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8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治疗] 卒中患者的心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为全社会所认可,尤其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患者的心理情况已渗透于治疗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临床医疗的效果。因此,疾病与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患者精神上的配合与辅助治疗。
脑卒中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1]。脑卒中又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生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2]
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方面,抑郁是主要的情绪障碍,发生率约占40.27%,有**意念者占总数的17.36%[3];同时,在情感方面,会有恐慌感、麻木感、焦虑、顽固、分裂等,认知方面会有怀疑、混乱、空想状态等。这些都是卒中事件发生后的常见心理症状。
本文将从普通心理学反应机制来讨论卒中的应激模式与阶段过程,总结卒中患者的心理演进,并对本类病人的身心全面康复理论作些努力。

排除卒中事件后意识丧失不再恢复者,脑卒中患者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系列情绪与心理反应。阶段理论提示我们,发生卒中的个体经历这一系列心理反应的结果,从而获得适应[4]。尽管这一理论仍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它还是被以权威的方式记录了下来[5]。对于不同心理阶段的具体表现,Livneh曾在他的论述中列举了40种不同的适应模式,还提出了一个系统模型[6]。接下来本文将以该系统体系为基础,补充其他多方学者的观点,来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个心理历程作一个概括。
1首次冲击
当个体遭遇到突然的、无法抵抗的严重伤害时,或危及生命的疾病,心理应激机制即开启,这就是首次冲击阶段。它包括下面几个过程:
11震惊
这基本上是最早出现的应激反应。举例来说就是:“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定是在做梦”这类。震惊常以沮丧、麻木、寡言少动及认知混乱为特征[7]
12焦虑
这是惊慌失措后的必然反应,是在面对如疼痛、治疗的副作用、内心期待、等待医疗结果过程中所出现的。焦虑以认知混乱和胡思乱想为特征,也会同时伴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头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当个体面对卒中这样的突发事件,瘫痪与限制自由将会使焦虑升级[7]
2防卫与转移
在患者与卒中造成的首次冲击作斗争时,肢体防御机制启动,于是紧随焦虑与遇险情绪而来的,将可包括以下内容:
21讨价还价
人们常常希望获得完全的康复,并在自身与一种超乎精神的力量(如神灵或上帝)中间寻求目标的实现,并会以一种承诺作为痊愈的交换条件,如“上帝啊,如果能帮帮我,余生我一定每周都去做礼拜。”这常常就是人们在危机时候的讨价还价。与“否认”的阶段相比,讨价还价则是一段持续较短的心理历程[6]
22否认
Livneh Anonak的观点中,否认是在卒中适应中最具争议性的心理情形之一[7]。“否认”既被认为是阶段心理中的一个特殊过程,也被认为是一种防御情形。即发生卒中事件的个体试图将这类创伤性事件的结果弱化、忽略、或者避开。否认通常以希翼和非现实的康复期望为特征。患者会选择性地将注意力放在富于希望的状态中,对客观存在的不良现状视若不见。WeinsteinKahn对残疾或慢性疾病中人们的否认情绪加以分类,归纳了5大类:1)彻底否认,即否认一切疾病症状表现2)否认主要的残疾,即对主要的受限予否认,只承认威胁较小的那一部分3)弱化残疾程度及致残原因4)从他人处寻求保护,或将此归因于他人5)暂时将残疾进行转移,如承认致残过,但声明目前已治愈[8]。这项分类对于卒中患者的否认情绪也基本适用。
     从习惯性角度看,“否认”属于一种不适应性心理,但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中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适应策略,并且对于遭遇生命伤害性的危重事件而言,他是一种重要的生存反应[9]
3开始意识
在经历了一系列心理过程的结果后,便进入了这一阶段。他是以正反两方面感情并存,及悲伤情绪为特征的。
31自语
危机生存的事件发生,受害者往往会因罪恶与绝望感而开始一段自言自语的历程。这些反反复复被叨念的词句常常是一些简短的经历,或某个关键的、特殊的场景。比如“一切都完了!”类似的话[10]
32抑郁
这种反应是以患者对自身身体上或功能上的失望,及对将来结果的理解为特征的。他们会说:“曾经的……,现在已经不可能了。”[11]在这一阶段常常可能出现的情感一般会有:无助、失去希望、孤立、绝望、自我否认、悲伤等。
这种抑郁与临床上的抑郁症有相当的类同性,但这里的抑郁主要发生于残疾人(如脑卒中偏瘫患者),它常常是过度估计残疾的现实,是生理消极的症状[12]
33内心烦躁
这被认为是自我导向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由残疾的结果形成一种惭愧感而形成。额外的预防措施在此阶段非常必要,因为患者很可能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自我伤害。
34***
个体的反抗与叛逆情绪会通过对命运的愤怒,或削弱他人而表现出来。在本阶段,患者通过以与周围的一切为敌的表现来发泄其逆反心理,包括对他人、他物、与残疾或疾病联系的整个外部世界,甚至是对治疗过程[6]。敌对性的外在表现特征有:攻击性的举动、对他人大喊大叫,攻击性态度,对治疗过程进行破坏等[7]。举例来说,卒中患者在医院可能对医护人员大发脾气,对他们给自己制定的治疗措施加以指责。
4恢复
这被认为是卒中适应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及患者重新认识自我,并将自己再次融入周围环境之中,此阶段又可包括下列几个阶段:
41认识阶段
患者对这种永久性的疾患或残疾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开始接受。认识阶段是以患者接受病情现实,且清楚地形成一种观点,即“这不好受,但也不是坏到极点”为特征的[10]。患者同时也重建了他的价值观和信念,确定了另一种生命的目标和意义。
42接受和最终适应
这是最后才形成的心理接纳阶段。这一阶段患者的内部情感和认知进入了卒中后功能受限的一个新的自我状态,也完成了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患者重建了积极的自我价值,意识到仍然或着还不错,开始了疾病状态下的潜能发、社会目标及职业目标的追求,并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不断克服所遇到的各种障碍[7]Wright认为这种接受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历程,它以价值观的扩展,及新的生活观念和目标的确立为最终结果[13]。所以应该强调的是:卒中事件决不只造就消极生命,只要乐观一点,生命中仍然有机遇可以把握。

总之,认知的重建和价值观念的扩展是脑卒中患者卒中后心理功能恢复的主要方面。卒中后的良好适应是对个体自身持有积极观点并坦然接受,失去的某项功能已成为自身特征的一个部分。我们或许这样对患者解释:拥有强健的体魄和乐观的心态是幸运的,但是倘若有不完满,也仍然要努力去发现另一边的幸福。健康或疾患,更多时候人们的相似点多于差异点,而疾患只是人类差异点中的小小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 神经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6
[2] 关骅主编. 临床康复学[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22
[3] 关骅主编. 临床康复学[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3. 462
[4] Shontz F.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Physical Illness and Disability[M].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5
[5] Trieschmann RB. Spinal Cord Injuries: Psychological Social , and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M]. 2nd ed. New York: DEMOS, 1988
[6] Livneh H .A unified approach to existing models of adaptation to disability:A model of adaptation[M]//Marinelli RP, Dell Orto AE.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mpact of Disability.3 ed.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111-138
[7] Livneh H .Antonak R.Psychosocial Adaptation to Chronic Illness and Disability[M]. Gaithersburg, MD:Aspen Publication, 1997
[8] Weinstein EA,Kahn RI. Denial of Illness :Symbolic and Physiological Aspectd[M]. Springfield,IL:Charles C Thomas,1955
[9]Vash CL,Crewe N. Psychology of Disability [M]. New York:Springer,2004
[10]Kerr 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adjustment to disability[J]. J Rehab ,1961,27:16-18
[11]Lefing S, Lam CS. Evaluation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II in Individuals with movement disorder[D].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
[12]Kalpakjian C, Lam CS ,Leahy B.Conceptu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epression in **s with brain damage by clients and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staff[J]. Brain Injury,2002,16:501-507

[13] Wright BA.Physical Disability :A Psychosocial Approach[M].2nd ed. NY:Harper & Row Publishers,1983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smile9911023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7-6-30 22:16 | 只看该作者
不测的伤病使人瞬间从一个完美的健全人变为一个终生残疾者,其心理创伤不言而喻是十分巨大的。受伤即刻,由于突然而来的横祸,使毫无思想准备的患者突然茫然不知所措,处于心理反应上所谓的震惊或休克期;此期过后,患者不能理解,不相信残疾的迅速到来和严重的后果,否认自己的残疾,进入否认期;及至逐步理解残疾已无法避免,把内心的不满和痛苦向外发泄,是为愤怒期;以后逐渐出现悲观失望,痛不欲生是为悲痛期或抑郁期;经过一段时间,在医务人员和周围人的治疗和帮助下,逐渐承认现实,进入承受期。其反应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7-9-4 22: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09-1-6 09:0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总在风雨后,谢谢分享1:P
5
发表于 2010-5-17 16:44 | 只看该作者
very goo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6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