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肝病] 【讨论】认识丙型肝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 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讨论] 认识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个大家族,目前可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只有急性肝炎的表现,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丁型肝炎不会单独存在,只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约占5%)。所以,容易呈慢性化,并与肝硬化、肝细胞癌关系密切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这使得疫苗的研发工作举步维艰。在这一状况下,认识丙型肝炎就显得更有必要。
   导致丙肝的罪魁祸首是丙肝病毒(HCV)。我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丙肝病毒抗体(抗一HCV)的阳性率平均为3.2%,也就是说,大约有4 000万人受到过丙肝病毒的感染。按目前的观点,丙肝病毒的感染者同时也是患者,也就是说,没有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提法。从上面两点得出结论:我国的丙型肝炎患者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丙肝患者的数量比乙肝患者似乎要少得多?


容易漏网


   丙肝患者之所以容易漏网,分析起来,其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①大部分情况下,健康体检项目中只检查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血清转氨酶,不把丙肝病毒抗体(抗一HCV)的筛查列入常规检查,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的1.丙肝病毒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丙肝病毒通过污染的血液传播。目前,不清洁的注射成为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所谓不清洁的注射,指注射器不是一次性的,而且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在反复使用中传播病毒。如静脉***者,反复使用注射器甚至共用注射器。又如,在街边进行的扎耳朵眼、文身等,往往不能保证针具的清洁,这些都为丙肝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卫生用品也容易成为丙肝的传播途径,特别是未经过严格消毒的理发用具。而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拔牙用具,尤其是未经严格消毒的牙钻,未经严格消毒的胃镜等内镜检查,都可能传播丙肝病毒。不清I生生活,包括男性同性恋行为,也会造成丙肝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女性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但一般的日常接触、如吻、拥抱、喷嚏、咳嗽、互相传递文件、交谈,共用办公用品等,以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丙肝也不经过空气传染。
2.哪些是丙肝的易感人群?
   一般人群对丙肝均易感,但也有一些高危人群。从上面介绍的传播途径来看,感染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经常接受输血特别是一次性接受大量输血的人,静脉注射***的人,医疗保健中使用不清洁注射器的人,在街边接受扎耳朵眼、在非正规医院进行牙齿治疗的人以及文身者、性乱者、男性同性恋人群等。
3.怎样预防丙肝?
   由于目前还没有疫苗,因此,丙肝的预防更加强调主观能动性。具体地说,需要输血者应采用正规血液中心{MOD}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应该严格消毒;到正规的医情况就更少了,致使一部分患者漏网;② 由于大约1/3的丙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又比较隐匿,因此,仅仅通过ALT水平的筛查又会漏掉一批丙肝患者;③一些转氨酶水平升高的丙肝患者,在B超等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合并脂肪肝,于是只诊断为脂肪性肝炎,而没有进一步的检查,又致使一部分丙肝患者被遗漏。急性丙肝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如周身乏力、食欲减退,少数伴有低热等;而发展至慢性丙肝后,更是无明显症状,因此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新近颁布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止指南》特别强调要重视对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建议把抗一HCV列入常规检查项目。对于一些诊断有疑问的患者,一定要进行抗一HCV和HCVRNA的检查。以明确或排除丙型肝炎的诊断。
4.不同于乙肝
   丙肝与乙肝有很多的不同,最突出的一点是急性丙肝的慢性化比率比较高,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其次,虬T水平正常与否不是判断慢性丙肝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性指标。大约1/3的丙肝患者血清中的虬T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只有少数患者的ALT水平很高;即使是血清中的ALT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进程却依然存在。因此,ALT水平正常的丙肝患者,但只要是抗一HCV、HCVRNA阳性,同样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与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般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情况有很大差别。第三,有5%~10%的慢性丙肝出现肝外表现,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性结角膜炎、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此外,慢性丙肝与脂肪性肝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最近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肝脏脂肪变是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肝脏病理改变的一种基本类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丙肝可引起脂肪性肝炎,而且还是丙肝相关性肝硬化的***相关因素,因此,对于慢性丙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变要特别重视。加岁以上的丙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情况比较多见,从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资料来看,糖尿病患者的抗一HCV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年龄在加岁以上的丙肝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如果发生糖尿病,要及时、正确进行治疗,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大众医学)2004年第8期)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文渊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