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2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怎么"看"病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晓得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关于中西医,已故的中医理论大家任应秋教授曾有一个妙喻,他说,"好比现代交通发达,有飞机、轮船、汽车、火车,但也有小毛驴在爬山路。西医再科学,再现代化,也代替不了中医这匹小毛驴。"仔细想来,自动化机械有机械力学的原理,小毛驴爬山负重有生物学原理,各有各的科学原理。因此,中医与西医,不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野,而是研究对象、方法、和策略的分野。那麽中医的辨证辨的究竟是什麽?"证"指的是什麽?总的来说就是人体生理状况(活动)所出现的偏差(失衡)。人体生理状况由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表述,这就是中医辨证的八纲。人体生理活动的场所主要在五脏六腑和经络,所以又分赃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就是辨明五脏六腑和六经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衡(偏差)。比如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肾虚寒,辨证论治则是补脾肾之阳。着凉发烧中医辨证为太阳伤寒,治疗则为解表散寒。这里并不用"对症"的消炎止泻和退烧杀菌药物,但疗效显著。为什麽,人从生下地到活到七八十岁,一直在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细菌、病毒的包围中生活着,人怎麽活下来的,不是靠每天吃药杀死病毒细菌活下来的。而是人体自身有消灭入侵者的能力。如果感染上了病,一定是生理状况出了偏差,降低了消灭入侵者的能力。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纠正生理活动的偏差,恢复人体自身消灭入侵着的能力。
调整自身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消灭入侵者,同样适用于"非典"的辨证施治。"非典"的初期症状基本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解表散寒)。通过解表散寒,恢复了人体生理活动机能,人自己就能消灭流感病毒,同样人自己也能消灭"非典"病毒。中国人常说"两条腿走路"所以没必要死等抗"非典"药物的研制。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非典",在辨证上就错了,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有人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说法过于尖刻了,不过中医重视宏观的"森林",西医重视微观的"树木",倒也是事实。
西方人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国人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证",西医学是辨别"病"。"证"是整体的、宏观的"森林","病"是具体的、微观的"树木"。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总纲领,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证"。根据辨出的"证",然后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证",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可以是不同的"证",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以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证"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当代名医蒲辅周先生,曾治疗两个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一位38岁的男子,有胃溃疡和胃出血史,近期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路遇大雨,喝了一点冷葡萄酒,突然吐血不止,急忙送到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两天后,大吐血仍没有停止,恐怕引起胃穿孔,决定立即手术。患者家属有顾虑,半夜请求蒲辅周处方止血,蒲老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三味药让病人煎服。第二天,病人吐血渐止。蒲老在前方基础上,加了西洋参、三七,又调理了几次。治好了病人的溃疡病,以后没有再复发。又有一位42岁男子,患有十二指溃疡已经13年,大便潜血阳性,脘腹痛痛,空腹时更是疼痛难忍。曾找过多位中医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请蒲老治疗,蒲老给他开了张仲景的四逆散合左金丸,后又进行几次药物加减,彻底治好了他的溃疡病。
这两个病例,都属于西医所说的消化性溃疡病,但蒲老根据不同的病情,区分两者属于不同的"证",一个是胃寒血瘀伤络证,一个是肝胃不调兼湿热证,所以分别用了温通胃阳、消瘀止血和疏肝和胃、清利湿热的方法,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经"。中医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脏象"、"气"、"阴阳"、"经络"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不是由实证、实验方法得出的。"脏象"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左肝右肺",这并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而是指"左"与"肝"都具有上升的阳性功能,"右"与"肺"都具有下降的阴性功能。"经络"主要是循经感传的认知固化的产物。中医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中医诊断辨证是否高明与这个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一些心脏病患者凌晨三四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这是因为三四点正当寅时,一年之中正月建寅,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开始,一日之中寅时身人体也是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西医大概也不懂为什麽死于这个时间)。由于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脑中血清素少了,就造成了失眠。但是喝一杯浓咖啡后,很快又睡着了。咖啡是公认的**,怎麽倒变成了安眠剂了呢,对此西医是不懂也决不相信的。咖啡起兴奋作用这没错,但西医不懂咖啡味苦,苦入心,它首先兴奋了心脏,增加了脑的供血量,从而增加了脑中的血清素,所以就又睡着了。以西医的病理药理为指导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就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了。中医的病理药理都不存在了还有中医吗,这样的"中药"怎麽还能叫中药呢!取消了中医的病理、药理,消灭的不仅仅是中药而是整个中医。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现在感冒、流感已是老百姓承受不了的灾难,最少要花几百元,动辄上千元。本来按传统中医理论、经典方剂治疗,不超过三剂药,用不了两元钱,就好了。近两年我为亲戚朋友治疗流感都是如此,而且多数只吃了一付药、不到五毛钱就好了。那为什麽非要叫老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而且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呢?原因是认为传统中医说感冒是因为着凉,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不科学。什麽是"凉",找不着物质基础,做不出定量分析。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凭经验总结出,着凉就容易感冒、发烧,英文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汇,就叫着凉,(got cold)。可见外国人从古代也就认为感冒和着凉密切相关。感冒、流感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病毒这没错,但"着凉"总不失为诱因。因着凉伤害了人体的抗病机能而导致感染细菌、病毒,总是应该去研究的。不去研究就把中医的理论、治则一棍子打死,总不是科学的态度。硬说中医花几毛钱、不超过两元钱,三天之内就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治则说成是落后的和不科学的,而花上千元、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的反而是先进的科学的,无论如何是说服不了人的。
现在医院遇到感冒就给打点滴抗生素,连中医医院也如此。感冒本来是着凉引起的,你不给"散寒"反而往血管里注入低于体温二十左右度的凉水,这不仅使表寒未散还给增加了里寒,这就难怪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了。这种治疗不但使患者多受好几天罪,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的因几天连续往血管里注入凉水而引起了肺炎,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因凉水使血管收缩、血液温度降低,还会造成脑血栓。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在连中医医院都用点滴抗生素治感冒,这就是某些当权者追求的"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化就不能还叫中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把中医的高疗效低费用,改造成低疗效高费用叫做实现了现代化,这究竟是在干什麽!

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枚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0-29 15: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hengxing 于 2006-10-28 16:49 发表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怎么"看"病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晓得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关于中西医,已故的中医理论大家任应秋教授曾有一个妙喻,他说,"好比现代交通发达,有..........

不超过三剂药,用不了两元钱,就好了。近两年我为亲戚朋友治疗流感都是如此,而且多数只吃了一付药、不到五毛钱就好了。那为什麽非要叫老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而且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呢?原因是认为传统中医说感冒是因为着凉,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不科学。什麽是"凉",找不着物质基础,做不出定量分析。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凭经验总结出,着凉就容易感冒、发烧,英文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汇,就叫着凉,(got cold)。可见外国人从古代也就认为感冒和着凉密切相关。感冒、流感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病毒这没错,但"着凉"总不失为诱因。因着凉伤害了人体的抗病机能而导致感染细菌、病毒,总是应该去研究的。不去研究就把中医的理论、治则一棍子打死,总不是科学的态度。硬说中医花几毛钱、不超过两元钱,三天之内就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治则说成是落后的和不科学的,而花上千元、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的反而是先进的科学的,无论如何是说服不了人的。
现在医院遇到感冒就给打点滴抗生素,连中医医院也如此。感冒本来是着凉引起的,你不给"散寒"反而往血管里注入低于体温二十左右度的凉水,这不仅使表寒未散还给增加了里寒,这就难怪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了。这种治疗不但使患者多受好几天罪,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的因几天连续往血管里注入凉水而引起了肺炎,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因凉水使血管收缩、血液温度降低,还会造成脑血栓。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在连中医医院都用点滴抗生素治感冒,这就是某些当权者追求的"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化就不能还叫中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把中医的高疗效低费用,改造成低疗效高费用叫做实现了现代化,这究竟是在干什麽!



以上摘录部分,楼主说的很精彩,值得借鉴学习,不介意用在其他地方吧?

本人目前正在归纳和总结中医西医的比较,大家都知道,文学有个学科叫比较文学,那么我研究的就是比较医学拉,哈哈,目前总结了部分病症的中医西医治疗疗效,整理下,便于鉴别不同病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为医者醒目,也是为了广大患者服务。。。

对于感冒有个说法很有意思:大家笑下
头疼发烧,止痛片一包,多喝开水,少吃辣椒,吃药七天好(除病毒性感冒),不吃一礼拜

我是西医妇科大夫,每每遇到一些慢性的综合的疑难病例,我总是建议患者看中医的,免得人家花了钱遭罪还治不好,很痛苦的。举个例子,一般母子血型不和的患者有的排斥反应很严重,对胎儿也非常危险,用西药激素或者球蛋白疗效往往并不明显,而且要花很多的钱,转到中医一方药,搞掂。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在旁边说中医不好,不科学,什么什么地,那么他首先就没有用一个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个事情,而且估计肯定要挨骂。哈哈哈。。。

[ 本帖最后由 dcg123 于 2006-10-29 15:18 编辑 ]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9 16:07 | 只看该作者
2楼你好,本着一个事实求实的眼光看问题,这才是正确的.不是说那一个好,那一个就是不好,关键是看事物的本质.我曾经也和好多朋友说过,不了解中医不要紧,就象我们不了解真正的外面的世界一样.怎么办那?先好好的静下心来,看书,看不懂不要紧,由浅入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而知之的,我在学习中医之初,我的恩师就问我这样一句话,你对暖瓶是怎样描述的?我说不就是一个给开水保暖的容器吗.可他说,你回去好好的查阅一下牛津百科大典.你看他是多么的严谨.因此,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认知,是不是更要严谨一些那?
头像被屏蔽
4
发表于 2006-10-30 08: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收到1朵
5
发表于 2006-10-30 09: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怎么"看"病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晓得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关于中西医,已故的中医理论大家任应秋教授曾有一个妙喻,他说,"好比现代交通发达,有飞机、轮船、汽车、火车,但也有小毛驴在爬山路。西医再科学,再现代化,也代替不了中医这匹小毛驴。"仔细想来,自动化机械有机械力学的原理,小毛驴爬山负重有生物学原理,各有各的科学原理。因此,中医与西医,不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野,而是研究对象、方法、和策略的分野。那麽中医的辨证辨的究竟是什麽?"证"指的是什麽?总的来说就是人体生理状况(活动)所出现的偏差(失衡)。人体生理状况由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表述,这就是中医辨证的八纲。人体生理活动的场所主要在五脏六腑和经络,所以又分赃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就是辨明五脏六腑和六经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衡(偏差)。比如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肾虚寒,辨证论治则是补脾肾之阳。着凉发烧中医辨证为太阳伤寒,治疗则为解表散寒。这里并不用"对症"的消炎止泻和退烧杀菌药物,但疗效显著。为什麽,人从生下地到活到七八十岁,一直在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细菌、病毒的包围中生活着,人怎麽活下来的,不是靠每天吃药杀死病毒细菌活下来的。而是人体自身有消灭入侵者的能力。如果感染上了病,一定是生理状况出了偏差,降低了消灭入侵者的能力。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纠正生理活动的偏差,恢复人体自身消灭入侵着的能力。
调整自身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消灭入侵者,同样适用于"非典"的辨证施治。"非典"的初期症状基本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解表散寒)。通过解表散寒,恢复了人体生理活动机能,人自己就能消灭流感病毒,同样人自己也能消灭"非典"病毒。中国人常说"两条腿走路"所以没必要死等抗"非典"药物的研制。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非典",在辨证上就错了,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有人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说法过于尖刻了,不过中医重视宏观的"森林",西医重视微观的"树木",倒也是事实。
西方人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国人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证",西医学是辨别"病"。"证"是整体的、宏观的"森林","病"是具体的、微观的"树木"。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总纲领,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证"。根据辨出的"证",然后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证",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可以是不同的"证",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以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证"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当代名医蒲辅周先生,曾治疗两个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一位38岁的男子,有胃溃疡和胃出血史,近期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路遇大雨,喝了一点冷葡萄酒,突然吐血不止,急忙送到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两天后,大吐血仍没有停止,恐怕引起胃穿孔,决定立即手术。患者家属有顾虑,半夜请求蒲辅周处方止血,蒲老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三味药让病人煎服。第二天,病人吐血渐止。蒲老在前方基础上,加了西洋参、三七,又调理了几次。治好了病人的溃疡病,以后没有再复发。又有一位42岁男子,患有十二指溃疡已经13年,大便潜血阳性,脘腹痛痛,空腹时更是疼痛难忍。曾找过多位中医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请蒲老治疗,蒲老给他开了张仲景的四逆散合左金丸,后又进行几次药物加减,彻底治好了他的溃疡病。
这两个病例,都属于西医所说的消化性溃疡病,但蒲老根据不同的病情,区分两者属于不同的"证",一个是胃寒血瘀伤络证,一个是肝胃不调兼湿热证,所以分别用了温通胃阳、消瘀止血和疏肝和胃、清利湿热的方法,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经"。中医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脏象"、"气"、"阴阳"、"经络"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不是由实证、实验方法得出的。"脏象"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左肝右肺",这并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而是指"左"与"肝"都具有上升的阳性功能,"右"与"肺"都具有下降的阴性功能。"经络"主要是循经感传的认知固化的产物。中医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中医诊断辨证是否高明与这个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一些心脏病患者凌晨三四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这是因为三四点正当寅时,一年之中正月建寅,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开始,一日之中寅时身人体也是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西医大概也不懂为什麽死于这个时间)。由于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脑中血清素少了,就造成了失眠。但是喝一杯浓咖啡后,很快又睡着了。咖啡是公认的**,怎麽倒变成了安眠剂了呢,对此西医是不懂也决不相信的。咖啡起兴奋作用这没错,但西医不懂咖啡味苦,苦入心,它首先兴奋了心脏,增加了脑的供血量,从而增加了脑中的血清素,所以就又睡着了。以西医的病理药理为指导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就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了。中医的病理药理都不存在了还有中医吗,这样的"中药"怎麽还能叫中药呢!取消了中医的病理、药理,消灭的不仅仅是中药而是整个中医。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现在感冒、流感已是老百姓承受不了的灾难,最少要花几百元,动辄上千元。本来按传统中医理论、经典方剂治疗,不超过三剂药,用不了两元钱,就好了。近两年我为亲戚朋友治疗流感都是如此,而且多数只吃了一付药、不到五毛钱就好了。那为什麽非要叫老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而且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呢?原因是认为传统中医说感冒是因为着凉,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不科学。什麽是"凉",找不着物质基础,做不出定量分析。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凭经验总结出,着凉就容易感冒、发烧,英文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汇,就叫着凉,(got cold)。可见外国人从古代也就认为感冒和着凉密切相关。感冒、流感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病毒这没错,但"着凉"总不失为诱因。因着凉伤害了人体的抗病机能而导致感染细菌、病毒,总是应该去研究的。不去研究就把中医的理论、治则一棍子打死,总不是科学的态度。硬说中医花几毛钱、不超过两元钱,三天之内就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治则说成是落后的和不科学的,而花上千元、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的反而是先进的科学的,无论如何是说服不了人的。
现在医院遇到感冒就给打点滴抗生素,连中医医院也如此。感冒本来是着凉引起的,你不给"散寒"反而往血管里注入低于体温二十左右度的凉水,这不仅使表寒未散还给增加了里寒,这就难怪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了。这种治疗不但使患者多受好几天罪,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的因几天连续往血管里注入凉水而引起了肺炎,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因凉水使血管收缩、血液温度降低,还会造成脑血栓。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在连中医医院都用点滴抗生素治感冒,这就是某些当权者追求的"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化就不能还叫中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把中医的高疗效低费用,改造成低疗效高费用叫做实现了现代化,这究竟是在干什麽!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中医


    引用  报告 回复
6
发表于 2006-10-30 09:34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我现在在医院从事这个工作,可是好多西医的医生都排斥中医,说中医看不了病,听起来真气人,难道他们开那么大的处方,心理就没有难受过?人家那些打工的几百块钱一个月,你想看一个感冒就花了几百块人家还要不要生活了?其实说起来还是我们国家领导没有重视啊!我不能说西医不好,但西医的也不能这样子说中医啊!毕竟几千年的历史啊!所以我觉得我们学中医的学者应该要赶头迎上去啊,再不能让它停滞不前了!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呢?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紫竹+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7
发表于 2006-10-30 19:4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中医是从粗到细,西医是从细到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10: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