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谈谈国外心肺复苏的推广的历史和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2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人强烈的想进行心肺复苏的推广,不知道有谁知道美欧的经验,以及你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0-13 19:5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战友:
      楼主精神可嘉,应该鼓励!不过在此须泼一点凉水:欧美发达国家历经几十甚至上百年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急救体系,对我国的急诊急救工作有相当的借鉴,但是能否在我国行得通是很大的问题。然而社会发展的方向必定是尊重人权,在急救行业应该走在社会的最前列。下面简单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在五六十年代胸外心脏按压技术得到承认以来可以说急诊医学的发展便进入了快车道。从以往束手待毙直到如今,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研究表示在心跳停止的四分钟之内其复苏可能性高达98%以上。在现实中美国西雅图市成为全世界心肺复苏最成功的城市,其院前急救成功率在60%左右,最终可以活着出院并且能存活半年以上的也达到了30%,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基本上都是0.只有在少数大城市有一些报道,而最近几年急救中心的建设使这个令人难堪的局面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仍然远不能令人满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采用的是培训急救员的作法,也就是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急救员,虽然他们可能不很专业,但是只要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很多心跳停止的病人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救治而争取到抢救的时间;而城市里在一定范围之内设立相应该的急救中心,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发达,通讯顺畅,这都是抢救病人所必需的条件。上举西雅图的例子即是美***式的完美体现。
        法德模式相对美国而言则更专注于专业化的医生队伍建设。而这种方法也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急救中心覆盖率;当然也有一些非专业化的急救人员,但是主要承担急救任务的还是医生。这样的优点是病人可以得到更专业更准确的救治,但是时效则不易保证。
         欧美诸国由于工业化以后城市建设质量的提高,造就了高素质的城市交通和通讯网络,而且由于管理科学的进步,医院管理,急救中心管理,空难医学,以及急诊医学都要求得到社会的强力支持;这从客观上也促进了急救医学的发展。所以当今医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也就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其急救工作也是开展最好的地区。
        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0到60%,美国人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来达到这个目标;这期间无论是人工呼吸还是心脏按压都堪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今天一个人经过半天的训练就可以掌握的心肺复苏要领,就可以在危急时刻解救生命。而推广这些技术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在我国,经济落后直接体现在急救设施的严重缺乏。很多城市急救中心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正常运转,很多人终生都不知道急救中心是干什么的。能够完成标准心肺复苏的医生则更是少之又少;相应的通讯、交通等配套设施也不能被有效的使用:这一切也是欧美国家在早期急救工作的探索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当足够多的急救人员进入到社会中来,那些突发疾病的人们才有可能得到及时救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几年我们逐渐可以听到更多的起死回生的事例。
      学习他人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工作。以本人为例,我更倾向于法德模式。一名医生只要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能够控制气道,(气管插管),能够熟练使用除颤器,很多病人就可以得到重生的机会;而并不需要什么太高深的理论。我们这里是一所十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急诊科我一个人复苏成功五例,只有一人在住院中死亡,而我总共进行心肺复苏的病人在这一年中是十六例上下,计算一下这个成功率也是很可观的。而这些病人全都是从院外送来而不是救护车自现场接来,因此可能更为及时。而救护车所接来的病人,几乎全部死亡。这说明了时间对于急救医生的意义。而心肺复苏的效果,则取决于急救医生的水准和职业观念。同样的病人,不同的结果经常出现在急救工作中。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急救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办法。职业素养决定了病人是否有机会存活,而必胜的信心和永不放弃的决心是病人最终能够获救的保证。我们不可能救活所有的病人,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救一个算一个。
     我写的比较乱,请诸位原谅;急救工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协作,有志于此的人们,祝好运!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0-14 20:54 |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你的帖子,非常感谢.
      我是胸外的医生,但有时会被送到急诊轮转,所以能切实感知到时间对于急诊的意义. 气管插管,除颤器,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我都已经熟练掌握.但我并不总是在现场. 所以很想做点让普通人也会心肺复苏操作的工作.
      正好我今年研一,很想在大学生中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可惜本校图书馆没有这方面的书,故请大家帮忙.
      再次感谢blowsun
      你的上面的文章让我读到了真诚,并因此而心感温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7-1 04: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