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问答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2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问答汇总
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问答汇总
第1节 无菌操作
1.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消毒顺序是什么?
先是腹部 然后是会** 会**的消毒是由边缘到中心

2. 简述组织的修复过程。
修复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
(1)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再生。又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一般分为:
(1)炎症期:受伤后伤口或组织裂隙内为血凝块所充填,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如果不并发感染,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
(2)、增生期: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与炎症反应**、失去组织细胞间的接触性抑制或抑素和释放伤口激素等有关。伤后6小时,伤口边缘可出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逐渐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填充组织裂隙,原有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可被酶分解、白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终于变成纤维组织(瘢痕组织),架接于断裂的组织间,即瘢痕性修复。
(3)塑形期:经过增生期,伤口可以初步愈合,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主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和运动应力作用,调整修复性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减少和调整排列,使其软化而不影响张力强度。至此,创伤修复过程遂告完成。

3. 描述伤口的分类及愈合的分期。
(一)清洁伤口 通常是指“无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的切口,缝合后一般都达到-期愈合。意外创伤的伤口难免有程度不等的沾染,但经过处理后可能使其沾染减少、甚至交成清洁伤口。
(二) 沾染伤口是指沾有细菌、但尚未发展成感染的伤口。一般认为伤后8小时时以内处理的伤口属于此类。但伤口沾染变成感染,不仅仅与处理时间相关。如伤口沾染严重或细菌毒性强,在4-6小时即可变成感染,已不宜按沾染伤口处理。而头面部伤口,因其局部血循环良好,伤后12小时或更多时间内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其他部位的伤口,如果沾染较少、失活组织不多(如刀刃切伤)、伤后早期注射抗生素,伤后处理时间稍迟也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
(三)感染伤口 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等,有渗出液、脓液、坏死组织等,周围皮肤常有红肿。伤口须经过换药(敷料交换)逐渐达到二期愈合。
(1)一期愈合 伤口经过缝合或本来裂隙很小,其边缘对合良好,上皮迅速再生连接,愈合时间一般是一周左右。局部只有很少量的瘢痕组织,功能良好。
(2) 二期愈合伤口较大(末作处理)或并发感染等,主要是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收缩达到愈合,又称瘢痕愈合,愈合时间较长。因为缺少皮肤,且短痕常有收缩,外观和功能 (出汗、感觉、弹性等)均不及一期愈合。某些伤口先保持开放24-72小时,引流其分泌物,确认无明显感染后予以结合。这样处理常可达到近似一期的愈合,虽瘢痕组织稍多,但比较二期愈合时间缩短,功能也较好。
(一)炎症期 受伤后伤口或组织裂隙内为血凝块所充填,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如果不并发感染,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然后逐渐消退。
(二) 增生期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其机理尚未完全了解,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失去组织细胞问的接触性抑制或抑素(抑制细胞增生的因子)和释放伤口激素(能**丝裂活动)等相关。伤后6小时左右,伤口边缘可出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逐渐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可充填组织裂隙。而原有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可被酶分解、白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其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终于变为纤维组织(瘫痕组织),架接于断裂的组织之间,即痴痕性修复。同时,还有上皮细胞、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等增生,故伤口边缘皮肤(或粘膜)可新生上皮、骨折断端间可形成骨痂等等。各种损伤后的增生期时间长短不一,多数为4-8周。
(三)塑形期经过增生期,伤口可以初步愈合。然而修复创伤的瘢痕组织、骨痂等,在数量上、硬度与张力强度上并不一定适应生理需要。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主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和运动应力作用,调整修复性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减少和调整排列,使瘢痕软化而并不影响张力强度。至此,创伤修复过程遂告完成。
4. 戴干手套和湿手套时穿手术衣的顺序为什么不同?
防止将手术衣弄湿
5. 戴好干手套后用无菌盐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
冲洗滑石粉
第2节 吸氧术
1.如何选择吸氧方法?
1) 鼻导管给氧:插入较深,不易滑出,适合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
2) 导气管给氧:适用于失去知觉者。
3)鼻塞法:适用于需较长时间给氧者,如心肌梗死,休克等。
3) 面罩给氧。但适合于过度通气而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的给氧治疗。
4) 面帐及氧气帐给氧(适用于小儿)。
5) 环甲膜穿刺给氧:只能作为提供有效通气的暂时措施。
6) 食道封闭导管:只宜作为对昏迷无自发呼吸者在不能作气管内插管时的一种暂时手段。
7) 气管内插管:昏迷无自发呼吸者。
8) 气管切开置管: 为较理想的人工气道。
2. 吸氧在流量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病人适于高流量?哪些病人适于低流量?
对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流量浓度(35%一45%),纠正缺氧,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
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存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慢性缺氧病人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靠缺氧**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若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呼吸的作用消失,导致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故掌握吸氧浓度至关重要。
3.吸氧在时间长短方面应注意哪些(举例加以说明)?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患者来说,为了取得较好的氧疗效果,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以上;如果每日吸氧24小时,效果更好。重症缺氧病人应24小时持续给氧。这些病人应在监测下进行氧疗,避免发生氧中毒。
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可产生氧的毒性作用,影响到肺、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视网膜,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对呼吸器官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即可出现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咳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呼吸困难。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
目前认为吸入60%~70%的氧在101.325kPa下可安全使用24h;40%~50%的氧则能继续使用 24h;如吸氧浓度大于40%,2~3天后氧中毒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所以对需要氧疗的患者应有的放矢,不能因低氧血症而盲目提高氧浓度(如有肺内右向左分流的存在,提高吸氧浓度无效)。
2# 沙发
发表于 2007-7-4 23:11 | 只看该作者
. 试述经髂骨行骨髓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穿刺点可选在髂后上棘、髂前上棘。
1.髂后上棘穿刺术
(1)**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使腰骶部向后突出,易于触到髂后上棘。
(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达骨膜。
(3)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选择穿刺点与背部垂直方向刺入抵达骨膜后,左右旋转式钻入,通过骨皮质,达骨髓腔时突感空松,再时针1cm,针头即可固定不动。
(4)取出针芯,接10ml干燥注射器,缓缓用力抽吸,当血液一出现于针管时立即停止抽吸,此时抽得的骨髓量约0.2ml,过多则混进血稀释,若行骨髓培养,则需抽取5~10ml。
(5)拔下注射器及穿刺,迅速将骨髓液注至玻片上,供推片制标本。局部碘酒消毒,并盖纱布,压迫1~2分钟,以胶布固定。
2.髂前上棘穿刺术
患者仰卧或测卧位,取髂前上嵴向后约2~3cm髂缘最宽处或在其旁侧为穿刺点,其余步骤同上。
第10节 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1. 填塞法、止血带法的缺点是什么?
止血带法: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胶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充演其中,外面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2. 止血带法止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①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⑧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l小时,如必须继续阻断血流,应每隔l小时放松 1-2分钟。②要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勿用绳素、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市。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加以绞净绞紧作为止血带(勿过紧)。④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小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前臂和小腿不适用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阻断不全。
3. 前臂和小腿为什么不适合应用止血带?  答:防止损伤神经
4. 上臂中1/3处为什么不应缚止血带?
防止损伤桡神经
5. 现场急救包扎伤口可利用的材料除绷带、三角巾外还有哪些?
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6. 三有巾包扎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7.三角巾包扎法: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
(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
第11节 脊柱损伤的搬运
1. 搬运脊柱损伤病人的错误方法有哪些?
凡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作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少时可用滚动法。
第12节 人工呼吸
1. 几种人工呼吸法,哪一种肺病通气量最大?
口对口人工呼吸
2. 人工呼吸如何与胸外心脏按压相配合?
按压与呼气比例为10~15∶2。双人抢救时的比例为4~5∶1。
3. 人工呼吸时如何疏通气道?
人工呼吸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如患者口鼻内有呕吐物、泥沙、血块、假牙等异物时,用纱布包住示指伸入口腔进行清除。松开衣领、裤带、乳罩、内衣等。舌后坠者用纱布或手巾包住拉出或用别针固定在嘴唇上。
 
第13节 胸外心脏按压
1.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是什么?
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工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2. 心脏骤停的基础抢救包括哪几项。
1.胸外心脏按压术:本法是现场抢救时首选方法。
2. 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有条件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插管如超过48小时,最好做气管切开,接上人工呼吸机。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4~16次/分。若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二人操作时,需按4~5:1的比例进行,如单人操作,则其比例为15: 2
3.胸内心脏按压术:①适应症:有血胸、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脊柱畸形而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者,心包积液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而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复苏者。②本法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按压效果确切。③缺点是必须具备高级人员和设备,还要开胸手术,对心肌易损伤,易感染。一般情况下院外急救即现场急救难以实现,急救站、医院派人前来可能实现。
4.心前区捶击法;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早期,呼吸心跳骤停1分钟内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伤病者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②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小指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次,如无效应立刻放弃。
3.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如何配合?
按压与呼气比例为10~15∶2。双人抢救时的比例为4~5∶1。
第14节 心内注射
1. 心内注射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是起效快,作用强而迅速。缺点是有导致冠状血管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的危险,给复苏后期处理增加困难,且心内注射时要中断胸外按压和通气。
2. 什么情况下,穿刺**入心脏,但回抽不出来血液?
刺入心壁或注射器发生阻塞
3. 心脏注射常用哪些药物?
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4. 心内注射为什么目前很少应用?
心内注射给药:心内注射给药以前在CPR中作为常规给药途径。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和气管内给药与心内注射给药比较,其复苏成功率、血药浓度均无明显差别,而心内注射有导致冠状血管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的危险,给复苏后期处理增加困难,且心内注射时要中断胸外按压和通气。因此,目前认为心内注射给药只能用于开胸心脏**或无其他给药途径时。
第15节 心脏电复律
1. 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有何区别?
一、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则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则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转复心室颤动,称为非同步电复律。仅用于心室颤动,此时病人神志多已丧失。立即将电极板涂布导电糊或垫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分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背或胸前部心尖区,按充电揪钮充电到功率达300J左右,将电极板导线接在电复律器的输出端,按非同步放电撤钮放电,此时病人身躯和四肢抽动一下,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二、同步电复律: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复律。术前复查心电图并利用心电图示波器检测电复律器的同步性。静脉缓慢注射安定0.3一0.5mg/kg或**o.5-1mg/kg麻醉,达到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电极板放置方法和部位与操作程序同前,充电到150一200J(心房扑动者则100J左右),按同步放电按钮放电。如心电图显示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电功率,再次电复律。
2. 什么样的房颤不适宜电除颤?
病史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
3. 电复律有哪些并发症?
(1)心律紊乱 电击后有时可再现频发性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此时应立即加以处理,前者可用利多卡因,后者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
(2)电击后,偶可出现肺循环及大循环的栓塞。
(3)约有3%的病人于电击后出现心肌损伤,甚至再现心肌梗死之图形,可持续数月,特别在使用高能量电击时,最易发生此现象。
(4)偶可发生心脏停搏。
4. 心脏聚停如何电除颤?
电除颤的能量:除颤有赖于选择恰当的能量以产生一足够的经心肌的电流,能量及电流太低,电击不能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及电流太高,又可引起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成人除颤时能量和体重之间并无明确的关联,婴幼儿除颤的能量则要比**。室颤时首次除颤推荐的能量是200J,第二次200一300J,第三次 360J。如连续3次除颤失败,应继续CPR,并给予溴苄胺,加大肾上腺素剂量后再行电除额。
**极直径一般为8-12cm,婴幼儿一般4. 5cm。电极板应放置在使通过心脏的电流最大。标准位置是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电极板放于**的左侧,电极板的中心在腋中线上。另一种方法是一个电极板放在左侧心前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右肩胛下区,注意两电极板应很好地分开,电极板间的胸部皮肤上不要留有导电胶或生理盐水。装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除颤时应避免电极板靠近起搏器,否则将使其失灵,除颤后应检查起搏器的起搏阈值。
第16节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 简易呼吸器较人工呼吸有哪些优点?
1)方便,省力,保护抢救者。
2)更能够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这也是治疗的基本目的。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氧含量较高,加上正压通气以维持足够的潮气量,保证患者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3)呼吸机更能均匀、持续的给氧,减少呼吸功,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呼吸机的应用更能够改善换气功能,可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提高氧分压。
2. 简易呼吸器与人工呼吸有哪些不同?
1)方便,省力,保护抢救者。
2)更能够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这也是治疗的基本目的。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氧含量较高,加上正压通气以维持足够的潮气量,保证患者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3)呼吸机更能均匀、持续的给氧,减少呼吸功,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呼吸机的应用更能够改善换气功能,可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提高氧分压。
3. 简易呼吸器有哪些适应征?
主要应证:①心肺复苏;②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③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④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⑥各种大型手术;⑦配合氧疗作气溶疗法等:victory:
3# 板凳
发表于 2007-7-5 17:21 | 只看该作者
字体那么大  不过眼睛看着不累 :)
4
发表于 2007-7-6 17:18 | 只看该作者
东西挺好啊,谢谢!!!: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