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1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即时求助】请问中医是如何诊断发热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求助各位斑竹及各位爱友几个问题!
我是一位老爱爱医会员了,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在学校自己特别喜欢学中医,但因为专业为西医所以在中医方面用功不是很多,但在临床工作了以后碰到很多在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慢性病上自己是力不从心,因此转向学习中医寄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不是清楚希望各位能够指点让我们共同进步!
1.怎样检查发热?是以病人主观说发热为主还是以我们手感为主?因为古代没有体温计他们是怎样说发热的,在临床上许多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是手足冰冷的.
2.暂时没有以后碰到再问!谢谢大家![/
b]

[ 本帖最后由 qiuxunming 于 2007-1-27 16:41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7 13:5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27 14:58 | 只看该作者
我问了一些搞中医的这个问题,有的说是以手感为主,有的以病人说为主,有的说一般以体温计为主但我说古代是没有体温的他们是如何诊断的?他们也答不出来!特别是小孩又是如何诊断的?这些个问题竞然问了很久没有一个回答令我满意!
苦恼!!!
4
发表于 2007-1-27 17: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发热,分内伤和外感。临床上体温在38度以上的大多为外感发热。主要表现为面色红、身热,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洪数。在小儿表现为指纹浮紫。内伤发热则多是午后发热或夜间发热。热不甚。口不渴或渴不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浅薄认识,望同行指正。
5
发表于 2007-1-27 18:4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思是说一个病人来了你怎么说他是发热的,当然如果病人发热很高一摸很烫那很容易分辨出来是发热,但有些病人发热不是很高自己不是特别有感觉或是发高热已经将近休克状态下的有些病人反而身体冷冰冰的那就很难辨出来呀!
6
发表于 2007-1-28 21:2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一个对于搞中医的人不是很难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得令人信服呀!
难道中医诊断发热要用体温计吗?

[ 本帖最后由 qiuxunming 于 2007-1-28 21:25 编辑 ]
7
发表于 2007-1-28 21: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对于发热的认识,不只在乎体温的升高,说的寒热也不是体温的高低,麻黄汤桂枝汤就是为发热而设的,但其病性却是“寒”为主。当然,体温计中医拿来用,那就拿来用了,又有何不可?
8
发表于 2007-1-28 23:26 | 只看该作者
我来说一下,其实这就是中西医的结合问题,以前我学中医的时候也这样茫然过,为什么高热病人在体温上升期会寒战呢?学了西医后才知道那是体温中枢受到了影响.其实中医说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道理就在其中了.热寓于内,逼寒外出,当然四肢冷,还可能是寒战呢.当初伤寒遇见瘟病的寒战时就用温热药来解表结果死了很多人,你看过那个什么大长今吗?我其实就只看了那个长今医瘟疫的那几节.中医很多是经验的积累才形成理论.有先进的,何必要拘泥远古的东西呢?
9
发表于 2007-1-29 21:07 | 只看该作者
我为自己知识浅薄而向大家道歉!真乃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现在终于解开了自己的心结,自己总是用西医那一套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中医那真的是很难行得通!现在解开了心结同时
又明了学习的方法真的感谢爱爱医给了我帮助!
10
发表于 2007-1-30 00:40 | 只看该作者
鄙人谈点个人看法:分辨高热,哑医(儿科)居多.一看二摸,心了病所.表为外寒,内为里热.手心为内背为表,额头枕后风寒多.准头泛白脊凉紧,寒邪尚且在卫分,苔黄躁烦化里热.高热而冷厥逆多,四肢冷来胸如火,唇干准红出气烫得手背热,真热假寒惊昏迷,快施银针莫蹉跎.只言片语难说清要熟还得临症多.
11
发表于 2007-1-30 01:0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家传<小儿辨热歌>的一段与大家分享,来自临床,相当实用,一望名堂二摸体,便知此病算老几.不用来人多分说,顷刻伸手把鬼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