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胰源性门脉高压一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例分析一例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因“间断便血3个月,加重伴呕血1个月”于2003年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柏油样便,每天2次,每次约100ml,在当地医院查粪便隐血(OB)阳性,血红蛋白(Hb)最低41g/L,3次内镜检查发现胃底食管静脉轻度曲张。经止血、抑酸等治疗,病人黑粪持续1个月后好转,Hb升至93g/L。近2个月间隔1-3周出现黑粪。1个月前患者无诱因突发呕吐黑红色血块2000ml,伴头晕、心慌、全身冷汗和四肢湿冷,意识丧失10余秒后自行恢复,并有黑粪,每天1次,每次约100ml;查Hb61 g/L,经输血、止血治疗后好转。1周前再次呕黑红血块2000ml,排柏油样便2次,量不多,不伴腹痛、腹泻、发热、黄疸和少尿,急诊入我院诊治。
   既往史:幼年发现“脾大”,原因不详,未予重视。2002年8月患“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1个月后发现“假性囊肿形成”;2002年12月因“囊肿破裂,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行囊肿、空肠Roux-en-Y型内引流术,术中发现泥沙样胆囊结石,切除胆囊。否认肝炎史,饮白酒10余年,最多时500g/d。
   入院查体 Bp100/60 mmHg,贫血貌,无肝脏、蜘蛛痣,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可见手术疤痕,未发现其他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4.0×109/L,GRAN73.6%,Hb51 g/L,PLT 119×109/L;粪便潜血(+);肝肾功能正常,尿素氮(BUN)32 mg/dl;凝血酶原时间PT13.8秒,PT%72.0%;淀粉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蛋白电泳正常;癌胚抗原(CA)系列、甲胎蛋白(AFP)阴性;乙肝五项、抗HCV抗体均阴性。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少量心包积液。腹部B超:脾大,胰周结构稍紊乱,胰腺未见异常。门脉彩超:门静脉稍宽。腹部增强CT:脾大,脾内低密度,考虑脾梗死可能性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胆囊缺如,胰腺多发假性囊肿形成;心包及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胃镜:食管下段静脉显露,胃底见成团迂曲的静脉曲张,表面呈蓝紫色,散在红色征。
给予患者禁食水、补液、抑酸、止血等治疗后出血停止。住院1个月后行剖腹探查,手术中见腹腔内粘连明显,大网膜粘连到脾表面,结肠脾曲与脾粘连明显,脾与膈肌广泛粘连,胰腺假性囊肿位于脾门处,粘连紧密;肝脏外观正常,表面光整,边缘锐利,质地柔软;脾脏明显增大,脾静脉与胰腺组织粘连,大小网膜区、胃短血管区、胃底部静脉明显曲张,小肠系膜区血管未见明显曲张。左侧大网膜静脉测压> 40cmH2O(血液为逆流),小肠系膜静脉测压18cmH2O。切除脾脏及假性囊肿,结扎胃左静脉,再测左侧大网膜静脉压下降至28cmH2O。病理报告:慢性淤血性脾肿大,符合门脉高压症。
    诊断:1.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胃底静脉曲张合并出血,失血性贫血;2.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后;3.胆囊切除术后。
    病例讨论:胰源性门脉高压亦称区域性门脉高压或左侧门脉高压症,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是脾静脉阻塞,这就要考虑到脾静脉和胰腺密切的解剖关系,正常时脾静脉直径约0.5cm,长约12cm,紧贴于胰腺背面. 胰尾位于第12胸椎水平,相对活动,末端达脾门,与脾动脉和脾静脉起始部一起,由二层脾肾韧带包绕. 故胰腺尤其胰尾发生病变很易涉及脾静脉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良恶性肿瘤、胰腺脓肿及假性囊肿等,近年来胰腺结核也有报道。那么与脾静脉伴行的脾动脉缘何不会受压阻塞呢?这是因为当胰腺体尾部肿瘤、炎症压迫浸润后可引起静脉壁受压或内皮损伤,导致脾静脉血栓形成。而脾动脉壁较厚,压力较高,且有弹性和搏动,位于脾静脉上方,故不易同时栓塞。
从解剖结构上分析脾静脉又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因此,门静脉循环可分为两个区域即脾胃血流区域和肠系膜血流区域。首先,就脾胃血流区域来说,脾动脉携带的血液为门静脉总血流量的20%左右,通过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这个循环系统亦称之为门静脉系统的小循环,其中脾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道. 脾静脉阻塞时,大量的脾血将建立如下侧支循环:1.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网膜右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2.脾静脉-胃短静脉-胃底贲门区黏膜下曲张静脉-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因此胃短静脉和胃网膜静脉常因血流量增大而扩张迂曲,出现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就是该类患者常伴有消化道出血并出现贫血的症状的原因。脾静脉也因阻塞致脾肿大、脾亢。
不难发现,该例患者的肝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我们常把门脉高压与肝硬化联系起来,事实上,本病并无引起肝内型门脉高压症的原因,故肝功能正常. 只有同时合并有肝脏疾患或有其它原因所致者(例如肝继发性胰腺恶性肿瘤或伴发酒精性肝病者),肝功能才会出现异常。因此,诊断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关键是发现胃食管静脉曲张而无肝病症状,这也是和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的一大区别。
结合该例患者以消化道出血、贫血、脾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既往有急性重症胰腺炎、假性囊肿破裂并手术病史,肝功能正常,胃镜提示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可见红色征,术中见肝脏正常,脾脏肿大,大小网膜区、胃短血管区、胃底部静脉明显曲张,大网膜测静脉压明显升高,小肠系膜区血管未见明显曲张,压力正常。故胰源性门脉高压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1.由胃底或并有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2.脾肿大3.肝功能正常。
在治疗及预后方面,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治疗包括胰腺原发病和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两部分。治疗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因其对确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治疗需切除脾脏,这样曲张静脉和其它侧支的血流可减少,则侧支压力减少。 为减少术中失血,在切除带有大量侧支的脾脏前可结扎脾动脉。另外,在比较完整地保存胃短静脉、胃冠状静脉、胃网膜静脉弓的情况下,在脾门处切断脾动脉而保存脾脏,但一般以脾切除同时离断胃短静脉与胃冠状静脉侧支循环的效果更满意。另有报道经皮脾动脉栓塞或选择性脾动脉插管栓塞有一定作用,但未广泛应用。关于无胃肠道出血的左侧门脉高压症患者是否行预防性脾切除术仍有争议,有少数病例随着原发病的改善脾静脉阻塞消失。
综上所述,据统计,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占全部门静脉高压症的5%~10%,胰源性门脉高压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本症虽在临床上少见,但却是唯一能够治愈的门脉高压症。

[ 本帖最后由 houcanglong 于 2007-10-5 10:12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梦无痕+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是您的原创吗?请跟贴说明...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0-5 21:1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曾经碰到过一例,术前有反复发作胰腺炎,曾在当地医院做过脾动脉栓塞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术中探查见:脾脏表面凹凸不平,脾与腹壁膈面粘连明显,遂行脾切除术,术中分离粘连可费了不少神,出血挺多的,术后恢复还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