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死亡率一直都在50%以上,75%以上存活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病理基础和血压增高以及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稍大于女性。约2/3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部分患者既往可有脑血管意外病史。发病多在寒冷和气温骤高季节。
         典型表现为:多在白天活动时急性发病。常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呕吐、抽搐、尿失禁等,
         依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皮质下出血、脑室内出血。
确诊可首选头颅CT检查。它能准确提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以及血肿周围脑实质水肿、脑室、脑池受压情况,并作为是否手术及判断愈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治疗方法选择
       内科保守治疗:对较小血肿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因继发脑干损害导致中枢衰竭而死亡,或因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加重脑组织损伤,造成神经功能损害而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内科保守治疗容易使一部分病人丧失珍贵的治疗时机。
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有两大种:
       一种是骨瓣或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适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线移位严重、术前病情在Ⅲ级以上,已有脑疝形成,此手术多需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增加病人负担,且适应征局限,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其优点是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达到立即减压的目的,止血效果满意,同时术中还可去骨瓣减压。
       第二种方法为钻孔或锥孔穿刺血肿清除术。
       适应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等。
       一般首次清除出血量的60-70%即可,余下可择日再次吸除或配合应用尿激酶冲洗。优点是局麻下完成手术,操作简单,脑损伤轻,适应征广泛。缺点是不能止血、无活动出血时方可采用。
       穿刺方法二种  
       盲目钻孔(根据CT片计算等)具有一定风险性,深度和钻孔方向均难以掌握。在血肿量较小时定位困难。
        立体定向手术可以准确定位,甚至可改变穿刺方向,多点抽吸,清除血肿比较彻底。
脑出血的定向穿刺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而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是开颅清除血肿,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这类病人又多为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故并未能降低病死率。为此人们都在探寻微创、有效、简便的治疗途径。
        定向穿刺适应征
        参照开颅清血肿并放宽指征
        手术适应症
        凡病情迅速恶化,深昏迷双瞳孔扩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内外科疗法均不理想;
        无明显意识障碍者,无论采取何种疗法结果都好,
        对已有明显意识障碍,但尚未出现脑疝者外科疗法优于内科疗法。
    1、综合下列考虑
(1)出血部位。浅部出血者应优先考虑外科手术,如皮质下、壳核、小脑半球血肿;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2)出血量。一般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考虑手术,
(3)病情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内即陷入昏迷者,多不考虑手术。
(4)意识障碍。神志清醒者多不需施行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其后缓慢加深者,以及入院时意识中度障碍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5)其他。年龄不作为是否手术的条件。发病后血压≥200MMHG/120MMHG,眼底出血,病前心、肺、肝、肾功能差者则不适应手术。
    2、根据意识状态
  Ⅰ级,多不手术,但量大时也可考虑手术。
   Ⅲ级,最适宜手术。
  Ⅴ级患者已处于病的晚期,手术很难奏效,很少考虑手术。
   Ⅱ、Ⅳ级绝大多数适于手术,但Ⅱ级患者如出血不多,可先内科保守,依病情演变决定。Ⅳ级患者如考虑高龄、体弱、病情进展较快并已出现脑疝,估计预后不好者,也可少考虑手术。
    3、血肿部位及出血量
(1)脑叶出血≥30毫升;
(2)基底节区出血≥30毫升;
(3)丘脑出血≥10毫升;
(4)小脑出血≥10毫升;
(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禁忌症
  1、脑干功能衰竭;
  2、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如血友病;
  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手术时机  
      目前仍有争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5期:
1.超急性期:指脑出血后24h以内;
②急性期:指脑出血后第2—7d;
③亚急性期:指脑出血后第8—30d:
④慢性期:指出血后1—2月末;
⑤残腔期:指出血后2月至数年。
在出血后7d以内手术,有利于减轻脑实质的直接受压损害,也有利于减轻由于血肿所引起的局限性脑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损害。脑出血后5—7d,血肿呈绸状咖啡样,较易吸出,8h以内者,亦较易吸出;1—4d者血肿液化部分少,抽吸较困难。
   研究证明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分钟形成血肿,且出血自行停止,6小时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越重,病死、病残率就越高。在脑出血6小时内超早期清除血肿,就可迅速解除脑组织压迫,使继发脑水肿、脑缺氧大大减轻,有效保护了残存的神经功能,才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过分等待病情的稳定,势必使多数的患者失去抢救的机会。
       尽早手术,医师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大些,但能使许多病人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残率,只是此时不必追求高清除率。如血肿位于非重要功能区,血肿量未造成生命体征变化,可适当延长穿刺治疗时间,但最好也不要超过24小时。
       血肿抽吸量的掌握原则
原则上应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因人而异,避免颅内压快速下降,引起再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穿刺方案的选择
应该根据不同的出血形状、出血部位、出血量,选择单点或多点穿刺。
1、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脑内出血,出血量<毫升,可做单针穿刺。
2、丘脑出血<10毫升或基底节出血<20毫升,破入脑室者,只做单侧脑室引流,再根据Ⅲ、Ⅳ脑室铸型的情况,决定是否做腰穿。
3、丘脑出血≥10毫升或基底节出血≥20毫升,破入脑室,做血肿穿刺+同侧脑室引流,双侧脑室铸型者血肿穿刺+双侧脑室引流。
4、小脑出血,先行侧脑室引流,再行血肿穿刺。
5、原发性脑室出血,可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引流。
穿刺点的选择原则
1、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
2、表浅血肿穿刺点应尽量选择在靠近血肿的颅骨部位。
       血肿靶点的选择原则
1、在血肿最大层面的球形或椭圆形血肿,靶点选择在血肿中心稍偏后位置,有利于血肿引流。
2、伴有脑脊液循环梗阻者应加作侧脑室穿刺。
3、小脑血肿穿刺必须避开横窦、枕窦。小脑半球血肿进针方向应与矢状面平行,小脑蚓部血肿,穿刺点应自中线旁2厘米向中心穿刺。
      小脑出血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
后颅窝空间容量小,内有延髓等重要结构,一旦压力增高可印发脑疝危机生命,治疗采取积极态度;小脑血肿易致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进行小脑血肿穿刺前应先作脑室外引流,解除脑积水;血肿、脑水肿和脑积水易导致脑疝形成、延髓受压,当血肿≥10毫升时,应积极 手术治疗。
   2、处理方法:
(1)侧脑室引流术:一般首选非优势半球的侧脑室额角做脑室外引流,待颅内压基本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实施小脑血肿穿刺。
(2)手术**:侧卧位,患侧向上,头前屈。
(3)进针部位应严格低于上项线下2厘米,并与失状面平行;后颅窝小脑中线部有丰富的血管,应视为禁忌穿刺部位;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多为小脑半球的齿状核部位的出血,因此一般穿刺点选择在中线旁2厘米处。
(4)由于穿刺针位于枕部,病人不能平卧,易引起烦躁,因应根据CT复查结果及时拔除引流管,并不要求血肿全部清除,只要血肿对四脑室和脑干的压迫基本解除,占位效应不明显,即可拔除引流,但要注意继续保留脑室外引流,待脑室内出血基本清除,特别是三、四脑室通畅后,再考虑拔除外引流,必要时行腰穿,促进脑室通畅。
       丘脑出血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
对丘脑出血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血肿穿刺;早期减少血肿对脑中线结构的压迫,减轻血肿周围局部脑水肿及继发的脑损伤;及时引流脑室,解除脑积水,降低颅内压。
(1)血肿<10毫升,症状轻,无脑积水者不需手术。
(2)血肿<10毫升,引起脑积水、颅内压高者,应进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引流及时解除脑积水,缓解颅内压。
(3)血肿≥10毫升,未破入脑室,可进行血肿穿刺。
(4)血肿≥10毫升,破入脑室,除需行血肿穿刺外,还应作单侧或双侧脑室引流。
    2、处理方法:
(1)术前必须在CT定位或者用立体定向仪进行血肿穿刺。定向必须准确,否则有可能加重病情,在CT定位下行丘脑小血肿穿刺须有一定经验。
(2)丘脑血肿穿刺时应尽量做到一针穿刺到位,以减少损伤。冲洗液以常温生理盐水为宜,每次冲洗液量不超过3毫升,不用过大负压抽吸,不用过高正压冲洗,冲洗过程力求平缓。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
        手术定位问题:一般依CT定位,标出基线,血肿在颞侧距离头皮最近的体表投影,在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或相对中心位置作为穿刺靶点标出,穿刺时避免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区等。
        血压控制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的降压治疗应慎重、适度。降压治疗可导致血流量减少,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研究证明,过早的抗血压治疗是有害的。原发性严重脑出血患者,血后超过200/120mmHg时可给予降压治疗,应在出血后24小时内使用平均动脉压降压约20%。常见的降压药物,如硫酸镁、硝普钠等。
         脱水剂与再出血问题:在出血的活动期,起病后6小时内,出血可能尚未停止,使用脱水剂应慎重。急性期使用甘露醇,对出血的脑组织无效,而是使正常脑组织脱水,脑体积变小,可引起继发出血。
         建议:除占位效应明显、病情危重的患者外,6小时内酌情慎用脱水剂,以减少继续出血的危险。
         再出血可能原因;
早期手术,特别是超早期手术
(1)手术本身引起出血,可能是抽吸时损伤了正常脑组织的血管。
(2)过度吸引,由于过度抽吸,清除速率过快,血肿腔内压力梯度下降过大。首次一般抽吸血肿量的50%~70%,主张抽吸后向血肿腔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保持压力平衡。
(3)长期酗酒、肝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
(4)躁动不安者易再出血
(5)术中血压过高(>27KPA)。

        手术中再出血处理,       
        操作中发现出血后应保持针体原位不动,终止负压,任其引流,小的出血待其自行停止,然后注入凝血剂,大的出血应即中转开颅手术。
用肾上腺素0.5mg+生理盐水5ml冲洗,
0.9%冰生理盐水3ml加立止血1Ku开放引流。
酗酒、肝功能障碍者护肝治疗,
躁动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处理。
首先必需稳定血压,不能波动,不能过低。一般收缩压降20%左右,
其二是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
其三是防止并发症。并发症的防止有时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主要是治疗高血压。研究表明:舒张压下降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性将减低约40%,最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将血压降低到130/85mmHg,如果降得过低、过快可导致脑供血不足。特别是一些患者血压平稳后停药或血压过高时才服药,这样导致血压波动,更容易引起脑出血。对于脑出血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才合适是个复杂问题,应该根据年龄、病程、高血压水平、药物反应、合并症等予以个体化。在选药时还应注意药物对脂代谢、糖代谢的影响,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作用,选用一种或联合应用降压药,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合理膳食、戒烟,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等非药物措施。


        版主:我需要积分,麻烦给多加点!多谢!

对于观点新颖的原创、有价值的资源、有意义的病例讨论、提供帮助并解决问题的帖子都将给予加分。虽然你的发言内容不算新颖精彩,但认真积极,你是0分会员,给予加分鼓励,望今后继续努力。

[ 本帖最后由 syq88818 于 2006-6-29 04: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syq88818 + 1 发言内容虽然不算新 .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6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