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96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胃脘痛的临床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总结起来,一是胃络阻滞,不通则痛,一是胃失所养,不荣则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古书中对胃脘痛的描述,多称之心中疼,心痛. 民间也有称心气痛。

       病因病机: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此外,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滞,或久痛人络,胃络受阻,或胃出血后,离经之血未除,以致瘀血内停,胃络阻滞不通,均可引起瘀血胃痛。《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早已有关于这种病机的论述:“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若脾阳不足,失于健运,湿邪内生,聚湿成痰成饮,蓄留胃脘,又可致痰饮胃痛。
本病病因,初则多由外邪、饮食、情志不遂所致,病因多单一,病机也单纯,常见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等证候,表现为实证;久则常见由实转虚,如寒邪日久损伤脾阳,热邪日久耗伤胃阴,多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候,则属虚证。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皆可形成虚实并见证,如胃热兼有阴虚,脾胃阳虚兼见内寒,以及兼夹瘀、食、气滞、痰饮等。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也与胆肾有关。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

       我觉得临床遇到的病人,因为多数病程较长,并屡经医治。寒热虚实错杂者居多。 审明病因,了解病机,抓住重点。逐个击破,是治疗的要点。在治疗胃脘痛,不能面面俱到。杂药妄投。否则不能收到很好疗效。

临床症状:
       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俗称心窝部。其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灼痛、闷痛、绞痛等,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异,其中尤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可有压痛,按之其痛或增或减,但无反跳痛。其痛有呈持续性者,也有时作时止者。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诊断时要注意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对辨证很有帮助。

[诊断] 1,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 2,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 3,发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引起。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查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临床上要鉴别的以下的一些病证。

1.痞满 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 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
3.胁痛 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
4.腹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与腹痛相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
下面结合本人临床经验,介绍一下治疗方法。
临床上,胃病出现最多的证是:
1.肝气犯胃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我常用下方:柴胡,佛手,白芍,枳壳,八月扎,香附子。郁金。八月扎,与佛手配合起来,效果很好。不过,但用中药治疗效果慢了些,可以结合针灸,埋线。取穴:太冲,公孙,合谷,中脘。期门,脾胃俞,肝俞。

2.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中。
书上说是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但我个人常用下方。柴胡,公英,黄连,吴萸,草河车,乌贝散。 亦可用四逆加上乌贝散加救必应,苏梗 .

3.寒湿中阻型:胃脘胀满而痛,时时欲吐,胸痞。大便溏烂,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我临床上常用:平胃散,加苏梗,砂仁,法夏,麦芽,谷芽。辛开苦降。 如合并饮食停滞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可以合并保和丸。

4.脾胃湿热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我觉得用小陷胸汤效果是不错的。 如果见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胸脘灼热,心烦喜饮,用凉膈散效果也很好。
5.寒热错杂型:胃脘胀痛,大便稀烂如泥。时时欲吐,口干,或口苦。舌淡红苔黄腻,脉虚。 可用半夏泻心汤.

6.瘀血停滞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可以在里面加川芎,三七,降香。

7.胃阴津亏虚: 胃阴亏虚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8.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这个病,用这方子见效慢。但疗效稳定。 常需连服一个月左右.

9.脾胃气虚:见胃脘隐痛,或微胀满。时作时止。食欲不振。大便时溏,时秘。或初硬后溏。倦怠乏力,气少懒言。舌淡苔白腻,脉虚细。 常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

治胃脘痛,要注意到脾胃相表里,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润。脾欲升,胃欲降,润与燥,升与降之间的矛盾如何达到统一,是个技巧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云鹤 于 2007-8-14 19:30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8-14 20:06 | 只看该作者
[诊断] 1,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 2,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 3,发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引起。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查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断。

世人既晓胃脘痛常有受寒引起,为何治疗胃脘痛没有解表一法??
3# 板凳
发表于 2007-8-14 20:1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中药效果最快。汤药入口后痛止。
4
发表于 2009-2-24 21: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供
5
发表于 2009-3-4 23:47 | 只看该作者
因為能到胃部已經算是入裡了
當然沒有解表一詞
殊不見金匱謂之"寒中"
6
发表于 2009-3-5 15:03 | 只看该作者
有解表法,桂枝加芍药汤证。
7
发表于 2009-3-5 15:03 | 只看该作者
有解表法,桂枝加芍药汤证。
8
发表于 2016-7-22 09: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4: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