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5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顽固性便秘有什么好办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顽固性便秘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帮助!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11 11:03 | 只看该作者
混合型便秘分为结肠型便秘和直肠型便秘。

一、结肠型便秘:

1、乙状结肠冗长

常见,由于乙状结肠呈游离状态,系膜较长,而降结肠与直肠又相对固定,若先天乙状结肠过长、下垂与直肠形成锐角,致乙状结肠可渐进性的过度蠕动,长此以往致疲劳性损伤,若乙状结肠袋形消失,可初步断定其蠕动功能丧失,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证实扩张的袋形消失的乙状结肠其肌间神经节多呈缺,如稀少状、肠肌亦出现变性,患者可经常采用胸膝的锻炼,以锻炼系膜张力,减少成角,以利排便,重者可采用部分切除。

2、乙状结肠盘曲

乙状结肠盘曲,经X线排粪造影及钡灌肠可证实,有的乙状结肠盘曲一圈、两圈,我们最多见盘曲四圈、肠道盘曲,排出阻力加大,由于力排时腹压向下呈垂直状,而肠道盘曲者可多处成角,排便更加困难。

3、降结肠盘曲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降结肠盘曲一圈、二圈

4、左半结肠重复畸形

降结肠下垂后又反转向上致脾曲再往下行,形成较大反折,在功能尚存时,症状不显,若袋形消失,呈现顽固性便秘

5、骶直分离

即骶骨与直肠发生分离,直肠正常应当与骶尾曲线呈平行曲线,若乙状结肠冗长,直肠上段套叠,直肠上段瓣膜过宽或环瓣形成,排除阻力较大,在过度用力排便时可使直肠与骶骨间疏松组织发生撕脱,骶直间失去平行曲线,产生骶直分离。

6、横结肠冗长

即过去常说的脾曲综合症,由于横结肠过长,有的下垂至盆腔,肝、脾曲又相对固定,就在肝、脾曲位置形成锐角,排出阻力增加,大便潴留过长时间形成便秘,时间较长的患者,横结肠可逐渐丧失功能。

7、结肠反位加盘曲

在X线钡灌肠中,我们拍到了顽固性便秘患者1例结肠反位,伴有盘曲的患者,结肠迂曲盘绕,多处成角,排便困难一般自幼开始。

8、右半结肠重复畸形

患者肝曲以下肠段下垂后上升至肝曲附近,再呈横结肠改变至脾曲

9、全结肠或部分结肠功能丧失

后天性结肠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其结肠袋形消失的远端一般均有盘曲、折曲、狡窄段,由于排出阻力较大,结肠疲劳性损伤,致影像上见袋形变浅消失,呈蜡肠样改变,在乙状结肠冗长、降结肠常见、横结肠下垂者、左半横结肠亦常见,最严重的病例肓肠升结肠亦扩张、袋形消失,结肠运输试程排出时间显著延长,我们曾见到服用标记物后6天,标记物仍在肓肠潴留的病例。

二、直肠型便秘

1、直肠粘膜脱垂

是出口梗阻便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年龄并非完全是年龄的关系,我们最小的病人4岁亦表现为明显的粘膜脱垂,与直肠任何原因的狭窄有关,特别是直肠的变异有关,由于直肠相对内径的狭小,排出道阻力增加,对直肠粘膜的摩擦力也增加,在过度用力排便的前提下,形成粘膜与直肠肌层分离,在直肠和肛管颈部形成皱折或堆积,大便可堆积于上,排便呈挤牙膏状,有时甚至形成粪崁塞。

2、直肠瓣过宽、间距过密、个数较多

先天性直肠瓣过宽,间距过密,个数较多。直肠瓣其生理作用是人直立后为防止大便下行过快,而逐渐进化而形成的由直肠环形肌局部增生形成的皱襞,一般呈现新月形,个数一般3个,但我们在临床上观察的瓣膜有占据半个肠腔还有呈环状瓣膜,个数最多我们观察到7-8个,由于直肠瓣的变异可导致直肠相对内径狭窄,排出阻力增大,大便经常崁顿在瓣膜上方,最宽的瓣膜我们见到有2.5CM,占据了大半个肠腔,施行电切术排便恢复正常。

3、直肠折曲

较少见,见于直肠中段,直肠与骶骨间发生分离,其原因系直肠瓣过宽,大便在直肠中不能形成轴流,而只能形成偏流,由于力学的因素,使直肠从骶骨上发生分离,形成折曲,在切开瓣膜(挂线)行经直肠骶直间粘连术,术后折曲消失。

4、直肠上段套叠

多由直肠段环形瓣形成的狭窄造成,在直肠上段形成环形套叠,多伴有乙状结肠冗长,轻者可采用悬挂硬化萎缩疗法,尤其在瓣摸上方行硬化剂注射,使瓣膜形成漏斗状,以利大便下行,重者伴有乙状结肠冗长者可行部分结肠切除术。

5、直肠囊袋形成

直肠瓣过宽造成,大便不能形成轴流,在直肠瓣上方侧壁形成囊袋,大便在束袋中兜一下后再返折回直肠,我们见到的囊袋最深达3CM,病人最后形成直肠完全脱垂,轻症患者行瓣膜切开术后解决,重度患者可在束袋下方行部分肠切除、肠吻合.

6、肛管狭窄及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可用手法扩肛或内挂约肌切断术敞开

7、直肠前突

大部分学者认为女性直肠前壁薄弱是直肠前突的病因。而我们认为直肠前壁的薄弱是女性生理解剖的特点,便秘的形成是由于直肠下段相对狭窄如直肠瓣过宽,直肠粘膜脱垂,内括约肌失驰缓,肛管狭窄等诸多因素导致排出道障碍,由于直肠后壁有骶尾部骨性或韧带等支撑,大便只能向前方薄弱处形成冲击,男性直肠前壁组织亦较致密,只有女性直肠**隔较薄弱,形成直肠前突,故我们认为直肠前突是女性出口梗阻的特有X线症象、治疗,以疏通排出道为主,即解决直肠粘膜脱垂,直肠瓣过宽,内括约肌失驰缓,肛管狭窄后直肠前突减轻甚至消失,便秘症状缓解。

8、耻骨直肠肌综合症

我们在十年的诊疗中,X线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症40余例,患者经临床诊断,仅1例确诊为耻骨肠肌由于感染所致僵硬失驰缓,均经直肠粘膜注射及瓣膜切开而便秘缓解,所以耻骨直肌综合症作为便秘的病因之一应属不确定。

9、孤立性溃疡综合症

直肠粘膜脱垂较重时,由于干硬大便挤压,可造成粘膜缺血,缺氧而出现浅表溃疡,其治疗以治疗直肠粘膜脱垂为主,一般先应以药物灌肠溃疡消失后再行手术治疗。
3# 板凳
发表于 2006-8-11 11:04 | 只看该作者
一. 偶尔便秘:

可用口服药物、开塞露、灌肠等解决。

二. 依赖于泻剂的患者:

1、必须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

2、检查项目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乙状结肠镜检、X线排粪造影、钡剂灌肠、结肠运输试验、括约肌功能测试等

3、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药物及锻炼方法


合理饮食是治疗便秘的良方:

  一、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菠菜、桔子、香蕉等。粗纤维可**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二、多饮水及果汁软化粪便。晨空腹饮加少量食盐的温开水300毫升,其效极佳。

  三、炒菜时,适量加入烹调油,可起到润滑肠道之功效。其中的脂肪酸兼有促进肠蠕动之功能,从而使肠道润滑、畅通无阻。

  四、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洋葱头、萝卜等。

  五、各类干豆。肠道内的正常细菌可使其发酵、产气,促进肠蠕动。

  六、多吃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银耳、蜂蜜、香蕉等。

便秘者应禁忌饮酒、喝浓茶、喝咖啡,忌吃辣椒等**性食物
4
发表于 2006-8-11 11:0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年第1期第9卷 专家论谈

作者:张胜本 黄显凯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

  便秘包括排出困难和便次减少两类症状,前者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后者为慢传输性便秘。通常患者都到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停药后症状又复发且超过3个月至半年以上者为顽固性便秘,又称为功能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由于检查方法的进步,对各类便秘发生的变化与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功能性”者都有一定器质性变化,因而治疗方法有了改变,必要时需手术予以处理,而错误的用药反而会使病变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便秘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排粪造影;②排粪造影与盆腔造影相结合;③结肠传输试验;④直肠**压力测定;⑤**及盆底肌电图测定;⑥气囊排出试验等,前3者为主要检查方法。

  1 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1.1 原因

  1.1.1 粪便水分的过度吸收 由此造成大便干燥而排出困难。

  1.1.2 直肠**的变化造成排出困难 直肠内套叠又称内脱垂,造成狭窄或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直肠前膨出造成排便方向变化;内括约肌痉挛、超短型巨结肠、盆底痉挛、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都可造成大便排出困难。

  1.1.3 肠道外原因 盆底脱垂合并器官移位,如子宫内脱垂及后倒,盆底疝含肠疝及子宫附件疝等都可压迫直肠而造成大便排出困难。

  1.2 诊断

  1.2.1 症状 如大便排出困难、有坠胀、腹部胀痛、排便费时、费力及便柱变细如小指、患者诉如挤牙膏状等。

  1.2.2 **指诊 直肠无肿瘤,括约肌可松可紧,直肠粘膜松弛,瓣膜皱缩,有时如宫颈状,直肠前空虚可如囊状,或可触及直肠外子宫颈降低或宫体向后压迫直肠。

  1.2.3 纤维结肠镜检查 全结肠无肿瘤或引起梗阻的癌变,但可见乙状结肠皱襞密集,直肠瓣明显内折叠,有时如宫颈状,直肠下端前壁有时可见出血小点和/或孤立或多个溃疡,甚至可发现息肉。

  1.2.4 排粪造影 可以发现直肠内套叠、直肠前膨出、内括约肌痉挛、超短型巨结肠、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等表现,有时可能几种同时出现。

  对肠外压迫直肠的原因检查,如盆底脱垂的程度,直肠内套叠是属于直肠粘膜内套叠或全层直肠套叠,有无盆底疝,疝内容是肠道或子宫,有无子宫内脱垂或后倒等,则要靠排粪造影并结合盆腔造影予以明确。其它如直肠及肛管测压或盆底肌电图测定可作参考。

  1.3 治疗

  1.3.1 一般治疗 ①多饮水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②饮食调整如多进纤维素食物;③泻剂只能用容积性和润滑性泻剂,至于结肠**性泻剂只可偶尔使用,前两种对粪便干燥性便秘更有效;④肛提肌锻炼,应在膝胸位下进行,可复位直肠内脱垂并解除盆底疝及子宫对直肠的压迫而使症状暂时缓解,并可恢复盆底脱垂时的盆膈肌的松弛。

  1.3.2 直肠内脱垂治疗 ①直肠粘膜内套叠:可行直肠粘膜下硬化剂注射;或行直肠粘膜纵行缝合术,重者可作Delorme手术;②全层直肠套叠:可行直肠周围注射;若伴有肠道外原因如严重盆底脱垂或盆底疝、肠疝、或子宫内脱垂及后倒或子宫及附件疝时,则应经腹手术。由于盆底脱垂可致盆腔内消化、生殖和泌尿3个系统的器官位置发生变化,故手术时应有全面的观念。手术内容包括直肠功能性悬吊、子宫内脱垂和后倒的纠正、盆底疝囊的缝合和盆底抬高、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等;若伴膀胱脱垂及张力性尿失禁者则应同时处理,如尿道与膀胱的悬吊术。术后需继续加强肛提肌的锻炼。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为直肠内脱垂的粘膜嵌顿所引起,经上述治疗后可自行痊愈。

  1.3.3 直肠前膨出的治疗 由于多数与直肠内套叠并存,故以上述处理为主,必要时可经**后壁或直肠前壁作直肠**膈的修补。

  1.3.4 盆底痉挛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治疗 因均为肌肉的异常收缩,故可在生物肌电图仪指导下作反馈治疗;少数已形成挛缩者可行耻骨直肠肌切开延长手术或闭孔内肌下缘游离与耻骨直肠肌缝合术等治疗。

  1.3.5 内括约肌狭窄造成的出口梗阻 可行内括约肌切断手术治疗。

  1.3.6 超短型巨结肠所致出口梗阻 小儿可在麻醉下行扩肛治疗,也可经直肠后行平滑肌纵行切除术,直肠神经节缺乏段较长者仍应行Duhamel手术。

  2 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2.1 原因

  2.1.1 原发性 无明确原因,从小开始,很可能为在短型巨结肠基础上,长期以结肠**性泻剂治疗而造成,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2.1.2 继发性 多数是因出口性便秘,由于医生和患者以**性泻剂治疗,由于此类药含蒽醌,**大肠粘膜产生强烈蠕动,其排便作用明显,但排便后仍有坠胀排便不尽感,因而继续用药,剂量也愈来愈大。该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引起肠肌间神经丛变性,致肠蠕动减少,从而发生传输减慢性便秘。

  2.2 诊断

  2.2.1 症状 为长期便次减少,可5~10天以上大便1次,无排便欲望,长期腹胀、纳差,依靠泻剂排便,且用量愈来愈大但无效,最后即使用药也完全不能排便。

  2.2.2 结肠传输试验 可发现80%的标志物在5天以上不能排出。

  2.2.3 纤维结肠镜检查 无器质性病变发现,有时可见直肠瓣膜内折叠等直肠内套叠的表现及结肠黑变病。

  2.2.4 排粪造影与盆底造影 两者结合可了解有无出口梗阻便秘的变化和盆底变化。

  2.2.5 性激素测定。

  2.3 治疗

  2.3.1 一般治疗 ①停止应用**性泻剂,如含大黄、番泻叶制剂、酚酞、便塞停等药物,而改用容积性泻剂如金谷纤维王、通泰胶囊、硫酸镁等,必要时可改用灌肠排便;②多饮水,多吃纤维素性食物;③可试用双歧杆菌制剂,如米雅BM片、丽珠肠乐类药物及动力性药物普瑞博思等,以及中药补肾治疗;④若伴有出口梗阻性便秘时应作肛提肌锻炼。

  2.3.2 手术治疗 对结肠传输试验明显延长达5~10天以上、症状严重、药物无效且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治疗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若为全消化道传输减慢则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是切除结肠传输缓慢的肠段,大多数要作全结肠切除,部分可作乙状结肠扩大切除,作回肠直肠吻合,以恢复肠道的传输功能。因绝大多数伴有直肠内套叠、子宫内脱垂及后倒、盆底脱垂等盆底变化,故应同时在手术时按出口梗阻性便秘手术要求作相应处理,术后短期可能有便次增加,经对症处理1个月内可恢复至每天大便1~3次。

  我们经手术及动物实验证明,所切结肠均有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及神经丝变化,如变性、减少、消失及间质细胞变化,这些变化都可由长期用**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及便塞停等药物引起。故今后临床不应以**性泻剂作为长期治疗便秘的药物,虽然其最初作用明显有效,但长期应用后果严重。此外,术后仍然应加强肛提肌的锻炼,多吃纤维素食物等。

(1998-10-22收稿)





--------------------------------------------------------------------------------
5
发表于 2006-11-11 11:43 | 只看该作者
大便坚涩必结者,中医分有多各类型,但总是津液伤,热深伏为多,伤寒论一书,陈修园说:存津液,甘回阳为其秘旨,可知津与热因虚而不能生化,热深津损,津损热深,若是年岁大的,或是久病才,又多肌肉消瘦,食难运化,形成恶性循环,一热伏,一津伤,三胃肠虚实不能更替,四是气机不能升降,五是阳伤阴亏,六是隋津损热耗的加重而伤及五脏之阴,加重六腑之气的涩滞,我在临症时用有一方,效果显著,仅供你参考,黄芪15克,白芍10克,天花粉3克瓜蒌子12克,升麻10克,白术12克,炙草6克,桂枝6克,党参8克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6
发表于 2010-8-3 18: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
发表于 2010-8-4 00:09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高人呐,学习了,谢谢各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