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神医学] 别忘了对精神疾病的急性期治疗的一个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应用前景

电痉挛治疗(ECT)始于1938年,是用一定量的电流**脑部,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性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古老而很有效的方法。其适应证主要有(1)较严重的抑郁,有自伤、**企图及行为者。明显的自责、自罪。(2)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者。(3)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但是由于它引起的抽搐发作被认为是不符合医学人道主义,还有它对老年、心血管等躯体疾病患者的不安全性,一直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又称为无痉挛或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目前,国内对MECT存在两个传统误区,误区1:由于MECT的不安全性及副作用,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还是首选药物治疗,实在是“好几种药物无效”,“没辙了”,再考虑MECT。误区2: MECT只有近期疗效,只能用于精神疾病的急性期,维持期还是靠药物。然而,事实上,通过改良后,由于避免了抽搐发作,家属及病人的依从性大为增加,同时由于消除了ECT常见的骨折等副反应,安全性大为增加(对老年人的安全性甚至高于SSRIs类药物),对年老体弱、骨折、骨质疏松和伴有心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但代偿功能好的患者均可酌情施治,因此适宜人群大为增加。国内有较多的回顾性对照和非对照研究验证了MECT治疗抑郁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性。国外对MECT和ECT的研究很广泛,亦很深入。有很多回顾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验证了MECT和ECT对抑郁急性期的有效性要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尤其适合重度抑郁及老年、药物难治性、精神病性抑郁,MECT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尤其近年研究认为维持MECT(continuation and maintenance MECT)对维持期的有效性、对预防复发要优于单一药物治疗。这些因素使得MECT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当前,抑郁、**是社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WHO1999年公布全球有3.4亿抑郁患者,每年有1000-2000万人有**企图。1990年抑郁症列全球十大资源消耗疾病中第四位,预计2020年将跃升至第二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等特点,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MECT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将来甚至可以向综合医院推广。但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是,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对于MECT的抗抑郁疗效机制研究也还很缺乏,一般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有关, ,但其中生物学因素更受到重视。多年来精神病学家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探讨,以求找到其发生的相关生物学标志。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以及不同药理机制的抗抑郁新药不断问世,科学家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探索该病的生物学特征,并取得了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一切都有助于逐渐阐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机制。MECT被公认是治疗抑郁症的唯一特效方法,因此很有必要从MECT角度来更进一步地探讨抑郁症的病因,研究MECT的抗抑郁疗效机制。所以,开展这方面的临床科研工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证据,进一步推广MECT的临床应用。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6-18 21:37 | 只看该作者
对,电休克确实有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