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各位大虾、专家、教授们 能否给“中医学”先下个公认的定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偶阅历所及,截至目前偶只是看到过香港的李致重老师关于中医学的定义的阐述比较详细

各位大虾、专家、教授们:
     能否给“中医学”先下个公认的定义,再展开讨论。偶一段时间以来,发现大家探讨的中医学好像不太统一,比如:前几日偶参加了一个小型中医交流会,因为偶是民间中医,在会上很多观点和学院毕业的中医们不统一。他们就要求偶的观点标准化、规范化。让人按着1、2、3、4……等的条款去做、去治病。后来有一同道说:你们别争了,你们学习、研究的中医可能不是“一个中医、不是一回事”。偶当时就“晕”了。中医学能有几个呢????
     回来后,偶不敢怠慢,就连夜翻阅资料、上网搜索关于中医学的定义,还别说真的不是一个。各位大虾、专家、教授们:偶由于身在基层民间,一介村夫草医,见不多、识不广。能否麻烦一下你们抽点时间先把咱们的“中医学定义”给公认了,再讨论。如果我参加的交流会是在国际上那可就麻烦了,非遭人家笑话不可。

[ 本帖最后由 中华草医 于 2007-10-30 16:42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 17: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提的好!具有现实意义。
   
中医学的学习及应用自民国以来开始明显分化成了两大走向。一种是继续保有原生态的中医,未经学府靠从师学艺,即传统的师承派。一种以逐步“系统化”,其将中医学的各家学说及方药毁于一炉,靠医学院校授业,即现有的学院派。

两派各存利弊:
    传统师承派:优点是良好的继承了师辈传承的个人经验,技法较实用。不足是欠缺对中医学的全面掌握。往往在临床施技时存在某些偏颇。出自名师门下者,在这一点上还要好一些。其临床用方药叫质朴,多数保有中医的传统技法。师承派在对中成药的研发及加工制造方面存在着某些与时代工艺脱节的现象。这将造成中成药的发展滞后。
    学院派:优点是对中医学有着全面的基本认识。不足的是其所学是将各家学派的医学理论硬性划一,过于“理论化”造成实践技法的缺失。形成理论过关,应用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刚出学门的中医们当深有感触。查自民国以来出自学院派的诸多名医,均十之八九要拜在某明师门下方可成器。现代的不拜名师门下者,其临床用方药多“较现代化”,杂入许多西医的用药色彩。学院派在对中成药的加工制造工艺方面以与时代同步。但研发方面却多半背离了中医药方剂基本的理法原则 ,趋向于西药的用药理论。(纵观现有的中药提取剂,即可较明显的认识到这一点。按中医药配伍原则组成的方剂基本没有提取剂。丸、颗粒、片、胶囊等剂型的中成药,其用药也很少能体现出中医药的理法原则。多数一味的盲从西医的消炎、止痛。)这将造成中成药的西医化,会逐步的将中成药自身的价值沉降。 不利于中成药未来的生存及发展。

    传统师承派与学院派,只有在五六十年代曾因历史原因而相互学习借鉴。这一时期是中医学百年来发展最为和谐向上的一段美好时光。但也是由于五六十年代的特定历史原因开始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从而加速了今天的中医西医化。
   
现今的中医学定义应分为两个部分:1. 现代化的却逐步趋向西化的学院派中医。2. 实用但理论不完善的工艺滞后的传统师承中医。

注:民间偏方郎中(这里所指的偏方:是指方药有效、但不符合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不在这里加以评说。

以上为本人个人见解。

[ 本帖最后由 王十三 于 2007-11-2 17:21 编辑 ]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 19:25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刘宝和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给中医学下一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