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原创】中医科学性否定不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1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而返”的记载,证明了中医向来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观点。中医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也说的是用中药治病要恰当地利用其“毒”性。以“马兜铃酸”为例而贬中药,是以谬为正,以偏赅全,实属不当。

  中医用药有三原则:

    有故无陨即有其病用其药。用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偏性就是中医说的“毒”,用好了就是药,用不好,就真成了毒。比如有内热,则人参是毒;有寒症,大黄是毒。吃饱了,再吃三个馒头,会撑死人,馒头也是毒。这就是中药“毒”的概念,与西药的成分论完全是两码事。

  君臣佐使即强调配伍,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佐制毒性。不按医生处方,自己乱用药,导致中毒是必然的。

  所谓非处方药也需要基本的中医用药常识作指导。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医药知识普及越来越差的今天,把中药作为非处方药是错误的。许多西医没有中医功底,乱开中药,更是不能容忍。

  中病即止中医主张即使是无毒之药,也只用到九分,不应长期服用,余下的不适,以食疗调之。有人用“龙胆泻肝”来减肥,不吃出病来才怪。

  中药必须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日本从明治维新消灭汉医之后,走的就是废医存药的路,前几年发生的以“小柴胡汤”治肝炎,结果吃死了六个人的事件,就是自食恶果的明证。

  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治人的,二者是完全不同体系的科学。不能以西医的科学来否定中医的科学,就好比不能把篮球规则用到足球场上一样。

  西医科学以分析为主,把人分为系统、脏器、细胞、细胞质、细胞核直至分子……这种科学使西医在对解剖、病理和对细菌病毒的认识越来越精细。

  中医科学则完全不同,中医是以调整整体的人(肝心脾肺肾的相互运动关系),调整人与自然(风寒暑湿燥)的相互关系,调整人与社会(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整这三个不断运动的大圈子的平衡,使人体的整体运行和谐。

  中医是复杂科学,中科院朱清时教授有详论,这恰恰是后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科学理论恰恰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的。钱学森老前辈也有这方面的论断:“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医可能引起医学***,而医学***可能引起整个科学***。”

  近日有人征集网上签名,共讨中医,决非偶然。这既是百年来消灭中医思潮的继续,也是目前中医西化,疗效普遍下降,人们找不到真正的中医,体会不到上好的疗效,以致骗子横行的真实的情况反应。  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谈何群体?而且人的生命是复杂的,一个人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经历都与别人不同,详查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别处方,这正是中医优于西医的地方。

  若硬论群体,中医几千年数亿万人次的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难道还不及几百人几个月最多几年的所谓对照更有科学性?

  自1835年西医登陆中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用过的药有7000余种,而至今能在临床应用的仅数百种,其绝大多数都因毒副作用被淘汰,这个过程今天仍在继续,这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科学态度,但为什么当初用在人身上,那时的科学态度到哪里去了?

  西药害人不浅,如果不健忘的话,西药的“科学”不胜枚举: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致小儿畸形、四环素致四环素牙、链霉素致耳聋、“伟哥”致心脏病猝死、“康泰克”(PPA)致白血病、“芬必得”致肾功能损伤,治疗非典的激素致骨股头坏死……

  动物实验,急常毒检测,一期、二期双盲临床,多么“科学”地制造出多么“科学”的药物!恐怕在一些“科学”的后面,还有金钱在作怪。在以西医药为主的美国,医源药源性疾病已成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却还要指责使用了几千年的至今未被淘汰的上千种中药,如此“科学”,未免太霸道了吧!如此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的做法,是真正的伪科学。

  应该承认,现在中医疗效急剧下降,地道的好中医已经很难碰到了,中医的后继乏人已是显见的事实,中医面临的是至少30年的断代。今日的中医的确已经走上了西化的不归之路,这是近百年来,中医西化的恶果,这是我国中医医、教、研、药的西化政策所致。即使现在能完全调整过来,中医的复兴也需要三五十年,搞不好,就是消亡。这是中医的悲剧,是中医在自己消灭自己,自己把坑挖好了,再有人轻轻推一把,就掉下去了。这怨不得别人,只怨自己没有保持好自己的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4 18: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