士强调,对于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但病情危重的病人,应避免任何辅助检查。伤口局部探查,取活检做革兰氏染色,是唯一有必要进行的辅助诊断。
    治疗主要包括纠正休克及多器官损伤,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彻底引流疑槽铲等措整。辅助治疗包括高压氧、营养支持疗法及对伤口的修复等。其他治疗包括抗凝剂、免疫球蛋白、高压氧。

[ 本帖最后由 梦无痕 于 2008-6-30 21:52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8-6-1 13:17 | 只看该作者
查了一些资料,坏死性筋膜炎一般是指由特殊厌氧细菌、主要是梭状芽胞杆菌属为主引起的一类特异性感染,属于筋膜外层,被称为梭状芽胞杆菌性蜂窝织炎。如出现筋膜下层感染,则成为气性坏疽。
应指出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机体的缺氧环境与特殊的厌氧菌--厌氧菌!!!!。
3# 板凳
发表于 2008-7-12 10:3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病很少见,我的一个患者先心病,法洛四联症,右心衰,双下肢重度水肿,双脚踝多个水疱,破裂,左侧下肢淤紫,触疼,血象高,但无发热,目前考虑此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8: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