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131|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年轻中医的疑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欢迎大家能够提出你的意见,留下你的脚印!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为我们的中医加油!!!!!!!

  我最近看病感觉很困惑,想请白老师 黑老师 无名大哥 指点及各位爱医们帮忙!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00年毕业的(中医专业),毕业后到省院进修针灸半年,后到广州,上海,贵州等地方, 江湖郎中一年多,后到成都一社区医院工作几年至今。
   刚到社区的时候,还没有中医,俺就算开始人生的做堂了,一天就一两个人,日子过的艰苦,没有少挨老板的白眼,半年后大概每天有20多了,一边看病 一边针灸.
   过去几年看病,我一般从阴入手,感觉阴虚的人多,开药一般都是玄参 生地,白芍,等用的频率最高,效果还是不错.

   我的病人一般都是社区的居民,年龄一般都在50岁以上,很少有年轻的,我的感觉是 养阴的思路还是属于那种比较平稳的,一般不容易出事,最多就是拉肚子,但是遇到大病,我的药就效果不明显,当然这个可能是我本人的经验问题.

   最近遇到几个老病号,实在是很困难,一个是面瘫病人,在华西医院针灸、吃中药两个月,没有任何气色,一个在川医的女性病人,两年了所有成都的名医都素手无策,后到我所管辖的社区找到我,俺也治疗了,稍微有点气色,一个字难!
   最近看了《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医法圆通 伤寒恒论》 颇有感触,改变了以前看病的思路,更多的考虑阳气的问题,“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以前的老病人,我就不在养阴为主了,更多的考虑从阳入手,适当的佐以养阴药物,以前不用附子什么的。现在附子,细辛,干姜用的频率多了起来,我个人的感觉是,抚阳效果是要比养阴来的快很多,但也有些问题也出现了,就是这些大辛大热的中药怎么来克制它的不利因素,我一般配伍熟地,甘草等来克制,但有时候病人还是会出现口干,舌苔变黄等等不利因素,我想是我的用药经验还不足,有待高人指点。

[ 本帖最后由 zengjian 于 2007-5-5 12:06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4-25 19:43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滋阴续阳,此平衡功夫。
扶正驱邪,乃人间事业!:lol: :lol:
3# 板凳
发表于 2007-4-25 19:49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我喜欢用3克的附子3克的肉桂10克的人参15克的白术加30克的熟地15克的山萸肉
4
发表于 2007-4-25 19:52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和二楼一样.辩证派!
5
发表于 2007-4-25 20:02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多批评!多指正!!!!!!!!
6
发表于 2007-4-25 20:26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我觉得看病不能先入为主,还是得看具体的病人的情况。从我个人的习惯来说,我喜欢不管什么病都药量用足,一次见效,至于养阴与补阳,没有专门的习惯用哪类药。
7
发表于 2007-4-25 21:30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需用附子时,把甘草量加倍,可以起到监制附子的作用,例附子3甘草用到6,个人体会。
8
发表于 2007-4-26 14:19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没有人发表发表意见了 ! 中医人在那里?//
9
发表于 2007-4-26 15:13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如果用热药,出现口干,舌黄的症状,应该是虚寒误下了,或者是本身阴虚,而后导致的阳虚,治法应该以养阴为主。
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很多都是虚虚实实,阴阳夹杂的,所以不要确立以一个方治很多病,这样不现实。最主要的还是辨证。抓主要矛盾
10
发表于 2007-4-26 15:25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药物的选用  还是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来选择
11
发表于 2007-4-26 22:04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中医,辨证施治为原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2
发表于 2007-4-27 06:29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症重药轻为不及,症轻药重则过.无症用药是佞.
中医讲究调衡,使阴阳平衡.舌苔黄口干可能就是药过的表现.也有可能是辩证错误,无症用药而变.
13
发表于 2007-4-27 10:26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善步阴者当阳中求阴[气生津.津化精]
善补阳者当阴中求阳[精归化.化生形]
阴阳互根互用.:lol:
14
发表于 2007-4-27 10:44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只要注重阳气,不要一味滋阴,天天吃凉就行了。通常看脸色,除非红光满面,一般少用清凉滋阴
15
发表于 2007-4-27 11:16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看到這題目已覺得有問題,
為何會有xx系列,xx派等等之分的呢?
一向以來,
我都不大喜歡這樣去看中醫,
不喜歡分門分派,
每次看到現在的所謂火神派等的,
都覺得這對中醫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中醫是教人辨證論治的,
仲景的傷寒雜病就是這樣教人。
我並不是說這些門派的人不懂醫,
亦無扁責之意,
這只是個人意見。

對於中醫,我一直都敦促自己,
別陷入門派之見,亦別墮進西醫看病之偏。
總要時時警醒,到底自己是否用中醫的理論基礎去了解病情。
但亦非常可惜,自己所懂及掌握的實在太少了。
以至有時會在這裏得罪了一些朋友,
說話有時又過火了,讓別人難受。
但基本上,
我覺得現在的中醫實在是太受西醫及門派所累,
以至離中醫的本質越來越遠。
很多醫生連中藥的名字都時常寫錯,
這明顯就是不熟、不懂,
亂寫亂用,
開方多無主次,雜亂無章,
很多只會跟方,別人怎用自己就怎用,
連方義都未知。
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如果真的要說自己是那一系列,
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是“保守”派,
保存中醫的真義,守著中醫的治病理法!

噴噴口水,
各位前輩學長老師別見笑!:L

[ 本帖最后由 ruru 于 2007-4-27 11:17 编辑 ]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白山+6给保守派,或者应称为保黄派,小姐献花!
收到6朵
16
发表于 2007-4-27 12:28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              太保守了.
17
发表于 2007-4-27 13:53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期望你是進步的一群!
但千萬不要是連根都沒有的。
“太”,
這點有些過譽!
18
发表于 2007-4-27 15:07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凡是学中医的都知道辨证施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但病人只要求疗效,没做堂的是不知道,做年轻中医的难处,

一两副中药没有效果,病人就不来了, 也许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在这里我不是说就不辨证了, 我实在困惑 不知道在爱爱医有老师愿意收我做徒弟不??我一定感激终生!
19
发表于 2007-4-27 15:21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伤寒论》为什么叫伤寒论?
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寒邪客表也。分有汗无汗,表虚表实,以桂枝汤、麻黄汤类解之。

……

论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寒邪入里也。分寒化热化,里虚里实,以乌梅丸、白头翁汤类解之。

自始至终皆是寒邪从表入里过程,经络气血因之不通,脏腑功能因之受阻,种种病变皆是寒邪入侵所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六层防卫,一一失守。从太阳乃至厥阴,层次分明,应变措施,井井有条。

从头至尾贯穿的都是自身正气对侵入身体的寒邪抵抗不及与太过的描述,是以《伤寒论》就是论寒气伤正之后的种种传变反应以及应变方法,没有任何其他神秘可言。

伤寒,感冒风寒也。风寒袭表(太阳),是为外感。暑湿溽蒸(太阴),是为内伤。燥则收敛太过,偏于凉(阳明);火则蓄藏不及,偏于温(少阳)。此六气为病之大概也。

外感即是伤寒,伤寒即是外感,感冒者皆伤寒之类也。所谓风热感冒之说皆是指鹿为马画蛇添足不经之论,皆当正之。

是以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别无其他玄妙,直接了当便是,不必拐弯抹角。
20
发表于 2007-4-27 15:37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仲景时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寒症要多些,而如今的天下不知也是寒症多??
21
发表于 2007-4-27 17:14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附子干姜的盛用,肯定与某个人的一本书无关,与张机**傅也没有关系,为什么?伤寒论存在多少年了,哪附子的盛用与什么有关呢??
还是与实践有关。

寒凉药盛行,是中西医结合——中药现代化的结果,按照中药的药理解释,抗生素也是寒凉药。大陆抗生素的盛行,也是世界罕见。久用常用寒性药物,焉有不过之弊端,于是扶阳出焉,实际上是补偏救弊。是不得已而为之
22
发表于 2007-4-27 17:53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quote]原帖由 爱补破损人民币 于 2007-4-27 14:14 发表
附子干姜的盛用,肯定与某个人的一本书无关,与张机**傅也没有关系,为什么?伤寒论存在多少年了,哪附子的盛用与什么有关呢??
还是与实践有关。

寒凉药盛行,是中西医结合——中药现代化的结果,按照中 ...

同意仁兄的看法

抗生素从中医来看,属于寒凉药,用了之后首先伤胃,几乎所有的西药用了后都能伤胃,这个已经是所有西医都认可的事实。好多人,特别是孩子,吃了西药或者是输液后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就是胃被寒凉所克伐,无力再去消化新的食物了
23
发表于 2007-4-28 15:30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关注的人少  没有人愿意收我为徒???
24
发表于 2007-4-28 19:59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我既不是养阴系列,也不是温阳系列,而是因病因证因人因时因地辨证立法遣方用药派。
25
发表于 2007-4-28 20:25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支持一下RURU**献花鼓励。
个人看法,或许保守派应作保黄派,或亦一偏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古人认为,时代不同,风气不同,或曰运气不同,知此,则知方药宜随时而变,扶阳养阴,大有道理。
虽然,具体到一个病人,或者阴虚,或者阳虚,只能实事求是,辨证实治。或辨证困难者,以一平和之方略试一二剂亦可,边查阅资料,仔细揣摩,证辨明则法即出,法一出则方药立,中医的可操作性极强,要在“保黄”二字,保住黄帝歧伯理论之真,何患名之不立,事之不彰。
中医重虚不重实,若惑于实体之可见,失乎系统之微渺,中医之魂即失,疗效亦无从谈起。
26
发表于 2007-4-28 21:05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说说我吧。
看谁的书就信谁的教,朱丹溪书读多了,认为天下皆阴虚火旺之人;火神派的书读多了,天下没有阴虚之人。
反正一会东、一会西的,弄不清自己属于那边的。
其实反过来想想,病人就是病人,不是因为你读了谁的书而变成阴虚或阳虚了,只是胸无定见,是非难辨,特别是阴虚阳虚都有的病人,孰多孰少、孰先孰后,更是一头雾水。
我希望我成为某一派的人。
因为能成为某一派者必然名气大大的,名气大必然疗效好啊,老百姓不管你是什么派,只朝你要疗效。
27
发表于 2007-5-5 15:07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都是搞中医的  希望前辈们多给点建议!!!!!!!!!!!!
28
发表于 2007-5-5 16:37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用寒凉还是用温热,这要看病人的需要啊,怎么能一段时间用寒凉,一段时间又用温热呢?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这才是正理啊?不过,针灸我学艺不精,不敢妄言,用药我觉得应是这个道理。
29
发表于 2007-5-5 20:39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原帖由 zengjian 于 2007-4-27 15:07 发表
凡是学中医的都知道辨证施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但病人只要求疗效,没做堂的是不知道,做年轻中医的难处,

一两副中药没有效果,病人就不来了, 也许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在这里我不是说就不辨证 ...

確實是這樣!!患者要求的是所謂的“療效”。比如西醫的麻疹,不能過早應用退熱藥的,但你不給退,家屬就說你用的藥無效,下次就不會再找你看了。有些時候,患者的病憶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他就要求你一兩付的藥就得有效果,不然就不會再找你看了。沒辦法。
30
发表于 2007-5-6 00:19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中医的疑惑!!!!!!!

我觉得你的疑惑是正常的.可能我和你也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首先学到的是教材的教条内容,好的老师也比较少,好多都只会理论(有的连理论都不怎么的),临床根本就不行,老师大都西化,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更差了.二是你读的中医书太少,我敢肯定的是你的伤寒论这本书学的不好,理解的不够多,从师兄的疑惑来看,你还是没有找到学中医的方向.(请恕直言,在这里并没有砭低之意)不知如何下手.我谈一点自己学中医的体会.先把中医的教材仔细看五遍,再看四大经典看五遍(古文不好的话,最好看有注的,我也是古文不好),再反复看伤寒论这本书,这样不出两年,你就有了中医的悟性.你在临床看病的效果就明显的提高了,就会找到中医的学习方向了.书本就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奢求老中医来带你,现在成都的王小儿不是在招徒弟吗?不过人家招的有一个都是四川省名中医了,这就是现实.中医没有速成,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其实我的中医也不是说很好,也就是找到了一种学中医的学习方法而已(说实话我也是走了好多的弯路的,刚开始时最喜欢看的就是哪个中医的经验方了,后来真的是后悔的很呀.)
我的这个学习的经验我可是: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哦.:lol: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5 00: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