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入及核医] 【资源】胆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对胆道大出血诊疗价值。方法:急诊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肝动脉DSA,显示造影剂外溢或进入胆道,确定出血部位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靶血管,用注射器将剪碎的明胶海绵经导管注入靶血管,再次造影证实无造影剂外溢后拔除导管。结果:全部病例均经选择性肝动脉DSA确诊,经一次栓塞成功止血。结论: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对胆道大出血诊断和治疗是准确、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克服了外科手术的盲目性。
   [关键词]     胆道 出血   DSA   诊断   栓塞
胆道大出血在临床上常见,但其病死率高,尤其是继发于肝胆手术后的胆道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患者一般情况差,再次手术风险极大。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5例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均止血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6.3
岁。既外往手术情况: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十二指肠修补术1例;肝破裂修补、胆囊切除、T型管引流术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2例。临床表现:右上腹绞痛5例,呕血4例,黑便5例,黄疸4例,低热3例,引流管流血5例,休克3例。出血情况:出血距手术时间2-13天,平均8.4天,4例反复出血,呈周期性,出血量600-5400m平1750ml,实验室检查 WBC13.6×109/L,Hb62-93g/L,TBIL28.2-132.3umol/L。
  诊断与治疗:5例患者经大量输液、输血、有效抗生素及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均不能有效控制出血。急诊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行腹腔动脉或直接行选性肝动脉DSA,显示造影剂外溢或进入胆道,确定出血部位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靶血管,用注射器将剪碎的明胶海绵经导管注入靶血管,再次造影证实无造影剂外溢后拔除导管。
                  结 果
  全部病例均经DSA诊断,其血管造影表现是:1例肝右叶胆管出血进入胆囊胆囊腔内有造影剂积聚,并见造影剂随胆囊收缩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1例肝脏膈面有一小造影剂聚集区,造影剂流向肝门,肝内胆管、右肝管、胆总管染色,造影剂进入肠道。2例肝门区有小灶状造影剂聚集,左、右胆管及胆总管染色。全部病例均经一次栓塞成功止血,止血后,送回病房,监测出血量、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肝功,血后停止,血压回升,失血性贫血逐渐纠正,肝脏功能一过性专氨酶升高,2周左右恢复。无其他并发症。择期行胆囊造瘘管或T形管造影,未发现胆道远端梗阻及结石残留,拔除引流管出院,随访3月-3年无再出血。
                    讨 论
  自1948年Owen报告第一例胆道出血以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基础研究的进展,胆道出血已被人们所重视。
  胆道出血的原因很多,西方报告以医源性和肝外伤为主。我国胆道感染仍是胆道出血的首要原因,但随着胆道外科诊治技术的发展及胆道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关医源性胆道出血时有报告[1,2]。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多与术中盲目操作、误伤血管、血管结扎不可靠、血管变异等因素有关。
  胆道出血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即突发的右上腹绞痛,呕血及黑便,程度不同的黄疸、畏寒及发热,大出血的病人可出现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出冷汗等休克表现,曾做过胆道手术仍带T形管的病人在胆绞痛发作后出血随即从T形管流出,可表现为血性胆汁和鲜血,如因引流管内血液发生凝固而堵塞引流管,出血可沿引流管周围流出。胆道出血后由于Oddi括约肌强烈痉挛和血液在胆道内凝固等出血自限因素的影响,出血可能自行停止,但经过数天到2周左右又发生出血,周期性发作是胆道出血的另一特征。根据病史及以上的临床特点,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明确出血的确切部位必需行选择性肝动造影,它对胆道出血有定性和定位诊断价值,是诊断胆道出血最可靠的手段,具有快速、安全、准确及便于及时治疗等优点。本组5例均经DSA动态实时图像确定出血部位。
  对于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的治疗,保守治疗往往不满意,仅少部分患者有效,但它为进一步有效治疗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肝叶切除、肝动脉或分支结扎、胆道引流等,由于胆道出血常位于肝实质内,术中很难确定部位,各种手术处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肝动脉变异的发生率高,肝动脉结扎难以达到确切止血,加之肝胆手术后胆道出血病人病情重,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手术的死亡率高。
  Walter等1976年首次报告了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出血,近年来国内亦不断有文献报告[1,2,3],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入栓塞治疗对病人创伤轻,易耐受,具有出血定位明确、疗效确切等优点,止血效果可立即经造影证实。止血效果与栓塞材料的使用有关,常用的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如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再次出血,可能是由于明胶海绵快移位或肝动脉分支破裂口过大,可再次采用肝动脉插管明胶海绵栓塞或用不锈钢圈[1,4]。肝脏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阻断肝动脉血流后对肝功能损害不太严重,文献报告[5]栓塞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多在2周逐渐恢复正常,我们也观察到血清转氨酶的一过性升高。术后给保护肝功能的治疗措施是必要的。
  总之,选择性肝动造影及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操作容易,能快速明确出血部位,止血效果确切,可避免再次外科手术的盲目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官泳松,陈清圣.胆道动脉性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普外临床,     1997;12(3):136-138.
2.林守诚.手术后胆道出血的处理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89;9(5):237-238.
3.柴新群,王春友,郑启昌,等. 胆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12.
4.顾万清,刘永雄.经皮选择性肝动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附二例报告)。实用外科杂志,1989;9(5):235-236.
5. 郑光琪,李樱来,周   泳.122例胆道大出血的诊治经验. 实用外科杂志,1989;9(5):233-2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4: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