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糖尿病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糖尿病治疗进展


糖尿病的病因学分型
1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免疫介导型(经典型、迟发型(LADA))、特发型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分泌不足,或以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其他类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胰腺外分泌疾病(胰腺炎,胰腺切除等)
      内分泌病(GH瘤,柯兴氏综合征,PHE0等)
      药物或化学药品所致糖尿病(烟酸,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等)
      感染
妊娠糖尿病(GDM)
  口服抗糖尿病药(OHA) 类型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促泌剂 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
磺脲类
非磺脲类
    瑞格列奈:repaglinide
    那格列奈:netglineide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1)



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伴胰岛素分泌低下者的传统一线用药
其他降糖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患者的合并用药
单用无效或继发失效时可加用双胍、糖苷酶抑制剂、噻唑脘二酮、胰岛素

磺脲类药物的副反应
低血糖
体重增加
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
其他方面(胆汗淤积、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再障、溶贫)
对磺胺过敏者,不宜用
继发失效
    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胰岛素受体数目
     ­  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
     ­  胰岛素受体络氨酸激酶的活性
     ­  葡萄糖转运:
      ­  转运因子4 (GLUT-4)的基因表达
      ­  转运因子4 (GLUT-4)的活性
     ­  肝脏和肌肉糖原合成
                                               
Cusi & DeFronzo
                                                                             Diabetes Reviews, 6:  89-131, 1998

二甲双胍治疗: 体重组成的改变
二甲双胍对血脂的影响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 水平的影响
TZD的作用机制:
PPARg :高表达在脂肪组织, 较低表达在肝和肌肉组织




Insulin resistant adipocytes secrete multiple signalling molecules  linked with inflammation & the metabolic syndrome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种类:   匹格列酮
        罗格列酮
注意事项:
无胰岛素存在时,不具备降糖作用(不增加胰岛素生成)
与双胍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有致肝功能异常的报道,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立即停药
a -糖苷酶抑制剂
种类:    阿卡波糖(拜唐苹)
             米格列醇
             伏格列波糖(倍欣)
       
a -糖苷酶抑制剂
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能选择
       





               


口服单一药物的相对有效性
                磺脲类/瑞格列奈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胰岛素增敏剂
                (药物剂量不同而不同 )        2000mg/天        300mg/天
FPG(mg/dl)        60-70        59-78        20-30        38-48
HbAIC(%)        1.5-2.0        1.5-2.0        0.5-1.0        0.8-1.0
PPG(mg/dl)        90-105        83        40-50        NA

Chiasson J-L et al.Ann Intern Med 1994;121:928-935
Lee AJ.Pharmacotherapy 1996;16:327-351
Garber AJ et al. Am J Med 1997;103:491-497
Data on file:Bayer;Bristol-Myers Squibb;Hoechst Marion Roussel;Novo Nordisk;
Pfizer;Parke-Davis
治疗达标有赖于治疗模式的更新
2型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疾病,患者血糖失控越久, 组织损害就越广泛,治疗达标也就更难。
传统治疗是在联合新的药物治疗前,长期依赖于长期单一降糖药物的剂量递增治疗,直至最大化。
     这种治疗模式,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所花的时间平均长达16-18个月,治疗失败率高。
治疗新模式
    早期、积极、合理的药物联合治疗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小 结
临床医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存在一定的担心和顾虑
本研究数据提示:
   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RSG和MET治疗
     有益于血糖控制
     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促进更多患者达到HbA1C控制目标

2005IDF糖尿病治疗指南-胰岛素
当口服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一般当HbA1c >7.5%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当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可继续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

   使用:口服药未达标者
   起步:中、长效胰岛素10单位
         0.2单位/公斤体重/日
   调整:根据空腹血糖调整
   使用剂量:0.2-0.4单位/公斤体重/日





血糖控制-胰岛素
当口服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一般当HbA1c >7.5%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当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可继续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治疗
          可溶性人胰岛素的自我聚合:                 单体 ->双体 -> 六聚体
    人胰岛素制剂的不足

  短效胰岛素
——作用时间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曲线不匹配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
如何使用:保留口服降糖药联合中、长效胰岛素
  如何起步:0.2u/kg/d 、 10u/d 、 FPG/mmol/l
  如何调整:根据空腹血糖,每3-5天调一次
  使用剂量:0.2—0.5u/kg/d,
            
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注意点
替代治疗         内生胰岛功能极差状态                                   
                 或口服药治疗禁忌症
替代治疗要求:内生胰岛功能极差时:
多大剂量?
     1)符合生理模型   40 单位   /日
                基础+餐前大剂量
            基础:1u / h, 约24u/day
                         (无IR 状态)
            餐前大剂量:6-8u / 餐前                              
                      进餐合理及INS敏感性好)

替代治疗的方法
如何利用简单方案?:
一,两次注射/日:两次预混或自己混合R+中长效
   
 注意点1)早餐后2h血糖满意时-11Am左右低血糖  
                      克服  10Am左右      小量加餐
         2)午饭后血糖很难控制-午餐前加餐量 较难控制   
           量-血糖 波动-午餐后血糖升高  NPH不能覆
           盖 午餐时口服药 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
        3)晚餐前易出现低血糖-活动或晚餐进餐晚
        4)晚餐前中NPH过量-前半夜低血糖
           NPH不足-FPG  控制不满意
替代治疗的方法
如何使用预混胰岛素?
早餐前2/3日剂量左右,30R多用:50%-70%
              NPH覆盖白天                        
    晚餐前1/3日剂量左右 30R
             或50R(注意NPH量)   
  R :  以餐后血糖高低调整
   NPH :以空腹和下餐前血糖调整         

      30R   or   50R ?
空腹血糖较高者宜选用30R
空腹血糖较好而餐后血糖升幅较大选用50R
通常早餐前剂量为全天总量的2/3,晚餐前剂量为全天总量的1/3
调整胰岛素的依据:空腹、早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或睡前血糖

小     结
   基础胰岛素:来得时23u晨起
   餐时胰岛素:诺和锐12-9-8三餐前H
  全天胰岛素总量52u,体重63kg
                  0.83u/kg/d
  基础胰岛素: 23u(44%)
  餐时胰岛素: 29u(56%)
The Monnier Study Results (13)
Fig A : Episodic Venous Blood Glucose Values (mmol/l)
Fig A: Plots of 4 time points
Represents PPG (AUC1)
Fig B: Area Under the Curve
° AUC1 (PPG)
Note flattening effect as A1c 
 AUC2 Total Glycemia above 6.1 mmol/l
Note increasing rise as A1c 
 AUC2 (Total) - AUC1 (PPG)
   = FASTING CO***IBUTION

血糖控制目标
HbA1c <6.5%
相当的点血糖
   FBG          <6.0 mmol/L (<110 mg/dl)
   1-2h PBG  <8mmol/L    (<145 mg/dl)
2# 沙发
发表于 2010-1-13 20:33 | 只看该作者
是好帖,顶顶!
3# 板凳
发表于 2010-1-14 16:3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3 11: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