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的循症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高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尿石症的治疗,可以在创伤很小的情况下解除尿石症患者的痛苦。传统中医药防止尿石症还有意义么?中医药防止尿石症的出路和方向在哪里?  

中医很早就有关于尿石症的记载,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治疗经验。不过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高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尿石症的治疗,可以在创伤很小的情况下解除尿石症患者的痛苦。相比之下,中医中药治疗结石近几十年来进展并不大,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应用范围也越来越窄,现在已经很少单独依靠中医治疗尿石症。不过作为对西医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医疗条件较差、高新技术应用较少的地区,中医治疗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中医治疗结石的发展方向。

尿路结石在中医见于五淋、腰痛、腹痛、尿血等章节,总的来说分为三类:

1. 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2. 脾肾亏虚。治疗主要为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3. 气滞血瘀,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杂质沉积,结为砂石。治疗为理气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现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中药疗法、饮水疗法、**疗法、运动疗法、**叩击疗法、指压疗法、拔罐疗法、理疗疗法、饮食疗法、总攻疗法和综合疗法。

     “排石汤”名目繁多,是否真的有效,又是什么作用机制?

一、 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结石已有数千年经验,经长期总结,很多中药方剂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尿石症。

1. 清热利湿排石:湿热蕴结证湿热较甚者用八正散加减,对湿热不甚者用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童木通、车前子、萹蓄草、凤尾草、瞿麦、大黄、黄柏、泽泻、金钱草、生山栀等,血尿者加用大小蓟、地榆。

2. 活血化瘀排石:气滞血瘀证用化瘀尿石汤,常有药物金钱草、海金砂、内金、车前子、萹蓄、瞿麦、石苇、赤勺、丹参、三七、茅根、王不留行、牛膝、甘草、佐枳。

3. 补益肾气消石:脾肾亏虚者用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等。常用药物猪茯苓、泽泻、白芍、生地、阿胶、川柏、知母、枳壳、琥珀末、茯苓、小茴香、升麻。

4. 开郁清肺排石:常用药物为莪术、厚朴、乌药、赤芍、茯苓、川贝、郁金。

5. 散结软坚排石:常用药物有硼砂、朱辰砂、雄黄、白芷、鱼脑石、鱼枕骨、鲤鱼齿、石燕、琥珀、滑石、鸡内金和海金砂等。

目前尿石症的治疗仍是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医只是起促进排石、提高排石率的作用。西医在促进排石方面无理想的办法,仅是抗炎解痉对症处理,靠输尿管自身的蠕动和尿液冲刷排石。中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促进排石。现在临床上应用的“排石汤”种类繁多,但是制剂大多大同小异,主要以清热利湿理气药物为主,适用于结石停留时间短、周围无明显炎症粘连的输尿管小结石,对结石横径小于0.6cm者效果较佳,有关统计结果显示排石率明显高于单用西医治疗。特别是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合中药排石,排石率明显提高,显著减少“石街”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较大的结石(大于0.6×1cm)者,尤其结石停留时间长,周围有明显炎症、粘连、肉芽组织包裹,并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者,采用中药排石常难以奏效,有时反而会因为其利尿作用加重肾积水,危害肾功能。

中药在预防结石形成方面更显示了肯定的疗效。如金钱草、石苇、玉米须、茯苓等可以减少上尿路结石患者晨尿中大晶体的比例,预防含钙结石的形成。也有报告认为车前子、泽泻、夏枯草、猪苓也有类似的作用。因此有人主张采用金钱草代替茶叶泡水喝,以减少结石的复发。

二、饮水疗法

饮水疗法要求结石患者每天饮水至少1500~3000ml,保持每小时尿量1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盐类浓度,减少其沉淀机会,预防结石再发和阻止结石增大。大量饮水还可以增加尿量,使小结石及时顺利排出。

饮水疗法包括水冲击疗法和磁化水疗法。水冲击疗法就是让病人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迅速输液1500ml左右,或以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0ml静脉滴入,使尿量骤然增加,对结石进行冲击。随尿量的增加,输尿管蠕动也增加,有助于结石排出。

磁化水疗法即服用经过一定磁场处理的水(即磁化水)。磁化水的溶解度和渗透压较大,可以促进结石溶解和碎裂,利于结石从粘连的输尿管壁上脱落,同时大量饮用磁化水也可对结石产生机械冲刷作用,利于结石的移动和排出。

饮水疗法,应该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适当进行跳跃或跑步运动,以促进结石移动和排出。

     肾绞痛疼痛难忍,一针下去,痛止石出,这是神化还是真实?怎样看待**排石?

三、针灸

临床上对于较小的多发结石主要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如果配合**排石,可以大大提高排石效果。针灸疗法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兼以行气止痛,在解痉、止痛、促进排石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肾绞痛频繁发作时,由于结石在肾脏和输尿管中**组织使其痉挛,从而产生结石和组织间的分离动力,此时正是**治疗排石的最佳时机。肾积水和输尿管积水对嵌顿的结石产生压力,痉挛的平滑肌一旦在**镇痛作用下松弛下来,结石就有可能解除嵌顿进入膀胱,从而经尿道排出。

由于现在有其他更好的疗法,针灸疗法只是作为辅助治疗,一般很少单独应用。针灸疗法以体针为主,也有电针、穴位注射等疗法。

1. 体针

人体很多穴位可用于治疗尿石症,不同的医师根据不同的患者,所采用的穴位也可能不同。常采用的方案是主穴取京门、肾俞、阳陵泉、三阴交。针灸可每日或隔日一次。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他穴位。绞痛发作时可以**肾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志堂、关元。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选**肾俞、三焦俞、志堂、京门、天枢、气海、阳陵泉。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取肾俞、膀胱俞、中极、水道、三阴交等。体针治疗临床应用证实对促进肾输尿管小结石排出确有一定的疗效,对解痉止痛效果尤其明显。尿石症的最常见表现为肾绞痛,西医采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解除输尿管痉挛,疗效有时不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此时联合应用针灸疗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报道取京门、肾俞、足三里和三阴交诸穴位给予中强或强**,1小时内绞痛100%消失。

2. 耳针疗法

取肾、交感、输尿管、膀胱区或耳壳探测的敏感区,捻转法运针,中强**,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可镇痛促进排石。也可以采用耳穴压迫法,在肾、输尿管、膀胱、三焦等耳穴处放置王不留行籽,每穴1粒,胶布固定,每日压迫耳穴5次(微痛为度),每三日换药籽1次,按压前饮水250~500ml,可促进排石。

3. 电针疗法

常取肾俞、中脘、足三里、委中,**得气后,接针灸治疗仪,阴极接肾俞、中脘,阳极接足三里、委中,每次治疗30分钟,电流由弱到强,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4. 穴位注射法

常取肾俞、膀胱俞、京门、三阴交,每次选用2~3穴位,每穴位注入10%葡萄糖5~8ml,每天1次,7次一疗程。也有主张选用肾俞、关元、阳陵泉,配以足三里、三阴交等。

四、 总攻疗法

总攻疗法是我国经长期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促进排石的方法,曾经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所以目前虽有很多新的结石治疗方法,总攻疗法仍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其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缺点是要忍受排石的痛苦。

总攻疗法适应证为输尿管结石,横径小于1cm,无严重感染,无明显尿路梗阻或狭窄、肾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积水,尤其是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最佳。对年老体弱,有心血管疾病者,有明显梗阻积水者均不可应用。一般每周2~3次,2周为1疗程。有统计显示,平均治疗4周,70%的较小的结石可以排出。具体方法各地可能稍有不同,常用方案如下:

1.口服清热利湿中药一付,处方如下:

枳壳9g,厚朴9g,金钱草30g,车前子30g,泽泻9个,川牛膝9g,冬葵子15g,三棱15g,莪术15g,川军15g,青皮15g,白芷15g。

水煎300ml,顿服。

2.口服双氢克尿噻50mg,肌注黄体酮50mg,饮水1500ml。

3.1小时后在饮水1500ml。

4.上述中药二煎200ml口服。

5.**10mg,皮下注射。

6.针灸 对输尿管上段结石**肾俞、膀胱俞,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肾俞、水道、天元。由弱到强**,5~10分钟。

7.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8.起床活动,跳跃运动,用力排尿。

总之,中医中药尽管治疗尿石症确有一定的疗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多为经验性治疗,在经验医学逐渐被循证医学所替代的今天,它在尿石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少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由于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治疗结石的效果许多人表示怀疑,对此急需拿出能够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是推广中医药治疗结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小结

现在很少单独依靠中医治疗尿石症;
作为对西医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中医治疗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中医治疗结石的发展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分为中药疗法、饮水疗法、**疗法、运动疗法等。

[ 本帖最后由 月落乌啼 于 2007-7-2 23:23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7-2 23:27 | 只看该作者
对西医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中医治疗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点同意。但现在结石治疗研究方向在于微创取石,确实有好多好处,可以减少痛苦。但微创要求比较高,缺点也比较明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