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说说用药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说说用药途径
现在有些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挂盐水”见效快、作用强;另有人认为多吃药,少**,免遭“皮肉之苦”好。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丸剂、针剂、胶囊剂等多种。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有些药物不溶于注射用的溶媒或在这些溶媒中的溶解度很小,溶解的药物达不到临床上的治疗量,这些药物就不能做成注射剂,而将其制成片剂,如一些常用的抗生素。相反,有些药物必须做成注射剂,如胰岛素,这种药物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而相同的药物又具有不同的剂型。如从纯医疗角度,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应遵照正规医嘱执行。
口服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最安全方便最常用,但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病人昏迷或不能吞咽;胃肠有病不能吸收;由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例如用硫酸镁口服,只能引起泻下,如需镇痉、镇静必须注射)。对胃有**或容易被胃酸所破坏的药品,如必须采用口服,应加以特殊处理,一般是把药品制成肠溶片(如胰酶),或盛在肠用胶囊内,或制成一种不溶于胃酸而到碱性肠液内能溶的化合物(如把鞣酸制成鞣酸蛋白)。
注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
皮下注射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为1m1),同时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及**,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肌内注射系将药液注于臀部肌肉,由于肌肉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皮下快,疼痛程度亦较皮下注射轻。注射量一般为1-2m1,甚至可多至5-10m1。油剂及混悬剂均以采用肌内注射为宜,**性药物因肌肉对疼痛**敏感性较小多肌注,。
静脉注射一次注射量可较大,且奏效迅速,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较大,有可能引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而且药液如漏出静脉血管之外,常可引起肿痛,因此须加注意。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原;凡混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它溶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注。某些有**性的药物溶液以及高渗溶液,因血液可使之稀释,则可用静注缓慢点滴(输液、打吊针、打点滴、吊盐水,各地群众叫法不一)有严重脱水时(症状为前囱及眼眶明显凹陷,哭泪及小便减少甚至无泪)也需静脉补液(必要时推注一定量)。当然一般情况可以口服补液,可自制米汤盐水,用米汤500ml加盐1.75克,以体重计算,按20-30ml/kg给患儿服用,也可以防止脱水。现在,不少医院和家长遇到小儿有病往往相信输液,经常使用抗生素甚至激素,这样的处理并不是很正常的。家长的正当要求医生应该考虑,但如果经治医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你也应该听取并交换意见,医患要多点互动,这样有利于小儿就诊质量和心情。医务工作者要理解家长的心情,服务尽量耐心、细致、诚心、诚意。解释病情尽量仔细、耐心。
鞘内注射在药物不能进入脊髓液或不能很快达到所需浓度时采用,注射前先抽出适量的脊髓液,然后将药液徐徐注入蛛网膜下腔的脊髓液中。
穴位注射系将小量药液注射于某一穴位中。
局部用药如涂擦、撒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属于此类。其它尚有灌肠、吸入、植入(埋藏)、离子透入、舌下给药、**塞入、**给药等方法,虽用于局部,目的多在于引起吸收作用。

[ 本帖最后由 lcgmm 于 2006-12-29 14:1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4 21: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