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23|回复: 1

[传染病] 注意手足口病已高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于搜虎新闻
手足口病高发季 北京7天新增325例2007年06月12日11: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足口病高发季 北京:7天新增325例

  第一时间,第一关注。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前一段时间,山东临沂就出现了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81例。而最近在北京,这种病的发病率也是明显增加。



在一些医院,记者发现,前来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比平时多了许多。

  在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候诊大厅里人满为患。一些患儿的手脚出现红色丘疹,口腔里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些患儿还有低热的现象,医生介绍说这就是手足口病症状,近期来看病的这类患儿明显增加了。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 董利娟:每天有15到20例左右吧 目前尤其是6月份以后。

  记者了解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安贞医院等几所医院,它们的儿科每天也都能接到几例手足口病患者,比往年稍有增加。北京市卫生局表示,今年本市手足口病发病水平明显偏高。6月1日至7日,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25例,去年同期,病例报告数仅为89例。医生介绍,来看病的主要还是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有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的儿童。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 董利娟:主要表现是发烧 手脚口腔出现疱疹 应在家休息 多喝水 一旦发现脸色苍白呕吐 要赶紧去医院

  手足口病高发季 预防感染 清洁当先

  由于对“手足口病”不了解,有些人就认为它和口蹄疫是一回事。实际上,两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大不相同。要想预防感染手足口病,清洁工作特别重要。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手足口病研究室,我们了解到它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患儿并不用住院治疗,很多人一个星期就会完全康复。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出现高烧、剧烈头疼、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控所研究员 许文波:是常见病多发病 在全球都广泛流行 传播途径广泛 有粪口传播 呼吸道传播等 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列入法定传染病。

  手足口病非常容易传播,唾液、粪便等可能污染毛巾、水杯、玩具等日用品;病毒也可以通过谈话、咳嗽等经呼吸道传染。因此让儿童经常洗手、消毒很重要,幼儿园托儿所应该每天早晨检查幼儿的身体,尽早发现和隔离患病儿童。专家特别提醒,尽管成人很少感染手足口病,但他们却很可能成为患儿的传染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肠道传染病防制办公室主任 张静:护理婴幼儿的成人 护理前一定要洗净双手 成年人不感染 但很可能带有病毒 容易传染给孩子

  第一关注总编后

  根据卫计委的统计,截止5月21号,今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两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病例数上升百分之一百多。不过家长也不必惊慌,因为手足口病本身并不会致人死亡,只要能控制并发症,孩子是能很快恢复的,而且不会留下疤痕。


夏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本来属于比较容易治疗的疾病,但由于家长的不重视,有不少孩子由于手足口病而导致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传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患儿疼痛难忍,时时啼哭、烦躁、流口水,不能吃东西,尿黄,重者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约3-5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

●传播途径:

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分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手足口病爱攻击小小孩:

这种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是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以1~2岁婴幼儿为主。染上该病后,孩子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至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皮疹。

手足口病虽不是什么危重疾病,但近几年,却有不少孩子因此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起了皮疹就以为是一般的皮肤病,不重视。口腔内的疱疹破了之后引起溃疡,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上呼吸道感染,没有及时带孩子就诊。而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脑炎、肺炎、心肌炎,引发重要器官损害。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平均4天。治疗期最短3天,长者8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控制措施:

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的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的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物资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的有力措施。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要口腔内、手、足等处的疱疹破溃时,要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卫计委门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预测工作,控制儿童集体机构的暴发,减少各种并发症。通过卫生宣传教育、早期就诊、早期诊断,减少传播。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坚持检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口腔和手、足等处,同时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手足口病患者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密切接触病人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这样可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医疗单位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实行预诊,分诊或设专门诊室。

●手足口病怎样与其他疾病区分

小儿手足口病因为与几种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似,不好鉴别,所以家长更应该仔细观察。一般水痘是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疱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 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而如果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一般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皮疹的颜色是红紫色,少数患儿波及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

●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由飞沫经呼吸道或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经口进行传播。
该病具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该病也不会导致后遗症。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应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洗手。
夏天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要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不必惊慌,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并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综合征,简称“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又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一般3-11月为发病季节,6-8月为发病高峰。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但以1-4儿童为多见,约占病人数的85%-95%。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主要应做到;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多种散剂合用治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西医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的医生们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治法,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补充,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经临床2000余例患儿应用,达到了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疗效。

小儿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尤以婴幼儿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大范围流行。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齐市中医院儿科现为***重点专科、黑龙江省儿科疾病诊疗中心。该科主任中医师张铁、何桂华、王英等人认为,尽管小儿手足口病历代中医典籍未曾记载,但根据辨证应将其列为温病的范畴,病机是风热病毒蕴于肺、心、脾、胃,蒸腾气营所致,病邪在卫气营之间。故治疗应以消热解毒、运脾养阴为总则。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张铁医生等人自拟了羚凉通散和平脾羚散,两大散剂类型又各含有三个不同药物组成的散剂。在风邪犯肺、心脾蕴热型的急性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色红,发热,口渴,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为主。采用羚凉通散,主要成分为双花、连翘、豆豉、大黄、石膏、防风、荆芥、黄芩等。在脾胃失运、阴虚火热型的恢复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散在或消退,身热渐退,口唇干燥,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以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原则。采用平脾羚散,主要成分为陈皮、厚朴、神曲、羚羊角、芦根、麦冬、苍术、砂仁等。两期均以三种散剂互相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利湿之功,使热去疹自退,脾运正常,虚火自灭,养阴津自生。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西药可用维生素B2,每次5毫克,每日3次。左旋咪唑每次每公斤体重1.25毫克,每日2次。外用0.1%雷凡奴尔液含漱,每天5次;0.02%盐酸洗必泰液含漱,每日5次;金霉素甘油糊剂涂患处,每日4次。
穿琥宁注射液,10mg/kg体重加入5%葡萄糖10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1、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

  2、 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

  3、 银花蝉衣饮:银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







[ 本帖最后由 lftsqd 于 2007-6-12 17:52 编辑 ]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发表于 2007-6-13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万火急!!!! 请问什么病有以下症状 脸上起油 感觉很疲乏 特别嗜睡 觉睡的很多起床却很疲乏脑门起一堆小包 而且晚上睡觉睡的不踏实 盗汗 有时觉得身子很热而且这个病传染性很强 接触就会感染 很可怕 如果不及早找到治疗方案 可能会比非典形性肺炎还可怕 会波及全国全球 我都快崩溃了我怎么这么倒霉不知不觉的就感染上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