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224|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女40岁。足跟痛4年。双足着地就痛。走一会就会好点。如果在农田工作就痛的厉害。多方治疗没有效果。拍片没有骨质增生。风湿。 用中药泡脚无效。从爱爱医用了2个方子了。用肩俞透极泉。开始有点效果。按血脉淤阻服中药也没效果。请各位同仁说说看法。还有要怎么治疗。
2# 沙发
发表于 2007-5-17 13:2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足跟痛是足根部周圍疼痛的疾病。中醫古代未見有此病名。此組疾病從廣義角度來說,包括跟骨滑囊炎,跟腱止點撕裂傷,蹠腱起點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墊炎,跟骨骨刺,痹性跟痛症等疾病。中醫認為本病是過度勞累,"肝腎不足所致"。

本病的發生,主要原因是出生時即具有的根部脂肪墊組織,對人體負重起一個重要的緩衝作用,減少站立和行走時人體內部器官的震動,隨著年齡增大,跟墊組織產生退行性變,不斷負重及衝擊後,纖維間隔被撕裂,脂肪組織被擠出間隙,作用力直達跟骨。日久,跟骨部皮質增厚而形成骨刺。多見於40歲以上肥胖患者。

本病臨床表現主要為根部疼痛,以體位改變及長期站立、行走時症狀為明顯,休息後稍減,再行走時疼痛又出現。跟骨結節及周圍壓痛明顯,可見足底組織腫脹。治療本病的關鍵是囑咐病患減少行走、站立時間,避免過度行走。

足跟痛在中醫古文獻中未見論述,但從發病機理來說,本病與肝腎不足有關,並與身體內部之勞損有關。中年以後,肝血腎精漸虧,腎陽不足,致筋骨失養,更兼長期站立或行走於硬地,跟骨結節部遭受牽拉,氣血受阻,更兼風寒濕邪內侵而成。本病雖不會致殘,但日久因根部疼痛而影響行走,影響日常生活,對中老年患者的工作則影響較大,為難治之病之一。

治法董氏奇穴: 木關 骨關  對側施針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7-5-17 18:0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回2#楼
看得出,先生对董氏针灸颇有造诣,请教“木關、骨關”如何定位,非常感谢!
4
发表于 2007-5-17 20:4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穴道名稱: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外側五分,腕豆骨下是穴。亦節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

穴道名稱: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內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下五分偏內五分處。

用針時 切壓穴位 避免患者 進針時的 痛感

[ 本帖最后由 董氏針灸 于 2007-5-17 20: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德修 + 1 感谢您热心帮助其他会员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07-5-17 21:2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回#4楼
谢谢“董氏针灸”前辈的回复,学习了,有机会试一试。
6
发表于 2007-5-17 22:4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肩俞透极泉。只治疗跟骨骨刺引起的脚跟痛.
7
发表于 2007-5-18 08:1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用淄博出的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很好,我在临床使用中效果很好。
8
发表于 2007-5-18 08:38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可以用白术和补骨脂各10克,也可以加服六位地黄丸,针灸取穴:三阴交,昆仑,太息,绝骨,申脉,照海,加阿是穴。也可以**同侧的合谷(用泻法),开始**时疼痛先加重后减轻。以上两种方法,我用了很多年了,效果很好的。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9
发表于 2007-5-18 11:3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对侧大陵穴后0.5处,边行针边让患者跺足。对单纯的足跟疼效果上属理想。可加服补肾药以巩固疗效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苦寒+1学习了。我试试
收到1朵
10
发表于 2007-5-18 21:3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用木鳖子5个捣烂外敷痛处
11
发表于 2007-5-18 21:3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用木鳖子5个捣烂外敷痛处
12
发表于 2007-6-4 20:5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这是转我的《针刀临床带教随笔》的小节,供大家参考:
         “跟痛症包括了跟骨骨刺增生症,跟骨下脂肪垫炎,骨膜炎,跖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内外侧N卡压症和跟骨内压增高症、跟腱炎等疾病。它不包括跟骨TB、跟骨慢性骨折等疾患,跟骨骨刺增生症症状主要是跟骨局部疼痛,行走不便,或稍稍活动后症状减轻,过度劳累或行走则加重,X光检查跟骨结节前下骨刺形成; 跟骨下脂肪垫炎主要表现为足跟持续性涨痛,行走时足跟疼痛加重,足跟不能着地, 足尖支撑着地呈跳跃跛行,局部肿胀,有时疼痛剧烈,坐卧不宁,垂直于跟骨结节压痛最明显,且压痛范围大.X光检查跟骨可无异常;骨膜炎,足跟和周围组织疼痛较剧,触压疼痛较重,足跟周围组织可有肿胀,可有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跟下滑囊炎跟骨后上缘疼痛肿胀,行走可使疼痛加重,以上楼梯及上坡为甚,查体在跟骨的后上方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有时在跟腱的两侧可摸到鼓出的肿胀发炎的滑囊;跖筋膜炎,行走,弹跳时症状加重,脚尖不能着地,以足跟着地支撑跛行,查体足底比健侧硬;跟骨骨内压增高症也是以足跟痛为主,但其疼痛是胀痛,有时夜间难以入睡,患足抬高可减轻疼痛,软组织查不到明显的压痛,足跟叩击可有疼痛,X光检查跟骨可有骨小梁的改变或囊性改变;跟腱炎表现为跟骨后上方跟腱处的酸胀不适及疼痛,病人多不敢做提踵动作而常以全脚着地或固定脚跟着地以机械步跛行.”
          “回答的很好,但是还不够全面,一个足跟痛,牵涉到好多肌肉,肌腱,韧带,滑囊,骨骼和神经等组织,还有,没有谈到继发性足跟痛的诊断问题,如:髌下脂肪垫炎,腰骶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等,此外,《针刀医学原理》提到一个跖管综合征的病名,实则是跟内侧N卡压也可列入跟痛症的范畴。”我说。
          “是!是!是!”赖医生连连点头。
         “那么这个病人如何望诊呢?”我说,“我没有看过病人的X光片,也未给病人查过体,单从赖医生的病历看,我们还无法下诊断,病历写的发病部位位于内踝下,足跟上,如从以上部位推测,应是跟下滑囊炎和跟内侧N卡压,而跟痛症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有类似,如骨刺增生症、跟骨下脂肪垫炎和跖筋膜炎这三种病,压痛点可同在一处,其病变也可互为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动态解剖和微观解剖,才能把握好我们治疗的‘环’。现在来猜猜看,看我的望诊是否过关。”
           我对病人招招手,道:“来,啊婆,你走一下我看看。”
           病人以左足掌外侧缘着地,慢慢向病床走近。
           病人边走我边说:“你们看,病人是以左足掌外侧缘着地,其脚尖和脚跟外缘均着地,从而可以排除胫后N卡压或腓肠N卡压引起的足跟内外侧痛。因为以足外侧缘着地行走,腓侧支持带会加重紧张,外侧的腓肠N终末支如果存在卡压,那么这种卡压会加重,她就不能以这种保护性步态走路。同理,足掌外侧屈曲,内侧表面看是松弛,实则会导致跖管的紧张,因为跖管是一个骨性纤维管,缺乏弹性和伸缩性,外侧腓侧支持带紧张,内侧跖管不能随之膨胀,致管内相对狭窄,管内压力增高,胫后N受卡压也会加重,故这种步态也不存在上述三种疾病,倒象是髌下脂肪垫损伤.而病人刚才从诊室步行到此,全程约二十米,我刚才留意了一下,其步态也无跳跃跛行和脚尖步态,病人从椅子上站起也毫不费力,从而可以排除跟骨下脂肪垫炎、腰髋膝关节的病变,以及跟骨内压增高症,但病人主诉内踝下,足跟上的疼痛又作何解析呢?安教授认为N受双重卡压才引起症状,那么,是否还有除髌下脂肪垫损伤等原发病在踝以上我们没有发现呢?而跟痛症诸疾又多互为因果,所以我认为我们庄先把跖腱膜炎, 跟骨骨刺症排除的疾病.我们看骨刺要看到具体软组织的病变,这样治疗才有指道意义.才能把握有效治疗的‘环’。”
           我拿过X光片,指着患侧的跟骨结节前缘说:“你们看,这个骨刺如一支指针向足趾前伸,从骨刺形成的三种力分析骨刺不象压应力的蘑菇状分布,也不象涨应力的蛋圈状分布,而是拉应力的拔丝状,那么,这应该是跖腱膜的力平衡失调所致.但是,这只是分析,因为跟骨骨刺与跟痛症的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这就是西医对此视为痼疾的原因,针刀医学认为骨质增生是机体内部软组织力的动态平衡失调的结果,调整好软组织力的动态平衡失调即治好其症.如果双侧均有骨刺形成,患足足弓加深,而患侧足底跖腱膜又异常紧张,则应考虑跖腱膜挛缩,而健侧因尚在机体的正常代偿值之内,所以没有症状.那么,除了以上分析,我们还要检查哪些部位才能摆脱‘针刀匠’而拥有‘针刀师’的临床诊断思维呢?赖医生先检查一下。”
           赖医生常规从上至下检查了腰、膝和足根部,然后嘱病人上床,俯卧位,足背垫枕,重点检查了足跟周围的五个点,说:“只有跟骨结节部压痛,跖腱膜较健侧紧张,X光片足弓明显加深,其他阴性。”
“请检查下小腿肌肉,特别是胫骨后肌,而足弓加深必检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如跖腱膜紧张必检趾短屈肌和副屈肌!”我说,“如不重视上述检查,很难打中‘十环’,有七、八‘环’就不错了,检查与治疗必须有整体观念,才能辨证论治!”
病人说原来后跟也痛,打封闭打好了,就刚才赖医生压痛的位置未能打好。
我说,那就对了,请赖医生说一下为什么。
           “病人原患有跟下滑囊炎和跖腱膜炎,跟下滑囊炎封闭有较好效果,但跖腱膜炎的治疗点选择不对!”赖医生说.
           “ 为什么病人只反应内踝下,足跟上疼痛?反而以足掌外侧缘行走?”我又问.
         “病人合并胫后肌腱炎.”赖医生说.
         这时,治疗室门外已有很多病号在等侯,五分钟“说病”会耽误很多时间,我只好把自己的“绝招”露了一下:用拇指用力寻压病人内踝下,足跟上的疼点,并未找到压痛点,于是顺着胫骨后肌向内踝上约三公开处,可触及一条索状肌束,稍一用力病人即嚷胀痛,于用针灸针从踝上向下斜刺进肌腱,强**后出针;再用拇指用力压住病人患足跖骨末端中点的跖腱膜,再用力压跟骨结节前部的痛点,原痛点消失!也就是说, 原痛点是继发性痛点!我于是用一支针灸**入病人跖腱膜止点并强**一下,再把针体折成九十度,让病人以足掌步行.
           “好了!不痛了!”病人非常高兴.
           “这是病根所在,阿婆!”我拔出针灸针后拍拍患者肩膀,说:“等一下做了针刀才是真的好!”这病如果用**疗法,要五天才可巩固疗效,针刀一次搞掂, 病人明天不痛了也要来“巩固”一周,我们的名气和人气就一下子来了!但也太便宜了,三刀外加一周针灸才收230元,但想一下她一个月退休金才二百多元,我又有点于心不忍!
           这时,病人已俯卧于床上,踝关节前垫枕,赖医生已定好点消了毒并已戴好了手套.
           我看了一下他跟骨结节前部、跖骨末端中点和胫骨后肌我刚才**的部位各定了一个点,这家伙,定点不错!
         “要不要来点消炎镇痛液?”赖医生问.
         “不要加类固醇了,一支胎盘组织加入局麻药就行,用斜刺法!”我说, “晚上回宿舍我再讲一下类固醇类药在针刀临床中的应用.”
         治疗太简单,还不到二分钟,赖医生针刀松解连背屈足弓外加推顶跖腱膜的手法都完成了.
         “麻药过后有点痛哦,阿婆!”我对下床后试运动的患者说,“今晚睡觉搁高这只脚,二天不要弄湿做手术的地方,好不好?”
         阿婆很高兴,连说好好好.
         喻医生进一步叮嘱病人在候诊大厅休息半个钟再走.

[ 本帖最后由 杏林春暖 于 2007-6-5 17:32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13
发表于 2007-6-4 22: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发表于 2007-6-5 00:1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不要在骨刺上下功夫,而在软组织上找治疗点,不错!我们也没有在骨刺上治疗啊!
涌泉穴内侧5分处即是跖筋膜的起始点,这个治法只对跖筋膜炎引起的跟痛症有效.

[ 本帖最后由 杏林春暖 于 2007-6-5 00:29 编辑 ]
15
发表于 2007-6-5 14:0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足跟痛大体分两种,若平时足跟痛,行走后有所缓解则属于肾虚型,根据肾阳肾阴虚选择六味地黄丸或金贵肾气丸。若行走后疼痛加剧,一般属于淤血型,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加减。两种疼痛均可采用外敷法,兹不赘述
16
发表于 2007-6-5 15:0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董氏奇穴”的五虎二、四、五穴效果也很好。
17
发表于 2007-6-5 20:1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可以做小针刀,疗效很确切!
18
发表于 2007-6-7 18:07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雀啄灸治疗足跟痛38例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针灸科   宋宇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有酸胀疼痛感,严重时呈**样痛,难以举步,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从2000年开始用雀啄灸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近36个月,所有的患者全部经骨科确诊为足跟痛。
1.2  治疗方法
取穴:足底最痛的点,或者是经x确定的骨刺的部位
                操作:将艾卷燃着端对准穴位或者你选择的部位,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一般可灸5-15分钟左右,以局部出现深红晕为度。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注意不要烫伤患者。每周2-3次,2周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没有效果停止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负重无影响,停止治疗3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疼痛能明显减轻,行走负重基本无影响,停止治疗1个月未复发
无效:疼痛减轻不甚明显
     1.4  结果  痊愈29例,显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0岁,2002年7月12号初诊,患者半年前突然出现足跟痛,经过多方治疗没有缓解,而且还进行性的加重,故来诊,经骨科推荐来针灸科就诊,就诊时跛行进屋,足跟不能够落地,准备为患者针灸但患者惧怕,坚决要求不**,故选择雀啄灸足底最痛点,一个疗程后患者痛大减,后巩固一个疗程,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3  讨论
足跟痛临床多见,病因复杂多样。过去一般认为骨刺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筋膜炎、跟骨骨骺炎等引起。常采取去骨刺,局部封闭,中药熏洗、理疗,口服消炎止痛药等,但是疗效并不理想,足跟痛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肾经气虚,肌腠不固,导致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筋脉,造成经脉痹堵不通,而引起疼痛。而雀啄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血,使气血运行通畅,筋脉充盈,起到了通者不痛的作用,而且由于此病多为老年人,其他的疗法老年人不容易接受,而此法则乐于接受,它可以在感觉舒服的同时把病治疗好,值得推广。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lwsyxh + 1 感谢您热心帮助其他会员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19
发表于 2007-6-7 19:5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不用这么麻烦,2周一疗程,要四周,太久了。**对侧五虎三、五虎五,立竿见影,不行的话,酌情考虑配合灵骨、大白,或肾关,隔天一次,绝大多数三、五次就可以搞定。
20
发表于 2007-6-7 21:52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足跟痛一般多由于跟健前脂肪垫和跗骨窦内脂肪垫无菌性炎症引起,通过治疗上述两处足跟痛即可消失 。
21
发表于 2007-6-9 15:1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跟骨在长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种方向应力,引起跟骨周围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垫退变以及跟骨内压改变。表现为跟骨周围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跟骨痛或跟痛证。属于中医学“骨痹”。

未病先防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根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根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6.以上所述以减轻足跟受力的方法,如在足跟痛早期也可使用外用药物熏洗:独活、秦艽、透骨草、苏木、红花、灵芝、乌梅、艾叶、防风。也可用中药内服: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党参、桂枝、木瓜、甘草、威灵仙、川断、牛膝、伸筋草。也可用中药研碎装于小袋内垫于足底即可使足弓抬高改变足跟受力,又可根据中药缓慢吸收治疗本病处方:麻黄、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技、防风、木瓜、羌活、荆芥、独活。

既病防变

  对于持续性疼痛,不能行走者,应采用积极治疗的态度,以免影响生活劳动。常用的方法有:

1.土制醋熏法:用醋10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30克加石子半斤装于布袋中,在热火中煮沸取出,待其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2.局部封闭法:用l~2%普鲁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12.5毫克,注射于疼痛处,以跖腱膜炎效果最好。跟骨滑囊炎,跟骨结节滑囊炎也可使用。

3.物理疗法:可进行理疗,局部热敷,醋离子透入疗法。

4.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2
发表于 2007-6-9 16:44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跟痛症,如上所诉,病因多,疗效参差不一,查不出明显原因者,如无激素应用禁忌症,可应用阿是穴封闭,疗效确切,见效快,时间段。仅供参考。
23
发表于 2007-6-9 17:2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怎么没人想到放血~为什么要搞的这么麻烦~~
四年是什么定义啊`?
24
发表于 2007-6-12 19:28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在根部刺络拔罐有一定的 效果,我曾尝试多次
25
发表于 2007-6-12 19:3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跟痛症,如上所诉,病因多,疗效参差不一,查不出明显原因者,如无激素应用禁忌症,可应用阿是穴封闭,疗效确切,见效快,时间段。仅供参考。
严重支持!阿是穴封闭,效果极好,痛苦小,立竿见影.:handshake
26
发表于 2007-6-14 22:24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小针刀治疗,效好 .
27
发表于 2007-6-14 23:5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双足隐痛,肾阴虚,六味地黄丸,肾阳虚,附桂地黄丸.
双足隐痛伴有胫肿,鸡鸣散加减.
单足刺痛,小针刀,一般一次愈.
28
发表于 2007-6-15 10:2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关键是明确诊断,足跟痛可以有很多病引起,如脂肪垫炎,滑囊炎,跟骨高压,骨刺等,诊断清楚后,在作治疗。随时联系
29
发表于 2007-8-11 11:02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防风  荆芥 桂枝  细辛  透骨草 各十克,研末,放入布袋,放在鞋内足跟处,20天左右,可换另一袋,治足骨刺,一般一付即愈。若脚出汗,或加拌山西陈醋,效果更快!
30
发表于 2007-8-11 16:5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足跟痛的方法。

原帖由 天地无谀 于 2007-8-11 15:02 发表
防风  荆芥 桂枝  细辛  透骨草 各十克,研末,放入布袋,放在鞋内足跟处,20天左右,可换另一袋,治足骨刺,一般一付即愈。若脚出汗,或加拌山西陈醋,效果更快!

建议加入川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2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